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
阅读力测评 语文5年级a版

阅读力测评语文5年级a版
《阅读力测评(语文5年级A版)》这本书是为了测试五年级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阅读技巧而设计的。
书中的测试题目通常会涉及到文章的选择、信息的检索和提取、对文本的理解和评价等方面,以此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
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
1. 阅读理解题:测试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主旨、细节、人物关系等方面的理解。
2. 信息提取题: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例如特定的事实、数据或细节。
3. 推理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例如推断出未明确说明的信息、对未来事件的预测等。
4. 评价和鉴赏题:要求学生评价文本的质量、价值或表达方式,例如评估文本的主题、语言风格、结构等。
通过这些测试题目,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例如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掌握阅读技巧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本书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反馈和建议。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上语文能力测验卷包含答案(能力提升)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上语文能力测验卷包含答案(能力提升)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写出意思相反的字。
前—下—东—坏—2. 给下面的字口头组词。
天地人你我他3. 填空。
“人”字共画,第一画是。
“火”字共画,第二画是。
“文”字共画,第一画是。
“六”字共画,第三画是。
4. 比一比,组成词语,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鸟乌水小看拼音写词语(每题10分,共10分)5. 读拼音填空。
我:zì我我men立:lì正lì马正:正hǎo正zhōng书写(每题10分,共10分)6. 看我写得多漂亮!一二三上连线题(每题10分,共10分)7. 跟爸爸妈妈一起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嘴巴尖尖像把刀,捉起害虫本领高,大树公公有了病,只要它到病就好。
语言表达(每题10分,共10分)8. “时候”的“候”读音是()A.hóu B.hǒu C.hou诗歌鉴赏(每题10分,共10分)9.现代文阅读(每题20分,共20分)10. 阅读小白兔过生日五月十日是小白兔的生日,小动物(wù)们都来向它祝(zhù)贺(hè)。
它们送(sònɡ)来了小白兔喜(xǐ)欢(huān)的礼(lǐ)物(wù)。
小灰兔送萝(luó)卜(bo),小山羊送青草,小牛送牛奶,小鸡送白菜(cài)。
大家一起唱(chànɡ)歌(ɡē),祝小白兔生日快乐。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小白兔的生日是月日,有个小动物来祝贺小白兔的生日。
(3)小动物们送了哪些礼物给小白兔呢?答案解析填空题1. 后;上;西;好2. 【答案】天上;地上;人间;你们;我国;他人3. 2;撇;4;撇;4;点;4;撇4. 小鸟;乌鸦;喝水;大小看拼音写词语5. 自;们;立;立;好;中书写6. 一;二;三;上连线题7. 啄木鸟语言表达8. C诗歌鉴赏9. nǎi niú;táo huā;chuí liǔ;liú shuǐ现代文阅读10. (1)3(2)五;十;四(3)萝卜、青草、牛奶、白菜。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研修日志)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必需。
在信息时代,阅读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建构学习化社会即是建构“阅读社会”。
因此,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
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
而有效的评价,能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语文能力培养是评价的终极目标。
在以往学生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结果,忽视能力发展,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
本课题的研究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的协调统一,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并通过评价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程的热爱。
(二)高度重视评价方法的灵活多样。
将纸笔测验与其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使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要根据评价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差异,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参与,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重视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采用开放式、操作性题目,利于行为观察、专题研习、问题研讨、文件档案、在特设情境背景下的评价等。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评价过程要为学生创设应用语文知识的场景,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三)高度重视语文课程在信息化时代的功能变化。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是建立在时代特征基础上,这决定了现代社会信息对于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和情感培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对语文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信息互动的特点。
要研究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要通过语文能力评价,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要引导学生将书本上和生活中获得的信息溶入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和研究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完整word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第一章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认识我们讨论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先要从什么是阅读和阅读行为谈起。
因为阅读测试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终生阅读。
下边先看有关阅什么是读和阅读行为的几个材料:什么是阅读吸收论: “阅读是“吸收”的事情, 从阅读, 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 接触人家的心情。
”(叶圣陶)筛选与思考论: “阅读, 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 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 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 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
”(章熊)领会—获取—认识论: “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 领会其意义, 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 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
”(朱绍禹)构建意义论: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 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
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 在读者、文本、作者, 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们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 阅读的任务是:积累言语知识, 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 构建对学习活动的认知。
通过阅读行为的描述可以帮助大家对阅读有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行为的描述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 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
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 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
按照这种最初看法, 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 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
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 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 随着阅读的继续, 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和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
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
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 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 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
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 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 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语文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理解、语义理解、词汇理解和思维逻辑等方面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识字能力、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多个维度。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一、识字能力小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时,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
这包括汉字的基本认识、正确的发音和准确的书写。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对于他们后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评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认字量、字音准确性和书写规范性。
二、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的速度。
快速的阅读速度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评价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通过抽取一篇适当难度的文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并对阅读的准确性和时间进行评估。
三、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指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中的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结构和意图等方面。
理解能力是阅读的核心能力之一,它是判断学生对文章理解程度的重要依据。
评价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结合问题设计,考察学生对文章主旨、细节和推理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阅读中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它需要学生理解和评价文章的逻辑和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有合理的论述和支持。
批判性思维是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关键。
评价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问题的提问,考察他们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评价需要从识字能力、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多维度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表现和挖掘潜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帮助他们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同时,评价也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不给学生过重的评价压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生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

小学生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我们进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实效性的研究”,其最终目的还是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采取观察、测试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对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为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评价标准。
包括以下八项: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8.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结合上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低年级阅读能力评价的基本要素如下:●阅读方式:包括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阅读策略:包括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诵读儿歌、童谣,展开想像。
●阅读兴趣:包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以及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阅读习惯:包括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一)小学生低年级语文阅读行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使用1.小学生低年级语文阅读行为调查问卷的项目及题目设置小学生语文阅读行为调查问卷分为小学生语文阅读方式、阅读策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四个子项目,每个项目设计6个题目,共计24个题目。
各子项目题目设置具体如下:阅读方式(共6题)(1)阅读时,我一般不会读出声。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题

逻辑推理
学生应能根据文章中的信 息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 合理的结论或解释。
预测情节
学生应能根据文章中的线 索或情节,预测后续的发 展或结局。
推断情感
学生应能推断出作者或文 中人物的情感态度,理解 其情感表达的深层含义。
02
词汇和语法能力
词汇理解
总结词
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能够理解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常用词汇的基本含 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和虚词,以及成语 、熟语等固定搭配。
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 因素,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
小学中年级学生应当养成定时阅 读、专注阅读、勤于思考等良好
的阅读习惯。
家长和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阅读 习惯,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引导
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体验
阅读体验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阅读体验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丰富语言表达
03
总结词
形成个人语言风格
05
02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 表达,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避免使 用错别字或不当搭配。
06
04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多样 化的语言表达,例如同义词替换、词 语搭配等,以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能够在写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 格,例如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等,以提高 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筛选法
根据题目要求,从文章 中筛选出相关信息,排
除无关内容。
比较法
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比 较、辨析,得出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能力测验卷答案解析附录

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能力测验卷答案解析附录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我会写。
把拼音宝宝送回家吧!b zhi a m o f ri u ɡ en t ai ci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2. 读一读,再分一分。
u wu e i b f yi o yu m p y w a ü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3. 我会填口:共画第一笔是目:共笔,第三画是。
4. 填一填。
的白云的大海的白云的大海看拼音写词语(每题10分,共10分)5. 看拼音,写字词。
wǔ星红旗是zhōnɡ国的国旗,向着国旗,我们lì zhènɡ、敬礼。
书写(每题10分,共10分)6. 读一读,回答问题。
咚咚咚咚咚,小兔学打鼓。
小鼓气呼呼,瞪眼问小兔:打我几声鼓?小兔忙回答:一二三四五。
48.找出文中的数学。
49.学打鼓,气呼呼。
(选一选)①小鼓②小兔连线题(每题10分,共10分)7. 拼一拼,写一写。
mā ma huí来,检查完我的作业说:“你的作业quán做huì了,你真棒!”语言表达(每题10分,共10分)8. 照样子,写句子。
①例: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为什么?②例: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
把。
诗歌鉴赏(每题10分,共10分)9. 读一读,猜一猜,写出谜底。
yǒu shí guà zài shān yāo,yǒu shí guà zài shù shāo,yǒu shí xiàng gè yuán pán,yǒu shí xiàng bǎ lián dāo。
现代文阅读(每题20分,共20分)10. 这首儿歌描写了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
答案解析填空题1. b、m、f、g、t;a、o、u、en、ai;zhi、ri、ci2. b、f、m、p、y、w;u、e、i、o、a、ü;wu、yi、yu3. 3;竖;5;横4. 洁白;蔚蓝;柔软;广阔看拼音写词语5. 五;中;立正书写6. 一二三四五49.②;①连线题7. 妈妈回;全;对语言表达8. 小狗;没精打采的;我;电脑打开了诗歌鉴赏9. 【答案】月亮现代文阅读10. 草芽;荷叶;谷穗;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第一章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认识我们讨论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先要从什么是阅读和阅读行为谈起。
因为阅读测试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终生阅读.下边先看有关阅什么是读和阅读行为的几个材料 :什么是阅读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叶圣陶)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们认为就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的任务是:积累言语知识,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构建对学习活动的认知。
通过阅读行为的描述可以帮助大家对阅读有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行为的描述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
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
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和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
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
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
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
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小学生的阅读行为自然也符合上述描述,但有其特点: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 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这给他们一种成就感。
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第一学段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我们把上边 10条的主要内容分析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从阅读方式和阅读文本的角度说, 1、有感情的朗读和学习默读(不指度)、借助图画阅读.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二、从阅读能力的角度说: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2、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三、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说, 1、用普通话朗读——掌握汉语拼音。
2、认识常用的标点,掌握句号、问号、感叹号的语气。
3、积累词语、成语、格言警句,背诵诗文.四、从情感、态度的角度说,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美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 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万字。
我们把上边 10条的主要内容分析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从阅读方式和阅读文本的角度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2、叙事性作品。
二、从阅读能力的角度说,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三、从知识和积累的角度说, 1、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四、从情感、态度的角度说,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索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我们把上边 11条的主要内容分析归纳为以下方面:一、从阅读方式和阅读文本的角度说,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字。
2、学习浏览。
2、阅读说明性文章和叙事性作品.二、从阅读能力的角度说, 1、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5、、能抓住要点,了解事件梗概。
6、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8、体会诗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9、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三、从知识和积累的角度说, 1、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2、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
如何评价、联想了什么等问题。
故而阅读能力评价要从两方面进行:对阅读行为的评定和阅读能力的测试 .阅读能力测评的基本原则:1。
评价促发展的原则淡化考试排队,加强诊断和自我评价反思。
2.全面多维性原则既重能力测试,更重视阅读素养—兴趣、习惯、行为的培养3。
引导激励性原则重视正面引导的作用,通过评价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多激励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
4。
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加强自评的指导,在自评中学会提高阅读素养。
5。
测试量表化测试题科学,分布合理,对应阅读能力点,便于对学生做诊断.第三章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什么是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是在阅读活动中进行的,与学生的阅读学习紧密联系.它主要评定学生学习任务哪些掌握了,掌握的程度,哪些没掌握。
帮助学生通过评价,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应该达到哪些要求,所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学会学习。
实施阅读能力的形成性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由于评价的阅读能力的许多要素(阅读兴趣、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等)无法用测验的方法进行,因此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阅读观察并结合学生对自己阅读行为的观察和反思进行.2.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按照《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段的阅读要求制定。
3。
评价的方式主要采取学生调查问卷和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的观察(教师观察和自我观察反思)。
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评价内容的两个维度五个方面一.阅读认知因素评定1。
阅读方式评价2. 阅读策略评价3。
阅读习惯评价二.阅读非认知因素评定4。
阅读兴趣与态度评价5. 课外阅读评价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的对应表调查问卷活动观察评价以便教师进行活动组织,在实践中设计、组织、实施对小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观察评价中设计的活动目标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形成性评价,学生的重点是认真参加活动,而教师的重点是进行评价。
因而,教师在精心组织活动的同时,必须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始终注意用于评价的原始资料的收集和记录.2.语文阅读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语文阅读活动。
但在活动设计中,活动的评价目的必须明确,活动的评价内容必须具体,活动选择的评价的手段必须有效。
特别是活动中使用的评价指针要尽可能选择客观的、可观察的、易于数量化的外显性行为。
3.活动观察评价必须与教学紧密相结合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构成,它属于一种相对集中的评价方式,是通过教学中较为集中地活动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
因此,活动观察评价不能代替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并且在进行活动观察评价时应该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及来自同学和家长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