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应分成几个阶段来观察

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应分成几个阶段来观察,然后把它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及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影响相联系。
答;(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化的进程缓慢。
城市化进程东部受侵略地区发展较快,呈现畸形发展;城市化进程还呈现出不稳定性,由于一些民族工业很可能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而破产,就会导致大量失业者返回农村;中国当时的城市化水平由于社会性质的影响远不如西方国家。
(2)现代:建国初期,随着经济的恢复,三大改造的完成,外交方面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尤其是苏联的经济援助,这些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加快。
文革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社会混乱,城市化进程受挫。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小城市小城镇发展活力增强,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90年代,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这些因素都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作文范文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作文范文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一进程在近现代的中国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背景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背景是中国在19世纪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势力的冲击和国内社会变革的需要。
为了恢复国力、实现现代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启动。
二、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城市结构的变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兴起,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人口的激增现象。
同时,城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旧有的传统城市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城市。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三、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相伴随的是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在20世纪初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种工业企业相继涌现,如纺织、钢铁、煤炭等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工业技术的引进和本土化也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支持。
四、特点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城市集中发展。
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引擎。
工业企业纷纷选择在城市建立厂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工业的主要劳动力。
这一转移人口的规模巨大,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3.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的地位逐渐下降。
4. 城乡差距的拉大。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增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农村。
这也成为了后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1. 经济发展。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思维点拨
(1)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为城市化提供物资、技术等保障, 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在接收工业化所带来的优势的同 时,也在积极反哺工业化,从而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协同发展。 (2)在外国侵略的背景下中国近代的城市出现,但是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城市大多是畸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腾飞,城市化进 程明显加快。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材 料 中 国 城 市 告 别 传 统 城 市 形 态 走 向 近 代 是 从 19 世 纪 40 年 代 开 始 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 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 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 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 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30
日本 1925 1955
30
提示 推动力: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表现:①1851年前,城市化兴起,英国占主导。 ②1851-1950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为主。 ③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但发展不平衡。
任务二:阅读课本P64第一自然段,梳理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进程。 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开启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 新阶段 。 3. 1978 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4. 21世纪 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第四单元
第11课
DISHIYIKE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演进 / 居住条件的改善 / 基础设施的发展 /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 思维导图 要旨聚焦 / 跟踪训练 过关检测
中国城镇化历史变迁

中国城镇化历史变迁中国城镇化历史变迁一、引言中国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在中国的历史变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镇化进程、政策措施、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古代中国的城镇化1:原始社会的萌芽1.1 原始社会定居点的形成1.2 原始村落的特征和功能2:奴隶社会的城镇化2.1 奴隶社会的城市兴起与发展2.2 城市在奴隶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3:封建社会的城镇化3.1 封建社会下城市的兴起3.2 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3.3 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和区别三、近现代中国的城镇化1:清朝末年的城镇化1.1 西方列强入侵与城市的变革1.2 现代工业在城市中的兴起2:民国时期的城镇化2.1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城镇化推进2.2 城市规划与城市改造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镇化3.1 城镇化的政策措施3.1.1 城市户籍制度与城市人口流动3.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3.2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2.1 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3.2.2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挑战四、当前中国的城镇化现状与未来发展1: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1.1 城镇化率的提升与农村人口流动1.2 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2: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方向与展望2.1 提高城市化的质量与效益2.2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附件:1:中国城镇化政策文件及法规2:相关统计数据和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即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2:户籍制度:指国家对人口迁移和居住地进行登记管理的制度。
3: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的基本建设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
4:城乡一体化: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共同发展的过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对农村
城市对农村发展变迁拉力的不足与区域间不平衡,导 致农村发展变迁的滞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
对抗性的掠夺关系导致农村凋敝和破产,也使城市的 发展受到制约。
(一)放松了每县一市,市须设在县城的限制;(二) 官市组织衰退,终致瓦解;(三)坊市分隔制度消灭, 而代之以自由得多的街道规划,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 行买卖交易;(四)有的城市在迅速扩大,城外商业郊 区蓬勃发展;(五)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 市镇。
(二)中国的近代化与城市转型
1.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 (1)开埠通商与对外贸易的扩大;(2)近代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军 队、学校、工厂企业以及大批居民向西南、西北内迁,如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以及集中了五六个流亡“省政 府”的陕西虢镇、交通枢纽宝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
(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 (二)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与影响
2.城市的转型
(1)从传统单纯的政治、军事中心转化成为区域或全 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
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经济部门在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 位。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
(2)城市类型多元化:
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 重庆
新型工矿业城市:唐山、焦作、萍乡、抚顺、本溪、 鞍山
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兴起:20世纪以来,部分大 中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加速。
民国年间中国城市统计
等级规模/万 大于200 100-200 50-100 20-50 133-1936 1 4 5 18 48 76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自19世纪末,西方强国侵略中国后,尤其是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一、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方面,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历程。
如果说,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那么直到1952年机械工业统计年报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迈上较为规范的轨道。
不难看出,在这一百余年中,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步履维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包括由于国内统治者的腐败和失职,以及国际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工业化缓慢和停滞。
然而,尽管在近代工业化方面的起步、发展和进程都较为困难,但是中国还是在这一领域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第一”。
例如,1907年,沈阳烟草制造厂是中国第一个已知的连续生产商业品的机械化工厂。
1916年,天津发电厂是今“电力二十厂”的前身,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大规模的电厂。
1927年,汉阳轻轨车辆厂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轻轨车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厂。
另外,在20世纪初叶,中国有一支由商帮所组成的强大民间工业队伍,他们重视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创办了一批集机器制造、矿山、轻纺、印刷、造船、造枪等行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例如,创办于1903年的“三百工”的代表之一浏阳机器制造所,创造出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两台“横式外转子涡轮发电机”。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的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工业化的方向和途径。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化学肥料、航天等大规模投资以及大搞人才培养等工作,这给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推进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如中国自主发明了第一架无人机(1974年),第一架飞毯式飞机(1983年)和第一架游弋式导弹鱼雷(1985年)等等。
当前,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能够在技术、产业和市场等多方面强势施展,从而在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1.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公共设施的完善的史实,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主干知识1.途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影响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⑵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近现代世界的城市化⑴近代: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
⑵现代: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4.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⑴近代: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成为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
⑵现代: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2011年,城镇人口超过人口总数一半。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居住条件⑴电梯: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
⑵钢筋混凝土技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
⑶其它: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城市服务⑴社区服务:二战后,社区功能由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方面。
⑵社会服务:①商业:仓储式商场、超市、多功能购物中心等。
②文化娱乐: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增多,文化娱乐多样化。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世界:⑴管网: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⑵照明: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⑶通讯: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⑷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①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铁路高架桥。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作者:陈亮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27期城市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中国近代以来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
本文将简要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分析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以期高中学生能对城市化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一、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城市化主要表现是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
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
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到185年前后,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国家,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紧随其后。
中国古代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明清时期,随着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但这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开启,与西方的侵略鸦片战争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后,西方通过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中国沿海、沿江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成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随之发展起来。
一方面大量破产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求生计,另一方面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
从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的聚集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同时,城市人口的聚集又为城市中劳动者分工、合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可见,城市化的过程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由于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制而得不到独立发展,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刻地改变了
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
本文将就城市化的背景、原因、影响
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背景
在近代中国,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得以推动。
首先,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使中国城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现代
化的探索。
其次,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为城市化提供了良
好的基础。
再者,人口增长和农村转移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二、原因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随
着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机械化和大规模
生产所取代,这促使许多人从农村迁往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其二,城市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市场,能
够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前来,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其三,社会变革和观念转变。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
的变革,人们的观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追求城市生活的机会和
多样性。
三、影响
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方面,城市化加速了人口迁移和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传
统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
经济方面,城市化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和
经济结构的转型,为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基础。
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
着一系列的挑战,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聚集带来的社会
问题。
文化方面,城市化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也
带来了文化冲突和传统文化的转变。
四、城市规划与管理
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城市
规划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良好的居
住和工作环境。
城市管理则包括政府部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对城市生活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历史过程,不仅是中国现
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
研究城市化进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脉络,为今后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