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13那只松鼠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共20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共20张PPT)

分析课文
②松鼠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 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 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
从“一动也不动”和“拼命”分别可以看出松鼠 怎样的表现? 一动也不动:松鼠失去自由时的可怜 拼命:松鼠为争取自由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分析课文
自由朗读第④自然段,并用笔画出描 写松鼠可爱的句子。
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受到了 Nhomakorabea动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
总结概括
第二部分(②—⑦)写了什么?
写“我”得到一只松鼠和放掉一只松 鼠的过程
分析课文
⑧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很久很久 ,我都忘不了那只松鼠。它回家了吗?它 在想我吗?它是恨我,还是感谢我呢? ⑨那只松鼠!
从连续的三个问句中,可以看出什么?
④我先是看到树干上有个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
,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没等我接近,那
个圆球就嗖的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
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顷刻间,我
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几只
松鼠在跳动。我兴奋无比,感觉自己仿佛来到
了一个松鼠的王国,跑东窜西地去抓。那些小
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都嗖嗖嗖朝树
那些小精灵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
的树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极其灵巧地逃
之夭夭。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带的网袋,总
算网住了一只。
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
默读第⑤自然段,找出描写松鼠的词语。
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 是绝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 抗议。
分析课文
⑥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也像触电般地缩 回原处。我怔怔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 的心情;它也古古怪怪地看着我,猜不透 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 (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 (3)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2.初步认识“倒叙”的叙述方式;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松鼠被逮前后的变化,从中理解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

3.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思想。

4.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认识“股、厦、褐”等11个生字,会写“续,股、逮”等12个生字。

教学重点:1.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松鼠被逮前后的变化,从中理解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松鼠被逮前后的变化,从中理解作者逮、放松鼠的原因。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松鼠的图片资料,并根据资料所示内容给图片配备文字说明。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段话。

一、知大意,识倒叙师:老师这儿有条谜语,读一读,想一想,你猜到了什么?(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生:松鼠。

(2)直观感受,体会自由。

师:真聪明!小松鼠很想同你们交朋友,愿意吗?(出示松鼠的图片,边说边粘在黑板上。

)师:添上一个词来说说它是怎样的松鼠。

(在松鼠图片前画横线:松鼠。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组图片,边看边想。

(出示一组松鼠图片。

)生:可爱、快乐、自由自在……师:你们眼中的松鼠是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

它可以在树干上晒太阳、看风景;还可以和伙伴们到处玩耍,每天都过着快快乐乐、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品语言,悟情感(1)走近失去自由的那只松鼠。

①指导读文。

师: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同学请举手。

一会儿读文时,我提个小要求: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里面的味道来,好吗?师:读书时只要静下心来,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味道来。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让我们用心去读文,再标出自然段。

(生自由轻声读文。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10个。

师:你还记得读文要求吗?(指名读课文。

)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里面的味道来。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那只松鼠》课件(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

《那只松鼠》课件(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

shǔ cuàn dǎi shà jì róng 鼠 窜 逮 厦 迹 茸 shāo pō 梢 泼 yāo qǐ chàn yǐn 夭 乞 颤 隐
拼命逃窜 蹑手蹑脚 活泼伶俐 逃之夭夭 随身携带 俘虏 抗拒 乞求
3. 读了课文,能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吗?
• 课文结构和内容
• 第一部分(1自然段):“我”连续好几个晚上,梦见了 那只松鼠 • 第二部分(2-4):写“我”发现并逮住了那只松鼠 • 第三部分(5-6):写“我”逮住松鼠后被松鼠的表情震 撼 • 第四部分(7-9):写“我”放了那只松鼠 本文写了“我”发现并捉住了那只松鼠,最后又放了那只松 鼠的事情。全文表现了松鼠的灵活可爱,以及“我”对弱 小动物的同情
小试身手
1.工整、美观地书写生字词。 2.用“蹑手蹑脚”、“逃之夭夭”等词语造 句。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这只松鼠,你是会恨“我”, 还是会感谢“我”呢?说说你的看法。
谢谢指导
体会情感
●读读文中写“我”捉松鼠的段落,勾出描写 “我”神态、动作的词以及松鼠四处逃窜的句子, 你能体会到什么?
●如果你是这些四处逃窜的小松鼠中的一只,你 会想些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假如你是被捕捉的那只小松鼠,你会想什 么?会有什么反应?
●指导朗读,自由读,想想你能从哪些词、 句中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物 呢?为什么?
有一个人抓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那只松鼠命运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 学习课文《那只松鼠》。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那只松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学生将生字词标记出来,标记 好自然段。 2.再读课文,这些字和词组在文中该怎样理 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

《那只松鼠》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心灵美。

教学难点:开门见山,篇末点题的写作手法。

(一)谜语导入,激趣质疑“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

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这一谜语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再拿出一只可爱的松鼠玩偶,一下子就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另外,我设置了一个向课题质颖的环节。

“那只松鼠怎么了?”“为什么用《那只松鼠》作为课题?”“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文章的主要线索与内容几乎全被问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学生,带着他们心中的谜团去读课文,那种探究的欲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二)朗读全文、理清思路本环节重在与学生共同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惦记松鼠逮,放松鼠惦记松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分段并了解倒叙这种叙事方法。

(三)精读、品味人物情感变化三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因此可采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自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松鼠外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松鼠动作的句子,并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学习任务具体化,是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惯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学,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进而抓住关键词语“圆球”“嗖”“小精灵”异乎寻常的高兴“,更进步体会作者的兴奋无比以及充分反映那只松鼠的表睐。

(四)品读,抓住关键词句首先,教师情境过渡,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成了作者的囊中之物,我兴奋无比,当我异乎寻常的高兴的同时,我们人类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小松鼠也是有生命,有感受的,此时,困在网袋中的小松鼠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继而小组讨论,体会小松鼠此时此刻,绝望、抗拒与乞求。

想一想,选择你自已的观点”A:为了,我觉得应该不放;B:为了,我觉得不应该放;学生们选择观点后各抒已见,这样更能体会到父亲此时此刻的思想斗争,从而揣摩出父亲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那只松鼠阅读答案

那只松鼠阅读答案

那只松鼠阅读答案在一个古老的森林里,有一只松鼠。

他喜欢读书,每天都会到森林里的小树林里,找到一本好书,安静地读着。

那只松鼠的读书习惯令其他动物们都非常惊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只松鼠会喜欢读书,更不明白他每次读完书后总是会悄悄地把书藏起来。

有一天,阿黄狗忍不住问那只松鼠:“你为什么喜欢读书?你读完书之后,为什么总是要把他们藏起来?”那只松鼠笑了笑回答:“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发现书里有很多知识和智慧,读书可以让我睿智和聪明。

至于把书藏起来,是为了让其他动物们也能读到好书。

”听了那只松鼠的回答,阿黄狗惊讶地发现这只松鼠既聪明又慷慨,于是他想跟那只松鼠学习和交流。

从那天起,阿黄狗每天都跟那只松鼠一起去小树林里读书。

他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讨论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学习新的知识和思考方式。

这种阅读的交流和分享不仅让阿黄狗变得更加聪明,还让他明白了读书的真谛: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别人也受益。

除了阅读,那只松鼠还喜欢解决难题。

有一天,他听说森林里常有很多难题没有人解决,于是他建议组织一次“难题大会”。

在难题大会上,各种难题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有的难题需要思考数学,有的则需要思考哲学,有的则需要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个动物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难题提供各种思路和解决方法,让难题得到了妙手回春的解决。

这次难题大会让所有参与的动物们都感到非常愉悦。

他们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相互成长。

这种阅读和思考的共享,不仅让动物们变得更加聪明,也让大家都变得更加团结和友好。

阅读和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们也应该成为动物们的素养之一。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打开智慧之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而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扩展知识边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自己在思考的世界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那只松鼠喜欢读书,更喜欢分享知识和智慧。

在这个古老的森林里,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点亮了一盏思考的灯,为大家打开了智慧之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 (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 (3)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字的语言美,通过学课文体会小松鼠的可爱。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我以学生的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小松鼠的可爱。

2、体会作者为什么捉住了松鼠最后又把它放走。

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过程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直接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那只松鼠活动2【讲授】二、理解感悟:小松鼠的可爱1、观看视频,感受小松鼠的可爱。

过渡语: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今天老师把那只松鼠也请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播放视频。

(2)、师问:谁来说一说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指名回答)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想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小松鼠。

(板书:松鼠可爱。

齐读)2、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小松鼠的可爱。

过渡语: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就讲到了小松鼠的可爱,同学们请自由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看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使你感受到小松鼠的可爱,用笔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PPT出示自读要求。

要求: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和词语可以使你感受到小松鼠的可爱,用笔把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2)、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并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教师引导点拨,指导学生朗读。

(4)、PPT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齐读红色字体。

师:在这一段中,描写松鼠可爱机灵的词和句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用红色的字体标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小松鼠的可爱。

师:这些词语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我”和松鼠的追逐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他们一个是怎么追的,另一个又是怎么逃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 (共15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13 那只松鼠 |湘教版  (共15张PPT)
那只松鼠
谜语:形状像耗子 生活像猴子 爬在树枝上 忙着摘果子 --打一动物
学习 目标
那只松鼠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 主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课文围绕那只松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学习 字词
那只松鼠
拼命逃窜 活泼伶俐 随身携带 抗拒
蹑手蹑脚 逃之夭夭 俘虏 乞求
那是一只( 鼠,我是从( 子中感受到了。
)样的小松 )词语或句
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我”很 艰难才逮到小松鼠?
“跳”、“蹿”、“神不知鬼不觉”
松鼠非常难捉
“蹑手蹑脚”、跑动窜西” “喘着粗气”、“瘫坐”
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 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 求……
绝望是对失去生命、失去自由的 极度恐惧;抗议是指责作者的做法不 对;乞求是希望作者能放了它,给它 一条生路。
这篇课文主要写“我”在 山林路边等车时( )松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松鼠,最后( ) 松鼠的故事。
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 那只松鼠。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 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 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 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那是一只什么样的松鼠呢?
我为什么要逮住那只松鼠? 是怎样逮住的?
从文中哪里还可以看出我放 了那只松鼠?
当父亲说漏嘴时,他 和女儿各有什么样的表现?
从女儿的表现中,你 看出她是个什么的孩子呢?

那只松鼠PPT课件

那只松鼠PPT课件
咬文嚼字,明情悟理。
合作学习“放松鼠”。1.多么伶俐,多么惹人喜爱的小松鼠呀!现在它已经属于你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做呢?文中的“我”是不是也像你们这样想、这样做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6、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松鼠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出描写“我”动作的词语,体会“我”的心情。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被捕捉的那只小松鼠,你会想什么?会有什么反应?
●指导朗读,自由读,想想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
小试身手1.工整、美观地书写生字词。
2.用“蹑手蹑脚”、“逃之夭夭”等词语造句。
学习拓展
标题自己改
标题自己改
标题自己改
标题自己改
读了课文,能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吗?
认识松鼠
认识松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松鼠有关的文章。但是作者并没有像你们一样用“美丽”或者“可爱”来形容松鼠,而是用了这两个字——“那只”。那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松鼠呢?文中的“我”和松鼠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shǔ cuàn dài xià jì róng 鼠 窜 逮 夏 迹 茸shāo pō yāo qǐ chàn yǐn 梢 泼 夭 乞 颤 隐
生字学习
拼命逃窜 蹑手蹑脚 活泼伶俐 逃之夭夭 随身携带 俘虏 抗拒 乞求
词语学习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读一读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我”意外捉到一只松鼠,最后又把它放回了山林。当女儿得知这件事后,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关注那只松鼠的命运。)
咬文嚼字,明情悟理。(一)指导学习“逮松鼠”。1.请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划出描写松鼠的句子或词语,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逮松鼠的句子或词语,并将自己读这些词句时候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 2. 通过“跑东窜西、瘫坐、喘着粗气”以及文中的“……”体会“我”逮松鼠的不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学习课文第四部分(第7~9自然段)。
(1)思考:“我”最终放了那只松鼠吗?为什么?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6.齐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我”对那只松鼠的怀念之情。
三、迁移拓展
1.分小组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松鼠会恨“我”,还是会感谢“我”呢?
2.分小组交流感想。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四、总结课文
逃之天天:逃得看不见了。
乞求:向人讨、要求。
颤抖:物体振动、抖动。
隐没:藏匿,不显露。
俘虏: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3)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4)引导学生交流读文的感受。
(5)初步感知课文结构和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连续好几个晚上,梦见了那只松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发现并逮住了那只松鼠。
(3)课文第4自然段,重点写出了松鼠的活泼可爱。
4.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1)学生读文,讨论:“我”抓到了松鼠之后的表现如何?
(2)学生汇报
(“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也像触电般地缩回原处)
(3)指导读出“我”的震撼与惊奇。
2.初读课文,你喜欢这只可爱的小松鼠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赏析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先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是怎样发现松鼠的?哪些部分写出松鼠的活泼可爱?
(2)指名学生读并回答。
(“我”是在山林旁边等车时发现并逮住了它)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重点段落的品读理解,然
教学方法
师:读议、讲解法。
生:自读、讨论、想象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CAI课件。
生: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字的语言美。
2.通过学文体会小松鼠的可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松鼠逃窜逮住大厦踪迹毛茸茸活泼颤动隐没
板书设计
发现松鼠
逮住松鼠
13那只松鼠放掉松鼠活泼、可爱的小阱灵
怀念松鼠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
我会选词填空。
逃跑逃窜
1.松鼠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琳)的灵活劲。
2,警察把几个(逃跑)的小偷抓住了。
请求乞求要求
3.老师答应了我的(清求)。
4.小男孩(乞求)我买一盒火柴。
5.妈妈(蛰求)我要认真做作业。
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写一写。
课题:13那只松鼠课型:讲授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松鼠的可爱。
(板书课题:13那只松鼠)
二、资料交流
1.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松鼠资料或图片。
2.教师简单介绍松鼠资料。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检查预习效果1.源自师启发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学习情况。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
作业
一、我会辨宇组词。
窜(逃窜)逮(逮住)厦(大厦)梢(树梢)乞(乞求)隐(隐没)
串(一串)隶(奴隶)夏(夏天)消(消息)气(生气)稳(稳定)
二、我会填一填。
( )的圆球( )的小松鼠( )的目光
( )的高楼大厦( )的灵活劲( )的小“俘虏”
三、我会抄写词语。
异乎寻常高楼大厦活泼伶俐兴奋无比跑东窜西逃之天天
课题:13那只松鼠课型:讲授
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松鼠的可爱。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重点段落的品读理解,然
教学方法
师:读议、讲解法。
生:自读、讨论、想象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CAI课件。
生:预习课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上上下下跑得快,尾巴蓬松多好玩,高处跳下摔不伤,因为有把降落伞。这是什么?是松鼠。你们见过松鼠吗?在哪里见过的呢?你们喜欢它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逮住松鼠后被松鼠的表情震撼。
第四部分(第7~9自然段):写“我”放了那只松鼠。
本文写了“我”发现、并捉住了那只松鼠,最后又放了那只松鼠的事情。全文表现了松鼠的灵巧可爱,以及“我弱小动物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交流学文后的收获和感受。
(1)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冒晋霆蔷蛊訾背霎实昙盲蔷
学生自读、齐读,教师指名读。
(2)检查自学词语的情况。
松鼠:哺乳动物,外形略像鼠,比鼠大,尾巴蓬松而特别长,生活在松林中,毛皮较贵重。
逃窜:逃跑、逃走。
逮住:捉住,捕住。
踪迹:人或动物走过后留下的脚印。
树梢:树木的顶端部分。
蹑手蹑脚:行动很轻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