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资料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提问的技能与艺术

数学教学提问的技能与艺术

h
1 t2 12
2t 3
5 3

问题1:铅球飞行在时间t=1s,5s,10s时,炮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_____,
_______,______。
问题2:铅球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用集合A表 示为_____________;铅球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用不等式表示为 ________;用集合B表示为___________
四、数学课堂有答的策略,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质量与理答的过程。
⑴教师积极倾听 不随意打断学生—表现出饶有兴趣,要耐心、鼓励,以微笑点头
等表示支持;抓住回答中的闪光点—难能可贵,要及时表扬学生, 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听学生回答的漏洞—仔细倾听,及时补救;听 学生之间有争论时,一要肯定态度,二要给出明确的判断。
应用产婆术和波利亚启发性提问?
四、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1.明确问点,选好角度 提问表述上的策略:明确、具体表述核心问题,激活思维。 “你来说一下,什么是函数?” ➢ “请你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的表示式是怎样的? “你能证明这个定理吗?” “你能否想出对证明这个定理有点帮助的一些定理呢?” 提问的角度主要有激活起点、瞄准重点、扫清难点。 根据知识“生长线(逻辑起点生长经线)”和学生“认知序 (经
——解放“满堂问”的策略
原则上突出“启发”
形式上实 现“灵活”
效果上达 到“反思”
内容上注 重“梯度”
三、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基本类型
根据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提问类型主要分为:事实性、 说理性、启发性、发散性和反思性提问。 1.事实性提问:主要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 提问方式如, “what:(是\有)什么?”、“How:怎(么)样?”等。 ➢集合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上个学期,我们是怎样学习正比例函数的? ➢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与反比例有什么联系? ➢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观察这个表/图,你想到了什么? ➢看到这个标题/图,你怎样思考的?

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 第三节 提问技能

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 第三节 提问技能

四、提问的基本要领
3、发问要巧: 3)注意提问的语速: 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可以用较快的语言述叙 述; 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后除要有较 长时间的停顿外,还应仔细缓慢地叙述,以 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印象。
四、提问的基本要领
4、问中有导 导即引导,即适当的启发或提示。答不了时 要提示,答不完整时也是如此。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 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
四、提问的基本要领
3、发问要巧: 1)掌握发问的时机: 讲到哪个知识点的时候提出问题。 2)讲究发问的方式: 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先适当的停顿一下,并有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意识得 到你要问问题了。 如“那么……”,或“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或“请问 同学们……”;问之后还要有一定的停顿,以便留给学生 思考的时间。这时,我们可以环顾一下全班同学,观察 他们对问题的反应。
(二)理解提问(低级认知提问)
1、一般理解: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理解了,才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如: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说明主动运输的过程。 2、深入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 的实质。 如:说明主动运输的特点。 3、对比理解 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 理解。 如:怎样区分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或:三大遗传定律 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存在于三者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二)理解提问(低级认知提问)
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 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常用 于某个概念或原理的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 后。 解答方法: 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 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
(三)运用提问(高级认知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内容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字:明确、精练、追问、适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认为课堂提问做到有效是很重要的,比喻说,在关键之处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了一个非常简洁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或者小组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提问方向明确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要目无目的的随意的问,如果这样去问,学生就会误解你的意思,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和你预设的答案有很大的出入。

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节中,学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异同之处时,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之后,提问;通过比较,同桌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

这样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方向比较明确,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很容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提问语言精练在课堂上,如果你的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只是听你说了很多,但是他却不知道你说了什么重点的内容,也就是抓不住你说的重点,那你的提出的问题就不仅无效,反而浪费时间。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问题的一定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

三、提问难度适当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提问要注意要难度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就可能会令一部分学生无从思考,甚至可能全部都无从思考,就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

提问技能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

提问技能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

提问技能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学原理与实践》第十五章“提问技能”,详细内容涉及提问的类型与作用、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过程、提问技能的评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提问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2. 掌握提问的类型、策略,学会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提高教学互动效果。

3. 培养学生提问与回答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提问策略的灵活运用,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过程。

重点:提问的类型与作用,有效提问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一段教学视频,展示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环节,让学生感受提问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提问的类型、作用,讲解有效提问的策略,让学生明确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提问技能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给定教学场景,设计提问并模拟互动过程。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展示提问设计,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回答,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七、板书设计1. 提问技能的重要性2. 提问类型与作用3. 有效提问策略4. 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过程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提问环节,并说明提问的目的、类型和预期效果。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对提问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提问技能的讲解是否到位,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教育书籍,深入了解提问技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提问策略的灵活运用2. 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过程3. 作业设计中的提问环节一、提问策略的灵活运用1.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

导答,就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孔子很善于诱导。

他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善诱人。

”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维,既学会知识,又会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掌握导答技能。

一、定向点拨,启发思维式“定向”,确定的方向、目标;“点拨”,指点、启发、开导。

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引导入”,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

教师的要求、确定了的方向,就是提问前已设计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提问,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怎样给以引导评价。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问题,对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式“转换”即改变、改换,换一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以便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知的条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如,语文课上让学生回答:“什么叫烘云托月?”学生往往回答不好。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武松打虎”的片断,问:“写武松,为什么把老虎描写得那么凶残?”学生会豁然开朗。

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关键要把“一”举好。

这里的“一”表示的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学生从教师点拨的一点中,能推想到二点、三点,…;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习惯。

三、由此及彼,联系迁移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的?”“你能说得更具体/清楚一些吗?”“你能进 一步对自己的回答作出解释吗?”
优点? 可避免学生对问题做表面回答;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
后所隐含的知识点,理解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发展 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使教师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年、月、日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
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
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师:你说呢?
(转引)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探究)
生5: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8、倾听:专注、鼓励、不打断(王晞’69-81) 9、搁置; 10、分配: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
机会,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术。 讨论:课堂问题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的问题分配极不均等,表现为问题多分
配给成绩好、智商高、性格外向、女性、家 庭背景优越、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举手回答 的学生?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第十一册)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的提问设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记忆性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这幅梅花
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 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 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 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 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 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 怀?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技能训练》摘录一、课堂提问概述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要运用课堂提问,每一堂课都少不了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形成的阶段第一阶段:“知”是构建提问技能知识阶段。

教师要了解提问的定义、功能、要素、类型、运用策略,这一阶段是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即知道什么是这个技能,如何应用这个技能。

第二阶段:“能”是在教学中的模仿操作阶段,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撰写教案上,能将所学的技能运用于实际教学,形成外显的行为,按技能的要求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熟”是教师提问技能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教师能够将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和类型在教学过程中熟练操作,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或者说教师经过课堂教学的磨练之后,将提问技能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第四阶段:“智”是运用提问技能的策略进行教学,也是教师形成自己课堂提问风格,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的阶段,要达到“善”问,即应用诱导、疏导、追问等教学策略,能通过提问和学生开展有效的对话。

二、提问的功能第一、启发思维针对学生思维困惑之处进行设问,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概念。

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认知结构内的矛盾,刺激学生去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第二、反馈调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能够使教师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态度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第三、巩固强化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大脑对已学知识进行检索、思维加工、再现的过程。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支持与强化。

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解释内容的重点,引起学生充分的关注;针对易混淆或似是而非之处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厘清概念,明辨是非;分析应用型的提问可以促进知识内化,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介入与追问,可以加深印象,巩固所学,进而拓展引申,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例如: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时,当学生 学习了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因 素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后,教师在黑板上挂图表并提问:
师:这几幅是某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指出 哪幅图描述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请评 价一下温度对改变化学平衡起什么样的作用?
生:(回答略。)
点评: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答,通过对知识的 综合、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认识了事物,学生 学到的知识才是全面的,系统的,所形成的认知 结构才是稳定的,易于迁移的。
1、一般提问与高层次提问
(1)回忆提问: 回忆提问的问题主要包括:复述化学基
本定义、定律和原理;复述物质的性质 与用途;再现化学用语、常用的计量单 位及必要的常数;再现化学仪器的名称、 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要点;复述化学实 验现象等。
例1 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回忆提问。 请填写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空格:
支持 辅助提问
6、反应评价
重复 更正 评论 核查 延伸 扩展
7、质疑答疑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尤其是提出 高质量的问题更应鼓励和提倡。学 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普遍意义,又 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将问题纳 入教学过程,在学到这方面内容时 由教师讲解,或让大家讨论。
四、提问技能的类型
1、一般提问与高层次提问 2、课堂教学各阶段的提问 3、主要提问和辅助提问 4、不同教学方法中的提问
K Ca__ Mg Al ____ _____ Sn Pb (H) ___ Hg __ Pt Au
金属_____ 性由________ 逐渐 _________
例2 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 规律新知识教学中的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卤素和碱金属的下列性质 和有关的实验现象:
①卤素单质分别和氢气发生化合反应 的条件和实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构成要素:高级提问技术
2、探究:回答正确但不详细、不深入,教师要求学
生提供额外信息,进一步说明、澄清自己的观点,从 而使回答更深入、更详细、更清晰、更规范的提问技 术。(低认知水平提问→高认知水平提问)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的?”“你能说得更具体/清楚一些吗?”“你能进 一步对自己的回答作出解释吗?” 优点? 可避免学生对问题做表面回答;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 后所隐含的知识点,理解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发展 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使教师 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5、重复
6、重新表述:学生迷惑不解时,通过变换词
语或采用其他表达方式将问题重新叙述一遍 的提问技术。如“外形特征”——“长得什么样子” 7、调焦与重新调焦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灵活调节问题范 围大小的提问技术。 根据问题的焦点大小和范围宽窄可将问题分 为宽问题和窄问题。
四、构成要素:初级提问技术
由浅到深,考虑学生的实际; 问题的排列顺序性、层次性:注意问题的时 间顺序、先后顺序、逻辑顺序等。
分析以下例子的提问
(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75-77)
例1:《春蚕》:什么季节养蚕?蚕是怎样长大的?母亲是
怎样喂春蚕的?桑叶不擦干净,蚕长大了不分匾行不行?→ → →1、母亲为什么养蚕?2、养蚕开始母亲做些什么?3、 蚕“上山”前我们做些什么?母亲又做些什么?请找出母亲 养蚕辛苦的句子。4、蚕“上山”结茧后,母亲又做了些什 么?她对我们做些什么?是怎样表现母亲辛苦的? 围绕教学目标、体现重难点。 例2:《翠鸟》第三自然段:什么叫机灵?什么叫锐利?后 两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找出锐利的句子。什么叫荡漾、 这段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特征? → → →这段主要写翠鸟的 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翠鸟的目光锐利?找出有关的句子读 一读;哪些句子写翠鸟动作敏捷?请你读一读;第一句和后 两句是什么关系? 层次分明,体现内在联系,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提问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
What day is it today ? What day is it tomorrow ?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dnesdays/in the
evening?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time is it now ? What are you doing now ?(然后学习新课短语:猜、演、 听、读) 教师出示Pair work部分的表格,说:Look!Here are some activities that are good for you.Please decide when you are going to do them and tell your partner.Pay attention:You can do them in two weeks.
如,肖锋’英233,数235,语239
数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买一段布需付多少钱,它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单价×数量=总价 师:要简明、概括地表示数量关系,除了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

怎样表示? (提示) 生:用字母表示。 师:如果把单价×数量=总价写成含有字母x的式子,先想一想, 花布的单价与数量,哪个量变化多,一般就把x表示变化着的哪 个量。 (提示) 生:x表示花布的米数,因为花布的米数是变化的。 师:[板书:3.42×x后问]x表示什么?3.42×x表示什么? 生:x表示买花布的米数;3.42×x表示单价×数量。 师:如果把3.42×x看作一个结果,那么它也表示什么?(提示) 生:表示总价。 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第88页(3),看书上还讲了什么例题。
可以是一个学生不会回答,请其他学生回答;可以是 一个学生回答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或以部分,请其他学 生补充;可以是一个学生回答了问题的一种答案,请 其他学生说出其他答案,适用于开放型问题,也适用 于封闭型问题。 转引的优点? 增加回答问题学生的人数,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对某 一问题的思考;是学生之间观点和经验共享的有效途 径;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和技能;提高师生互动水平, 活跃课堂气氛。
《倒数》的提问设计(第十册)
笔算性复习,并引入倒数的情境中教师口出以下算式,让学
生解答。在校对答案中,引导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计算式子的最后结果都是1,类似这样的式子,你还能 举出一些吗?小组讨论,并分别再举到三个。 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什么? 倒数有什么特点?(分析性提问) 应该如何表述倒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有什么要点? 之前大家曾找了倒数三个,有没有想过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分 类呢?整数的倒数、分数的倒数、小数有吗?0有吗? 小组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穿插1的倒数是多少? 课堂讨论活动:你认为学了倒数后,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 疑惑吗?倒数在数学中会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举例子吗?
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01-242)
(一)初级提问技术:
1、设计; 3、语速;
5、重复;
7、调焦;
9、搁置;
11、停顿
2、措词(表述准确、简练); 4、指向; 6、重新表述; 8、倾听; 10、分配;
四、构成要素:初级提问技术
1、设计问题结构\框架
内容重点、难点、关键点、矛盾点; 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一般是
三、提问技能的类型
2、理解性提问:
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对材料加以解说、概述、辨析、排列、


整理等。如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 用“解释、说明、概述、归纳、估计、举例、翻 译”等动词。“用自己的话叙述、比较…” 如“分母不同的分数可以相加减吗” “说红军‘攀着锁链’非常难走,后面为什么用 ‘冲’” What can I do?(老师做动作,学生回答)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第十一册)
语文古诗三首《墨梅》的提问设计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记忆性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这幅梅花



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 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 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 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 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 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 怀?
三、提问技能的类型
3、应用性提问:
建立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知识或所学知
识来解决新问题。 用“预测、运用、分类、举例、证明、计算、 解决、发现、演示”等动词 如语文中的造句,数学中的计算、证明等 I Will give a paper to you,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on it, ready?
三、提问技能的类型
根据知识水平分类(布鲁姆的六级问题分类体系): 1、回忆性提问(知识性问题) 2、理解性提问
3、应用性提问
4、分析性提问 5、综合性提问
6、评价性提问

王晞’95-97 微格教学视屏:语文1-9‘、生物9-13’、物理14-17‘、化学17-19’、科学20-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构成要素:高级提问技术
3、提示:学生回答不出、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教师通过层





层启发,帮助学生慢慢接近正确答案,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 论的提问技术。 (高认知水平提问→低认知水平提问) 提示的方法: (1)缩小思考范围; (2)指明思考方向; (3)把较难问题分解为几个较容易的问题; (4)把一个较繁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简单的问题; (5)提供部分答案; (6)提供与问题答案有关的旧知识或其他线索; (7)类比; (8)归谬。
8、倾听:专注、鼓励、不打断(王晞’69-81)
9、搁置; 10、分配: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
机会,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提问技术。 讨论:课堂问题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的问题分配极不均等,表现为问题多分 配给成绩好、智商高、性格外向、女性、家 庭背景优越、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举手回答 的学生?
四、构成要素:初级提问技术
2、措词(表述):表述准确、简洁、清晰,
避免不规范、冗长、模棱两可的表述。 如“詹天佑主持修铁路的条件怎样” →“詹天佑主持修京张铁路是在什么历史 条件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 3、语速 4、指向:个体、小组、全体(指向谁提问较 好?为什么)
四、构成要素:初级提问技术
三、提问技能的类型
4、分析性提问:
把材料分解,识别材料与原因或找出条件之



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进行推论的提问。 要求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运用“选出、分解、推知、图解、分析、判 断、区分、比较、指出、辨别、找出因果关 系”等动词。 语文:“翠鸟有哪些特点” “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三、提问技能的类型
1、回忆性提问(知识性问题) 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的提问,如



回忆已学过的词语、概念、事实、定理、课 文等 用“描述、认出、背诵、列举、回忆”等动 词;或“谁、什么是、哪里、什么时候” 如“万以内的数位有哪些”;“商不变的性 质是什么” “你见过爬山虎吗”、“春天的雨是什么样 子呀” Who can remember? Read and a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