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察报告
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工程概述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是指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陡峭的地区建设的特大桥梁工程。
这种工程通常遭受风力、地震、水力等自然力的影响较大,同时在地质勘察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地层稳定性以及局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地质勘察内容1.地区地势与地貌特征:通过现场地形测量和地貌观察,分析山区地势起伏、地形特征以及地貌演变规律。
特别要注意有关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
2.地质构造:对地区的构造形态、构造裂隙、褶皱及断裂等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推断地层变形和稳定情况。
3.地层岩性及地层厚度:对地质剖面进行详细测定,分析各种地层的岩性特征,确定地层的厚度以便计算桥梁基础的强度。
4.水文地质:对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降水量等。
5.工程地质灾害状况:如果地区常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详细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6.岩土工程性质:对钻孔取样的岩土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参数,为进行岩土工程设计提供数据。
三、地质勘察结果与建议1.根据所获得的地质勘察数据,分析山区特大桥的地质条件,并对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结合地层岩性和地方气候条件,对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设计和建议。
2.根据得到的地层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数据,计算特大桥桥墩的最佳基础形式,提出桩基础或扩底基础等合理的建议。
3.结合地区的地下水位及水文地质情况,提出特大桥梁的排水方案和基础防水方案。
4.根据岩土工程性质测试数据,提供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法和基础处理方法,并对填土的工艺和材料进行建议。
5.综合分析地质勘察结果,提出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地质灾害和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特大桥工程的安全施工。
四、总结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是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
通过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地质问题、灾害风险以及工程的可行性。
高速公路勘察报告

高速公路勘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条高速公路的勘察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勘察是为了确定高速公路建设的可行性和指导下一步的工程设计工作。
本报告将涵盖勘察的目的、范围、方法以及勘察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2. 目的本次高速公路勘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该高速公路建设的可行性;•收集与确定高速公路建设相关的地质、气象、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下一步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3. 范围本次勘察的范围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的所在地区及其周边环境;•高速公路的线路走向和纵横断面;•高速公路的土质、地质和地下水情况;•高速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和气象条件。
4. 方法本次高速公路勘察采用以下方法:4.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勘察的基础,通过人工实地勘察、测量和采样等手段,收集有关地质、气象、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4.2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已有的地质、气象、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勘察区域的基础条件进行全面了解。
4.3 实验分析通过对采样回来的土壤和地下水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得相关的物理和化学参数,进一步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和地下水情况。
5. 勘察结果5.1 地理环境•高速公路位于某省某市,总长度约为XXX公里;•周边地理环境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
5.2 土质和地质情况•土质以黏土和砂质土为主,部分区域存在岩石和含水层;•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层和地下溶蚀等现象。
5.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较浅,平均深度为X米;•地下水质相对较好,硬度和盐碱含量较低。
5.4 气候和气象条件•年平均气温为X摄氏度,年降水量为X毫米;•高速公路所在地区存在多雨季和干旱季的气候特点。
6. 结论根据本次高速公路勘察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地区的土壤和地质条件适合建设高速公路;•地下水资源充足且质量良好,可以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该地区的气候和气象条件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有一定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和管理。
7.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合理考虑地质构造和地下水位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加强对气候和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警,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
四级公路 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梨园水电站左岸应急进场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K19+000~K34+63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前言(一)任务依据和勘察目的、任务1、任务依据1).《关于梨园水电站左岸应急进场公路设计的委托函》云金电建(2010)123号2).由云南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香格里拉至宁蒗段三级公路初步设计文件》3).云南省、丽江市及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相关文件 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阶段为详细地质勘察,目的是查清勘察范围内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满足设计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任务是:(1)、查明场地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规律。
(2)、查明场地内工程有关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岩土参数。
(3)、查清场地内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对砼的侵蚀性。
(4)、对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5)、对场地内岩土体进行评价。
(6)、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建议。
(二)工程概况及勘察方法1、工程概况拟建公路工程梨园电站对外交通应急公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族乡境内,参见地理位置图。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邵阳县道路地质勘查报告

邵阳县道路地质勘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道路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道路建设的安全和稳定,地质勘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本次报告旨在对邵阳县道路地质勘查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勘查范围和目的本次地质勘查的范围包括邵阳县内主要道路和公路的建设地段。
勘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岩石类型、地下水情况以及其他与道路建设相关的地质因素。
三、勘查方法和过程1.文献资料搜集:收集并研究相关的地质、水文、地形图纸、遥感资料以及过去类似项目的勘察报告。
2.野外勘查:利用地质勘查仪器设备,对道路建设地段进行地质调查、钻探和取样。
3.室内试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包括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质量分析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野外和室内数据整理、分析,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四、勘查结果与分析1.地下地质结构分析:根据野外勘查和钻探结果,邵阳县的地质构造复杂,有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存在,这可能会对道路建设施工造成影响。
2.岩石类型与岩层稳定性评价:岩石类型以片麻岩、灰岩和砂岩为主,综合分析,岩层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合用于道路建设,但需要对薄弱地层进行合理处理。
3.地下水情况分析: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属于浅层地下水,特别是一些地段容易出现积水现象,建议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
4.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根据地质勘查结果和地质灾害历史数据,邵阳县道路建设地段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坍塌等,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五、建议与预防措施根据地质勘查结果和分析,为保障道路建设的安全和稳定性,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建立监测系统:在建设过程中,设置地质监测点和灾害监测点,定期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2.采取加固措施:对较为薄弱的地层进行合理的加固和支护,以提高道路的稳定性。
3.设计合理排水系统:在设计道路时,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情况,合理设置排水系统,预防积水问题的发生。
4.定期维护和检修:道路建设完成后,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及时处理地质灾害隐患。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及报告编写要点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及报告编写要点一、地质勘察要点:1.考察区域的地质背景: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层、断裂和褶皱等地质条件。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3.土质勘察:掌握各种土壤类型的物理力学参数,例如密实度、含水量、剪切强度等。
4.土层分析:了解土壤层次、厚度、压缩性、可回弹性和强度变化等。
5.地下水勘察:分析地下水位、流动性、水质和渗透性等对工程的影响。
6.岩层勘察:针对较硬岩石的构建,了解岩层的强度、节理、韧性和溶洞等特性。
二、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要点:1.报告概述:简要介绍项目地点、目的和范围,以及报告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勘察方法:描述采用的勘察方法、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并解释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3.地质条件描述:详细描述和解释地质构造、地层记录、岩性特征、土层类型和厚度等。
4.地质灾害评估:评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5.土质勘察结果:列举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质,并解释其可行性和限制性。
6.地下水情况:描述地下水位、水文特征和对工程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防护措施。
7.岩层条件描述:描述岩层的力学性质、韧性特征、节理分布以及岩体的稳定性等。
8.结论和建议:根据勘察结果,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必要的建议和设计措施。
9.图表和数据附录:包含地质剖面图、构造图、孔洞记录、采样数据以及其他勘察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
三、报告编写要求:1.报告应准确、全面地反映地质勘察的结果和分析,客观、科学地表达意见和建议。
2.使用清晰、简练的语言,并规范报告结构和内容,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5.报告应经过仔细的审查和修改,确保没有错误、矛盾和遗漏。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及报告编写的要点包括地质勘察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编写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求。
这些要点有助于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和建议,为公路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级公路 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梨园水电站左岸应急进场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K19+000~K34+63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前言(一)任务依据和勘察目的、任务1、任务依据1).《关于梨园水电站左岸应急进场公路设计的委托函》云金电建(2010)123号2).由云南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香格里拉至宁蒗段三级公路初步设计文件》3).云南省、丽江市及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相关文件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阶段为详细地质勘察,目的是查清勘察范围内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满足设计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任务是:(1)、查明场地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规律。
(2)、查明场地内工程有关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岩土参数。
(3)、查清场地内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对砼的侵蚀性。
(4)、对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5)、对场地内岩土体进行评价。
(6)、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建议。
(二)工程概况及勘察方法1、工程概况拟建公路工程梨园电站对外交通应急公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族乡境内,参见地理位置图。
该段公路项目建设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单车道,路基全宽4.5米,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泥结碎石路面。
路线里程为K19+000~K34+630,全长15.723km,其中设有六处断链桩,如表1.1。
交通极为不便。
拟建公路属于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形起伏较大。
特殊岩土有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既有道路两侧。
区内构造发育,岩体较为破碎,普遍风化严重,坍滑现象较多,局部地段存在小型坡面泥石流现象。
地下水以少量基岩风化裂隙水和土层孔隙潜水为主,但其对岩土体边坡工程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拟建场地地震时可能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现象,属于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场地岩土种类较多,具有不均匀性,性质变化较大,属中等复杂地基等级。
公路勘察报告范文

公路勘察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公路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公路,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工作,以了解地质和地形情况,为公路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其中一公路的勘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勘察区域及目的本次勘察的区域位于市A县,总长度约100公里,主要包括城市外围快速路和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支线公路。
主要目的是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条件和地形状况,以确定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而进行公路的规划和建设。
三、勘察内容和方法1.地质构造勘察:通过上报各层级勘察的方法,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主要勘察内容包括地质构造的层次、形态、变形程度等,通过现场观测和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得出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
2.地质条件勘察:通过地质测量仪器和地下水位观测,对勘察区域的地下水状况、土质情况、岩石特性等进行了勘察。
同时,还对地下水位、土质稳定性和地质灾害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
3.地形测量:利用全站仪和GPS测量仪对勘察区域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通过高程差和坡度变化等数据,绘制出精确的地形图,并针对地形特点进行分析。
四、勘察结果和分析1.地质构造结果: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属于复杂的断层和褶皱构造,形成了一系列长宽比小的褶皱山岭。
2.地质条件结果:勘察区域的土质主要以粘土和砂质土为主,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属于中等水平。
岩石特性主要是片麻岩和花岗岩。
3.地形结果:勘察区域的地形起伏较大,有山岭、河谷和平原等多样的地貌特点。
其中,山岭区域地势较陡峭,需要采取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措施。
五、建议1.根据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的结果,建议在设计公路时充分考虑地质因素,尤其是断层和褶皱区域,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2.针对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建议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地下水资源,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保护。
3.针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建议在道路设计时考虑坡度和弯道半径的设置,以保证行车安全。
《道路勘察报告模版》

《道路勘察报告模版》天祝县赛什斯镇202x年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1、概述1.1工程概况拟建“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为赛什斯镇镇区的重要线路部分,位于天祝县赛什斯镇镇区区范围,共分三条线,一条起于镇区河道口,约呈南北向,其他两条约平行于河道,起点相差不远,约15m左右,都与第一条拟建路交叉,宽8m,全长3.47km。
拟建道路沿线设一座桥梁,约长16m。
受天祝县赛什斯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天水凯默工程勘察院对“道路工程建设项目”路基及沿线进行勘察。
本次勘察范围为三条主线路基段道路工程,本次勘察范围a线、b线、c线(按勘察线路编号),全长3.47km,其中c线段设置一跨桥。
设计为城市三级水泥砂浆道路,荷载汽10t,双向车道,标准路段道路总宽8.0m,道路分左右,每幅宽4.0m,中间无分隔带,设计基准期为20年。
该段设计路面标高为2549.22~2588.32m,道路纵坡度0.20%~5.17%。
根据地表地质调查,该场地地质情况、地形地貌复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2x)划分,拟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三级,故本次勘察等级为丙级。
1.2工作任务受天祝县赛什斯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天祝县赛什斯镇202x年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道路路基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委托勘察内容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规范要求及设计提出天祝县赛什斯镇202x年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要求结合建筑物的基本特征,本次勘察的要求如下:(1)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查明地表水流量、流向、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4)划分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土类型和场地类别,评价场地区抗震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5)4.地基土的工程性能评价 (6)5.水对混凝土和建筑物材料腐蚀性评价 (11)6.地震效应评价 (12)7.地基基础方案论证 (12)8.结论与建议 (15)附件1:建(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附件2:勘察要求图表部分1、前言受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的委托,按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提出的津沽一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求,我院于2005年3月4日~3月6日完成了津沽一线YZ k1+360~YZ k5+797.768段工程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外业任务。
1.1概况津沽一线勘察项目起点于中建八局一公司预制构件厂(YZ k1+360),经渤西石油陆上终端工程,市塘沽区永胜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华戎西沽储运公司,渤海石油职工交流中心维修站,渤海石油中等专业学校,终于大东化工厂(YZ k5+797.768),路线总长约5.2km(含一小桥涵)。
1.2勘察要求本次勘察工作遵照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的勘察要求,并参照有关部门的相关规程、规范。
1.3执行的主要规程和规范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4)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9-20-2000);5)《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 5213-2000);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报告书在引用上述标准时均以其编号简称。
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及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进行。
1.4.1钻探采用XY—1B型工程钻机,岩心管钻具,肋骨钻头,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开孔直径127mm,终孔直径108mm,钻进和地层量尺精度±5cm,采用水下薄壁取土器取粘性土土样,静力压入法或重锤少击法,采取不扰动土样,土样质量等级为I级,岩心采取率95%以上。
1.4.2标贯按《GB50021—2001》规范规定的标准贯入器、标准锤重和落距及试验方法进行。
1.4.3室内土工试验采用(GB/T50123—1999)标准规定的仪器仪表,试验方法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
1.4.4完成工作量根据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所提出的钻孔位置及孔深的要求,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点6个,其中取土标贯孔2个,取土孔4个。
具体完成工作量如表1.4.5:勘察工作量表表1.4.5注:除砂土、粘性土做常规试验外,在部分钻孔整孔做直剪快剪。
在9.30m以上做水平及竖向渗透试验。
在1#、4#、5#钻孔中各取一件地下水样试样,进行水质简分析。
1.5有关说明勘探点高程采用天津大沽高程系,勘探点平面位置采用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
勘探点坐标及高程由设计提供的电子版地形图解析及现场测量求得。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该场地位于塘沽区南疆铁路北面津沽一线YZ k1+360~YZ k5+797.768段。
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段已填垫,地面标高介于1.80~3.20m之间,最大高差1.40m。
在k4+372~k4+400段有一排污沟通过。
场地属滨海平原地貌。
2.2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经勘察揭露,场地地表下25.0m深度范围内地层成因时代主要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海、陆相沉积层和上更新统陆相层。
按沉积时代、成因类型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按岩土类别和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共划分为10个工程地质亚层。
各层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各层地基土分布及岩性特征概述如表2.2:地层表表2.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1地下水埋藏条件沿线有二层地下水,第一层上层滞水和第二层潜水类型的地下水,上层滞水赋存在Q m l杂填土、素填土,潜水赋存在3Q a l粘土中稳定水位混合水4埋深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20~2.70m,稳定水位标高0.30~0.70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以蒸发形式和向海河排泄,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一般年变化幅度0.5~1.0m。
3.2地下水的参数各层地基土的渗透系数现将场地上部各层地基土室内常水头渗透试验结果列于表3.2各层地基土渗透系数表表3.2注:由于各层土中粉土夹层较多,致使水平向渗透系数偏大。
按《GB50287-99》规范规定,渗透系数k<10-6cm/s,为极微透水性,可作为相对隔水层,k≤10-7cm/s为隔水层。
4、地基土的工程性能评价4.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经数理统计后,各层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值列于表4.1。
4.2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根据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以下均以平均值进行评价),和野外岩性特征,现将各层地基土的工程性能评价如下:○11杂填土:填土时间小于3年,结构松散,堆积无规律,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应予处理后方可做路基。
○12素填土:填土时间小于3年,结构松散,堆积无规律,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应予处理后方可做路基。
○2粘土:21-a =0.362MPa -1,21-s E =4.66MPa ,中压缩性,L I =0.92,可塑~软塑,工程性能较好,可作为路基。
③1淤泥质粘土:=-21a 0.871MPa -1,=-21s E 2.682MPa ,高压缩性,L I =1.13,软塑~流塑,工程性能差。
在动静荷载作用下,将产生较大沉降与附加沉降对工程不利。
③2:粉质粘土=-21a 0.386MPa -1,=-21s E 4.857MPa ,中压缩性,L I =0.82,软塑~流塑,工程性能一般。
③3淤泥质粘土:=-21a 0.764MPa -1,=-21s E 2.874MPa ,高压缩性,L I =0.93,软塑~流塑,工程性能差。
因埋藏较深对上部工程影响不大。
③4粉质粘土:=-21a 0.260MPa -1,=-21s E 7.045MPa ,中压缩性,L I =0.89,软塑~流塑,工程性能一般。
④1粉质粘土:21-a =0.365MPa -1,21-s E =6.000MPa ,中压缩性,L I =0.74,可塑~软塑。
工程性能一般。
④2粉质粘土:21-a =0.165MPa -1,21-s E =10.650MPa ,中压缩性,L I =0.88,可塑~软塑。
工程性能较好。
⑤粉砂:=N20.5击,中密。
工程性能好。
4.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试验结果、结合附近场地已建工程资料,综合确定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列于表4.3。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4.35、水对混凝土和建筑物材料腐蚀性评价按《JTJ064--98》规范附录D.0.10规定,在Ⅲ类环境的弱透性土层中,地下水对混凝土无结晶类腐蚀,无分解类腐蚀,有弱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按《GB50021—2001》规范第12.2.1~12.2.5条判定,在Ⅲ类环境干湿交替的弱透性土层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弱腐蚀性(硫酸根离子含量2137.34mg/L,1500~3000mg/L为弱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强腐蚀性,腐蚀介质为氯离子,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在Ⅲ类环境长期浸水的弱透性土层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弱腐蚀性(硫酸根离子含量2137.34mg/L,1500~3000mg/L为弱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弱腐蚀性,腐蚀介质为氯离子,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
6、地震效应评价6.1土的类别、场地类别根据《DB29—20—2000》规范第14.2.2-1、14.2.5-2及14.2.8-1等公式计算,场地20m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V SC≈105m/s,场地土为软弱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IV类,为抗震设防不利地段。
6.2地震动参数按《GB50011—2001》规范4.1.3条、4.1.6条、5.1.4条、附录A.0.1条和《DB29—20—2000》规范14.3.7条规定,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IV类场地调整后的特征周期为0.40s。
6.3液化性判定根据《JTJ004--89》规范,该场地埋深20.0m范围内无饱和粉土及砂土,故可不考虑饱和粉土的液化影响。
根据历年地震,波及天津时,场地及其周边未发现喷沙、冒水等现象。
综合分析,本场地埋深20.0m以内,在7度烈度影响下可不考虑地基土的液化性。
7、地基基础方案论证7.1天然地基素填土层不能做路基,应按有关规范及规程要求进行处理后方可做路基;小桥涵建议选用桩基础。
7.2桩基础1)桩的设计参数○1摩阻力、端阻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范提供桩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q sik、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见表7.2.2表7.2.2 注q p k值仅适用于孔底残余土≤100mm。
②桩长现地平下,桩长23.5m,桩端标高-20.5m,桩端座落在④3层粉砂上。
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根据表7.2.2中各层地基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范中5.2.8式分别对预制桩、钻孔灌注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的估算。
①钻孔灌注桩估算时,假设桩顶标高为3.0m,桩底标高为-20.50m,桩端座于④3层粉砂上。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结果见表7.2.2.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N)标准值估算表表7.2.2.1②预制桩估算时,假设桩顶标高为3.0m,桩底标高为-20.50m,桩端座于④3层粉砂上。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结果见表7.2.2.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N)标准值估算表表7.2.2.2上述表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仅为根据土的物性指标估算供参考,工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
3)成桩可能性分析①地表填土局部成分杂乱,有建筑垃圾,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施工较为困难,必须处理地下障碍物后,再成桩。
②预制桩施工1.压桩机应根据土质情况配足额定重量。
2.沉桩时有挤土效应,特别是压桩、打桩时排开土的体积等于桩的体积,易产生地表隆起,且由于地基土软弱,挤密作用造成土体水平位移使成桩倾斜。
后沉桩对先成桩产生挤土效应而引起早成桩的上浮,沉桩后,应进行补压和实行跳打。
3.桩端进入端承地层④3层粉砂上时,成桩较困难,应以压桩力及标高控制沉桩,施工时应选用压桩力较大、配重较大的沉桩设备,确保顺利沉桩。
4.上部③层软土中成桩,成桩速度较快,但在该层中尽量避免设置桩的接头,因桩周围压力较小,桩容易产生压曲、位移变形,易产生接头开裂、松动,接头应设置在硬层中,接头应采用焊接接头,接头外表用快速水硬性水泥抹平,可防止接头长期浸水锈蚀和水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