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美术中国画中国画《金鱼》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中国画中国画《金鱼》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中国画中国画《金鱼》教案及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美。

2. 练习用毛笔和水粉颜料表现简单的金鱼形象。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用毛笔和水粉颜料表现简单的金鱼形象难点:掌握毛笔握笔姿势,感知水墨画。

活动准备1.各种实物金鱼的图片,水墨画金鱼的图片,水彩画金鱼的图片。

2.宣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毛笔,每人一份;报纸,涮笔筒,每桌一份。

3.歌曲《我是小金鱼》,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一)开始环节1.教师放音乐《水族馆》,幼儿听音乐做暖身律动进入活动室,模仿小金鱼游泳的样子同时说语词。

音乐停止时,教师用语词跟各位大一班的小金鱼们问好!请小金鱼们游回自己的座位上去,看谁的速度快,看那条金鱼最安静。

(二)基本环节1.播放各种金鱼图片,幼儿仔细观察水墨金鱼的特点,教师播放各种实物金鱼图片,幼儿仔细观察,与此同时教师不断用语言和提问引发幼儿注意金鱼的外形特征,颜色,花纹,动态表现等细节,巩固幼儿记忆。

2.教师播放用油画棒和水彩笔画的金鱼,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用油画棒和水彩笔是怎么画金鱼的,和我们用水粉颜料作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思考回答(水墨画要用水来调色,要用宣纸和毛笔作画,握笔姿势不一样,画画的方法也不一样)3.教师示范画金鱼,介绍水粉画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拿出颜料,毛笔等作画工具,介绍其名称和使用方法,与此同时做金鱼范画,幼儿学习如何用水粉颜料画金鱼。

提示幼儿调水粉颜料的时候不应用太多的水,那样颜料较稀,颜色也特别淡,用毛笔沾一点水稀释颜料就可以了。

4.请幼儿自己用毛笔,调色盘,水粉颜料根据教师讲述的技巧作画,注意宣纸下要铺报纸,以免颜料渗透在桌子上。

教师播放音乐《我是小金鱼》作为背景音乐,给幼儿一个轻松气氛的作画氛围,同时播放金鱼图片,出示范画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金鱼图案,帮助幼儿画出更美丽的金鱼。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学反思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学反思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室里响着中国古曲声一.交流导入1.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来看几张风景图片。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世外桃源的泸沟湖,美丽奇妙的九寨沟〕2.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大河山川这些都我国山水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

〔看中国山水画——古代和当代〕提问:你了解中国山水画吗?对山水画有什么感受?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予了画家个人的感情和理想。

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肯定觉得中国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热接触。

3.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山川的美好诗句,请小组汇报你们搜集的有关诗句。

二.欣赏感受4.提问:这是谁的作品?采纳的是什么构图形式?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画面采纳直构图,以表达山的宏伟气概、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5.〔傅抱石轶事:傅抱石作画爱饮酒。

他常常一手执笔,一手执壶,不时仰头饮上几口,烧起一腔豪情,于是肆意挥洒勾勒,如有神助。

1958至1959年间,傅抱石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泽东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在作画时买不到酒喝,口内苦淡,灵感枯竭,画兴索然。

周总理知情后,马上派人送去好酒。

于是他激情勃发,灵感顿生。

〔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大气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贵宾的好评,X也表示赞许,认为较好地表达了诗句的意境。

6. 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和技法7.设问:指出以下山水画属于哪种艺术风格?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在长期的开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水墨画教学反思

水墨画教学反思

水墨画教学反思
淄川特教中心韩苗
水墨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
现,感受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

最后才让学生学画具体的形象,并不在形准方面提要求,因为智障学生绘画的特点就是再现、想像与装饰的融合,不是单纯的写实,水墨写意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特点更符合这些孩子绘画的特征。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有的还不具备学习国画的能力,有的表现稍差,但只要坚持,每个孩
子都能激发出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美术教学反思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美术教学反思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美术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中国画与油画的特点及欣赏方法三、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四、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五、总结正文: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深入参与了中国画与油画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领略了两大画种的魅力,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这里,我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探讨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受益。

一、引言中国画与油画是我国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种绘画形式各具特色,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欣赏中国画与油画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作品的美学价值,还要了解背后的文化传统和创作理念。

二、中国画与油画的特点及欣赏方法1.中国画:中国画注重意境的创造,以线为主,墨为骨。

画中形象简约、空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欣赏中国画时,我们要关注画面的布局、线条、墨色、意境等方面。

2.油画:油画起源于欧洲,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质感。

油画作品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烈,具有视觉冲击力。

在欣赏油画时,我们要关注画面的构图、色彩、笔触、主题等方面。

三、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1.重技能轻理论:在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对绘画理论的传授。

这导致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乏内涵和底蕴。

2.缺乏个性化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使得学生的作品缺乏创新和独特性。

3.课堂互动不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较少,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1.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绘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实施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教师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3.增加课堂互动:教师要与学生充分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通过对美术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施个性化教学,增加课堂互动。

艺术教育的水墨画 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的水墨画 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的水墨画教学反思艺术教育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背景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然而,在实施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对水墨画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问题分析
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主要着重于技法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2. 缺乏互动和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多地进行讲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实践的机会。

3. 学生兴趣不高:传统的水墨画教学形式较为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4. 缺乏创新思维培养:水墨画教学过于注重传统技法,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水墨画教学:
1. 多元化教学内容:在传授技法的同时,引入更多的艺术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

2. 提供互动和实践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经验。

3. 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通过展览、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和热情。

4. 强调创新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鼓励他们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总结
水墨画教学的改进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让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画之工笔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之工笔画教学反思

中国画之工笔画教学反思工笔国画的绘画步骤和方法1、工笔画的方法:白描、皴擦、点、撞水撞粉、褪色法、分染、罩染、统染、碰染、接染、平涂、烘染、皴染、擦、反衬、水注色法、点蕊2、工笔国画的绘画步骤如下:(一)起稿和勾线工笔重彩落墨之后很难改动,所以起稿时一定严肃认真,要求精细准确,笔笔肯定。

墨线的深浅根据对象本身的色调来决定。

譬如:白色或淡色浅色画墨线要浅,重色画与质地坚硬的物象墨色要深。

如枝叶还应视远近层次及光暗变化使用墨色(焦浓淡重清)勾线除墨色深浅外,重要在用笔。

用笔有强轻重疾徐等变化。

线条有粗细,长短,曲直之粉要根据物质质感用笔。

一张好的白描也是一张好画。

(二)晕染底色工笔画把墨当色来用,画某些东西须用墨来大第色,如枝干,山石走兽等着色之前先打好墨底,这是工笔重彩画特殊的表现方法。

按凹处暗,凸处明与近处真切色重,远处需浑色淡。

晕染出物体的转折起伏用墨色表现出体感质感及明暗。

(三)敷染表色一般是先染花头,再染叶子。

花先染淡色花再染重色花。

染花先从画面最前边的突起部分染起。

有些地方须罩染矿物质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等。

使用石色需先用草绿打底。

如石青花色先用花青打底。

着石绿叶先用草绿打底等。

上石色如遍数多需罩一层淡矾水,使下面的颜色固定,再染色不能和下面的颜色搅浑。

初学者要稳重,不要心急。

(四)经过以上几步,画面大的色彩效果基本完成。

但有些细部还要深入刻画,象花蕾,花蕊花萼嫩叶叶芽叶筋等。

使画面完整。

最后要调整收拾,中国画讲“大胆落墨,细心收拾”,一幅画的最后效果如何,跟这一不有很大关系。

该加强的加强,该减弱的减弱,主题突出统一和谐。

经过多次晕染有些墨线被覆盖了,画面显得不精神,就需要用线重勾一下,也叫“勒”可以提墨线,也可以提色线。

最后,题款盖章,一幅画才算完成。

扩展资料白描: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

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

一幅名扬中外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画教学反思引言绘画是一门古老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地都有数不尽的画作流传至今。

中外绘画教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中外绘画教学的角度,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进行反思和分析。

画作介绍这幅画是《渔洋彝女图》,是中国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作品。

这幅画采用工笔绘画技法,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生动地描绘了一位穿着彝族传统服饰的渔洋彝族女子。

中外绘画教学对比中外绘画教学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差异。

以下将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教学模式中外绘画教学的主要模式有师徒传授、学院教育和自由式探索三种。

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中,师徒传授占主导地位。

通过师傅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知识和技巧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授下来。

而西方绘画教学则更注重学院教育,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和创作能力。

此外,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学院开始尝试自由式探索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作。

教学内容中外绘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学生需要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作品和技法。

而西方绘画教学则更注重对艺术理论和创作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习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通过实践练习培养自己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中外绘画教学的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师傅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侧重于技法的传授。

而西方绘画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西方绘画教学还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培养,通过艺术理论和批评分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对《渔洋彝女图》的教学反思《渔洋彝女图》作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绘画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从教学模式上看,《渔洋彝女图》的创作过程中可能采用了师徒传授的方式。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艺,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中国画教学实践报告(3篇)

中国画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画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中国画教学水平,推动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现将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2. 使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

4.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介绍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流派、代表人物及艺术特点等。

(2)技法训练:教授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勾、勒、皴、擦、点等。

(3)作品欣赏:分析经典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法。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

(2)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评价其技法掌握程度、创意能力等。

(3)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四、实践成果1. 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审美水平得到提升。

2.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中国画技法,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3.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创作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4. 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人在中国画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中国画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能力。

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中国画的形式与内容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非常充分。

教案中体现了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主题鲜明,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案内容详细,书写整洁,布局合理。

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并根据本课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与指导方面,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新课,首先在屏幕上打出四幅名家中国画作品《虾》《井冈山》《太行丰碑》《立轴》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

教师提出问题:“这几幅中国画美在哪里?”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墨色、形象等内容的回答,引出本节课“中国画的形式美”--形象美、色彩美、章法美、笔墨美。

学生的互评、自评,把本课的教学引入高潮。

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愉悦身心的目的。

学生在活动中对中国画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中国画的形式美》主要是让学生把国画山水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让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国画山水的意境。

本课从各类名画逐一展开,体会国画的诗情画意,最后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作品展评,教学设计紧凑有序。

整堂课抓住国画山水中的“诗情画意”,以此展开由浅入深的讨论,分组欣赏讨论和教师示范,学生取题,充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体验感受国画山水的诗情画意。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本堂课涉及到得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因此应对单纯赏析的部分需进行删减,给师生交流和学生活动再多留出一些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