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练12热力环流和风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热力环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1.垂直风速切变指数大,则大气垂直混合程度弱,空气对流不活跃。

读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清晨与傍晚切变指数的差异夏季比冬季小B.秋冬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最大C.夏秋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傍晚比清晨大D.近地面空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2.下图为某地甲、乙两个小区从白天6:00到傍晚18:00的温升数据(与平均温度之差),甲小区的风速较大,乙小区的风速较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小区的热岛效应比乙小区明显B.甲小区早晚温度变化比乙小区大C.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D.风速大,加剧建筑群的热岛效应3.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B.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C.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D.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4.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a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 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5.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6.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 )A. 0点B. 5点C. 15点D. 20点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示时刻()A.②比③气温低B.④比③气压高C.近地面吹陆风D.③④间的风力比①②间大8.图中等压面的分布()A.有昼夜变化B.出现在白昼C.导致气流方向②→①→④→③→②D.是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结果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面两题。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热力环流与风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热力环流与风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热力环流与风以下图是我国某地域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散布表示图,完成以下效果。

1.该地域位于我国A.华北地域 B.华南地域 C.青藏地域 D.西南地域2.有关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答案】1.A2.D【解析】1.此题考察气候特征,依据图表信息可知,该地域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冰冷枯燥,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结合选项,华北地域最契合,应选A。

2.此题考察自然环境特点,依据上题结论,该地最冷月气温低于 0℃,可知该地域为华北地域,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错误;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到三熟,C 错误;华北地域春旱严重,D正确;应选D。

以下图中两条曲线区分表示某地郊区和郊区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随海拔高度的添加郊区和郊区间气压差逐渐减小B.a代表郊区近空中的气压状况C.a表示白昼的城市气压或表示夜晚的郊区气压D.气流运动方向为b→a→d→c4.当a、b之间的气压差扩展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郊区大气污染物减速向郊区分散B.郊区气温降低,有助于节能减排C.郊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能够添加D.郊区气温降低,水源蒸发较多,引发水资源充足【答案】3.BD4.AC【解析】3.读图,依据气压曲线,随海拔高度的添加郊区和郊区间气压差先减小,后添加,A错。

郊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a代表郊区近空中的气压状况,B对。

A只表示城市气压,不表示郊区气压,C错。

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吹向高压,气流运动方向为b→a→d→c,D对。

4.当a、b之间的气压差扩展时,郊区上升气流增强,大气污染物减速向郊区分散,A 对。

郊区气温降低,不利于节能减排,B错。

郊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能够添加,C对。

郊区气温降低,实践蒸发质变化不大,不会引发水资源充足,D错。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讲义)解析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讲义)解析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历年考情:一、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1.受热均匀假设地表均一且受热均匀,则大气得到同等的热量,气温、气压相等,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面。

但地面是受热不均的。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3.等压面的判断运用:(1)海拔与气压结合的等压线(面)图判读:第一类:高程剖面图由于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等压线不再保持水平状态,产生弯曲。

规律:等压面凸向高空为高压区,凸向近地面为低压区。

简记: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等值线,注意第一个高低指的是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第二个高低指才是其自身的相对高低。

因此A、D(凸高)为低压区;B、C(凸低)为高压区。

第二类:等压面高程图500百帕等压面高程(单位:米)在第二类图中,没有剖面图直观,但根据数值也可以知道海拔的相对高低,中心海拔数值高的说明等值线向高空凸(凸低压),说明其为高气压区;中心海拔数值低的说明等值线向近地面凸(凸高压),说明其为低气压区。

因此图中N为(高空,因为海拔高)高压区,M为(高空)低压区。

近地面则相反。

注意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的区别:如果没有告知等压线图是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时,可借助等压线气压值的大小确定:一般等压线气压值在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面,低于800百帕为高空。

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把握原则:温高(气压低)凸高(气压变高的方向);温低(气压高)凸低(气压变高的方向)。

a. 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b. 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 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2比海洋增温快,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
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 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 形成
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形成海风
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
(2)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 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 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 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
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和冷热:
[考点一线串]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 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指点迷津] (1)图中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因而图
中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 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 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响时
夹角 压;南半球反之
图示
[技法一招鲜]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 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是: “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 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 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单位:bpa):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训练13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训练13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训练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023·江苏南京师大附中模拟)“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该类民居具有“三间两廊”格局,平面呈对称的三合院布局,主座建筑三开间,前带两间廊屋和天井,如图所示。

廊屋是连通的巷道,有风时,高大山墙可挡风入巷道。

天井较小,多以青砖石铺地。

“镬耳屋”以独特的采光、通风性能成为我国传统“绿色建筑”的代表。

据此完成1~2题。

1.夏季里无风的日子,人们在“镬耳屋”的厅堂里也能感受到凉爽的“穿堂风”。

在白天,“穿堂风”近地面的运动方向是()A.由天井流向厅堂和廊屋B.在主屋各房间内部流动C.由厅堂和廊屋流向天井D.由南向北在主屋间流动2.“镬耳屋”的建筑构造顺应了当地自然特征中的()A.多风多雨,气候湿润B.地势崎岖,光热不足C.微风和煦,天气干燥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你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向苍穹,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图甲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下面四幅图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其中正确的是()4.在图乙中a、b、c、d四地放飞孔明灯,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的分别是()A.a地、b地B.b地、c地C.b地、d地D.a地、c地城市热岛强度(UHI)指城区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

当天气晴朗、无风时,热岛强度更大。

读“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城市热岛强度的时间分布图”,完成5~6题。

5.一天中城市风最强的时段是()A.01:00~06:00 B.07:00~11:00C.11:00~16:00 D.18:00~22:006.减弱该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②机动车限行③冬季市区内采用燃煤供暖④道路铺设渗水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3·浙江嘉兴模拟)下面图1为“2021年11月8日某时刻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图2为“虚线框内不同高度气温分布状况图”,Ⅰ、Ⅱ、Ⅲ代表不同高度,a~h为气温数值。

2021届高考地理教学案:第四讲 第12课时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含解析

2021届高考地理教学案:第四讲 第12课时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含解析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四讲第12课时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含解析第12课时热力环流与等压面1.热力环流的形成(1)热力环流的成因:错误!地面冷热不均。

(2)图中曲线为错误!等压面。

(3)等压面向上弯曲,形成错误!高压;等压面向错误!下弯曲,形成低压。

(4)填图,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提示:顺时针画箭头。

)2.典型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海陆风的形成原因是错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夜晚为顺时针,白天为逆时针。

)(2)城市风与郊区相比,城市气温较错误!高,降水较错误!多。

城市风的形成与城市错误!热岛效应有关,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城市为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3)山谷风受山谷风的影响,谷地夜晚降水较错误!多。

在图中补画热力环流箭头.(提示:白天空气沿山坡爬升,夜晚空气沿山坡下沉。

)考点错误!热力环流研究发现,我国河西走廊西部某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夏季甚至低30 ℃。

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少一半。

夏季,绿洲与绿洲沙漠过渡带之间形成小的热力环流——绿洲环流。

据此完成(1)~(3)题。

(1)绿洲温度低是因为()A.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B.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C.林木削弱了太阳辐射D.地面反射和植物反射(2)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A.绿洲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B.过渡带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C.绿洲气流全天上升,过渡带全天下沉D.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全天上升(3)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①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②绿洲垂直方向气流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③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④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绿洲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错误!少一半.(2)绿洲的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错误!低。

(1)绿洲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错误!小,地表储水错误!多,导致绿洲升温慢,温度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圈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

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下图),完成1—2题。

1.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表明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C.城市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 D.22时至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2.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①增加绿化面积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④道路铺设透水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

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

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3—5题。

3.该考察区域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4.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5.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7.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8.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A.江苏省B.甘肃省C.山东省D.云南省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热力环流与风》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热力环流与风》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热力环流与风》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据此完成下题。

1.(2021全国乙,7,4分)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2.(2020天津,12,3分)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C.阴雨连绵D.大雪纷飞3.(2020天津,13,3分)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乌鲁木齐B.贵阳C.上海D.福州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4.(2020江苏单科,5,2分)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B.②C.③D.④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

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9海南单科,19,3分)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6.(2019海南单科,20,3分)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

完成下面两题。

7.(2019浙江4月选考,13,2分)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辐散D.热力下沉辐散8.(2019浙江4月选考,14,2分)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练12热力环流
和风含解析
专练12热力环流和风
一、选择题
[2020·呼伦贝尔月考]单位容积内,空气分子数目越多,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下图为北半球某时间某地区空气分子数量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不同位置之间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甲→乙B.丙→丁
C.甲→丁D.乙→丙
2.若图中甲地位于海岸,乙地位于海面,则()
A.图示时间为白天B.图示时间吹陆风
C.乙地的气温较甲地高D.乙地的气压较甲地低
3.甲、乙两地的空气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后,最终可能形成()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2020·武威段考]下图中①、②是等压面,回答4~5题。

4.图中a、b、c、d四处气压值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5.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A.a B.b
C.c D.d
[2020·广东深圳高级中学检测]犬鼠(土拨鼠)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洞穴,形成了“穿堂风”。

据此完成6~8题。

6.关于犬鼠洞穴的“穿堂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洞口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
C.乙洞口气温较低
D.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高
7.与“穿堂风”成因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A.热岛效应B.狭管效应
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
8.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
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
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
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
二、综合题
9.[2020·佳木斯检测]读下面“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受图示气压影响,地面A易发________天气(阴雨或晴朗)。

(2)A比B的温度______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白
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风。

(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_______风。

专练12热力环流和风
1.C乙地空气密度较甲地大,气压较甲地高,空气由乙地流向甲地,因此该热力环流中空气流动方向是乙→甲→丁→丙→乙,C项正确。

2.A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乙地气压较甲地气压高,乙地气温较甲地低,应为白天,A项正确。

3.D乙地空气向甲地流动,吹东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风,D项正确.
4.C垂直方向上,气压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d处气压最高,其次是b处,然后是a处,c处气压值最低,C项正确。

5.D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故d处气温最高,D项正确。

6.D水平气流经过乙洞口处的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故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高,为气流进口;两个洞口地面气流流速相当;受洞内的上升气流影响,乙洞口气温较高。

7.A乙洞口形成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气流在甲处下沉补充,故而形成“穿堂风”。

与“穿堂风"成因一致的地理现象是热
岛效应;狭管效应、焚风效应是受地形影响,而不是热力差异形成的;温室效应是指因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

8.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是阳面,石质地面,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屋后是阴面,山林升温慢,形成高压,房屋前后气压梯度大,易形成“穿堂风";房屋东西朝向,房前、屋后受热差异小,不易形成“穿堂风”;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受热差异小。

9.(1)高低阴雨
(2)高
(3)顺
(4)夜晚西北
(5)南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