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育部审定)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教案+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案3篇

【导语】本次⼝语交际的内容是当意见不同时该如何应对和表达。
⽣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家协商才能解决,同⼀件事,在不同的⼈看来观点可能不⼀样,因为⼤家的⽴场不同、阅历不同、利益不同。
所以,此次⼝语交际的⽬的之⼀就是让学⽣明⽩要尊重不同的意见,要明⽩意见分歧在所难免,遇见意见分歧的时候应该倾听各⽅⾯的意见。
在遇到⽭盾时,努⼒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理有据地陈述⾃⼰的理由,努⼒去说服别⼈同意⾃⼰的观点,并予以⽀持,⽽不是强⾏要求别⼈同意⾃⼰的观点。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案 教学⽬标 1.懂得在⼤家意见不同时,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学习运⽤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学重点 讨论问题时能够态度平和,有理有据地讲出⾃⼰的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 1.问⼤家⼀个问题:你在什么地⽅遇到过和别⼈意见不⼀致的情况?和你的同桌说⼀说。
2.你和别⼈意见不⼀致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意见不同怎么办?(板书:意见不同怎么办) ⼆、出⽰事例 1.出⽰具体事例,学⽣读⼀读。
问题⼀: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 问题缘起:烟花爆⽵给⼈们带来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氛,但在环保、安全等⽅⾯带来诸多问题和隐患。
问题⼆:要路还是要树? 问题缘起:南⽅某些城市为了拓宽城市道路,砍掉⽣长了⼏⼗年的⼤树。
这件事引发热议。
有⼈认为,为拓宽城市道路,促进经济繁荣,砍树是值得的;有⼈认为,这些树已经长了⼏⼗年,栽树不容易,树⽊有利于净化空⽓,美化环境,不应该砍树。
发展交通要另想办法。
2.想⼀想: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由交流。
三、交际练习 1.分组分⾓⾊:全班分成⼏个⼩组,先选择本⼩组要练习交际的材料,然后按课本上的“相关⽅”逐⼀确定⾓⾊。
2.每个⾓⾊准备好⾃⼰的发⾔材料,准备谈⼀谈⾃⼰的看法。
第七单元知识盘点(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有答案)

一、单元语文要素走进艺术。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二、单元课时目标和主题篇目课时目标人文主题文言文二则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背诵《伯牙鼓琴》。
)两篇故事都与艺术相关。
《伯牙鼓琴》歌颂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突出了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月光曲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抓重点词句,体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画面。
(重点是学习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这一段。
)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感受京剧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口语同学之间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我国古感受书法的魅力,宏部编六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盘点(tán飞奔(bēi不要多加点。
不要写成答案:谱写键盘陶醉琴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掌握。
别注意“琴”的下面是“今”。
3.多音字曝pù(曝晒)bào(曝光)轴zhóu(车轴)zhòu(压轴)弹tán(弹琴)dàn(子弹)相xiàng(亮相)xiāng(相信)题例: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以为(wéi wèi)世无足复为(wéi wèi)鼓琴者。
答案:wéi wèi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
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XX下面由我来向大家汇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单元双线结构根据“双线组元”这一统编教材编写特点,第七单元导语页的上面写着“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这突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艺术之美”。
红色线圈出来部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习作要素是“写出自己拿手好戏感受、看法说出来”。
本单元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单元,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即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选编的单元内容可见,课文《伯牙鼓琴》中的古琴、《书戴嵩画牛》中的绘画、《月光曲》中的音乐、《京剧趣谈》中的戏曲,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中的书法,包括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都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联,都体现了艺术之美。
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人文主题,即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于想象,“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这是继第一单元“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之后,又一次关于想象的训练。
这也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
不过关于想象,统编教材在不同年级中都有安排。
本单元的这个想象训练不是新的训练点,而是一次复习和巩固,主要目的还是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之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单元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包括阅读教学(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这四部分。
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这几部分的具体内容。
(一)阅读教学1.第一篇精读课:《文言文二则》关于文言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三年级每学期1篇,四至六年级每学期2篇:年级课文篇数三上《司马光》 1篇三下《守株待兔》 1篇四上《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2篇四下《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2篇五上《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 2篇五下《自相矛盾》《杨氏之子》 2篇六上《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 2篇六下《学弈》《两小儿辩日》2篇本册教材编排了《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人教部编版(共16张PPT)

点资击输料入链标题接
72.所有的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 六、劝烦恼打个小盹,让快乐冒个小泡;让痛苦小憩歇会儿,让幸福接连赛跑;哄晦气睡个长觉,等好运悄悄来到。明天是崭新的一天! 46.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84.克服困难,勇敢者自有千方百计,怯懦者只感到万般无奈。 57.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34.当你认为自己倾尽全力时,往往才是别人的起点。 14.不管你经历多痛的事情,到最后都会渐渐遗忘。因为,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 38.你得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63.质变的积累,才有量变的爆发。你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29.你的所有不甘和怨气来源于你的不自信和没实力。 10.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82.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12.人跟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 78.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88.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45.有时候想找人说说话,于是一遍遍翻看手机里的电话簿,却不知道能够给谁发个消息或打个电话,最后还是按下了“清除”。其实很想找个 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的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告诉自我,明天就好了。
2. 可以投影或者用其他方式出示主人公的相关图片。
点击输入标题
墨池
一次,王羲之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 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 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 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 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点击输入标题
30.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15.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7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8.你只能以最好姿态面对你的野心。 97.你必须非常努,品性高洁的王羲之对做官没有多大兴趣,就离开嘈杂烦闷的京城,来 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绍兴一带居住时,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 王羲之在长期的对鹅形态姿势和生活习性的观察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独特的 书法用笔之妙: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将两足安。悟人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 力起难。 南朝《论书表》记载,当时以拥有王羲之墨宝为荣。山阴有一道士,想求 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并将上好的绢帛都准备好了,就是请不到王羲之。道 士听说王羲之爱鹅,特地养了一群又肥又大的白鹅。事真凑巧。一日,王羲之坐 船路过山阴一带,看到青山绿水之间游着一群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知 有多高兴,于是停船驻足观看,恋恋不舍。王羲之打听原来是道士养的鹅,欲开 价购买。道士故作姿态地说:“这么好的鹅哪能舍得卖掉啊?”后转而又说, “不过先生您要是喜欢,就给我写一本经吧。”王羲之当即兴致勃勃地写好一卷 《黄庭经》交给道士。道士如获至宝,立即把那一群鹅装在笼子里,让王羲之随 船带走了。 从此,《黄庭经》这部中国道教重要的经典,也被人们趣称为《换鹅帖》了。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意见不同怎么办”。
这个主题的选取符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如“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和“要路还是要树?”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立场、利益、关注点等不同,人们对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面对不同意见时的应对和表达能力,包括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采用协商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行要求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交际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次教学设计遵循以下整体思路:谈话导入,明确任务:通过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
教材事例分析:详细分析教材中的两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立场下的观点。
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练习表达不同意见的技巧,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情境模拟与互动探究:设计不同的情境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协商解决问题的技巧。
总结反馈与拓展延伸:总结本次学习的要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面对意见不同时应冷静理智,掌握口语交际技巧,提高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并能尊重不同意见。
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讨论问题时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与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协商解决问题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交际中观察他人、反思自我,改进口语交际行为。
(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一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口语交际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制定班级公约,了解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
2.大胆进行讨论,并学会讨论总结。
【重点难点】
1.熟悉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能流利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我们一起来学习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请大家先看看课本,然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做到有序发言,在讨论的时候注意控制发言时间。
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意见。
板书: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1.让学生根据课本上制定班级公约的流程进行自由讨论,讨论完后小组选出代表陈述小组意见。
2.全班同学根据小组意见,进行逐条表决,形成班级公约。
3.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并贴在教室里,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自觉遵守。
三、总结归纳
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制定班级公约,锻炼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公约制定出来就要遵守,希望大家能按照制定的公约行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解读

第七单元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根据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想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直接影响着高级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
在高中语文课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增加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知觉体验。
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想象”和“联想”属于形象思维能力,二者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清晰。
一般来说,人们可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联想”又可分为“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统编教材中,“想象”一词往往既包含“想象”,又包含“联想”,两者并未截然的区分开。
本单元的“想象”二字,同样既有想象,也有联想。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对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低段就已经开始,中段和高段也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梳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可见“想象”在阅读训练方面有如下的编排设计: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横向上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感受,如感受童话、神话中丰富的想象;二是运用,如四上边读变想想画面,通过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来感受自然之美,再如三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预测,也就是运用想象来进行推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聊聊书法”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口语交际可以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得体的言谈举止能力。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聊聊书法”。
通过体验与交流,围绕“书法的艺术”进行思考与表达,学生在情境和体验中互动感知,进而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在相互交流中能抓住“书法”有目的性的思考与实践,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达,如分点说明。
(重点)
2.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围绕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书法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书法家作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天导入,感知话题
师: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远深长的历史。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留给了我们无数丰富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
生1:中国的古诗词、书法、壁画、石雕。
生2:《清明上河图》、敦煌莫高窟。
师:是啊,这些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书法艺术中,你知道第一行书是什么吗?(出示3幅书法作品)请你猜一猜,哪个是第一行书呢?为什么?
生1:我觉得《兰亭序》是第一行书,虽然我不能完全地读懂,但是感觉这篇散文,文字优美。
生2:没错,笔画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啊!
师:看来,大家对王羲之有些了解,《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整篇书法布局错落有致,字体遒媚飘逸,行云流水,魅力无穷,如有神助,如此高超的书法技艺不得不让人惊叹!(板书:行书)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字,你又有什么发现?(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生1:我认识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极具艺术魅力!
生2:隶书,我写过,特别有讲究,要做到“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生3:你了解得真多,我平时写楷书比较多,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演化而来。
我查过资料,上面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生4:草书我觉得很有趣,唐代的时候出现了狂草,以张旭、怀素的作品为代表的狂草,结构简单,笔画连绵,我觉得很帅气。
生5: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李斯的意见,推行的通行书体。
有的刻在石碑上,字体匀圆齐整。
现在我们的印章上经常还会出现呢。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每一种字体有其艺术特点,展示独特的魅力。
而这就是汉字的演变过程。
(板书: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师:我们大致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不妨举个例子来感受书法的魅力!来一个常见的“马”字吧!(师播放视频:“马”字的演变过程)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1:草书的“马”看起来更具有气势,气贯长虹!
生2:我还是喜欢楷书,看着标准,具有汉字美!
生3:隶书比小篆更简洁,看得清楚!
生4:最有趣的是甲骨文,各种形状让我觉得有趣!
师:通过一个字的不同字体,感受汉字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介绍第一行书,从而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交流每一种字体的特点,通过观察、对比、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
二、魅力汉字,字如其人
师:我们来读一读关于书法家的故事,说一说你的感受。
(出示颜真卿作品《颜勤礼碑》进行简介)
师: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过一句话:“学书当学颜。
”明代书法家傅山提出“作字先作人”的观点。
他们的意思是学习书法应该先从颜体学起,而学好颜真卿的书法,要先学习颜真卿的为人。
还有人把颜真卿的书法比作三国时期的关羽。
书法界有一种说法:“字如其人。
”颜真卿与他的书法究竟有什么魅力,近千年来受到书法界的如此赞誉和推崇呢?
(生思考、讨论,试分析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
师: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圆满舒展,刚健遒劲,气概凛然,形成了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风格。
颜真卿忠义节烈,舍生取义,他的书法就如他的为人,正气逼人。
生1:字如其人,果真如此,字歪歪扭扭,这个人就会缺少自律!
生2:字画如心,每一个笔画都透露这个人的品格,所以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从他的字可以看出来。
师:是啊,字,中国字,就是要方方正正,做人亦如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老师这里有个小故事: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那他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的寺庙里的几间屋存放着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他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
”请你来说一说,你从郑虔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
生1:喜欢写字、绘画是一个人的兴趣,可是我们不能叶公好龙,要真真切切地去努力、去练习才行啊!
生2:是啊,写字就是要琢磨,要勤于练笔,这么刻苦的条件都可以练好一手字,我们现在条件优越,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写字呢?
师:对!勤奋与努力是通往成功的最佳捷径!我们要学习郑虔的刻苦学书,
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啊!
对比讨论。
师:同学们,在这两个书法家的事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书法家,把书法的一笔一画都赋予了自己的特点。
生2:是啊,成为书法家是要勤于练笔,在每一次练笔中找到优点与缺点,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才能让字写得有力道!
师:其实,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品格的修养,是学习的修行!我们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君子的写照,正直不阿,沉沉稳稳,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书法家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和了解书法艺术,发现汉字的美,将书法的一笔一画赋予中国的精神,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书法的艺术,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勤于练习书法,收获精神的富足。
三、联系实际,做好计划
1.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书法计划。
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相应的书法计划吧!让写好字成为一种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书法文化!
生1:我每天坚持笔画书写,从“横、竖、撇、点”等基本笔画开始,稳扎稳打。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笔画组合起来才美观,所以我要临摹书法字。
生3:按照结构仿写例字,这样会更有效。
师:没错,同学们都了解怎么去练习,可是具体的时间安排呢?我们要让情怀落地,踏踏实实地努力!
生1:对,我决定每天中午休息练习30分钟,把每天自己的小目标达成。
生2:我要每天睡觉前练笔30分钟,静静地去写字,心无杂念!
师:练习书法真的不容易,不如我们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法计划”,从时间到内容,到自己与他人的评价,怎么样?
2.学生制定个性计划。
3.小组内互相评价,修改。
4.小组选评最优秀的计划交流。
5.总结:同学们都拥有了自己的个性书法计划,希望大家每一天有计划地完成既定目标,这样,你们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写字习惯,让书法的魅力藏于汉字的一笔一画中。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
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符合小学语言学科的性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借助资料,善于表达。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书法家的风格特点,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美,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就能积极地表达交流,传递文化,传递知识。
2.创设情景,对比感悟。
本节课,教师借助书法作品为学生创设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品评,并在交流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找到情感共鸣点,使他们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学会在交流中抓住重点,并串联整个书法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爱上书法,感受书法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