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热力环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精选训练: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1.垂直风速切变指数大,则大气垂直混合程度弱,空气对流不活跃。
读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清晨与傍晚切变指数的差异夏季比冬季小B.秋冬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最大C.夏秋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傍晚比清晨大D.近地面空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2.下图为某地甲、乙两个小区从白天6:00到傍晚18:00的温升数据(与平均温度之差),甲小区的风速较大,乙小区的风速较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小区的热岛效应比乙小区明显B.甲小区早晚温度变化比乙小区大C.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D.风速大,加剧建筑群的热岛效应3.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B.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C.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D.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4.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a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 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5.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6.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 )A. 0点B. 5点C. 15点D. 20点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示时刻()A.②比③气温低B.④比③气压高C.近地面吹陆风D.③④间的风力比①②间大8.图中等压面的分布()A.有昼夜变化B.出现在白昼C.导致气流方向②→①→④→③→②D.是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结果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面两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

解析:第(1)题,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因此气温低于乙地; 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 第(2)题,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 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也影 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答案:(1)C (2)D
(3)看等压线数值的大小变化,确定风向: 依据等压线数值,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按北 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以此确定风向。 (4)结合等压线图判断天气状况: 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④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 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的是 M 。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
(1)看等压线的弯曲、闭合等分布状况: ①等压线闭合,数值上呈现内大外小的为高压中心;反之 为低压中心。 ②等压线弯曲度较大且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 压槽;而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2)看等压线分布的疏密,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较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 较小。
(B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 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 8 ℃左右,夏季日温差是 10 ℃左 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 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原 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 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 答案:(1)D (2)B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特训热力环流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特训----热力环流一、单选题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吹东南风B.b处为上升气流C.c处吹西南风D.d处为上升气流2.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关于对流层中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B.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较高C.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密度越小,气压则越低D.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4.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A. B.C. D.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5.图示A.时间为白天B.山谷气温较高C.山谷易降水D.山坡气压较高6.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A.极光B.太阳风C.夜雨D.流星雨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热力环流实验,在图示密封的容器中左侧放置一个冰块盒,右侧放置一个热水盒,在冰块盒上放置一个点燃的蚊香,图示箭头表示烟雾的部分路径。
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实验可以形成几个热力环流圈A.1个 B.2个 C.3个 D.4个8.实验最不能证明的原理是A.受热处气流上升 B.冷却处气流下沉C.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D.高空中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10.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一轮复习-热力环流

(2)应用
①判断气压高低。 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
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
②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练习3]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hPa)
1010
1020
1030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特点: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风的形成: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假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hPa)
同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C.西南风
D.东北风
7.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
压高于P地。 N地风向为 ( A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8.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 图回答 。
1)O、P两点的温差最
大可超过 A
A.4℃ B.3℃
C.2℃ D.1℃
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 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
同时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的影响:——风向斜穿于等压线。
(hPa) 1000
1005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原理

2022新高考地理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原理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的大气运动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cdaC.dabc D.cda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B.c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C.b点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D.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湿润空气在山脉背风坡上空形成的波状运动称为背风波,当风速较大且与山脊垂直时,利于背风波形成。
背风波形成时,常可出现波状云,波状云的出现往往表明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
某日当风垂直于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时形成了背风波(下图)。
据此回答3~5题。
3.该日当地风向可能是( )A.东南 B.西北C.西南 D.东北4.图中形成波状云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5.该日天气( )A.山脉西南侧晴朗,东北侧阴雨B.山脉西南侧阴雨,东北侧晴朗C.山脉西南侧晴朗,东北侧晴朗D.山脉西南侧阴雨,东北侧阴雨读都阳湖周边德安站和都阳站年平均风速运时距平日变化(正距平为西风,负距平为东风),回答6-8题。
6.两测站风向的共同特征是①白天主要盛行东风②夜间主要盛行西风③白天主要盛行湖风④夜间主要盛行陆风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7.相同时段,两测站昼(夜)风向差异较大的原因是A.湖泊昼夜温差大B.陆地昼夜温差大c.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D.与湖泊的相对位置不同8.夜晚,自德安站至都阳站作等压面图,图示正确的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回答9-10题。
9. 关于左图的判断正确的是①a处气流上升②b处气流下沉③乙处高空为高压④甲处近地面为低压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0. 右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A. 白天B. 夜间C. 夏季D. 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
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11-12题。
新高中地理高考考点08 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

考点08 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基础点1】热力环流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回答1~2题。
1.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是()A.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B.乙气流为下降气流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答案】1.B2.B【解析】1.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
所以选B。
2.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降气流;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所以选B。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3~5题。
3.读图可知()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4.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则()A.热力环流的方向整日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5.下列图中与15:00水库东西两侧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答案】3.B4.C5.C【解析】3.根据气温分布曲线可知,3:00 东西两侧气温较低,水库中心区的气温较高;15:00水库中心区的气温较低,东西两侧气温较高,所以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4.白天,水库比热容大,升温慢,气温较周边地区低,形成下沉气流;周边地区升温快,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水库流向四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训练: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圈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
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下图),完成1—2题。
1.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表明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C.城市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 D.22时至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2.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①增加绿化面积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④道路铺设透水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
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
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3—5题。
3.该考察区域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4.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5.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7.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8.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A.江苏省B.甘肃省C.山东省D.云南省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热力环流和风

7.风洞的形成过程是( B ) ①流水侵蚀形成山洞 ②风力侵蚀形成山洞 ③洞内光照不足,洞内外产 生温差 ④地下水调节洞内温度,洞内外产生温差 ⑤a洞口夏季时风从 洞里往外吹,冬季时风从洞外往里吹 ⑥a洞口夏季时风从洞外往里吹,冬 季时风从洞里往外吹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2023·山东济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降风是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下坡气流。我国南极中山站坐落在 南极埃默里冰架附近的拉斯曼丘陵上,下降风非常典型。下图为中山站 (69°22'S,76°22'E)某年1月份持续48小时下降风气象观测相关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3·北京海淀三模)某同学收看了科教片《地理·中国》——《神奇的洞 穴——风雾秘洞》,了解到风洞是湘西最为奇特的洞窟之一。风洞口一年 四季大风不断,最神奇的是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下图为该同学绘制的 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文资料可知,该地( C ) A.山地为断块山 B.岩石多为玄武岩 C.夏季降水集中 D.易发现油气资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在下图中用→画出中山站下降风示意图,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画图。
形成过程:在坡度较大的冰面上,冰面辐射冷却引起斜坡高处近地面空气温 度下降,冷空气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 下降风。
热力环流和风
(2023·河南名校三模)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下图示意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年有海陆风和无海陆风的气温和气压 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1.垂直风速切变指数大,则大气垂直混合程度弱,空气对流不活跃。
读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 A.清晨与傍晚切变指数的差异夏季比冬季小B.秋冬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最大C.夏秋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傍晚比清晨大D.近地面空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2.下图为某地甲、乙两个小区从白天6:00到傍晚18:00的温升数据(与平均温度之差),甲小区的风速较大,乙小区的风速较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小区的热岛效应比乙小区明显B.甲小区早晚温度变化比乙小区大C.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D.风速大,加剧建筑群的热岛效应3.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B.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C.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D.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4.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a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 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 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5.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6.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 )A. 0点B. 5点C. 15点D. 20点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示时刻( )A.②比③气温低B.④比③气压高C.近地面吹陆风D.③④间的风力比①②间大8.图中等压面的分布( )A.有昼夜变化B.出现在白昼C.导致气流方向②→①→④→③→②D.是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结果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面两题。
9.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 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D. 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m)”。
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11.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A. P A>P C>P BB. P A<P C<P BC. P C>P B>P AD. P A=P C=P B12.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A. 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 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 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 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13.C点近地面吹( )A.西北风B.偏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弥漫的现象。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4.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A.B.C.D.15.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
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6.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A.温室效应B.热岛效应C.绿岛效应D.狭管效应17.下列地区最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A.澳大利亚中部地区B.北美五大湖地区C.菲律宾群岛地区D.亚马孙平原地区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8.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19.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 aB. bC. cD. d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吹东南风B. b处为上升气流C. c处吹西南风D. d处为上升气流21.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吹东南风B. b处为上升气流C. c处吹西南风D. d处为上升气流23.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4.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为冬季,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B.若为城郊环流,则c处是城市,d处是郊区C.若为夜晚,则c处是山谷,d处是山脊D.若为白天,则c处是陆地,d处是海洋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吹东南风B. b处为上升气流C. c处吹西南风D. d处为上升气流26.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处吹东南风B. b处为上升气流C. c处吹西南风D. d处为上升气流28.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点海拔为480米。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以下两题。
29.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30.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下图为“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1.图示甲、乙、丙、丁气压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D.乙>甲>丁>丙32.此时,图中M地最有可能吹(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P)分布图”,完成以下两题。
33.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 E→A→B→G→EB. E→G→B→A→EC. G→E→A→B→GD. G→E→B→A→G34.在上图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F)的是( )A.B.C.D.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35.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A.气旋B.热力环流C.季风环流D.反气旋36.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B.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C.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D.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下图示意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
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37.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高、气压高D.气温低、气压低38.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39.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C. M地多有阴雨天气D. N地多有阴雨天气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0.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 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 40°N附近大陆东岸41.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十一”长假期间,李丽同学随父母来海滨旅游。
当她面朝大海,长发在海风吹拂下向后飘起时,切实感受到惬意舒畅的心情。
结合“北半球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回答下面两题。
42.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43.如果李丽头发向后飘起仅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可能发生在乙图中的哪个时间段( )A. 16时至次日8时B. 8时至16时C. 18时至次日6时D. 6时至18时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4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B.C.D.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46.热岛效应形成了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M 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7.能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关系的图示是( )A.B.C.D.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48.热岛效应形成了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M 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49.能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关系的图示是( )A.B.C.D.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50.热岛效应形成了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