课堂提问技能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实践中,我认为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包括五个环节:问题提出、学生反馈、问题解决、问答互动和问题反思。
首先,问题提出是课堂提问技能的第一个环节。
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表达方式,语言简练清晰,使问题易于理解和回答。
其次,学生反馈是提问技能的第二个环节。
学生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在学生反馈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可以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答案的正确性。
问题解决是提问技能的第三个环节。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解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推动问题的解决。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更多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中的关键点和义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法。
问答互动是提问技能的第四个环节。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答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问题反思是提问技能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所提问题的设置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通过教学日志、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问题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提问技能的效果和水平。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的实践体会是:问题提出要具有针对性和清晰易懂;学生反馈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问题解决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推动问题的解决;问答互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问题反思是对提问技能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技能

?为什么?
…… ?为什么?
你相信……为什么? 你觉得……为什么? 你喜欢……为什么?
四、提问的过程
从教师构思问题,课堂上教师初始发问 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通过相应的对 话,引导学生领悟、思考与应答,师生 共同解决问题、评核答案的过程。
提问问题计划表
问题 序号 提问的 目的 主问题分解 为几个问题 预想学生 的反应 预想的 处理方法
1.检查和巩固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 实的基础
提问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 经过独立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的过程也是学生大脑 对已有知识进行检索、思维加工、再现的过程。教师 所提问题大多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课 堂开始的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技能 的掌握情况,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节课结束时的提问是对学习内容 的巩固和应用。
2、介入(当学生不能回答时)
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
鼓励:鼓励学生大胆做出问答
重复:当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再重复所提的问题
重述:当学生不理解题意时,用不同的方法重述 问题 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答题方向或提供资料 分解:将问题分为若干容易回答的问题 换人:诱导无效,婉言换人回答
1 2 3 4 5 6
提出问题 思考 催促作答 思考 再催促并进行提示 回答问题
课堂提问频率曲线
一般课堂提问 建议课堂提问
提问频率
开始
中间
结尾
七、提问的原则
创设良好氛围; 设计多种水平问题; 问题重点突出,表达简明易懂;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预想可能回答; 把握提问的时机; 不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 不代替学生回答,给予启发和引导; 临时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 学生回答后要给予分析和评价。
小学老师小学老师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的方法

案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教读《孔雀东南飞》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刘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 (2)你如何看待刘兰芝的“自求遣归” (3)你如何看待刘兰芝的“严妆”?兰芝与婆婆、小姑的告别说明了什么?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太守迎娶的豪华排场对塑造刘兰芝形象有何作用? ( 5)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仲卿“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 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兰芝死时却毫不犹豫,为什么? (6)由此你能看出刘兰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堂提问的方法灵活多样,究竟用哪些方法,则要根据 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应是双向 的。
教师课堂提问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 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仅直接 影响着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学生良好学习习 惯的形成。
2、反问 反问即反过来问,答者变成问者,被问者变成了提问者。 除了“砸缸”,难道“司马光”就没有其他办法救人了吗?
案例
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当指导学生朗读到“说着,狼 就向小羊扑去。”时,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这句话中的句号该用省 略号。老师反问:哦?为什么呢?学生自信地回答:因为我们还不知道 羊的命运!老师给了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你的发现真有道理!另外一 位学生也肯定地说: 对,可以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还有一位学生也肯定 地说:对,这个故事还没完。但是老师又紧接着反问:真的该用省略号 吗?这时有一位学生冷静理智地思考后说:不对,必须用句号!因为这 样善良软弱的小羊的命运,只能被狼吃掉,不可能会有其他结果。
课堂提问的方法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优点? 可避免学生对问题做表面回答;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
后所隐含的知识点,理解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发展 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使教师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年、月、日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
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
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师:你说呢?
(转引)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探究)
生5: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8、倾听:专注、鼓励、不打断(王晞’69-81) 9、搁置; 10、分配: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
机会,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术。 讨论:课堂问题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的问题分配极不均等,表现为问题多分
配给成绩好、智商高、性格外向、女性、家 庭背景优越、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举手回答 的学生?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第十一册)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的提问设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记忆性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这幅梅花
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 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 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 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 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 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 怀?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建议收藏)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
提问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手段达到某一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教师掌握提问技能,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这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如果提问的质量低劣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1.提问要有目的性所谓目的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训练重点,要问到关键之处。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围绕课题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将相和”?课文中的“将”和“相”各指的是谁?他们因什么“不和”?又因什么“和”了呢?这一组问题环环相扣,切中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真正起到一问牵全篇的作用,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目的性十分明确。
2.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首先应该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名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如(月光曲)一课,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回签。
问题一:贝多梵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问题二: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穷兄妹俩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能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西?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难度不是很大。
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二比回答问题一可能容易一些.因为问题二有一个思维的坡度。
所以,我们常说好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提回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教师课堂上问得热热闹闹,学生答得痛痛快快,如教学低年级《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描述: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想要葫芦。
提问技能

2、抓住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进行设问
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是学生在认知上 最感困惑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是 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三、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本 质特征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 学生主动学习。
四、科学性原则 提问的科学性首先是要按规律办事。 其次是对于难度较大,学生一时答不 出或思不深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在“ 已知”和“未知”之间铺路架桥,化 难为易,使学生顺利到达目的地。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很有特色。主人公----梨花 姑娘没有出场,然而,读完文章后,梨花姑娘的 形象就好像在我的眼前。 师:你眼前好像看到这位小姑娘了?(生微微点 头)喔,看到了。他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读文 章就应该做到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就是说,当你读到写景的,眼前就要出现一个相 应的景象;读到写人的,我们就好像听到了他的 声音,看到了他的形象一样。 生:我也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含义深刻,表面 上写“驿路梨花处处开”,实际上写雷锋精神之 花处处开。 师:含义很深,讲得好极了。
在内容的对比处提问 如《再见了,亲人》中的小金花, 本来一向刚强,妈妈牺牲都没哭, 为什么在与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落 泪了?
在关键字句处提问 例如,质数定义“只能被1和它本 身整除的数叫质数。”在关键字词 “只能”提问个为什么,学生就会 积极思考,明白含意。
在内容变化处提问 《草原》把“高歌”和“低吟”两个 抒情的句子前后交换一下位置是否可 以?
五、趣味性原则 提问的趣味性是指提问的内容和 形式灵活多变。
首先,提问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其次,在提问形式上要多样化和交叉运 用。
六、面向全体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是提问的最基本 原则。教师课堂提问应认真贯 彻这一原则,切实注意提问的 广泛性。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

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是什么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有关课堂提问的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课堂提问技巧篇一一、课堂提问要适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答不上来,最后只有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以学生主体的作用。
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那么,如何注意课堂提问难度适中的问题呢?有位教育家说的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
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要精当,以一当十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提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
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地针对性。
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要明确"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是现在上课的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要求了然于心,而学生却心中无数。
这无疑对学生回答课堂提问设置了一道障碍。
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结构。
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宜少不宜多,重点目标不放过,次要目标可灵活,设计问题一方面要紧靠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计划。
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的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的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学内容风马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作为一位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提问技能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以下是我对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个环节的实践体会:1. 问题设计:在提问之前,我会仔细思考问题的设计。
我试图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也会确保问题与学生已学知识相关,并且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和应用场景。
2. 问题引导:当我提出问题时,我会运用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思考。
我可能会提供一些线索、提示或示例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
我还会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观点,以促进合作和集体思考。
3. 问题分析: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会仔细分析他们的回答。
如果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我也会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4. 问题展开:一旦学生回答正确,我会进一步展开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我可能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问题总结:在问题解决过程结束时,我会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进行总结。
我会强调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
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并激励他们在学习中持续进步。
通过实践这五个环节,我发现提问技能对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有效。
它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问技能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技能 概述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提出问题及针对学 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方式来促进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 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的一类教学行为。
这种教学行为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去实现教学目标的 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相互交 流的重要的教学技能。
提问技能 类型
• 5.综合提问 • 综合性提问是指教师为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所作的提 问。学生要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 以得出结论或看法。这类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综合能力和想象力。如“ 蛔虫在结构和生理上有哪 些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 • 这类问题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综 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 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 培养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又从分析中得出结论的能 力。
提问技能 类型
• 4.分析性提问 • 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 果之间的关系的提问。由于所有的高级认知提问不具有现 成答案,所以学生仅靠阅读课本或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 是无法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 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如: • ⑴ 要素分析:分析事物中、过程中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 ⑵ 关系分析:确定各要素之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主要 关系;例:“家鸽的结构是如何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 的?”要求学生能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两要素去展开分 析。 • ⑶ 认识方法分析:识别观点、态度或概念等。
提问技能注意事项(使提问更有效)
• • • • 1、合理分配回答对象 2、善于提探究性问题 3、给学生回答问题以一定思考的时间 4、给学生回答问题以积极的评价
The end
谢谢 本次课程到此结束
小结
课堂提问技能
定义 功能(作用)
类型 注意事项
提问技能 类型
• 2.理解性提问 • 理解性提问是指教师为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而 提出的问题。理解性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洞察和掌握知 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 ⑴ 浅层理解或一般理解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事实或解释现象等。 • 【例如】 “大家都见过蜘蛛,谁来说说蜘蛛的外部形 态?”;“ 你能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吗?”;“你能说说 根毛吸水的过程吗?”这种提问要求学生将书面的表述转 换成自己的话来表述。
• ⑶ 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实和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 同,达到更深的理解。一般说来,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 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常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的讲 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学生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 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如“你能说出蝎子和蜘蛛的相同之处 吗?”…… • 【例如】 有位教师在讲完异化作用中提问:“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在本质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其结 果是有机质被分解,释放能量,制造ATP。”;“它们又有什么区别 呢?”学生回答:“需氧呼吸有氧气参加,有机物被彻底分解,最后 成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ATP;而厌氧呼吸,有机物分解得不彻 底,产生少量ATP,没有氧气参加。”
提问技能 概述
•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提出问题及 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方式 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解他
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 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
教学行为。
功能(作用)
定义
提问技能 功能
• 1.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 2.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 意向。 • 3.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 4.正确恰当的设置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推理论 证的能力。 • 5.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促 进师生交流。
课堂提问技能(理论篇)
3班第一组: 罗晓婷 董妮 叶晓珠 周丽娟
提问技能 概述
提问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使学生发 现真理,并以此作为研究教学法的基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他们(教师)从学生 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一些影响学生的认 识能力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不断 地激发他们,引导他们获得新的认识和生产新 的思想。
提问技能 类型
• 6.评价提问 • 评价性提问是指教师为培养学生判断能力所作的提问。 • 【例如】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与常规育种分别有哪些优点?为 什么?”;“通过家鸽和蜥蜴血液循环系统的比较,鸟类有哪些比爬 行类动物高等的特征?为什么?”…… • 在进行这种提问前,应先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 或给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他们评价的依据。其评价的内容主要 有: • ⑴ 评价他人观点 • 对观点、学说的价值加以评价。如,说说用进废退、条件反射等理论 的意义等。在讨论时,要求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即,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原理对这观点、学说进行分析,做出评价,并阐 明自己的观点。 • ⑵ 判断方法优劣 • 要求学生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长处。例如,“单倍体育种与常 规育种方法相比有哪些好处,为什么?”…… • 对评价提问,学生开始回答可能质量不会太高,必须通过问“为什 么?”、“还有其他原因吗?”、“其他人有什么想法?”等进行探 询。
提问技能 类型
• 3.应用性提问 • 应用性提问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 去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常用于各种概念内涵的界定及规律、原 理的应用。即,应用原理解释常见的现象;应用概念认识分辨一般的 事物。这要求学生将已内化的信息再外化,对已知信息进行分类,加 工整理,通过知识的反馈和应用,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这是一 种高级认知提问。 • 【例如】 “用根毛吸水的原理来说明盐碱地为什么不利于植物的生 长?”;“施肥浓度为什么不宜过高?”…… • 又如,“家鸽是鸟,因为它具有鸟类的特征,那么鸡、鸭、猫头鹰是 否也是鸟类?也具有鸟类的特征吗?”学生必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对具体的鸟类特征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⑵ 深层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必须对问题的本质有深入的 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 题的实质。例如,蜘蛛有什么特点?蜘蛛怎样织网?有不 织网的蜘蛛吗?蝎子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要求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质、原理等。 • 【例如】 当学生清楚了什么是光合作用后,为了让学生 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提问: “光合作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光合作用只有在 叶绿体中才能进行呢?水和二氧化碳这些原料,又是怎样 转变成葡萄糖和氧气的呢?” 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正好是 需要学生深入了解的内容。
有效地体现以上提问技能的功能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提问技能 构成要素
• 1.问题的组织 • 2.合理介入 • 3.评价
课堂提问技能(实践篇)
4班第一组:
提问技能 类型
• 1.回忆性提问 • 回忆性提问是利用事实问题让学生追忆所学过的事实和概 念。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又可分为两类: • ⑴ 判断是非的提问或称为二择一提问。问题比较简单, 要求学生能迅速反应出正确答案。一般不需要进行深刻的 思考,只需回答“对”与“不对”;“是”与“否”的提 问。根据概率统计的理论,它允许学生有50%的猜测。假 如学生善于发现老师非语言提示的话,猜对的机会更大。 • 【例如】 “生物的生长主要由于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 目增加和细胞的长大两个方面,对吗?”学生回答: “是”。而这一类问题,又多是集体应答,不容易发现个 别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便于总结概括。
• ⑵ 要求单词、词组或系列句子的回忆提问。这类问题要 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 求是和教材的表述一字不差的。 • 【例如】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主要方式有那几种?”学生 回答:“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或“构成生 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细胞”; “什么是肾单位?”学生答:“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这种由一个单词到包含系列句子的具有一 定思想的回忆提问,是向较高级的理解提问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