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健康宣教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处方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处方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更为多见。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约占半数,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婴幼儿易患腹泻,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消化系统特点:婴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
2. 机体防御功能差:胃内酸度低,排空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弱。
3. 人工喂养:由于牛乳等动物乳类中所含的体液因子(可以增强抵抗力)在加热时被破坏,且食物和食具又易污染。
二、小儿腹泻的预防:
1. 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
2.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要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
3. 培养儿童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4. 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冷过热。
5. 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应严格消毒隔离。
6.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健康婴幼儿粪便为每天10g/kg以下,3岁以后每日大便排便量接近成人。
腹泻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形成稀糊样便、稀水样便、蛋花样便、或大便带黏液或脓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于3次以上,或粪便的含水量超过80%。
其中大便性状改变比次数增多更重要[1]。
严重的腹泻会导致小儿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因此了解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对其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为此,本文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1.1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感染不同的病原导致的。
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有:轮状病毒、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空场弯曲菌、隐孢子虫,此外,还有侵袭性或吸附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2]。
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秋冬季多发,因此也称作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3]。
小儿可通过吃不干净的食物,接触脏东西,乱咬乱玩物品。
病原倾入体内主要可通过粪口传播。
1.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喂养不当或吸收困难等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
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加上小儿出生后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胃肠粘膜较脆弱,吃下粗糙的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胃肠道功能没有很好的消化吸收食物就会导致小儿腹泻的发生。
2 护理措施2.1加强健康教育,注意隔离,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婴幼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免疫力低下,社区医院的护士应该加强家庭随访的次数,指导家庭成员正确护理新生儿,告知预防腹泻的方法及导致腹泻的原因,从各方面对家长进行宣教,为小儿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成长环境,不吃过夜过期过凉过热的食品,大小便后及时更换裤子,保持臀部干燥清洁。
小儿腹泻的家庭护理指南:简单有效的措施

小儿腹泻的家庭护理指南:简单有效的措施
小儿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并伴有腹部不适的一种常见病症。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腹泻时家长的正确护理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向家长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小儿腹泻的情况。
一、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小儿腹泻时,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脱水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问题。因此,家长需要采取措施来确保孩子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以避免脱水的发生。
(一)口服补液剂的选择 口服补液剂是一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有效方式。家长可以选择含有适量盐分和糖分的口服补液剂,比如ORS(口服补液盐)。ORS中的电解质成分能够帮助恢复体液的平衡,而糖分则有助于提供能量,促进孩子的康复。此外,可以选择口味较好的口服补液剂,以增加孩子的饮用欲望。
(二)适时喂养 在小儿腹泻期间,孩子可能会食欲不振,但家长仍应鼓励孩子适量进食。可以分几次给孩子喂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稀饭、土豆泥等。同时,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含有高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如西瓜、香蕉等,以增加水分和电解质的摄入量。
(三)监测排尿情况 脱水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尿量减少。因此,家长可以通过监测孩子的排尿情况来判断孩子是否脱水。正常情况下,孩子每天应该排尿4至6次,并且尿量较多,颜色较淡。如果孩子的尿量明显减少,或者尿液呈深黄色或浓缩状态,就可能存在脱水的危险,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二、调整饮食: 在小儿腹泻期间,孩子的肠道对某些食物可能会更为敏感。因此,家长需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康复。
(一)低脂、低纤维食物 在小儿腹泻期间,应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高脂肪和高纤维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加剧腹泻症状。可以选择一些低脂、低纤维的食物,如面条、白米饭、白面包等,以减轻肠道的负担,促进消化和吸收。
(二)避免刺激性食物 在小儿腹泻期间,还应避免给孩子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酸性食品、咖啡因饮料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腹泻症状,影响康复进程。因此,家长应该尽量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清淡的粥类、煮熟的蔬菜等。
小儿腹泻护理查房 (2)

第五章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一.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腹泻病因,转归; 二.指导饮食护理,预防臀部压红护理,预防水、 电解质紊乱要领; 三.指导家长观察大便情况,脱水表现等; 四.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及气候变 化时注意小儿保暖等
健康教育
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 甲,注意食物新鲜 六.避免随便给小儿服抗菌药物
二. 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牛奶或其它代乳品,由 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三.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饮食.每天加餐 一次,共二周 O 患儿与二二日停止呕吐,但仍腹泻,能摄入足够营 养
P四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与大便次数多刺激臀部 皮肤有关
I四 一.观察患儿臀部皮肤情况 二.选用清洁,柔软尿布,及时更换,避免使用塑料布 包裹.
第三章 小儿腹泻案例分析
病例情况介绍
患儿 黄天佑 七拾柒/三零 月, 拾壹月二一日入院,患儿五天 前出现腹泻,开始次数不多,为 黄色稀糊样便 ,日约 三-四 次 前日开始解蛋花样,量多,次数 较频,前夜出现呕吐,为胃内容 物,三次
口服“吗丁啉混悬液” 中患儿 效不显,今晨来院就诊,收住院,病 程 中 患 儿 二一 日 下 午 开 始 精 神 欠佳,无咳嗽,无流涕,小便不详入 院后立即给予完善相关检查清 热解毒,止泻,补液等处理,测T:三 八.五℃ P:一拾 次/分 R:二四次 /分,N: 拾.二, 前囟未闭为一.零
肠道外感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
人工喂养; 喂养不当
过敏性腹泻;
原发性或继发性 双糖酶缺乏或活 性丧失
第二章 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一.腹泻症状,体征
(一)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 呕吐,大便每日达数次或拾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 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 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 体,每天大便可达拾余次以上,每次量多,呈蛋花汤或 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腹泻的健康宣教内容

腹泻的健康宣教内容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或水样,伴有排便急迫感和腹痛的一种症状。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为了提高大家对腹泻的认识,以下是关于腹泻的健康宣教内容。
一、腹泻的病因和分类1. 病因: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肠道炎症、肠道功能紊乱等。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 分类: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
急性腹泻一般持续不超过2周,慢性腹泻则持续时间较长。
二、腹泻的症状和表现1. 排便次数增多:腹泻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甚至超过正常范围。
2. 粪便稀烂或水样:腹泻的粪便通常呈稀烂或水样,失去了正常的形状和质地。
3. 排便急迫感:腹泻患者常常感到排便的急迫感,无法控制。
4. 腹痛:腹泻时常伴有腹痛,疼痛的程度和部位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5. 其他症状:腹泻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症状。
三、腹泻的预防和治疗1. 饮食调整:腹泻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包、香蕉等。
2. 充足饮水:腹泻会导致身体失水,因此患者应多喝水以补充体液,同时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含糖饮料。
3. 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可能传播病原体的食物或物品。
4. 适当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抗菌药物或止泻药物来缓解腹泻症状。
5. 就医就诊:如果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四、腹泻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1. 脱水: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时可能引发脱水,需及时补充体液。
2. 营养不良:腹泻会影响食物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应注意补充营养。
3. 避免滥用抗生素:腹泻常由感染引起,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
4. 注意个人卫生:腹泻传染性强,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传播给他人。
小儿泄泻健康宣教-.1ppt课件

注意勤更换。
➢ 3.指导家长注意患可儿编辑腹课件部PPT保暖。
10
➢ 4.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指导家长勤洗手,以 防交叉感染。
用药指导
静脉用药
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有皮疹,局部红肿,小儿哭闹不 止请立即告知护理人员。
口服药
① 、蒙脱石散空腹冲服。
②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用温水冲服,以保证菌群活 性。
4.患儿营养不良、佝偻病和肠道外感染时要及时 治疗,防止并发腹泻。
可编辑课件PPT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浊不分,合污而下,而发为腹泻。
可编辑课件PPT
7
主要治疗
➢ 儿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人工喂养
➢ 输液治疗 5%GS50ML+头孢他啶0.4 ivgtt BID
➢ 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15mg ivgtt Qd
➢ 蒙脱石散1.5g 冲服 TID
➢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服 TID
➢2.鼓励多喂患儿淡盐水。
➢4.可指导家长予以可胡编辑课萝件P卜PT 汁。
12
情志指导
• 1、患儿反复腹泻,家长多有紧张,告知 泄泻的发病特点,减少紧张。
• 2、患儿留置静脉针,告知家长目的,注 意事项,减少家长的恐惧,焦虑。
可编辑课件PPT
13
中医治疗
• 穴位贴敷 香莲止泻散(健脾和胃)神阙穴贴敷,指 导家长4小时后取下,注意局部皮肤的情况 。
❖辅助检查:
➢大便常规: ➢脂肪球:+1,脓细胞:0-1 ➢轮状病毒:阴性
可编辑课件PPT
6
中医辨证
中医以“腹泻”为主症,舌淡,苔白,指纹色
儿童腹泻护理知识

儿童腹泻护理知识引言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较为脆弱,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感染或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腹泻症状。
儿童腹泻不仅给孩子带来不适,还会给家庭带来困扰。
正确的腹泻护理可帮助孩子更快地康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儿童腹泻护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家长和护理人员在儿童腹泻时提供帮助。
1. 寻求医疗帮助当儿童出现腹泻症状时,家长应该首先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会对儿童的症状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家庭待诊期间,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儿童腹泻期间,由于持续的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增多,家长应该特别关注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
以下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几点建议: - 给予足够的水分:儿童腹泻期间,应该多喝水或是其他补液饮品,以预防脱水的发生。
家长可以给孩子口服含有盐和糖的口服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
- 控制饮食:在腹泻期间,儿童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汤等。
同时,应避免油腻、辛辣以及高纤维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
如果儿童没有食欲,家长可以适当增加进食次数,少量多餐。
- 补充盐分:腹泻会导致体内盐分丢失,家长可以在饮食中适当增加盐分来保持电解质平衡。
3. 维持肠道健康维持肠道健康是预防和处理儿童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促进肠道健康的方法: - 增加益生菌摄入:益生菌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
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儿童使用益生菌制剂,或是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发酵食品等。
- 避免常见致病菌的传播:腹泻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家长应该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接触病原体。
4. 平稳过渡到正常饮食在儿童腹泻症状减轻后,家长应逐渐将儿童的饮食恢复到正常。
以下是一些建议: - 逐渐增加食物种类: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逐渐引入新的食物种类,注意观察儿童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何时应该就医?
伴随发热
若伴随高烧(超过39℃)或腹痛加重,需及时就 医。
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病毒感染的严重性。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疫苗接种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式。
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轮状病毒引起的严重 腹泻病例。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是在喂食和更换尿布后。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2. 谁容易感染轮状病毒? 3. 何时应该就医? 4.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5. 治疗措施有哪些?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什么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定义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 性肠道感染,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
谁容易感染轮状病毒?
谁容易感染轮状病毒?
高风险人群
主要影响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儿童 。
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这一年龄段的 儿童更易感染。
谁容易感染轮状病毒?
流行季节
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尤其在寒 冷的天气条件下。
在寒冷天气下,儿童更容易聚集在室内,增 加了传播的机会。
谁容易感染轮状病毒? 潜伏期
根据儿童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止吐或 止泻药。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用药。
治疗措施有哪些? 观察和监测
在家中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复诊。
注意孩子的饮食和排便情况,以便及时就医。
谢谢观看
感染后1到3天内即可出现症状。
此时,儿童可能已经开始传播病毒而不自知 。
何时应该就医?
何时应该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健康宣教
1、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帮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
3、按时添加辅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管是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4、注意饮食质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要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5、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6、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7、夏季卫生及护理: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避免过热,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夏季应多喂水,避免饮食过量或食用脂肪多的食物;经常进行温水浴;
8、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9、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烘便应做消毒处理;
10、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方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