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件 绪论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概述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件 绪论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概述

细思默想
你在模拟试讲时,可能会出现语无伦次、啰嗦反复、内容 混乱、逻辑不强等问题。你或许以为,这是你表达能力不强或 是过于紧张所致,其实这只是表象,真正的深层原因是你的语 文教学心智技能还不完善。
二、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课程内容构建
(一)构建参照
2. 鉴于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从教师职业技能的 角度来定位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课程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作为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 内容之一:
一者,它是一种自动化了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 这个教学行为活动方式又是外显教学行为和内隐智力 活动的复合系统;
再者,它是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语文学科 的内容特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
三者,它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由知识转化 而来的。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未来教育需求要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因此, 对于师范生和新手教师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过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 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
在其形成过程中,各阶段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特征上: 从活动的结构改变来看,表现为许多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动作 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以及多余的动作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从活动的速度和品质来看,表现为动作速度的加快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 定性、灵活性的逐步提升; 从活动的调节来看,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基本动作接近自动 化和动作紧张性的消失。
其中,教案编写技能还可分解出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方法选择技能、板书设计 技能等。另外,课前说课技能作为施教前的一种研讨方式,也可归入教学准备技能中。
教材分析技能和教材处理技能是教学准备技能中最基础的内容,2022年版课标新 理念、统编教材编排特点也最为直接地体现其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讨摘要: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引起学生的意向,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指明学生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什么和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有意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这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借助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行探讨,如何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问题小学语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沉闷的提问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问”、要讲究提问技巧。

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好奇心和想象力。

然而,在当今教学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少之又少,他们的课堂不假思索、信口乱问、故弄玄虚、形式呆板,这样的提问不仅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厌倦感。

下面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师的角度分析1.问题太碎:一些教师将好端端的整体性课文册碎提问,本希望以多取胜,不料,经老师嚼碎的课文韵味全无、美感全无,学生犹如嚼蜡,于是学生的感觉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沉闷?2.问题太浅:教师所提的问题多是表层性的,多是不需要怎么动脑筋就能回答的问题,多是字面内容,十分浅薄。

比如有的问题多是问课文的前半句,学生只需回答后半句,这样的问题随着课文一串就可以答出来,平淡乏味,无需动脑。

这样的问题设置过多,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很强,肯定不能引起学生认真动脑、积极思考的兴致。

浅谈教师课堂提问的技能

浅谈教师课堂提问的技能

浅谈教师课堂提问的技能教学行为技能是复杂的智力技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使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文化熏陶,思想教育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其中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根本的作用。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它仍具有旺盛的青春活力。

提问技能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技能,它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我认为只有熟练地掌握课堂提问技能的操作要点,灵活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协调教学步骤,推动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交流切磋、启发点拨、评议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智慧地去运用,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一下子切中要害时或会出现思路受阻或偏离正确方向的情况,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信息,点拨疏导,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

一位老师分析鲁迅《故乡》中少年闰土的形象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生1: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生2:是啊,鱼怎么会有脚呢?生3:有!师:什么鱼有脚?生3:娃娃鱼。

(众笑)师:啊,你真是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会有两只脚,可是,我没有见过,你们有谁看到过?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鱼,这说明什么?生4:说明少年闰土见多识广。

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分析人物时,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旁逸斜出的问题,说明他的思路偏离了教学方向,但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先肯定生3的“见多识广”然后进一步提问,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文章主题上来。

老师在语文课上要怎么提出问题

老师在语文课上要怎么提出问题

老师在语文课上要怎么提出问题很多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但并不是每次提问都能收到同学们积极的反馈,这里面就涉及到课堂提问的技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法1、把握课堂问题的难度语文教师在围绕教学内容提问的时候,需要依据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把握课堂问题的难度。

如果问题比较难,学生无法顺利回答,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则会使学生失去回答的兴趣,无法起到提问的效果。

因此,问题难度适中对保障提问效果非常重要。

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依托教材,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和思维习惯,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桂林山水》的时候,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问题虽然可以直接从课文阅读中找到答案,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概括总结,这样的问题难度适合所有学生进行思考。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因势利导,对较为简单的问题,改变提问的方向与角度,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爬山虎的脚》时,一般提问学生描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而这可以从课文中轻而易举的找到答案。

教师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如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问题的难度。

2、创新课堂提问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采用同种提问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很容易会使学生感觉枯燥单调,从而丧失回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提问的方式,如悬问、曲问和逆向问等迂回提问方式,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少年闰土》的时候,如果教师提问学生:闰土在乡下是如何捕鸟的?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只会照本宣科:“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罗海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罗海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海珠区实验小学罗海燕课堂提问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获得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堂提问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语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向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二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问,向教师或同伴提出问题,希望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回答。

我们所阐述的主要指前者,当然有时也会适当涉及后者。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

”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时,有必要认识语文课堂提问的功能、特点、原则、要求以及设计要领,通过课堂提问技能的提升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课堂提问的功能(一)引起注意,激发兴趣未知的世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好奇心便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种内在的心理需要。

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的教学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思维,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课堂提问技能的重要功能。

教师的提问,使学生不得不用头脑来思考并作出适当的回答。

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教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三)反馈信息,教学交流课堂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调整改进,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板书内容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 饮屠苏酒 贴桃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课件出示19)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课件出示13)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ún jiǔ mù
魂 酒 牧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形近字比较:魂一魄 洒一酒 猎一借 牧一牡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围绕教学目标、体现重难点。 例2:《翠鸟》第三自然段:什么叫机灵?什么叫锐利?后
两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找出锐利的句子。什么叫荡漾、 这段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特征? → → →这段主要写翠鸟的 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翠鸟的目光锐利?找出有关的句子读 一读;哪些句子写翠鸟动作敏捷?请你读一读;第一句和后 两句是什么关系? 层次分明,体现内在联系,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
(2)指明思考方向;
(3)把较难问题分解为几个较容易的问题;
(4)把一个较繁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简单的问题;
(5)提供部分答案;
(6)提供与问题答案有关的旧知识或其他线索;
(7)类比;
(8)归谬。
如,肖锋’英233,数235,语239
数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买一段布需付多少钱,它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提问(问答)技能
一、概念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
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参与学习, 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二、提问的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提问过程是揭示、解决矛盾过程,使学生
抓住问题本质; 3、及时巩固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4、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
年、月、日பைடு நூலகம்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
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
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师:你说呢?
(转引)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探究)
生5: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提问技能PPT课件

提问技能PPT课件
写到祥林嫂死了的消息,鲁四爷说了个 半截话:“偏偏在这个时候----可见是个谬 种!”“时候”后边应加上什么词句子才完 整?鲁四爷为什么不说?由此反映出他是一 个怎样的人?
返回
提问的方式
▪一)、正问
▪正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 正面提出问题,让学生顺藤摸 瓜,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提 问 付秀 技 洁能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提问技能的作用 提问的方式和原则 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提出问 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 答案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 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 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七)、层进式提问
❖这种结构形式的提问,各个问 题上下连接,环环紧扣,前面一 个问题往往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 基础。
❖八)、选择式提问
❖选择式提问是指针对某一方面 的教学内容提出若干种解释,让 学生进行分析鉴别,做出肯定或 否定的判断。
❖有位语文教师在教《项链》时,对于造成 路瓦裁夫人不幸的原因,设计四个可供选 择的答案:
1、看不透她的深度
2、看不透潭水的颜色
3、看不透潭水的光泽
4、看不透潭水的绿的灵妙
❖九)、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提问是指把同类或不同 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分析,以 区别和突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 点的一种提问方法。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写孔乙 己掏钱买酒,第一次是“排出九文 大钱”,第二次是“从破衣袋里摸 出四文大钱”。同写掏钱,为什么 一用“排出”,一用“摸出”?
❖热越产越多会不会把人烧熟?(不会)。 为什么?(皮肤有散热调节作用)。
❖皮肤又是怎样调节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新手课堂提问弱点分析
(一)没有休止地问 (二)粗放式地提问 (三)惩戒式地提问 (四)高深莫测地问 (五)忽略学困生地问
四、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举要
(一)破题提问法 所谓破题提问指的是围绕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从 分析文章题目人手设计问题。文章的题目就如 人的眼睛,是通向文章“心灵”的窗户,因此, 围绕文章的题目设计问题往往能抓住教学中的 主要矛盾,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教授《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教师问:是 谁记念谁?“忘却”和“记念”是反义词,用在这 里是不是矛盾?有什么值得记念的?
(四)比较提问法 比较提问指的是所提问题在内容上可以互相比 较,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显示了可比要求, 内容上的客观可比因素与可比要求相结合。 这种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对比, 找出不同认知对象的结合点和不同点。 例如,鲁迅《药》中的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 心理、神态和行动的对比;又如同样是写父 亲.《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取材方面 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好处?
(三)从重点切入 案列《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尾部 分,接着提出: (1)“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2)谁说谁“神机妙算”? (3)周瑜为什么赞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4)诸葛亮神机妙算又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从“空白处”切入 案列《项链》(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课文) 提问设计:除了课文的这种收尾外,同学们 还能 想到另外比这更好的结尾吗? (五)从“矛盾点”切入 案例《孔乙己》 提问设计:文章结尾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 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间“大 约”“的确”连用是否矛盾?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2.启迪思维,培养智力
3.及时反馈,调节进程
4.提高口语能力,实现互动交流
5.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三)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要求
1.体现用意,有明确的目的性 2.激励思考,有一定的启发性 3.着眼全体,有广泛的群众性 4.加强计划,有明显的循序性 5.注意调控,有灵活的适应性
(三)反诘提问法 例如,有一老师问学生“什么是牺牲”时,就 运用了反诘式提问策略。 师:“什么是牺牲?” 生:“牺牲就是一个人死了。” 师:“那一个坏人被枪毙也叫牺牲?” 生:“好人死了就是牺牲。” 师:“那么,一个好人生病死了,或者说一个 好人寿终正寝也是牺牲?” 生:“好人为了做好事而死的就是牺牲。”
(二)迂回设问法 迂回设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教师的本意是 解答甲问题,却偏不直接问,而是绕个弯提出乙 问题,乙问题的解决又以甲问题的解决为前提, 所以只要学生解答了乙问题,甲问题便等于是 “不答而解”。同样的问题,采用迂回提问策略, 使得学生必须通过联想和推理才能解答,有利于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例如,钱梦龙老师教《愚公移山》时,问: “有个孩子也要去帮助老愚公移山,孩子的父亲 愿意让他去吗?”钱老师明知这孩子没有父亲, 因此这一问是虚问。学生们先是一愣,马上醒悟 过来:“这孩子没有父亲,他妈妈是‘孀妻’, ‘孀妻’就是‘寡妇’的意思。”
(六)从情境中切入 案例《花未眠》 一位教师在教《花未眠》一课时,一位同学突然大叫 了一声:“啊!”造成了课堂秩序的大乱。原来,这 位同学上课时走神了,偶尔抬头,看到教室外天空上 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大声赞美 起来。这时,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地提出了 一个问题。 师:是啊,真美!X X同学偶尔抬头,突然发现了彩虹 的美丽,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请联系课文内容 作答。 学生马上根据课文内容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生:美是邂逅所得,美是偶尔所得。
二、课堂提问切入点及优秀案例
(一)从课题切入 案列《将相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课文) 提问设计: (1)“将”“相”分别是什么意思?文中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2)“和”意味着在这以前将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事使将相不和? (4)将相又是怎样和好的?
(二)从中心切入 案例《变色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提问设 计: 师: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生:善变。 师:变的特点是什么? 生:变得很快(瞬息间,对狗的态度变了五次); 变得很蠢(愚蠢的理由、荒唐的逻辑)。 师:善变中不变的内核是什么? 生:媚上压下,奴才本色。 师:造成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根源是什么?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第九讲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 “学而不思则罔,思 匙是问号”——巴 而不学则殆—— 尔扎克 孔子
“学起于思,思源于 疑。”
一、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述要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定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 教学形式。
(五)分解提问法
如引导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及造成其悲剧的 根源”是鲁迅小说《祝福》的教学目标和要解决的中 心问题。有教师围绕这一目标。设计了以下相关的小 问题: 1.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帮工?在鲁家她“整天 的做”,“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为什么“她反而 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 2.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时,为什么要拼命反抗?夫 死子亡后她的处境如何? 3.祥林嫂再到鲁家帮工时,人们尤其是鲁四老爷对 她的态度怎样? 4.祥林嫂为什么要用她多年的工钱去捐一条门槛? 5.祥林嫂被鲁家赶出来后,临死前为什么对“魂灵 的有无”表示怀疑?
(六)登级提问法
例如,一位老师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分析 “原来如此是这样启发的: 师:鲁迅在叙述柔石等23位烈士遇难,且柔石身上中了十 弹之后,仅用“原来如此”四字表达感情,是否太轻描淡写 了? 生:不是。因为后面有省略号。 师:联系前文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对反动派无比气愤,对烈士无比悲痛。 师:那为什么不用抒情句直接写出来?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鲁迅先生悲痛气愤无以复加,说 不出话。 当问及感叹号在这有什么作用时,很多学生仅停留在 “起强调作用”上,老师就进一步启发:“如此”代指什么? 学生明白后就自然而然明白感叹号在这里是表示作者“出离 愤怒”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