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遥感课程实验报告范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初步熟悉和基本操作

遥感课程实验报告范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初步熟悉和基本操作

遥感课程实验报告范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初步熟悉和基本操作《遥感信息科学概论》课程实验报告二、遥感数据地物波谱特性分析1.“L7ETM+_121-032_123457”遥感数据地物波谱特性分析要求:以“L7ETM+_121-032_123457(200210)”为数据源,进行典型地物(水体、植被、居民地)的波谱特性分析(要求标注典型地物像元点的空间位置及其波谱特性曲线,并简要说明其波谱特征)水体:波谱特征:水体的波谱曲线在1波段的亮度最大,为180左右,2波段次之,为160,3波段较低,为60左右,由2波段向3波段急剧下降。

4、5、7波段约为20。

植被:植被波普特性曲线有明显的规律,在1波段有一个峰值60,2波段有一个峰谷50,然后到4波段上升达到最大峰值200,在减小到6波段140.居民地:居民地在各个波段的波谱亮度值均较大。

居民地遥感图像获得的是屋顶或道路,石棉瓦、沥青沙石、水泥等对各波段的反射率均较高。

在1波段最高为240,然后一直减少到5波段峰谷处130,在上升到6波段140.2.“L7ETM+_138-035_123457”遥感数据地物波谱特性分析要求:以“L7ETM+_138-035_123457(200004)”为数据源,进行典型地物(云/云阴影、雪、冰、裸地)的波谱特性分析(要求标注典型地物像元点的空间位置及其波谱特性曲线,并简要说明其波谱特征)云:云波谱特征:0.5-0.7波段亮度值均保持最高不变,为240,0.9波段下降至190左右,之后基本不变。

雪波谱曲线:0.5-0.9波段亮度均保持最大240,之后逐渐降低到40.其在可见光波段灰度值极高为240左右,说明冰对可见光的强反射,从0.6之后亮度降低直至20左右波谱曲线特征:0.5-0.65亮度逐渐升高,0.65处亮度出现峰值为160,0.87处出现波谷,为90,然后逐渐上升至170.3.“L7ETM+_116-031_123457”遥感数据地物波谱特性分析要求:以“L7ETM+_116-031_123457(199909)”为数据源,进行典型地物(水体、植被、火山灰)的波谱特性分析(要求标注典型地物像元点的空间位置及其波谱特性曲线,并简要说明其波谱特征)水体:总体亮度较低,波谱曲线从1波段到7波段亮度由60降为15,曲线趋于平缓。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遥感导论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遥感导论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遥感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1. 遥感原理与系统(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和监测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科学。

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实现对地表物体、现象和过程的监测、分析和评价。

(2)遥感系统组成:遥感系统包括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其中,遥感平台是搭载遥感传感器的载体,遥感传感器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设备,数据传输系统负责将遥感数据传输到地面接收站,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遥感数据处理(1)遥感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校正、图像增强、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等。

数据校正主要消除传感器和大气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图像增强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提高图像质量;几何校正是指将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校正到实际地理位置;辐射校正是指消除传感器和大气等因素引起的辐射误差。

(2)遥感数据分类与制图:遥感数据分类是根据遥感图像的特征,将图像中的物体或地物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模糊分类。

制图是将遥感数据分类结果以图形、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

3. 遥感应用领域(1)农业: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水资源监测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2)林业:遥感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资源信息,为林业管理提供支持。

(3)城市规划与管理: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扩张监测、环境监测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及遥感图像的处理技术;3. 了解遥感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应用;4. 培养遥感图像分析和解译能力。

二、实验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中的传播特性,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的信息,然后进行图像处理、分析和解译,以达到对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进行监测、研究和利用的目的。

遥感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波辐射与散射: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形成各种电磁波;2. 遥感器:利用电磁波探测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的信息;3. 电磁波传播: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云层等因素的影响;4. 遥感图像处理: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增强、分类等处理,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和应用效果;5. 遥感图像分析: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和提取信息,实现对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的监测和研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内容(1)遥感图像的获取:通过遥感卫星、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遥感图像;(2)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3)遥感图像增强:通过对比度增强、亮度增强、滤波等手段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4)遥感图像分类: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5)遥感图像分析:对分类后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和提取信息。

2. 实验步骤(1)遥感图像的获取:通过遥感卫星、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遥感图像;(2)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利用ENVI软件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3)遥感图像增强:利用ENVI软件进行对比度增强、亮度增强和滤波处理;(4)遥感图像分类: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5)遥感图像分析:对分类后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和提取信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效果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提高了遥感图像的质量,为后续的图像增强和分类奠定了基础。

最新《遥感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遥感技术》实验报告

最新《遥感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覆盖分类、资源评估和环境监测。

实验内容:1.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从国家遥感中心或其他数据平台下载适用于实验的遥感影像数据。

- 对下载的遥感影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

2.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 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软件,如ENVI或ERDAS IMAGINE,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 采用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中的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

3. 分类结果的精度评估- 通过实地调查或其他高精度数据,收集地面真实情况作为参考。

- 利用混淆矩阵等统计工具,对遥感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

4. 遥感技术在资源评估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选取特定区域,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等环境因子的监测。

- 分析遥感监测数据,评估资源状况和环境变化趋势。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获取并预处理了所需遥感影像数据。

在解译与分类阶段,非监督分类结果显示了地表覆盖的大致分布,而监督分类则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分类结果。

精度评估表明,监督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了85%。

在资源评估和环境监测应用中,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到植被覆盖度的季节性变化和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情况。

结论:实验验证了遥感技术在地表覆盖分类、资源评估和环境监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提高了对遥感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技术支持。

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先进的分类算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提高遥感应用的精度和效率。

遥感实习报告5则范文

遥感实习报告5则范文

遥感实习报告5则范文第一篇:遥感实习报告《遥感原理与应用》课堂实验报告(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成绩:□ 优秀: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表规范美观;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合理,结果正确;严格遵守实验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良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表规范;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合理,结果正确;遵守实验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中等:格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完整;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基本合理,结果正确;能遵守实验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及格:格式问题较多,内容基本完整;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基本合理,结果基本正确;能遵守实验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不及格:格式问题突出,内容不完整;实验原理不清楚,实验步骤欠合理,结果不正确;有抄袭现象,不遵守实验纪律,未时上交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2015年 11月 5日实验项目(一):遥感图像几何纠正(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原理方法;熟悉几何纠正中控制点的选择原则和方法;熟练掌握有关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步骤;针对变形的遥感图像能进行几何纠正。

实验器材:1、计算机;2、基准遥感图像、待纠正遥感图像;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ENVI软件。

实验要求:掌握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主要步骤;自己独立完成遥感图像几何纠正;对几何校正结果进行评价。

实习时间及地点:2015年10月15日软件与数据源描述:ENVI提供以下选择方式:从栅格图像上选择如果拥有需要校正图像区域的经过校正的影像、地形图等栅格数据,可以从中选择控制点,对应的控制点选择模式为Image to Image。

从矢量数据中选择如果拥有需要校正图像区域的经过校正的矢量数据,可以从中选择控制点,对应的模式为Image to Map。

从文本文件中导入事先已经通过GPS测量、摄影测量或者其他途径获得了控制点坐标数据,保存为以[Map(x,y), Image(x,y)]格式提供的文本文件可以直接导入作为控制点,对应的控制点选择模式为Image to Image 和Image to Map。

遥感概论实习报告

遥感概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遥感概论实习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遥感概论实习旨在让我们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遥感软件和分析遥感数据的能力。

实习要求我们熟练掌握遥感图像的预处理、解译和分析方法,学会使用遥感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地物分类,并能够根据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的初步判断。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遥感图像预处理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角校正和几何校正等。

我们使用ENVI软件对下载的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提高了图像的质量,为后续的解译和分析打下了基础。

2. 遥感图像解译在实习的第二阶段,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

我们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所调查区域的遥感影像地物进行初步目视解译、划分,建立了外业目视解译标志表。

通过解译,我们了解了不同地物的光谱特性,提高了对遥感图像的理解能力。

3. 遥感图像分析与应用在实习的第三阶段,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分析与应用方法。

我们使用ENVI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制作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此外,我们还根据遥感影像图,针对所调查区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应用实践。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遥感概论实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解译和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我学会了使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图像处理,掌握了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实践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遥感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遥感图像的解译受限于图像分辨率和光谱特性,有时会出现误判和漏判。

此外,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如GPS、GIS等,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习总结本次遥感概论实习让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遥感报告书

遥感报告书

《遥感概论》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单波段二进制图像数据输入、组合多波段数据实验日期:时数:实验者姓名:学号:参考书:《遥感导论》、《遥感概论实验指导书<ERDAS IMAGINE 软件利用(编制:莫宏伟)>》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单波段TM图像数据输入、多波段图像格式转换、多波段组合文件的生成。

解决办法:运用ERDAS Imagine 软件进行单波段TM图像数据输入、多波段组合文件的生成。

具体步骤如下所示:1.单波段二进制图像数据输入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中,点击——打开输入输出对话框,如图所示。

并做如下的选择:①选择数据输入操作:Import;②选择数据输入类型(Type)为普通二进制:Generic Binary;③选择数据输入媒体(Media)为文件:File;④确定输入文件路径及文件名(Input File):Band1.dat;⑤确定输出文件路径及文件名(Output File)band1.img;⑥点击OK;打开Import Generic Binary Data对话框,如图所示:在Import Generic Binary Data对话框中定义下列参数:①数据格式(Data Format):BSQ;②数据类型(Data Type):Unsigned 8 Bit;③数据文件行数(Row):5972;④数据文件列数(Cols):7168;⑤文件波段数量(Bands):1;⑥保存参数设置(Save Option):*.gen;⑦OK退出Save Option File;⑧OK执行输入操作。

重复上述过程,可依此将多波段数据全部输入,转换为 .IMG文件。

2、组合多波段数据为了图像处理与分析,需要将上述转换的单波段IMG文件组合为一个多波段图像文件。

⑪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中,点击Interpreter\Utilities\Layer Stack—Layer Selection and Stacking的对话框。

遥感概论实验报告envi 基础

遥感概论实验报告envi 基础

遥感概论实验报告envi 基础
一、引言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背景
二、envi 基础
2.1 什么是envi
2.2 envi的功能和特点
2.3 envi的应用领域
三、envi的安装和配置
3.1 envi的安装步骤
1.下载envi安装程序
2.双击安装程序并按照提示进行安装
3.完成安装后,打开envi软件
3.2 envi的配置
1.设置数据文件路径
2.设置显示界面样式
3.配置工具栏和快捷键
四、envi的基本操作
4.1 打开遥感影像文件
1.导入多光谱遥感影像
2.导入高光谱遥感影像
4.2 遥感影像的显示和增强
1.调整影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2.使用伪彩色方案显示遥感影像
4.3 执行空间过滤和图像分类
1.应用滤波器对遥感影像进行平滑处理
2.使用图像分类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4.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和地理配准
1.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
2.进行地理配准操作
4.5 遥感影像的特征提取与分析
1.提取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
2.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等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打开遥感影像并进行显示和增强5.2 实施空间过滤和图像分类
5.3 进行影像的几何校正和地理配准
5.4 进行特征提取与分析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八、致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扫描式立体观测仪和立体显微镜进行立体观察时,首先把两张具有重叠的航空像片按左右顺序平放在灯光台上扫描视场范围内,然后根据航空像片的比例尺情况,调整变焦系统、光路旋转系统和基线调整系统,当两眼感觉到相同物体的影像完全重合时,就可以得到物体的立体效应。

在初次进行立体观察时,要使两眼各看一张照片,可能会不习惯,因而最好先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图5.21)来进行练习。

经过多次练习后,就可以对照片进行观察了。

、反差增强(对比度增强)
灰度变换数字处理是将图像的灰度范围先拉伸到显示设备的动态范围成饱和状态,然后进行颠倒。

这样的运算,可以使正像和负像互换。

常用平滑邻域算法边缘增强(锐化)
)梯度法 给定一个函数f(X ,Y),在坐标(X ,Y)上的梯度定义为一个矢量:()]⎥⎤⎢⎡∂∂=X f Y X f ,主成分分析原理图
锐化前后的直方图比较 亮度值 反射率 亮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