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一轮复习)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与气候---热力环流

气压高低比较 ③ > ② >①海①来自拔升高
②
气
压
降 低
③
B
A
C 受热均匀
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该是平行的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一、热力环流
相关概念
气压:即大气压强,单位面积上 垂直大气柱的重力。
等压面:是把空间内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
等压线:是把同一等高面内气压 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线。
城市上空悬浮颗粒物多,遇到暖湿气流,凝结核多,易形成局地暴雨。 5、“浑浊岛”:指由于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炉灶等排放出的烟尘污染物比 郊区多,造成城区的低云量多于附近郊区,这就使得城市的散射辐射比郊区强,直接 辐射比郊区弱,大气的浑浊度显著大于郊区。
等压面
随 海 拔 升 高 , 气 压 降 低
特别提醒
“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 容量大的地球表面,与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相比,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
①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②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 上升 ,遇冷__下__沉_
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 高 压流向 低 压 “三个关系”①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城市风
为什么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高? ➢ 人类活动密集,生产、生活释放热量多 ➢ 建筑高大密集,通风性差,不易散热 ➢ 下垫面硬化多,绿化少,吸热快
夯基 基础知识梳理
一、热力环流
2.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城市风
空气会如何流动?
城市风
思考: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该 怎样布局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
一轮复习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4广东,13-14,6分
2023山东,17,14分
2023全国甲卷,37,24分
命题方向 以“冰川老鼠”为背景,考查风的影响。 以某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 以海南岛东部海域为背景,考查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读。 以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为背景,考查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以陕西榆林横山区某地沉积地层剖面示意为背景,考查风的影响。
形成和风 实践力)
向的规律。结合大气基本原理,认识大气景观,理解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理解人地协调的重要性,形成因地制宜的观念。(人地协调、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二、考情分析
真题展示 2024全国甲卷,6,4分 2024浙江1月卷,17,2分 2024福建,6-7,3分 2024广西,18(1),8分 2024安徽,7-8,6分 2024山东,12,3分 2024湖北,13-15,9分
二、考情分析
真题展示 2022北京,17(1),4分 2022海南,6,3分
2022福建,18(1),4分 2022天津,2,2分
命题方向 以毛里求斯岛易受热带气旋影响为背景,考查风向判断和降水影响因素 以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 向和风速的判读。 以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 以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为背景,考查海陆风热力环流的应用。
地面
B
密 度 逐 渐 减 小
空 气 越 来 越 稀 薄
海拔越高,空气密 度越小,气压越低
A
C
(1)基本概念
➢ ②高压、低压:在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 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第8讲 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密 度 逐 渐 减 小
空 气 越 来 越 稀 薄
海拔越高,空气密 度越小,气压越低
>B
(一)热力环流
1. 基本概念
(2)等压面与等压线:压力值相等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上数值相等的点连成的
线为等压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度
地表均一,受热均匀, 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地表不均一,受热不均匀,等压 面弯曲,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一) 大气的水平运动
1.三种力 ②地转偏向力:
➢ 方向: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赤道不 偏;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 影响: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
③摩檫力:
➢ 方向:与风向相反 ➢ 影响: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力
960hPa 980hPa
1000hPa 1020hPa 甲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 热力环流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一 热
力
环
流
(一)热力环流
1. 基本概念
高空
400hpa 700hpa 1000hpa
地面
A
(1)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单位一般为百帕(hPa)。
高压、低压:在同一高度上,空气密
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
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空气
北半球 (同一水平面)
hPa 1 000
1 002
1 004
1 006
1 008 1 010
图
水平气压梯度力
例
风向
(一) 大气的水平运动
2.风的类型 ② 高空风
• 形成条件: ① 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 地转偏向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

解析:第(1)题,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因此气温低于乙地; 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 第(2)题,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 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也影 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答案:(1)C (2)D
(3)看等压线数值的大小变化,确定风向: 依据等压线数值,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按北 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以此确定风向。 (4)结合等压线图判断天气状况: 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④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 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的是 M 。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
(1)看等压线的弯曲、闭合等分布状况: ①等压线闭合,数值上呈现内大外小的为高压中心;反之 为低压中心。 ②等压线弯曲度较大且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 压槽;而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2)看等压线分布的疏密,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较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 较小。
(B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 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 8 ℃左右,夏季日温差是 10 ℃左 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 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原 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 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 答案:(1)D (2)B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热力环流 (25张PPT))

一、热力环流
海气 拔压 越越 高低
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 的面叫做等压面。
1000(百帕) 1005
等温面、等高面 等压面 1010
B
A
C
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 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低
高
B
AC
【练习4】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
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值裸地。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④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西风和东风
B、东风和西风
C、西南风和东北风 D、西北风和东南风
高 低压 高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
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图2-5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 据图判断5~6题。
高高低低
(1)气压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其它地方而言, 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与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地面冷 高压,热低压(热力成因)
(3)根据等压面凹凸判断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 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高高低 低) (4)空气下沉运动,地面高压;空气上升运动,地面 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始终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气压:②>①=③>④=⑤>⑥ 气温: ①=③ > ② >④=⑤ >⑥
高
低
高
④
⑥
⑤ 1000(百帕)
低①
热
高②
冷
等压面的弯曲
1010
低③
热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热力环流

[解析] 由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由偏南风 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 力影响风速较大,故D项符合题意。
(2)因地面冷热不均,所以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使等压面发生弯曲。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处气压高,向下凸处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 则为低压。
2.等压面图的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如图9-20中,比较同一 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 同地点气压值可得 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a.夏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陆地,向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b.冬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海洋(湖泊),向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向下凸处为城区,向上凸处为郊区。
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1)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2)水平运动:由高压向低压。 (3)近地面气压差异:热低压、冷高压。 (4)垂直方向气压差异:垂直方向上近 地面与高空高低压名称相反,但高空气 压值低于近地面。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 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a) (b)
4.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课件

PA> PD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练习:
A、B、C、D四地气压从高到低依次
。
读图分析: 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A、B两地的天气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D
C
高
低
等高面
低
A 热 多阴雨天气
高
B 冷 天气晴朗
地面
上升多雨下沉晴 低压多雨高压晴
读图完成: ⑴请在图中B地垂直方向上找出一点E(与A点气压相等), ⑵并将A、E用曲线连结。
D
C
高
低
等高面
E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读图完成: ⑶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高凸低凹 ⑷画出过D点高空等压面
D
C
高
低
等高面
E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读图完成: ⑸垂直气流与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的关系: 方向一致 ⑹近地高空等压面的关系: 对称
D
C
高
低
等高面
E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① 低压(上升)多雨高压(下沉)晴 注 ② 等压面弯曲规律:高凸低凹 意 问 ③ 近地高空等压面的关系:对称 题 ④ 垂直气流与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的关系:方向一致
3、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绘城制市城郊郊区热的力温环度流差图异 城市热岛的形成
风从郊区 吹向市区
风从郊区 吹向市区
冷
热
冷
成因:“城市热岛”
影响: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及以内; 将卫星城及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8讲+热力环流

本节思维导图
典题领悟
(2020·山东日照期中)读气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四地形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 向为( )A.O→P→AM→N→OB.P→O→M→N→ PC.M→N→P→O→MD.N→M→O→P→ N
热力环流的原理
1.热力环流原理关键: 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②冷热是区域间相对的温度高低; ③展图是瞬间的、是理论、是最简单的,而实际的大气环境是连续的、不 间断的、是复杂的; ④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恒: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⑤图示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气压(空气密度)状态比较而言的; ⑥近地面受热区,近地面形成相对低压,高空形成相对高压;冷却区相反。 近地面低压区,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昼夜温差小;近地面高压区相反。 ⑦冷热不均必然导致等压面弯曲变形,且恒表现为:高压向高空弯曲,低 压向近地面弯曲(“高高低低”)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关键在于从本质上理解: ① 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 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因为城市人多、车多、厂多,废热多, 近地面城市气温不论白天晚上恒大于郊区)。 ②在地理环境中的热力环流,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湖陆风、林 裸风……的理解中,其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变化的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 上,而在于同一水平高度,不同下垫面环境下近地面的气温对比关系 (热胀冷缩!)。 ③本质上还取决于太阳辐射的能量传递及下垫面的能量接收能力(比 热容)。
图中高空1000米处,偏北风势力强,故 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风力小,则反 映气压梯度力小
常见的热力环流 大尺度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小尺度的热力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 是大气运动最_________的形式
1.成因:由于地面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温压关系(近地面):
气温高,气压就_______;气温低,气压就_______。
(高空与近地面相反) 3.形成过程:
近地面______不均
空气的______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_______差异 空气的_______运动(风)
【练一练】用箭头线表示气流流向,完成AB 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规律总结】
1、气流的流向:在水平方向上,由______区流向_______区;在垂直方向上,由_______区 流向_______区
2、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_____;气温低的地方,气压_____。
3、等温线(面)的形态特点:高压区,等压线(面)___________;低压区,等压线(面) ___________。
4、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越来越_______
5、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因而在空间上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同一地点,近地面低压的数值大于高空高压的数值。
【练一练】画图:完成一些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 风 时间
风向(近地面)
成因
海风 从_____吹向_____ 陆地比海洋增温____,近地面陆地气压____于海洋 陆风
从_____吹向_____ 陆地比海洋降温____,近地面陆地气压____于海洋
※
(2)海陆风的影响与应用
夏季,住在海边的人们,感觉白天比晚上更凉爽潮湿。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
风时间风向成因
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___,谷风暖空气沿山坡_____
气流_____,气压___
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___,山风冷空气沿山坡_____
气流_____,气压___
(2)山谷风的影响与应用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
泰安四中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专用 2014~2015上学期
2.2—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风)—— 3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 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 ,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 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了解影响风的几种力 特点
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与等压线___ __,由__ 压区指向____压区
是形成风的______原因,使风由____ 压区吹向 ____ 压区 地转偏向力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_____ ,北半
球向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偏。
使风向在北半球向____偏,南半球向____偏 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___ __,高空可忽略不计
降风速,变风向
2、风的类型及其受力状况
【练一练】画图:按要求画出图中各点的风向
北半球近地面风 南半球近地面风
风的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受力情况
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
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
图示 (北半球)
图示(北半球)
图示(北半球)
A
B
北半球高空风 南半球高空风
【课时检测】
(2011·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水循环
B .温室效应
C .热力环流
D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1·北京丰台期末)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的气压和气温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 .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下沉运动 C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 .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2013年广州调研)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212),据此回答6—7题。
D
C
泰安四中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专用 2014~2015上学期
2.2—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风)—— 5
6.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D>C>A>
B B .A>B>D>
C C .C>D>A>B
D .C>D>B>A
7.图中A 、B 、C 、D 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A →C
B .A →B
C .C →
D D .D →B 图2-1-2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8—10题。
8.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 .3月12日 晴朗
B .6月5日 晴朗
C .6月20日 多云
D .3月22日 多云 9.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要素成正比的是
①太阳高度 ②地理纬度 ③大气厚度 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0、该地可能位于
A .祁连山地
B .大兴安岭
C .南沙群岛
D .帕米尔高原
(2010·聊城冠县一中阶段性检测)读右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1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D.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13、(2012·北京朝阳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宜居人口”最接近(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 D.最低人口
(2)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3)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5)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泰安四中高二地理一轮复习专用2014~2015上学期
(1)B
(2)由市中心向郊区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3)(略)
(4)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5)不合理。
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2.2—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