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春之声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初中音乐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上午第3节课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欣赏并理解《春节序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3.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或改编,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春节序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能够准确地哼唱旋律。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春节的习俗和意义。

(3)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或改编,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1)旋律和节奏的理解与哼唱:对于初学音乐的学生来说,理解和哼唱《春节序曲》的旋律和节奏是一个难点。

需要通过反复听、模仿、练习,逐步掌握旋律和节奏的特点。

(2)春节文化内涵的理解: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丰富。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了解春节的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3)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音乐创作或改编的能力培养:音乐创作或改编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素材、指导方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或改编,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春节序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音乐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任教课标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春之声》教案

任教课标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春之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春之声》教案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春节序曲音乐欣赏:春天奏鸣曲口风琴及演唱:春游教案实例:一、导入:复习<渴望春天>提示学生有感情演唱.二、欣赏中国音乐作品<春节序曲>1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年春节是怎样度过的.2让学生讨论如果用音乐表现春节热闹的情景应该是怎样. 学生讨论,并发言.3 音乐欣赏<春节序曲>提问学生乐曲分为几段.4教师介绍:<春节序曲> 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乐曲分为三段乐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5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 <春节序曲>.请同学们想一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在音乐中有一些民间音乐素材,你能听出来吗?6音乐欣赏<春节序曲> 学生思考7学生回答问题 .三、欣赏外国音乐作品<春天奏鸣曲>1 介绍<春天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流行最广的一首.学生发言介绍贝多芬,教师出示贝多芬的图片总结介绍贝多芬.音乐欣赏 <春天奏鸣曲> 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介绍乐曲的结构出示乐曲结构图为学生介绍什么是奏鸣曲式学生回答课本问题(请选出合适的词语课本8页)学生再次欣赏<.春天奏鸣曲>四、学习<.春游>1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感受音乐,2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节拍3学生练习用口风琴演奏提示学生注意6/8拍的节拍特点.4学生加入课本中所给的词,体会歌曲意境5学生分组创编:为<春游>的旋律加入歌词, 歌词的内容是春天的校园 ,并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 要求学生要有分工,展示时要全组同学共同完成.学生自己用口风琴伴奏自己演唱并加入打击乐器.6学生分组展示。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春之声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4.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春节序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和声等,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素养。

三、学情分析在教学《春节序曲》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

以下是对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1班的学生。

经过一年的初中音乐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简单的节奏、旋律、和声等。

然而,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实践方面存在不足。

3. 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然而,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

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对《春节序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先生于1955—1956年创作的西洋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这一乐章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再现了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当时根据地人民在过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

这首乐曲是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有闹秧歌的锣鼓声和歌声、秧歌队员的舞姿和灵巧的穿花场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镜头,作曲家用音乐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陕北人民热烈欢腾的民风民俗。

第一乐章《春节序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作曲家在音乐中运用了“对答呼应”这一民族器乐曲的创作手法,融合了陕北秧歌调的旋律,借鉴了西洋的曲式结构,体现了作曲家将西方的创作语汇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妙构思,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创作典范。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了解序曲、作者、作品风格、曲式结构及时代背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要素、创作手法对不同主题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各主题不同情绪的影响因素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春节序曲》为背景音乐,教师模仿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的角色,展开开场白,并提问学生:这是哪个熟悉的场景?(二)初听歌曲教师简介管弦乐的知识及什么叫序曲?(大屏幕显示“管弦乐队的介绍、座次图”)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序曲:歌剧、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

1.简单介绍李焕之(1919.1.2~2000.3.19)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春节序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以及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同时,他们还了解了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对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此外,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可能接触过一些与春节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春节序曲》、《恭喜恭喜》等,对春节的音乐氛围有一定的了解。
②民族风格:《春节序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体现了民族风格
③时代特点:《春节序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体现了时代特点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板书设计可以采用以下艺术性和趣味性元素:
-采用生动的图片或图标来表示音乐元素,如音符、五线谱等。
-用有趣的符号或图案来表示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如舞狮、灯笼、鼓等。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春节序曲》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3)案例研究法:教师提供一些与春节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作品的音乐元素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4)项目导向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或演奏项目,如编写《春节序曲》的舞蹈或改编为合唱,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创作,深入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们设计了以下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春节序曲》中的不同乐器角色,通过模仿和演奏,感受乐器的特点和音色,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2)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不同乐器和演奏技巧,如尝试不同的演奏方式,感受音高的变化和音色的差异,增强对音乐实践的体验和理解。
5.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春节序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非常广泛。例如,在春节联欢晚会、庙会等活动中,经常会演奏或播放《春节序曲》,营造喜庆的氛围。此外,学校、社区等场合也会组织音乐活动,如演奏会、合唱团等,通过演奏《春节序曲》等音乐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春节序曲》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用于家庭聚会、庆祝活动等场合,增添了节日的欢乐和喜庆。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1单元听乐赏画《春之声》课件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1单元听乐赏画《春之声》课件
• 2、了解圆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形象,体 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
• 3、能够积极参பைடு நூலகம்欣赏活动,感受并表现对 音乐的理解,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教材分析
• 《春之声》从体裁上讲,带有明显的 回旋曲的特点,从音乐情调来讲,旋 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了朝气 和青春的活力。
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
教学方法
春之声
• 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从古到今, 无数文人墨客、名家艺人无不为春的多彩 而陶醉,被春的生机所打动,留下了很多 赞美春天的艺术作品。春天,永远是艺术 家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春 之声》就是音乐大师用音乐来表达和赞美 春天的美丽。
教学目标
• 1、听赏乐曲《春之声》,能用简短的语言 描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春天的声音
• 春天的声音在回荡, • 小鸟甜蜜歌唱。 • 小丘和山谷闪金光, • 谷中回声鸣响。 • 看春天穿上新装, • 在我们身旁。 • 让我们欢畅, • 忘掉烦恼, • 赶走忧伤, • 沐浴灿烂阳光。
谢谢观赏

音乐七年级下人教版第1单元听乐赏画《春之声》教案3

音乐七年级下人教版第1单元听乐赏画《春之声》教案3

《春之声》教案教材分析:《春之声》从体裁上讲,带有明显的回旋曲的特点,从音乐情调来讲,旋律清新活泼、流畅动听,充满了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教学目标:1、课外听到歌曲或器乐曲《春之声》时,知道它是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作品并能说出作品的标题。

2、在聆听《春之声》的过程中,能够以摆色块的方式感受了解回旋曲式。

3、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并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式欣赏《春之声》,感受乐曲清新活泼、流畅动听的旋律,了解回旋曲式。

教学难点:听辨回旋曲式:引子+A+B+A+C+D+E+F+A+尾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歌曲,使学生进入春天的情境,引出本课教学。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表达春天到来时人们美好的心情。

2、表演唱歌曲《嘀哩嘀哩》,体会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神秘、喜悦、自豪的心情。

3、感受回旋式曲式。

二、方法(1)教师弹奏包括引子和尾奏在内的八个音乐主题,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八种色块,选择分别代表的主题,并标注顺序。

然后,重点视唱A和B两个音乐主题。

进行对比。

(2)再次聆听全曲,看着课件摆色块。

如有重复,用备用的色块。

(要求学生准备三份色块)(3)简介回旋曲式和《春之声》。

三、赞美春天师:春天是美丽的、动人的、充满生机的,它就像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一段醉人的舞,现在就让我们来创编我们心中的春天。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春之声》,一同感受了春的气息。

中国有句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让我们在快乐的春天为自己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共同努力吧!。

《第一单元 欣赏 春节序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欣赏 春节序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欣赏春节序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春节序曲有更深入的理解,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作业内容1. 听赏《春节序曲》并记录听后感:请同学们在家中反复聆听《春节序曲》,记录下你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包括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体会。

2. 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春节的习俗和意义,并结合《春节序曲》的音乐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

3. 完成一篇短文:以“我与春节序曲”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春节的理解和感受,以及《春节序曲》在你心中的地位。

字数不少于800字。

三、作业要求1. 听后感和短文都需要真实、客观,不得抄袭。

2. 小组讨论时,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按时提交作业,逾期提交将视作未完成。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评价结果: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未完成或质量不佳的作业,将进行个别指导并要求重新提交。

五、作业反馈1. 请同学们在提交作业后,将作业中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教师,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

2. 教师将在课后收集作业反馈,对教学方案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3.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同学们对音乐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你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希望你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进一步熟悉并理解《春节序曲》的旋律和节奏;2.增强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技巧;3.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聆听作业:学生需在课后再次聆听《春节序曲》,注意乐曲中的旋律变化和节奏特点,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课题〕: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课型〕:欣赏综合课〔年级〕:七年级下册〔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部分民族乐器〔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课标解读〕: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对乐器和人声进行简单的分类,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

感知乐曲的结构,能够简单的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春节序曲》作为一首管弦乐合奏,教材中介绍了AB段主题和引子的旋律,课程要求背唱B段旋律,要注意体现该段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1、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民族管弦乐作品了解极少,对这类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所以教师要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2、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3、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于农村,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怀。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主题旋律的哼唱、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提高欣赏水平。

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在对比、欣赏、聆听和实践体验中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并试图背唱B段主题,能在听赏中辨识各段主题认识作曲家李焕之。

〔教学重难点〕: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哼唱背唱主题旋律,感受和理解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能随曲律动,编创动作。

〔教学方法〕: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视唱、讨论、表现、”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提问:新年刚过你是否还能想起今年春晚开场的第一个节目?生:.........师: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或者记不清楚了请看羊年春晚《四世同堂合家欢》这个视频。

你是否在歌曲中听到熟悉的旋律?旋律出自哪个乐曲?生:春节序曲。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节序曲》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春晚中的节目,唤起学生回忆,导入自然贴切有时效性。

二、乐曲赏析:1、欣赏全曲整体感知: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聆听这首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三个问题:(播放《春节序曲》)①乐曲演奏中运用了什么乐器?生答:锣鼓、唢呐、双簧管、长笛、大提琴、小号、英国管、小提琴等。

②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即歌曲的结构)生答: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 A+B+A③音乐把你带进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之中?生答: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的过节的喜庆气氛设计意图:第一遍全曲欣赏,让学生能完整的去感受乐曲,再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地、更层次地去分析乐曲。

师总结并简介作品:《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2.分段欣赏:(1)引子部分:师提问:该部分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场景?(播放引子部分音乐)生回答:引子部分由乐队全奏“开场锣鼓”,以强烈的节奏、力度概括全曲,以欢快热烈情绪特征,将听众带进的大型群舞中。

(2)第一部分:(共2个主题)师:请学生比较两个主题有什么区别?在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能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一下这场面吗?(播放第一部分音乐)生回答:第一主题锣鼓喧天的感受,旋律柔和、明亮,活泼流畅,音乐引人入胜,与前奏有鲜明的对比。

第二主题出现了载歌载舞的场面。

通过与第一主题的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变化,人们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师总结:A 段的音乐,包含有两个主题,据作曲家介绍,它们是由两首曲调相近的唢呐曲综合而成。

第一主题以不同乐器、不同力度的“问答”展示出富有陕北民间特色的舞曲,旋律柔和、明亮,活泼流畅,音乐引人入胜,与前奏有鲜明的对比。

问句由长笛和双簧管主奏,答句加入了各组高音乐器主奏,中低音乐器作伴奏,改编后的合唱曲则是由女中音问,其他声部答。

力度一弱一强,仿佛是小锣小钹与大锣大鼓的交相呼应,又象领舞的伞头与秧歌队的一唱一和。

第二主题让我们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人圈,音乐节奏的变化,抑扬交替,这个主题加花变奏成新的旋律,再次出现不管乐器和弦乐器的互答,描绘着你来我往、一进一退、逗挑错位、舞姿翩翩的身影。

经过短暂的过渡,乐曲回到引子的热烈气氛,这是秧歌舞的第一个大场表演,音乐形象色彩斑烂,锣鼓铿锵,舞姿豪放,秧歌队矫健灵活,载歌载舞,一唱百和,穿花层出不穷。

小号和打击乐器把乐曲推向第一个高潮师: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铃鼓),对照乐谱强拍标记,击打出强拍,表现一下过节的喜庆气氛吗?(老师示范,并邀请学生一起来感受。

)概念学习:什么叫同头换尾?两乐句的前部分作为头部,后部分作为尾部,如果两个乐句的前部分相同后部分不同,我们称这种创作手法为“同头换尾”或“同头异尾”举例:《康定情歌》(3)第二部分:师:第二部分的音乐在旋律设计上出现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生答:B 段为4/4 拍,中速,色彩同 A 段形成鲜明对比。

这段的主题采用陕北秧歌调,抒情优美,亲切动人。

老师和学生同唱该段主题旋律并试图背唱。

学习切分节奏(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切分节奏)举例:上学期学到的《蓓蕾之歌》指出第二部分是作者由陕西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作为创作素材的,出示原曲,教师范唱,并拿出扇子来扭扭秧歌。

请同学们用秧歌的基本舞步感受第二部分音乐的美。

请几个女生带领舞蹈。

(老师提供扇子等道具)设计意图:通过对乐曲的分段欣赏,尤其是对打击乐器铃鼓,扇子等道具的使用,身体力行地感受乐曲带来的喜庆的节日气氛和载歌载舞的场面。

也希望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开放式的提问让学生在轻松、大胆中去感受音乐。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体验式学习中感受喜庆气氛。

(4)第三部分:师:请学生欣赏第三部分,感受其音乐特点,体会该部分音乐与哪一部分的比较相似,有哪些不同之处?(播放第三部分音乐)生答师总结补充:第三部分(A1)是第一大部分的再现,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变化和重复,先变化再现 A 段的后半部分主题,后变化再现第一主题,乐队全奏,小号嘹亮,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推向第二个高潮,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表明热闹欢腾、喜气洋洋、唢呐齐鸣、锣鼓喧天的更加热烈的大场秧歌舞又开始了。

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酣畅淋漓,乐曲在沸腾的情绪中结束3.认识音乐家——简单介绍李焕之。

(课件展示)李焕之(1919-2000)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

1936年入上海音专师从萧友梅,半年后返回香港。

1937年在厦门结识进步诗人蒲风,并与他合作谱写了《厦门自唱》、《咱们前进》等歌曲。

1938年7月到延安,进入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毕业后留校,任教音乐理论和指挥等课程,同时主编《民族音乐》和《歌曲》月刊。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系主任。

1949年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担任领导和创作工作,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

李焕之的创作领域广泛,包括歌曲、小歌剧、管弦乐曲、交响乐、电影音乐等。

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

他还写有音乐评论文章二百余篇及《怎样学习作曲》、《歌曲创作讲座》、《音乐创作散论》等论著。

三、创编活动:活动1:将B部分旋律编创歌词并自行演唱。

活动2:任选歌曲中的一部分创编秧歌舞蹈动作,自选道具,分组表演。

活动3:结合教师指定音乐片段加入打击乐器表现音乐。

师:以上三个活动各学习小组任选其一创编表演。

四、课堂结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正以矫健的舞步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乘着东风,放飞希望,放飞梦想,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用我们的豪情和智慧去书写春天的华章。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法,听、动、表演、创编等为主,要求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以及更换教学法,愉悦了身心,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欣赏第一遍音乐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说想象;重视学生的创编活动,通过让他们创编节奏、律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培养,如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法来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