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特训----热力环流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热力环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1.垂直风速切变指数大,则大气垂直混合程度弱,空气对流不活跃。

读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清晨与傍晚切变指数的差异夏季比冬季小B.秋冬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最大C.夏秋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傍晚比清晨大D.近地面空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2.下图为某地甲、乙两个小区从白天6:00到傍晚18:00的温升数据(与平均温度之差),甲小区的风速较大,乙小区的风速较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小区的热岛效应比乙小区明显B.甲小区早晚温度变化比乙小区大C.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D.风速大,加剧建筑群的热岛效应3.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B.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C.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D.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4.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a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 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5.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6.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 )A. 0点B. 5点C. 15点D. 20点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示时刻()A.②比③气温低B.④比③气压高C.近地面吹陆风D.③④间的风力比①②间大8.图中等压面的分布()A.有昼夜变化B.出现在白昼C.导致气流方向②→①→④→③→②D.是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结果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面两题。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与气候---热力环流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与气候---热力环流

气压高低比较 ③ > ② >①海①来自拔升高



降 低

B
A
C 受热均匀
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该是平行的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一、热力环流
相关概念
气压:即大气压强,单位面积上 垂直大气柱的重力。
等压面:是把空间内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
等压线:是把同一等高面内气压 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线。
城市上空悬浮颗粒物多,遇到暖湿气流,凝结核多,易形成局地暴雨。 5、“浑浊岛”:指由于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炉灶等排放出的烟尘污染物比 郊区多,造成城区的低云量多于附近郊区,这就使得城市的散射辐射比郊区强,直接 辐射比郊区弱,大气的浑浊度显著大于郊区。
等压面
随 海 拔 升 高 , 气 压 降 低
特别提醒
“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 容量大的地球表面,与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相比,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
①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②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 上升 ,遇冷__下__沉_
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 高 压流向 低 压 “三个关系”①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城市风
为什么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高? ➢ 人类活动密集,生产、生活释放热量多 ➢ 建筑高大密集,通风性差,不易散热 ➢ 下垫面硬化多,绿化少,吸热快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一、热力环流
2.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城市风
空气会如何流动?
城市风
思考: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该 怎样布局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

解析:第(1)题,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因此气温低于乙地; 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 第(2)题,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 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也影 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答案:(1)C (2)D
(3)看等压线数值的大小变化,确定风向: 依据等压线数值,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按北 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以此确定风向。 (4)结合等压线图判断天气状况: 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④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 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的是 M 。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
(1)看等压线的弯曲、闭合等分布状况: ①等压线闭合,数值上呈现内大外小的为高压中心;反之 为低压中心。 ②等压线弯曲度较大且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 压槽;而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2)看等压线分布的疏密,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较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 较小。
(B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 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 8 ℃左右,夏季日温差是 10 ℃左 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 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原 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 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 答案:(1)D (2)B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热力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热力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热力环流一、典题示例材料一海陆风示意图。

材料二小说《三国演义》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顿时火海一片。

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下起了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

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上散落着未烧尽的衣服碎屑和草木灰。

(1)说出白天与夜间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气温高低状况,并解释原因。

(2)在图中画出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3)判定A、B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4)对比海陆间白天与夜间风向的差异。

(5)用热力环流知识解释上方谷下雨的原因。

(6)为什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上散落着未烧尽的衣服碎屑和草木灰?答案:(1)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吸热速度和散热速度快。

(2)绘图略。

(白天:B→A、A→A1、A1→B1、B1→B;夜间:A→B、B→B1、B1→A1、A1→A)(3)白天:A气压低、B气压高;夜间:A气压高、B气压低。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4)白天,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间,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

(5)谷内干柴被引燃后,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易凝结成雨。

(6)谷内气流上升时,将未烧尽的衣服碎屑和草木灰带至空中,然后随热力环流在气温较低的四周山顶落下。

二、归纳总结1.热力环流的形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三、方法技巧热力环流中“三个关系”的判读方法(1)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如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2比海洋增温快,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
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 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 形成
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形成海风
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
(2)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 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 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 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
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和冷热:
[考点一线串]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 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指点迷津] (1)图中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因而图
中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 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 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响时
夹角 压;南半球反之
图示
[技法一招鲜]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 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是: “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 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 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单位:bpa):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热力环流 (25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热力环流 (25张PPT))

一、热力环流
海气 拔压 越越 高低
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 的面叫做等压面。
1000(百帕) 1005
等温面、等高面 等压面 1010
B
A
C
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 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B
AC
【练习4】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
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值裸地。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④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西风和东风
B、东风和西风
C、西南风和东北风 D、西北风和东南风
高 低压 高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
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图2-5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 据图判断5~6题。
高高低低
(1)气压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其它地方而言, 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与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地面冷 高压,热低压(热力成因)
(3)根据等压面凹凸判断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 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高高低 低) (4)空气下沉运动,地面高压;空气上升运动,地面 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始终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气压:②>①=③>④=⑤>⑥ 气温: ①=③ > ② >④=⑤ >⑥





⑤ 1000(百帕)
低①

高②

等压面的弯曲
1010
低③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高三一轮复习-热力环流

高三一轮复习-热力环流
(1)判读。
(2)应用
①判断气压高低。 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
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
②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练习3]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hPa)
1010
1020
1030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特点: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风的形成: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假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hPa)
同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C.西南风
D.东北风
7.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
压高于P地。 N地风向为 ( A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8.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 图回答 。
1)O、P两点的温差最
大可超过 A
A.4℃ B.3℃
C.2℃ D.1℃
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 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
同时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的影响:——风向斜穿于等压线。
(hPa) 1000
1005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地理热力环流是地球上空气和海洋之间的热量传递和循环运动。

它对于地球的气候形成、降水分布、风向风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1.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赤道部分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强,而极地地区辐射能量较弱。

这种能量差异导致了空气的温度差异,从而驱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具体来说,太阳辐射能量在赤道附近的地表上升,使空气发生上升运动,形成低层对流层的热低压,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

而高层对流层的冷空气则向极地地区运动,形成高气压带和寒带气候。

2. 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地球上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有三个,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热力带来的上升运动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降水量大。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空气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适宜旱作农业的发展。

极地低压带则是由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密度大,形成低压带,盛行东北风等冷风。

3. 热带气旋与台风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洋面上形成并进化的气旋性天气系统,主要在副热带地区生成。

其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通常称为台风。

台风是一种具有强风和暴雨的气象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台风的形成与地区的热导、水汽含量、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4. 季风与热带雨林季风是一种与季节性风向变化相关的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

季风导致了这些地区在一年内气候、降水和温度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热带雨林则是在季风气候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具有潮湿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5. 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与其他地球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例如,热力环流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的稳定和变化、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地球系统的运行规律,并为人类的生活、经济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特训----热力环流一、单选题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处吹东南风B .b 处为上升气流C .c 处吹西南风D .d 处为上升气流2.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3.关于对流层中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B .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较高C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密度越小,气压则越低D .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4.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A. B.C. D.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5.图示A.时间为白天B.山谷气温较高C.山谷易降水D.山坡气压较高6.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A.极光B.太阳风C.夜雨D.流星雨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在图示密封的容器中左侧放置一个冰块盒,右侧放置一个热水盒,在冰块盒上放置一个点燃的蚊香,图示箭头表示烟雾的部分路径。

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实验可以形成几个热力环流圈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实验最不能证明的原理是A .受热处气流上升B .冷却处气流下沉C .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D .高空中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 .气温高,气压高B .气温高,气压低C .气温低,气压低D .气温低,气压高10.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B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12.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A.夏季白天B.冬季晴天C.夏季晚上D.冬季阴天13.闵敏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

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下列示意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明显的是A.B.C.D.14.读某地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图中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该风为热力环流的一部分,图示风向常出现在A.北半球白天B.南半球白天C.北半球夜晚D.南半球夜晚“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现象。

下左图是我国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下右图示意穿堂风的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15.“穿堂风”形成的原理和右图近地面气流运动的方向是A .热力环流原理 由北向南B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由南向北C .热力环流原理 由南向北D .温室效应原理 由东向西16.要使房屋背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是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针阔叶混交林二、填空题17.某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

实验开始前,学生观察到木盒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摆动,如图甲所示。

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如图乙所示。

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过程绘制与乙一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

(2)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引起热力环流,其中首先出现气流的_____(垂直或水平)运动。

(3)为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

(4)原理迁移: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热力环流现象有_____、_____。

1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

材料二:图甲、图乙分别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单位:百帕),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1)A、B两点风力更大的是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根据近地面风的受力分析,与等压线垂直的力为_______,与风向相反的力为______,与风向垂直的力为_________。

(3)图甲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______(海或陆)风,乙图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____(海或陆)风。

图甲反映的是______(白天或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 M、N两点中温度更高的是_______。

(4)如果乙图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则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_。

19.如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点①~⑤,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____ ____。

.. (2)A、B两地受热的是,空气;冷却的是,空气。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 ,该热力环流对城市空气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填白天或夜间),对沿海地区的气候影响是。

20.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甲地空气(上升或下沉),其地面气压(高于或低于)乙地。

(2)请在左图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3)若左图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表示城市的是___________。

(甲、乙、丙)(4)右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此时近地面吹的是(海风或陆风)。

21.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 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___。

将A,B,D,E按气压高低从大到小排序______(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____。

(3)若该热力环流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各地表示城市的是___表示郊区的是___或___,若要建造一处绿化带,则图中____之间或___之间比较合适。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

材料二图甲为夏季某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图乙为该地景观图。

(1)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此时段绿洲气压________(高或低),沙漠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在下图中添加箭头,完成图示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填写风向。

白天该地近地面吹________,夜间该地近地面吹________。

(3)简述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3.读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环流,多出现在_______(1或7月)。

(2)A 、B 两处比较,_______处温度较低,_______处气压较低,_______处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 、D 两处比较,________处温度较低,________处气压较低。

(3)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

_______24.新西兰是南半球著名的岛国(见下左图),由南岛(见下右图)与北岛共同组成。

当地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大风日数较多,有“风城”之称。

根据图上信息并结合全球性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知识解释惠灵顿被称为“风城”。

25.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宿迁市某中学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 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 (图中甲)。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 、N 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N向_____(左或右)偏,甲图中冰块对应乙图中的 ____(填字母)。

(2)乙图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 。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 。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_________(城市或农村)。

答案1.D 2.B 3.C 4.C 5.A 6.C 7.B 8.D9.B 10.C 11.A 12.A 13.A 14.D 15.A 16.C17.(1)如图(2)冷热不均垂直(3)增加蜡烛;增加冰块的数量;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缩小学具尺寸;增加学具的密封性等(4)城郊热力环流;沿海地区海陆风;山区山谷风等18.A A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陆海夜晚 N 西北风19.(1)④>①=②=③>⑤(2)B 上升 A 下沉(3)A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水平方向上为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环流(4)城市受热较多,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净化空气(5)白天气温日较差变小、降水变多。

20.(1)上升低于.. (2)(3)甲(4)夜间 陆风21.高 低 E B>A>E>D A B C AB AC22.(1)06:00~21:00 高 地面冷热不均/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2)顺时针 逆时针 西南风 东北风(3)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温度;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湿度;绿洲具有消减风力的作用。

23.7月 A B B C C 有利:促进城市近地面空气上升,加速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不利:也可能通过热岛环流,使污染的大气重新流回城市,造成二次污染。

24.惠灵顿位于中纬度盛行西风带,终年西风控制;位于沿海地区,海面摩擦力小;海峡走向与西风一致,且海峡内部狭窄,多狭管效应;同时由于距海较近,昼夜多有局部海陆风现象,大风频繁。

25.左 B B A ①③④② 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