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热力学第一定律

合集下载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生活实际运用】 大家都知道热空气向上升,因此高山顶上的气 温似乎要比地面气温高,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根据学过知识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例题: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 能增量一定相同
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 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内能一定减少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 一定减少
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热量是从含热量较多的物体传给含热量较少的 物体
B、热量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 C、热量是从内能较多的物体传给内能较少的物体 D、热量是从比热容大的物体传给比热容小的物体
• 热传导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这个过程可以向一个方 向自发地进行,但是向相反的方向却不能自发地进行。
• 要实现相反方向的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 产生其它影响或引起其它变化。
C
B、物体对外作功,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 变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 变
2、2004年全国: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体
积膨胀并对外做功,则此过程的末态与初态相

D
A、气体内能一定增加
B、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C、气体内能一定不变
D、气体内能是增是减不能确定
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3.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 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 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外界对物体所 做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一些规律,其中热力学定律就是其中之一。

热力学定律是描述物体热力学性质以及能量转化的规律。

热力学定律分为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本文将分别对这两个定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它指出能量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创生和消失,只是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即,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一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具体应用就是热量的转化。

通过这一定律,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ΔU = Q - W。

其中,ΔU 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 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对外界做功。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做的功。

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定律来分析热机的效率。

热机是指能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如蒸汽机、内燃机、汽车发动机等。

热机的效率表示为η =W/Qh,其中 W 表示机器输出的功,Qh 表示机器吸收的热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热量和功是能量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转换只是数量上的变化,而能量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因此,热机能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受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限制,也就是说,热机的效率永远不可能达到 100%。

这个定律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工业和生产方面,在其他领域,如生物学、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不同的应用。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做热力学中的熵增定律。

它指出,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的总熵永远不会减少,而只会不断增加或保持不变。

熵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通俗地讲,就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

熵增加意味着系统的混乱程度增加,熵减少意味着系统的有序程度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ΔS≥Q/T。

其中,ΔS 表示系统的总熵变化,Q 表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T 表示系统的绝对温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与热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

在热力学中,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两个基本的定律,它们定义了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的方向,对于理解热力学系统的行为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传递和转化后总量保持不变。

它可以通过下式表达: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封闭系统的能量是守恒的,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还可以用来推导出热机效率的表达式。

在一个热机中,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对外界做的功加上系统内能的变化。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热机效率的公式:η = 1 - Qc/Qh其中,η表示热机的效率,Qc表示热机向冷源放出的热量,Qh表示热机从热源吸收的热量。

这个公式表明,在一个热机中,不能把吸收的热量完全转化为功,一部分热量必须放出到冷源中,效率小于1。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等效的表述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中,热量不会自发地从冷热源传递到热热源,即不存在一个热机,它只从一个热源吸热,然后完全转化为功,再把一部分热量放到冷热源上,不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这相当于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不存在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系统对外界做的功等于输入的热量。

这个等效表述被称为克劳修斯表述。

开尔文表述中,不可能制造一个只从一个热源吸热,然后完全转化为功的热机,而不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这相当于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不存在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系统吸收的热量完全转化为功,不放出热量到冷热源。

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由上述讨论可知,对于稳定流动热力系可得出:
1.
& & ∑m = ∑m
i
e
& =m
2. 开口系储存能的变化为零:∆E=0 零 注:稳定流动热力系不可能膨胀或收缩,因此和外界 交换的功只能以轴功的形式体现,用Ws表示。 近年来学界指出若稳定流动热力系与外界交换电 功则可被纳入轴功的范畴。
稳定流动过程的能量方程 考虑:
(1) 微分形式: δQ = dE + δW 若系统没有宏观动能和势能: δQ = dU + δW 单位化: δq = de +逆过程 δQ = dE + PdV 或 δQ = dU + PdV
单位化: δq = de + pdv δq = du + pdv
V e=u+ + gz 2
再考虑到流体流入时外界付出的流动功
w = pv
那么流体带入(带出)热力系的总能量θ可写为:
θ = pv + e
= pv + (u + ke + pe)
2.4.5 焓(Enthalpy)
流体流入或流出热力系时内能和流动功是同时传递的, 且这二者在多数情况下是流体带入(带出)热力系能量 的主要成分,这样为我们可以定义二者之和叫做焓:
1 2 1 2 dQ = dE + dWs + (h2 + c 2 + gz 2 )dm2 − (h1 + c1 + gz1 )dm1 2 2
两边同除 dτ
& = ∂E + W + m (h + 1 c 2 + gz ) − m (h + 1 c 2 + gz ) & & &1 1 Q 2 2 2 2 1 1 ∂τ 2 2 & = W + ∂E + m (h + 1 c 2 + gz ) − m (h + 1 c 2 + gz ) &2 2 &1 1 Q & 2 2 1 1 ∂τ 2 2 (1)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内容1.热力学基本概念和术语(1)系统和环境:系统——热力学研究的对象。

系统与系统之外的周围部分存在边界。

环境——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物质的质量与能量的传递情况,系统分为三类: (Ⅰ)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界面既有物质的质量传递也有能量的传递。

(Ⅱ)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界面只有能量的传递,而无物质的质量传递。

(Ⅲ)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的质量传递亦无能量的传递。

(2)系统的宏观性质:热力学系统是大量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所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如G A S H U T V p ,,,,,,,等叫热力学系统的宏观性质(或简称热力学性质)。

宏观性质分为两类:(Ⅰ)强度性质——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无关,无加和性(如T p ,等); (Ⅱ)广度性质——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有关,有加和性(如H U V ,,等)。

而强度性质另一种广度性质一种广度性质= n V V =m 如,等V m =ρ(3)相的定义:相的定义是:系统中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的部分。

(4)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函数:系统的状态是指系统所处的样子。

热力学中采用系统的宏观性质来描述系统的状态,所以系统的宏观性质也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Ⅰ) 当系统的状态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过程或途径无关。

即系统变化时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系统终态的函数值-系统始态的函数值。

(Ⅱ) 状态函数的微分为全微分,全微分的积分与积分途径无关。

即:2121X X X dX X X ∆==-⎰y yX x x X X x y d d d ⎪⎪⎭⎫⎝⎛∂∂+⎪⎭⎫⎝⎛∂∂=(5)热力学平衡态:系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其各部分可观测到的宏观性质都不随时间而变,此后将系统隔离,系统的宏观性质仍不改变,此时系统所处的状态叫热力学平衡态。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1. 内容:一般情况下,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那么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与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之和,等于物体的内能的增加量2. 数学表达式:W+Q=ΔU(1)Q取决于温度变化:温度升高,Q>0;温度降低,Q<0.(2)W取决于体积变化:V增大时,气体对外做功,W<0;V减小时,外界对气体做功,W>0.(3)特例:如果气体向真空扩散,那么W=0.(4)绝热过程Q=0,关键词是“绝热材料”或“变化迅速”。

3. 热力学第1定律的理解(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在绝热过程,物体做多少功,改变多少内能。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向物体传递热量,即物体吸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递热量,即物体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少。

传递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

(3)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变化,用功的数值来度量;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用热量来度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传导的方向性:热传导的过程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但相反方向却不能自发地进行,即热传导具有方向性,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2.补充说明:(1)“自发地”过程就是不受外界干扰的条件下进行的自然过程;(2)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却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能量守恒表达式:ds≥δQ/T(3)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必须有“外界的影响或帮助”,就是要由外界对其做功才能完成。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1)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2)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能量的增加: 系统能量的增加:∆ECV=0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能量的增加 (2-9)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 )
1 2 Q = m2 (u2 + cf 2 + gz2 ) + m2 p2 v2 2 1 2 − m1 (u1 + cf 1 + gz1 ) − m1 p1v1 + Wi 2
1 2 wt = (cf 2 − cf21 ) + g ( z 2 − z1 ) + wi 2
比较式(2-10b)和(2-16) 比较式( - 和 - )
(2 − 19)

q = ∆u + w q = ∆h + wt = ∆u + ∆( pv) + wt 1 2 w = ∆( pv) + wt = ∆( pv) + ∆cf + g∆z + wi 2
由于m 由于 1=m2=m, 整理上式得
1 2 Q = m(u2 + p2 v2 + cf 2 + gz2 ) 2 1 2 − m(u1 + p1v1 + cf 1 + gz1 ) + Wi 2 令 H = U + pV 代入上式得
1 Q = ∆H + m∆cf2 + mg∆z + Wi 2 1 2 δQ = dH + mdcf + mgdz + δWi 2
m1 = m2 = m
∆ECV = 0
稳定系统的能量分析: 稳定系统的能量分析: 进入系统的能量: 进入系统的能量:
1 2 Q + E1 + p1V1 = Q + m1 (u1 + cf 1 + gz1 ) + m1 p1v1 2 离开系统的能量: 离开系统的能量: 1 2 E2 + p2V2 + Wi = m2 (u 2 + cf 2 + gz 2 ) + m2 p2 v2 + Wi 2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物理学分支。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用于描述能量转移和转换的规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学表述。

它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能量的增加或减少必须通过热量和功的形式来实现。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U = Q - W其中,ΔU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是系统吸收的热量,W是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这个公式表明,系统内能的增加等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界做的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使我们能够理解和分析能量转移和转换的过程。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力学过程方向性的定律。

它指出,自然界中存在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即熵(系统的无序程度)在孤立系统中始终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普朗克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完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的效果。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的效果。

这两种表述都表明,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总是趋向于增加熵。

熵增定律可以解释为自发发生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例如,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是自发的,而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限制了能量转化的效率。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存在一个完全高效的热机,即不可能将热量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效果。

总结起来,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学表述,指出能量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以热量和功的形式转换。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热力学过程方向性的定律,指出自然界中存在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即熵在孤立系统中始终增加。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能量转移和转换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一、是非题,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已知温度T 时反应 H 2(g) 2(g) == H 2O(g) 的∆∆T 时H 2 (g)的∆C ( )2、不同物质在它们相同的对应状态下,具有相同的压缩性,即具有相同的压缩因子Z 。

( )。

3、d U = nC V ,m d T 这个公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任何p ,V ,T 过程均适用, ( )4、物质的量为n 的理想气体,由T 1,p 1绝热膨胀到T 2,p 2,该过程的焓变化 ( )5、25℃时H 2(g)的标准摩尔燃烧热等于25℃时H 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 )6、判断下述结论对还是不对,将答案写在其后的括号中。

( 1 )化学反应热Q p 其大小只取决于系统始终态;( )( 2 )凡是化学反应的等压热必大于等容热;( )( 3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的焓变为21,m d ()T V T H nC T V p ∆=+∆⎰;( )( 4 )( )7、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均只是温度的函数,而与压力或体积无关。

( )8、在定温定压下,CO 2由饱和液体转变为饱和蒸气,因温度不变, CO 2的内能和焓也不变。

( )9、 25℃∆f , 单斜) = 0 。

( )。

10、已知温度T 时反应 H 2(g) +2(g) == H 2O(l) 的∆r ∆r T 时H 2O(l)的∆f ( ) 11、理想气体在恒定的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到终态。

因为是恒压,所以∆H = Q ;又因为是绝热,Q = 0,故∆H = 0。

( )12、因为Q p = ∆H ,Q V = ∆U ,而焓与热力学能是状态函数,所以Q p 与Q V 也是状态函数。

( )。

13、500 K 时H 2(g)的∆f = 0 。

( )14、∆f , 金刚石 , 298 K) = 0。

( )15、稳定态单质的∆f 。

( ) 16、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摩尔体积相等。

( )17、∆f , 石墨 , 298 K) = 0 。

( )18、热力学标准状态的温度指定为25℃。

( )19、100℃时,1 mol H 2O(l)向真空蒸发变成1mol H 2O(g),这个过程的热量即为H 2O( l )在100℃的摩尔汽化焓。

()20、处在对应状态的两种不同气体,各自对于理想气体行为的偏离程度相同。

( )21、已知温度T时反应C(石墨) + O2(g) == CO2(g) 的∆r∆r T时C(石墨)的∆c()22、CO2(g)的∆f∆f。

()23、25℃∆f,斜方) = 0 。

()24、当真实气体分子间吸引力起主要作用时,则压缩因子Z小于1。

( )。

25、气体压缩因子Z<1,表示在一定T下实际气体比理想气体难以压缩。

( )。

26、在p = p(环) = 定值下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H2O(l) H22(g)则Q = ∆H。

()27、只要一个系统在变化过程中向环境放出热量,则该系统的热力学能必然减少。

( )28、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不可逆到达的终态,若经绝热可逆过程,则一定达不到此状态。

()29、若不同的气体有两个对比状态参数(如p r和T r)彼此相等,则第三个对比状态参数,如V r值大体相同,( )。

30、克希霍夫公式的不定积分式∆r T) = ∆H0 + ∆aT + ∆H0是T = 0 K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

()31、对比温度T r>1的气体不能否被液化,( )。

32、隔离系统的内能是守恒的。

()二、选择题1、对一个化学反应,若知其∑νB C p, m(B) > 0 ,则:()。

(1)∆r(2)∆r(3)∆r(4)∆r2、对不同气体,同一恒定温度下,以pV m对p作图可得一直线,外推至p=0时所得截距:( )。

( 1 )等于相同的不为零的某一定值;( 2 )不等于同一值;( 3 )等于零。

3、在临界点处,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V m(l)与饱和气体的摩尔体积V m(g)的关系是:( )。

( 1 ) V m(l) > V m(g) ( 2 ) V m(l) < V m(g) ( 3 ) V m(l) = V m(g)4、理想气体的液化行为是:()。

(1)不能液化;(2)低温高压下才能液化;(3)低温下能液化; (4)高压下能液化。

5、Q p = ∆H 是指W’= 0,且满足( )时,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

(1)p 2 = p 1 =定值;(2)p (外) =定值;(3)p = p (外);(4)p 2 = p 1 = p (外) =定值。

6、1mol 水在373K 、下蒸发为水蒸气,此过程做的体积功为( )。

(1) -4157J ; (2) -3101 J ; (3) -2884J ; (4) –2494J 。

7、公式∆H n C T p T T =⎰,m d 12的适用条件是:( )。

( 1 )任何过程; ( 2 )等压过程;( 3 )组成不变的等压过程; ( 4 )均相的组成不变的等压过程。

8、双参数普遍化压缩因子图的建立是基于:( )。

( 1 )范德华方程; (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3 )对应状态原理; ( 4 )不同物质的特征临界参数。

9、一封闭绝热钢罐内发生爆炸反应,自反应开始至爆炸前瞬间钢罐内物质热力学能变化∆U :( )。

( 1 ) < 0; ( 2 ) > 0; ( 3 ) = 0; ( 4 ) 不能确定。

10、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 1 )只有等压过程才有焓的概念;( 2 )系统的焓等于系统所含的热量;( 3 )系统的焓等于系统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4 )在等压且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吸收的热在数值上等于焓的增量。

11、pV γ = 常数(γ = C p,m /C V ,m )适用的条件是:( )( 1 )绝热过程; ( 2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3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 4 )绝热可逆过程。

12、使气体致冷的节流膨胀,其焦耳-汤姆逊系数 必须( )。

(1)> 0; (2)< 0; (3)= 0。

13、如图,在一具有导热器的容器上部装有一可移动的活塞;当在容器中同时放入锌块及盐酸令其发生化学反应,则以锌块与盐酸为系统时,正确答案为:( )。

( 1 ) Q < 0,W < 0,∆U < 0;( 2 ) Q = 0,W < 0,∆U > 0;( 3 ) Q = 0,W = 0,∆U = 0;( 4 ) Q < 0,W = 0,∆U < 0;1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 = Q + W 只能适用于( )(1) 理想气体;(2) 封闭系统; (3) 孤立系统; (4) 开放系统。

15、 在温度一定的抽空容器中,分别加入0.3 mol N 2,0.1 mol O 2及0.1 mol Ar ,容器内总压力为101.325 kPa ,则此时O 2的分压力为:( )。

(1)20.265 kPa ; (2)40.53 kPa ; (3)60.795 kPa ; (4) 33.775 kPa 。

16、 对封闭系统来说,当过程的始态和终态确定后,下列各项中没有确定的值的是:( )。

( 1 ) Q ; ( 2 ) Q +W ; ( 3 ) W ( Q = 0 ); ( 4 ) Q ( W = 0 )。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1 )用热力学方法不能测热力学能的绝对值;( 2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只与温度有关,且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 3 )N 种气体混合物的热力学能等于混合前N 种气体的热力学能之和;( 4 )热力学能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18、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对临界温度的影响情况是:( )。

( 1 )引力愈大,临界温度愈低;( 2 )引力愈大,临界温度愈高;( 3 )引力的大小对临界温度无关系。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 1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T = 0,故Q = 0; ( 2 )( 3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d V H C T ∆=⎰; ( 4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 γ = 常数。

20、当计算1 mol 理想气体从始态p 1,V 1,T 1经历可逆的绝热过程至终态p 2,V 2,T 2的体积功时,下列哪一式子是不适用的?( )。

( 1 )C V ,m ( T 2-T 1 ); ( 2 )C p,m ( T 2-T 1 ); ( 3 )( p 2V 2-p 1V 1 ) / ( γ-1 ); (4)R ( T 2-T 1 ) / ( γ-1 )。

21、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式中:正确的有:( )。

( 3 )()0P U V∂∂=; ( 4 ) 22、∆U 可能不为零的过程为:( )。

( 1 )隔离系统中的各类变化; ( 2 )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

( 3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 4 ) 等温等容过程;23、一定温度下,某物质B 的摩尔蒸发焓为∆vap H m ,摩尔升华焓为∆sub H m 则在此温度下,该物质B 的摩尔凝固焓m = ( )。

(m 中的l ,s 分别代表液态和固态。

)(1)∆vap H m + ∆sub H m ; (2)-∆vap H m + ∆sub H m ;(3)∆vap H m - ∆sub H m ; (4)-∆vap H m + ∆sub H m 。

24、对于一个封闭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1 ) 等容绝热过程∆U = 0; ( 2 ) 等容过程所作的功等于零;( 3 ) ( 4 ) 循环过程∆U = 0。

25、已知在T 1到T 2的温度范围内某化学反应所对应的∑νB C p , m (B) > 0 ,则在该温度范围内反应的∆r ( )。

(1)不随温度变化; (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与温度的关系无法简单描述。

26、等压过程是指:( )。

( 1 )系统的始态和终态压力相同的过程; ( 2 )系统对抗外压力恒定的过程;( 3 )外压力时刻与系统压力相等的过程;( 4 )外压力时刻与系统压力相等且等于常数的过程。

27、 1 mol C 2H 5OH(l)在298 K 和100 kPa 压力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为1 366.8 kJ,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热力学能变接近于:( )。

(1)1369.3 kJ·mol -1; (2)-1364.3 kJ·mol -1; (3)1364.3 kJ·mol -1; (4)-1369.3 kJ·mol -1。

28、与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1)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一般都可测定;(2)同一可燃性物质处于不同相态时,其标准摩尔燃烧焓之值不同;(3)同一可燃性物质处于不同温度时,其标准摩尔燃烧焓之值不同;(4)同样温度、同样相态的化学式(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值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