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曲霉菌病的三类分型、CT表现和鉴别诊断
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正文】一、引言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由曲霉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影像学是肺曲霉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内容。
二、影像学表现1-X线胸片表现肺曲霉菌病在X线胸片上呈现多种表现,包括结节状阴影、斑片状阴影、空洞形成等。
结节状阴影常呈实质结节、结节样病灶或小叶性结节分布。
斑片状阴影则表现为多发的散在病灶,大小不等。
空洞形成是肺曲霉菌病的典型表现,可见于病灶内部坏死、液化等。
2-CT影像表现CT对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
CT表现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斑片状影: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呈散在分布,大小不等,边缘清晰。
(2)结节状影: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呈圆形或卵圆形,分布均匀,边缘模糊。
(3)空洞形成:常见于长期进展的肺曲霉菌病,空洞内可见液平面或菌球样结构。
(4)弥漫性浸润影:较少见,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呈双侧对称性浸润,累及多个肺叶。
三、鉴别诊断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有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因此需要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肺结核: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可包括结节状阴影、斑片状阴影和空洞形成,与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
鉴别时可以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2-肺真菌感染:如肺孢子菌病、曲菌病等。
这些感染的影像学表现有时与肺曲霉菌病相似,需要通过相关检验鉴别。
3-肺转移瘤:部分转移瘤在影像学上可呈结节状阴影或弥漫性浸润,与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相似。
需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附件】1-患者影像学报告2-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免疫功能低下: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于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袭的状态。
2-细菌:一种微生物,能引起细菌感染,需要通过抗生素治疗。
【全文结束】。
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

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肺肺曲霉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
该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
影像学检查在肺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⒈曲霉菌的感染途径⒉宿主的免疫状态对感染的影响⒊曲霉菌在肺部的病理学表现三、临床表现⒈常见症状和体征⒉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四、影像学检查方法⒈X线胸片⒉CT扫描a) 高分辨CT扫描b) 随访CT扫描c) 螺旋CT扫描五、肺部曲霉球病的影像学表现⒈双肺结节样病变a) 孤立结节b) 多发结节c) 合并空洞d) 合并胸腔积液e) 纵隔淋巴结增大⒉单发或多发实变⒊支气管肺曲霉病⒋弥漫性肺曲霉病a) 晕轮征b) 筒状支气管扩张六、其他肺部影像学表现⒈肺血管炎样改变⒉肺不张⒊肺内肿块⒋肺脓肿⒌肺大疱七、鉴别诊断⒈肺结节样结构的鉴别⒉实变性病变的鉴别⒊弥漫实变的鉴别⒋肺曲菌球病与肺癌的鉴别八、治疗方案⒈药物治疗⒉外科手术治疗⒊其他治疗方法九、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图表、影像学示例、临床病例等。
十、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曲霉菌:一种真菌,常引起肺部感染性疾病。
⒉免疫功能低下: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或缺陷。
⒊高分辨CT扫描:通过高分辨率的CT技术,获取更详细的肺部影像。
⒋螺旋CT扫描:一种快速连续图像采集技术,可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⒌肺不张:指肺组织收缩或充气不畅,导致肺容积减少。
⒍肺曲球病:一种由曲霉菌球株引起的球状病灶。
肺曲霉菌病学习总结2——肺曲霉菌球、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以及CT分享

肺曲霉菌病学习总结2——肺曲霉菌球、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以及CT分享肺曲霉菌球肺曲菌球被认为是曲霉菌在肺部原有空腔内繁殖、蓄积,与纤维蛋白、黏液及细胞碎片等凝聚而成的肿块,是肺曲菌病的的常见类型,常继发于肺内原有空洞或空腔内,如肺结核空洞、慢性肺脓肿空洞、肺癌空洞、支气管扩张等。
临床特点无特异性,该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
较为突出的临床症状为反复间断咯血。
相关研究表明咯血发生率为82.1~94.2% ,主要为少量咯血,少数可出现致命性大咯血,其中以肺结核空洞内曲菌球发生严重咯血的危险性最大。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在后壁或薄壁空洞内可见边缘明确的均匀结节,伴有空气新月征。
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合相关血清学或微生物的曲霉菌证据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方面,研究表明痰液检出率低,培养阳性率仅为10~30%,考虑与支气管引流不畅有关。
对于临床上影像学不典型病例,可纤维支气管镜取活组织或肺泡灌洗液行病理性检查。
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是曲菌球最佳的治疗方式,同时给予抗真菌药物辅助治疗。
伊曲康唑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曲菌球的有效药物,具有较高组织渗透性。
使用标准剂量的伊曲康唑(100~200mg/d)即可使曲菌球内达到合适的药物浓度。
因伊曲康唑起效缓慢,因此不能在威胁生命的大咯血时使用。
对于出现大咯血的患者,如行急诊手术切除病灶又不可避免地造成曲霉菌播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出现,一些学者建议手术前后应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对于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或空洞填充治疗。
但是因曲霉球周围侧支循环较多,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差,仅作为抢救危及生命的大咯血的临时措施。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IPA)是由曲霉菌侵入肺组织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以发展成坏死性、出血性肺炎,形成多发性脓肿或肉芽肿,病灶边缘可有小动脉栓塞为特征。
IPA主要发生于免疫抑制人群,约占侵袭性曲菌病的80%以上,致病菌主要有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及构巢曲菌,其中以烟曲菌最为常见。
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

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目的:探讨入侵性及限局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方法:入侵性肺曲霉菌病3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且经CT常规扫描;限局性肺曲霉菌病5例均经CT变换体位扫描证实。
结果:3例入侵性肺曲霉菌病,3例均表现为肿块样浸润;5例限局性肺曲霉菌病,3例继发于支气管囊肿内,1例继发于支扩,1例继发于结核薄壁空洞内。
结论:入侵性肺霉菌病cT表现是结节或肿块阴影外围有“日晕”样环形阴影;限局性肺曲霉菌病多发于净化空洞内,曲霉菌球随体位改变而运动。
标签:肺曲霉菌;感染;CT诊断曲霉菌是真菌的一种,肺部其它真菌感染,CT及X光均缺乏特异性表现,唯一例外的就是肺曲霉菌感染,CT及X光片均具有特征性改变,我院2004~2007年间遇到8例。
现总结其CT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入侵性及限局性肺曲霉菌病患者8例,年龄25~70岁,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其中入侵性肺曲霉菌病3例,2例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支气管镜活检。
经治疗后症状消失;5例限局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均经CT变换体位扫描。
CT机型为GESpeed,扫描层厚为5-10mm,层距5~10mm,轴位仰卧变俯卧扫描。
2结果入侵性肺曲霉菌病CT表现为3例均为结节或肿块样软组织密度影。
肿块直径2~4.3cm不等;周围见有“日晕”征,2例四周复查CT,肿块内见有空洞形成。
限局性肺曲霉菌病CT表现是支气管囊肿,支扩或结核空洞内见软组织密度球状阴影,变换体位时,球状阴影随体位变化而活动。
3讨论入侵性肺曲霉菌病主要见于重症病人晚期及免疫抑制病人,如白血病、癌症晚期、淋巴瘤、器官移植、糖尿病等,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65~70%,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入侵性肺曲霉菌病早期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外“日晕”样环状阴影,病理发现病灶中央是致密的霉菌球和凝固的坏死组织,周围“日晕”样阴影,是出血性梗死。
限局性肺曲霉菌病常继发于支气管囊肿,支扩或结核的净亿空洞中,x光片及CT均可显示肺囊状或空洞状内软组织球状阴影,可随体位变化而活动,一般较容易诊断且危害性较小。
肺曲霉菌病的分类

肺曲霉菌病的分类肺曲霉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是由曲霉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组疾病。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病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感染的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肺曲霉菌病的一些主要分类:1.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以真菌侵入和繁殖为特征的疾病。
这种类型的曲霉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个体身上,如免疫抑制、器官移植术后、白血病等患者。
IPA 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由于对曲霉菌过敏反应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哮喘、囊性纤维化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身上。
患者可能会出现哮喘加重、咳嗽、咳痰等症状,需要积极治疗。
3. 慢性肺曲霉菌病 (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慢性肺曲霉菌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常出现在已有肺部结构病变或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身上。
这种类型的曲霉菌感染症状可能较轻,但会导致肺组织破坏、纤维化和空洞形成,严重时甚至可能需要外科干预。
4. 隐球菌性肺曲霉菌病(Aspergilloma):隐球菌性肺曲霉菌病是指肺部发生曲霉菌球状体,常见于肺空洞、支气管扩张或其他肺组织病变的区域。
曲霉菌球状体可以包含真菌丝状体和组织细胞,患者可能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
肺曲霉菌病的分类主要基于感染的特点、病变的类型和患者的免疫状态。
不同类型的肺曲霉菌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非常重要。
如果怀疑患有肺曲霉菌病,建议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与分析

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与分析发表时间:2019-06-21T14:59:44.590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3月作者:葛云志葛全序[导读] 观察分析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临床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准确率。
滨州医学院临床学院威海市立医院葛云志葛全序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临床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数据。
结果: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9例,单发一个肺叶曲霉菌球4例;单双侧比较:单侧病灶14例,双侧病灶18例。
.结论:不同类型的肺曲霉菌病CT表现特点各异,这些特征可以为各类肺曲霉菌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有助于制定对症治疗方案。
关键词肺曲霉菌病;空气新月征;晕轮征;CT成像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肺部霉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为烟曲菌。
当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时,降低了人体免疫功能,导致肺曲霉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由于肺曲霉菌病多继发于一些肺部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CT表现呈多样化,诊断准确率不高,易误诊而影响治疗。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2例经临床确诊的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图像,进行分析其CT表现特点,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32例肺曲霉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9例,女13例。
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57.4.岁。
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15例,咯血7例,哮喘8例,胸痛、胸闷2例。
手术病理证实16例,痰检证实10例,纤维支气管镜证实6例。
1.2方法 32例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
CT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多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电流110mA,球管旋转时间0.5S/rot,探测器组合64x0.625mm,螺距0.984,重建层厚1mm,层间隔1mm。
肺曲霉病诊断标准

肺曲霉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临床表现:肺曲霉病患者通常有接触职业史,如长期在布满粉尘、棉絮、烟雾等污染环境下工作。
此外,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反复咯血、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扫描可发现肺部出现浸润性阴影、结节、囊状病灶或空洞等病变,病灶的大小和形态各异。
实验室检查:通过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培养出曲霉菌,或者GM试验阳性,以及血嗜酸细胞增多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可帮助诊断肺曲霉病。
需要注意的是,肺曲霉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肺曲菌病分型及CT表现

肺曲菌病分型及CT表现No.1概述肺曲霉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或者大量吸入曲霉菌孢子后可引起肺曲霉菌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烟曲霉最常见,其次是黄曲霉和黑曲霉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及 CT 表现取决于曲霉菌的数量、毒力以及患者的免疫反应No.2病因曲霉菌易于生存和传播的主要因素是:代谢简单,腐生质为其生长的最好土壤;在代谢过程中承受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能力强;在空气中广泛分布,较易吸入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原发性肺部感染,免疫力正常人群吸入大量曲霉菌后造成肺内感染,此类感染少见;外源性感染较常见,一方面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真菌繁殖,导致肺真菌病;另一方面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引起肺内真菌感染的最重要因素No.3分型与CT表现•腐生性曲霉菌病(肺曲霉菌球)•变态反应性(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半侵袭性(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气道侵袭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阻塞性支气管肺曲霉菌)•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肺曲霉菌球曲霉菌菌丝寄生在肺原有空洞或空腔内,形成处于游离状态的曲霉菌球成分:霉菌菌丝、粘液和坏死细胞碎片肺原有空洞或空腔病变常见:结核、支气管扩张;其次:癌性空洞、肺脓肿、支气管囊肿、肺隔离症、肺大泡等大体病理:•曲菌球呈灰褐色或褐黄色,周围有纤维包膜•曲菌一般不侵及空洞(腔)壁,所以曲菌球在空洞内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镜下:菌丝缠绕形成团块,并混有坏死的细胞体和炎性细胞CT 典型表现:肺空洞或空腔内圆形或类圆形致密影(洞中球)•曲菌球位置低(重力作用),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增强后无强化,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曲菌球上缘与空洞(腔)上壁之间有一半月形空隙,称为「Monod 征」•曲菌球大小可长时间不变,并可出现钙化•空洞壁的形态因病因而异•空洞内一般无液平(无组织坏死)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机体对曲霉菌发生超敏反应儿童及青年人多发,常有长期哮喘病史或其他过敏病史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 浓度增高(>1000ng/ml)、抗曲霉菌特异性 IgE 及 IgG 抗体增高机制:变态反应—支气管粘膜、管壁破坏及大量粘液产生(粘液栓)—中心支气管内压力增高—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病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肺炎和肉芽肿形成,支气管壁为炎性增厚、扩张或伴有粘液嵌塞CT 表现:•肺内浸润阴影具有反复发作和多发游走的特点•支气管壁增厚及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特异性表现•支气管粘液栓(Y形、V形、指套征或葡萄状阴影,向肺门集中,边缘清晰)—特征性表现•指套征:粘液栓充填于扩张的支气管内—典型表现•小叶中心结节或树芽征•支气管腔内病变引起远端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半侵袭性曲霉病(慢性坏死性曲霉病)慢性曲霉菌感染产生的坏死性肉芽肿样炎症见于劳累过度、糖尿病、酗酒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T 表现:节段性实变,常伴空洞和胸膜增厚,进展缓慢与霉菌球鉴别:后者无组织侵犯和坏死气道侵袭性曲霉病气道侵袭性曲霉菌: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临床病变多样,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主要 CT 表现:小叶中心性结节、树芽征(多发)片状实变区,沿支气管周围分布血管侵袭性曲霉病血管侵袭性曲霉菌:几乎仅见于严重免疫力低下者,包括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受体及 AIDS 患者CT 表现:晕征:菌丝浸润血管形成栓塞及出血梗死带,表现为结节;周围的磨玻璃影,称为「晕征」-急性期空气新月征:梗死肺收缩产生的新月形气体影—恢复期小结作者 | 影像super超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曲霉菌病的三类分型、CT表现和鉴别诊断
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人体感染真菌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原发性感染,为吸入大量被真菌孢子所污染的物质和泥土所致,较为少见:另一种为条件性致病或称继发感染,患者常有全身性疾病即原发病变的基础,如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肝硬化等。
一方面因疾病本身致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因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的细胞毒性药物等,使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导致真菌病发展。
长期大剂量广泛抗生素的应用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也可使不敏感的真菌得以繁殖,从而导致肺真菌病的发生。
真菌致病力弱,健康人体对真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病理】
真菌侵入肺组织后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映,基本病理变化是凝固性坏死、细胞侵润和脓肿形成。
慢性感染为肺纤维化或肉芽肿形成。
【临床特点】
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咯血及胸痛等。
对可疑患者,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肺部病变和发热性疾病,要想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须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接触史、旅行史、职业史等。
【分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过敏型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几乎仅发生于哮喘患者,又称为哮喘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过敏体质者吸入大量曲菌孢子后,机体对曲菌发生变态反映,支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黏稠度增加,曲菌菌丝更增加了黏液的黏稠度,支气管腔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则形成黏液栓。
CT表现:支气管黏液嵌塞是ABPA最主要的病理及CT表现,常累及上叶支气管,几乎总是位于肺段或亚肺段支气管腔内,表现为⑴V 形、Y形、葡萄状或指套状阴影,向肺门方向集中,边缘清楚;⑵官腔扩张及管壁增厚(炎性反映),可出现轨道征或环形影;⑶黏液栓咳
出后,遗留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而远端支气管仍正常,强烈提示ABPA诊断;⑷病变远端的肺组织可有肺不张表现,或因侧支通气而出现过度充气征象。
另可有渗出性肺泡炎改变:肺实质内单发或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上叶多见,可为一过性、游走性或持续较长时间。
鉴别诊断:
支气管黏液嵌塞是ABPA最主要的病理及影像表现,常累及上叶支气管,几乎总是位于肺段或亚肺段支气管腔内。
有长期支气管哮喘病史,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多,痰中可查到曲菌。
⑴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先天性支气管闭锁亦多为肺段支气管近端闭锁,常形成一个明确的肿块,典型者呈支气管分支形态或有较多分支如手指套状,其尖端指向肺门,亦有呈多边形者。
闭锁支气管所属肺叶、段范围的局限性肺空气潴留亦为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重要诊断依据。
过敏型支气管-肺曲菌病不易形成一个明确的肿块影,仅表现为边缘清晰的V形、Y形、葡萄状或指套状影,若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或有接触含真菌粉尘病史者则为特征性表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多,痰中查到曲菌可确诊。
黏液栓咳出后遗留近侧支气管柱状或囊状扩张而远端支气管仍正常,这是先天性支气管闭锁不可能出现的影像学表现。
⑵中央型肺癌中央型肺癌亦可引起远端支气管黏液嵌塞,但其影像学上的特征性表现是:支气管狭窄和(或)截断,以及狭窄或截断支气管周围的软组织肿块影,与ABPA的影像学表现截然不同。
临床上常有痰中带血,胸内及远隔部位转移之体征和症状,痰细胞学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作为进一步鉴别诊断。
⑶支气管腔内良性肿瘤支气管腔内良性肿瘤非常少见,其中以错构瘤较为多见。
位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腔内者常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肺段支气管腔内良性肿瘤引起的支气管黏液嵌塞与ABPA 的影像学表现相似。
但良性肿瘤的肿块影在发现时通常较小,完全位于腔内;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管腔内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影,官腔狭窄或截断、断端呈杯口状(凸面对近侧官腔),管壁无增厚。
二、寄生型肺曲菌病
寄生型肺曲菌病是曲菌侵入并寄生于肺部既存的空腔、空洞性病变中,菌丝及细胞残渣在空洞(腔)中形成-球形体--即曲菌球,又称为菌球型肺曲菌病。
CT表现:曲菌球呈球形,密度多均匀,境界清晰,在空洞内呈游离状态,位置可随检查体位而变动。
霉菌球与洞(腔)壁之间常留有新月形空隙,形成空气新月征。
此为寄生型肺曲菌病的特征性表现。
鉴别诊断:
⑴空洞内有类似球形体的病变空洞内有血凝块、干枯的脓汁、坏死组织亦能形成近似球形体的内容物,可见于结核球溶解、继发型肺结核、慢性肺脓肿、周围型肺癌等形成的空洞中,以及肺囊肿,囊状支气管扩张等空腔性疾病中。
除曲菌球外,其他原因形成的球形体形态多不规整。
肺癌空洞内一般无球形内容物,偶尔因肿瘤坏死可在空洞内形成不规则的肿块。
⑵结核球包膜下裂隙样空洞从表面上看,结核球包膜下较大的裂隙样空洞包绕未溶解的干酪样坏死病变--“空洞内球形体”,非常近似寄生型肺曲菌病的空气新月征。
但前者裂隙样空洞是不完全包绕“空洞内球形体”,而且“空洞内球形体”与结核球的其余部分连接紧密,不能随体位变化在洞(腔)内移动,此为重要鉴别点。
三、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常发生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如重症患者晚期和免疫抑制患者(白血病、淋巴瘤、器官移植),属机遇性肺感染。
曲菌主要经气道(少数这可经血行传播)侵入肺组织引起坏死性炎症。
曲菌在血管内寄生形成曲菌性结节(曲菌球),周围有出血性梗死、凝固性坏死环围绕。
肺动脉分支受侵时形成血栓导致出血性肺梗死,累及较大的肺动脉分支形成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影,侵犯病灶周围微小血管使之破裂出血者大多呈球形病灶。
CT表现:本病早期一侧或两侧肺内单发或多发边缘模糊的球形户斑片状影,晚期多数病例坏死性炎症最终出现空洞;空气新月征可能出现在曲菌性结节(曲菌球)和周围炎症反应带之间;有时在曲菌感
染早期、空洞形成之前,围绕中心实性肿块(菌球和凝固性坏死组织)周围显示环形密度较低的实变区,其CT值低于实性肿块而高于正常肺实质,此为晕轮征。
晕轮征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
鉴别诊断:
晕轮征的病理基础是出血性肺梗死,尽管合适的临床资料再配以CT晕轮征,可高度提示血管侵袭性肺曲菌病,但晕轮征也并非本病特异性征象,须密切结合临床注意与具有类似影像学的其他疾病鉴别。
侵袭性肺曲菌病主要发生在重症患者晚期和免疫抑制患者(白血病、淋巴瘤、器官移植),属机遇性肺感染。
出血性肺结节还可见于转移性血管肉瘤等某些出血性肺转移瘤、Kaposi肉瘤、Wegener肉芽肿、肺结核,以及其他一些肺部感染性病灶(白色念珠菌病、毛霉菌病、巨细胞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肺炎等)。
分泌黏液的腺癌亦可有类似的影像学表现。
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