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散文阅读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阅读考点2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课件

考点帮 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
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 ”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 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 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 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
考点帮
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一条
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 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 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 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 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考点帮
典例 [2020天津,19,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线条之美 梁衡
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 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 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 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 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
考点帮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 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 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 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5讲鉴赏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课件

⑤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 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 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 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摘 来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⑥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 真如母亲 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
③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 几棵。20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边栽种了两棵栀子树。由于母 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栀子树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 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 在夸她的孩子。
④每到初夏,栀子树的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 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 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 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 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 乐。
⑥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 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 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 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像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 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子”的含意。(《窗子以外》)
“ 含 意 ”“ 词 语 ”“ 内
(3)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 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
涵。(《粮食》)
词
三、熟知解题方略
2023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鉴赏

“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 来到一片开阔的谷地,汇成了一片浩渺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 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 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 湖面寂静如镜。”——周国平
•作业:赏读《到橘子林去》,挖掘主题。
我
•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 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 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 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 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 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 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 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 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 并且感激这样•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 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 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 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 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 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 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啊,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概括提炼内容要点——钩玄提要,删繁就简

你的看法。(6分)
①从概括范围看, 考查分局部与全文 两个角度。
北京 2020
《从音乐 和美术认 识生命》
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 局部筛 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6分) 选概括 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 全文筛 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选概括
②从概括类型看, 主要有内容概括和 特定概括两种。以 后者为主,后者主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 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 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 的魅力; 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 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②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 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 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 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 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 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 执着。
相比之下,一墙之隔的小院里,那女子怀抱琵琶唱着南戏,外来者 听着似懂非懂的,反而让诞生于数百年前的南戏有了一丝一缕四处回旋 的生机。歌者自歌,闻者自闻,不歌也不闻的是夹在我们之间纷飞不已 的雨,还有院子中间被雨打湿的花草。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有人说,辞 了官、回了家的高则诚用清丽之词,一洗《琵琶记》原著之陋,有着让 人不可企及的高度。于是,村坊小伎竞相仿效,像纲领那样,不得有丁 点马虎,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都要透彻唱了才行。一时之间,广为传 演,几半天下。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概括内容要点

01【考情分析】本考点对应考纲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
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起考查。
归纳概括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
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02【概念阐述】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包括三大题型:层(段)意概括、特定信息概括、主旨概括。
其中特定信息概括是考查重点。
对于内容要点概括而言,要有立足全局的意识,作答时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条理简明。
1.层(段)意概括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几段或某段的段意进行概括。
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2.特定信息概括特定信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3.主旨概括主旨,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03【设问方式】1.层(段)意概括(湖北卷)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才子赵树理》)2.特定信息概括(1)(2021北京)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
[《心灵的呼吸》(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2)(2018天津)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3.主旨概括(2017全国卷II)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窗子以外》)04【解题思路】一、层(段)意概括解题技法1.提取词句法。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阅读考点1分析概括散文的结构课件

考点帮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答案 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 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 到亲切。(每点2分)
考点帮
典例1 [2020全国卷Ⅲ,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 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 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 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 的念头。
没有提及“气味”,但通过写排油烟机的管子和厨房来引入对“气味”的描 写,由此可确定线索。
3.分析线索的作用。结构上:文章以“气味”为线索有串联全文的作用 。内容上:作者通过对各种“气味”的描写来展示不同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生 活状态。
答案 (1)线索:气味。(2)作用:①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 生活状态呈现出来;②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 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6分)
考点帮
分步解题 1.审题。题干共有两问:(1)寻找线索,(2)分析线索的作用。 2.找出线索。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都围绕“气味” 来写,第①段虽然
考点帮
考向1 分析线索及作用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线索的类型
和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些相似,具体可看“材料的组织”中的内容。 关键技法
寻找散文线索的三个角度 1.从标题入手。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所以看标题中是 否有关键词贯串全文。 2.从时空变化入手。记人记事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考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

返回导航
【答案】 示例: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 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沿途小岫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 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 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 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 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返回导航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 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 “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 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 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复习任务群二 文学性阅读
返回导航
【我的分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要求 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需要逐项与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比 对,判断正误。 第二步:逐项分析比对
复习任务群二 文学性阅读
返回导航
3.“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 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我的分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要求 “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 题,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技巧。
解题步骤 纵观全文: 从脉络看,“到橘子林去”贯穿全文,是这篇散文的线索。 从主旨看,散文以小事件反映大事件、大主题。父女俩要到橘子林赏橘, 途中遇见车夫修马蹄。这本是一件人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件,但作者却将其 做了两个指向:一是女儿想的是“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回家叫妈 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蕴含着人们遇到困难要坚强的哲理,也蕴 含着国家虽遭遇日寇侵华的艰难困境但要顽强面对的哲理;二是父亲想到 的是“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反映的是支持抗战、热爱国家的大 主题。 从手法看,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给人以美感。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3散文阅读练案30概括内容情感

解析 C项,“是因为这些话会影响蚕的收成”说法错误。第九段原文说“在养 蚕这一项上,乡下人的迷信特别厉害,凡是和蚕有关系的不吉利的字,甚至 同音字,他们都忌讳说出口”,可见他们不说不吉利的话是因为他们迷信这 话会影响蚕的收成,而不是这些话本身会影响蚕的收成。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选文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他们会从心窝里漾上一丝笑意来”表现 了蚕农看着“蚕种”和嫩桑叶想象今年蚕茧有好收成的喜悦。 B.选文前四段交代了故乡农村的现状和蚕农在多重困境下仍要辛苦饲蚕 的原因,为下文具体描述“丫姑老爷”“美梦”的破灭埋下伏笔。 C.选文结尾指出乡下人的生命线整个儿断了的现实,暗示故乡陷入彻底衰 败,蚕农彻底破产的境地,既深化了中心,又和开头相呼应。 D.选文通过作者的见闻及其和“丫姑老爷”的对话,叙述故乡乌镇20世纪30 年代的社会经济变化,塑造了“丫姑老爷”这个典型的农民形象。
我们家有一位常来的“丫姑老爷”——他的女人从前是我的祖母身边 的丫头,我想来应该尊他为“丫姑老爷”庶几合适——就是怀着此种希望的。 他算是乡下人中间境况较好的了。他是一个向来小康的自耕农,有六七亩 稻田和靠二十担的“叶”。他的祖父手里,据说还要“好”,账簿有一叠。他本 人又非常勤俭,不喝酒,不吸烟,连小茶馆也不上。他使用他的田地不让那 田地有半个月的空闲。我们家那“丫小姐”,也委实精明能干,粗细都来得。 凭这么一对儿,照理该可以兴家立业的了,然而不然,近年来也拖了债了。 债不算多,大大小小百十来块吧,他希望在今年的“头蚕”里可以还清这百十 来块的债。他向我的婶娘“掇转”二三十元,预备乘这时桑叶还不贵,
注①茅盾作于1932年的散文《故乡杂记》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故 乡乌镇的风貌。②完粮:交纳钱粮,旧指交纳田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散文阅读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
以下是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散文阅读,一起来复习吧~
散文阅读
一、文学类阅读——《考试说明》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性散文:
(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状物性散文:
(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四.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散文阅读大家都看完了吧,接下来还是好好复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