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知识:婴儿腹泻病的饮食护理

合集下载

7.2.2婴幼儿腹泻治疗护理儿科护理学

7.2.2婴幼儿腹泻治疗护理儿科护理学
(4)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如脱水情况及其程度、代谢性酸中 毒表现、低钾血症表现。
护理
护理措施
六、健康教育
注意评估照顾者的照护知识和照护行为,做好 婴幼儿腹泻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做好喂养、用 药、臀部护理、卫生习惯、饮食和运动锻炼方面 的健康指导
谢谢观看!
(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
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给溶液的总量、种类和输液速度。
护理
护理措施
三、控制感染
➢ 按医嘱选用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分室居住 ➢ 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腹泻患儿用过的尿布、便盆应分类消毒,
护理
护理措施
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1)口服补液: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
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共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 儿不宜口服补液。
护理
护理措施
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护理护Leabharlann 措施皮肤破损者,可涂含有藻酸盐的造口粉,和不含乙醇的皮肤保 护剂,促进皮肤修复和隔绝粪便尿液刺激。
护理措施
护理
局部皮肤糜烂或溃疡者,可在溃疡部位使用生长因子,采用暴 露法,合并真菌感染,使用抗真菌药后皮肤保护剂覆盖
护理
护理措施
实施以上措施后,皮肤状况仍无改善或恶化, 应组织多学科会诊。
4.人工喂养者 喂米汤、酸奶、脱脂奶等,待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收
食如粥、面条,少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完整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完整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浅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黄莉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6个月~2岁的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

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

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症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惊厥,伴有失水、电解质紊乱。

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甚至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可由腹泻所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

治疗腹泻主要是:控制感染、调整饮食、消除病因、纠正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

因此除合并细菌感染外,一般不用抗生素。

对腹泻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可收到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措施阐述如下:1.饮食护理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合理的饮食是重要环节之一。

对呕吐、腹泻严重患儿可禁食6~8小时,以利肠道休息,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从稀薄到浓稠,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少食脂类和蛋白质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剧腹泻,导致胀气。

对于母乳喂养者延长喂哺的间隔时间。

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 严格消毒隔离护理患儿前后及更换尿不湿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奶具每日应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要洗净,在用时开水烫一下。

不要用不洁净的手去摸奶具,注意消毒隔离和患儿卫生,病房每天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防止感染。

3.根据病情,补充液体3.1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口服补液盐。

3.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尽快补充血容量,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补钾浓度应小于0.3%。

婴儿腹泻护理常规

婴儿腹泻护理常规

婴儿腹泻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护理患儿前、后均洗手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

4、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及柔软的毛巾清洗臀部和会阴部,预防臀
红。

5、调整饮食:母乳喂养者可限制哺乳次数,混合喂养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严重呕吐者
可暂禁食4~6小时。

6、遵医嘱给予液体疗法。

7、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生活护理: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或过热,禁食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9、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保持家属情绪稳定。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夏小平审核人:夏小平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

儿科护理学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

有生理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等。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

根据病程小儿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腹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少,且消化酶活性低,容易消化道功能紊乱。

2.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多,消化道负担重。

3.胃肠道防御功能较差婴儿胃酸偏低,婴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胃肠道sIgA 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牛乳中虽含部分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具极易被污染,所以说人工喂养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小儿。

(二)病因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两类。

其中感染性约占85%以上,又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1.感染因素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与原虫等,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肠道外感染如肺炎等疾病,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腹泻。

2.非感染因素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乳糖酶、双糖酶缺乏或气候突然变化等因素所致腹泻。

二、临床表现(一)腹泻的临床表现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较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饮食调节在小儿腹泻护理中体会论文

饮食调节在小儿腹泻护理中体会论文

饮食调节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体会【关键词】饮食调理;小儿腹泻【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53-01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因所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常发生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1岁以内约占半数。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以腹泻为主要表现,重型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

其中饮食调理对小儿腹泻的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6月~11月门诊共收治腹泻婴儿300例,其中男181例,女119例,年龄<1岁,其中6~12个月153例,<6个月147例。

因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110例,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25例,其余为喂养不当有165例,占总数的55%。

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腹泻,表现出不同特点,具体如下。

1.1 细菌感染年龄在14~24个月,多发生在夏季,有食入不洁食物或冰箱内久存变质食物的病史,临床表现为大便稀水样,带粘液或脓血,中毒症状较重伴有脱水呕吐,病程短,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饮食护理,约1周左右可治愈。

1.2 轮状病毒感染年龄6~12个月,多发生在秋冬季,因以秋季流行为主故称秋季腹泻。

起病时,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呈蛋花汤样,量多但无腥臭,重者常伴脱水、呕吐,为自限性疾病。

通过合理喂养,脱水给予补液治疗,约7~10天可治愈。

1.3 非感染年龄在2~6个月,原因为喂养不当,除大便改变外,无其它症状体征,大便呈黄稀便,带奶瓣,有时为黄绿稀便,主要通过饮食护理,病程长。

可通过护理饮食对症治疗。

1.4 乳糖酶缺乏年龄i岁以内多见表现为排水样稀便,并带有泡沫及酸臭味,腹泻次数每日3~4次或每日7~8次不等,每次量较少,病程较长者可伴有肛周皮肤发红、糜烂,粪便常规检查除部分标本中伴有脂肪球外,均无阳性发现,常规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改用去双糖饮食治疗。

婴幼儿腹泻与饮食护理探讨

婴幼儿腹泻与饮食护理探讨

婴幼儿腹泻与饮食护理探讨摘要:在儿科临床诊断中,婴幼儿腹泻属于多发、常见病,而婴幼儿腹泻大部分是由感染性以及非感染性因素引起,使胃肠道出现紊乱的一种综合症。

在临床表现具体有呕吐、腹泻、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紊乱,并引起严重的脱水,威胁到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因此,为了使婴幼儿的治疗取得好的疗效,健康、科学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并且,在进行治疗时,以调整电解质代谢失调及纠正脱水为主。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饮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4-02婴幼儿中,一般六个月以上、两岁以下的幼儿腹泻的发病率相对会较高,在炎炎夏日,婴幼儿腹泻属于多发时期,因此,婴幼儿腹泻是属于一种很常见的小儿疾病,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

一般来说,婴幼儿腹泻病因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病毒方面以轮状病毒为主,而细菌则以大肠感菌为主。

在临床表现上,婴幼儿腹泻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发生紊乱、排稀便等等,并且在这些症状出现的同时,还伴有发热、呕吐、精神不振等症状。

为此,婴幼儿腹泻除了是合并细菌感染之外,一般不提倡使用抗生素。

在对婴幼儿腹泻进行治疗时,主要是控制感染,并且消除病因,调整饮食。

1饮食护理1.1可以继续喂母乳。

对于腹泻、呕吐者,原则上可以禁食6至8小时,如此,可以使肠道进行休息,有效减少腹泻及呕吐的次数,在呕吐很严重的情况下,要禁止喝水。

采取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呕吐不频繁的情况下,可以继续给予母乳喂养,不要因为平常喂养母乳时大便会较稀,在婴幼儿腹泻的时候就停止母乳喂养,事实上,由于母乳喂养能得到有效吸收,再加上母乳里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在宝宝腹泻的时候,母乳仍然是最好的食物。

不过,要求母乳的含脂量可以进行降低,而且在喂奶时,只喂含脂肪较少的母乳,并且使喂乳的间隔时间延长一些。

对于采取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在进行喂养时可以先喂以面汤或者米汤,除此之外,可以先停止辅食的喂养。

婴儿腹泻实训报告

婴儿腹泻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婴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腹泻。

为了提高我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防治能力,本次实训选择在医院儿科进行,通过对实际病例的观察、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了解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3. 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婴幼儿腹泻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病例观察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观察了10例婴幼儿腹泻病例,年龄在1-3岁之间。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不洁、过敏等。

2. 诊断方法根据病例观察,我们采用以下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腹泻的起病时间、持续时间、腹泻次数、粪便性状等。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弹性、眼窝凹陷、脱水程度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大便培养、血常规等。

3. 治疗原则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包括:(1)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低脂、低纤维的食物。

(2)补充液体: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3)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对症治疗:如止吐、止泻、退热等。

4. 护理要点(1)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脱水程度、精神状态等。

(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3)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4)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婴幼儿腹泻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具体如下:1. 婴幼儿腹泻病因复杂,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预后至关重要。

3.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调整饮食、补充液体、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

4. 护理工作对于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需加强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

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

失水大于体重的 1 0 %,尿量极少 ,四肢湿冷 ,精神萎靡 ,嗜睡, 反应差 ,哭时无泪 ,极度 口渴 ,口干舌燥 ,眼窝、前囱凹陷 ,皮 肤 弹性极差。中度脱水 的患儿失水约占体重 的3 %一1 0 %,眼窝、
前 囱有 轻度 凹陷 , 口唇 干燥 ,皮肤 弹性 差 ,哭 时 泪少 ,精 神较 烦
膏进行涂抹 ,为了使局部 的血液循环 良好还要轻轻按摩 ;不要使
用塑 料 布或 橡皮 布 等不透 气 的东西 做 尿布 ,避 免发 生 尿布 皮炎 。

旦 发 现患 儿 出现皮 肤 溃疡 ,可用 灯 泡照 射或 将局 部暴 露促 进 愈
合 ;值得注意的是 ,对患儿 中的女婴要格外注意其会阴部的清
行 ,做好出院前卫生宣教 。
1 . 2 . 7 出院指 导 :宣传 倡 导母 乳 喂养 ,尽 量避 免在 夏季 给孩 子断 奶 。对 家属 进 行合 理 的饮食 指 导 ,给孩 子进 食不 要过 量或 偏食 , 不 要 突然变 动孩 子 的饮食 结构 。 2 结 果
躁 ,反应稍差。轻度脱水的患儿 ,一般失水低于体重 的3 %,精 神相对 比较好,面色红润,尿量基本正常 ,无 口渴表现 ,哭时有
通过连续2 d 的护理 ,8 6 %的患儿 大便 次数 明显 减少 ,体 温恢 复正常 ,精神明显好转。3 d 后 ,9 7 %的患儿排便 次数和体
注 ,将护理体会总结归纳。结果 :1 2 2 例小儿腹泻患者均康复出院,家长满意率为1 0 0 %。结论 :对小儿腹泻患者在及时正确的治疗基
础上 ,再通 过周 密科 学精 心 的护 理 ,患儿 治 愈快 ,康 复早 ,效 果 良 好。 【 关 键词 】 小 儿腹 泻 ;护理 ;方 法
小 儿腹 泻 ,是 儿科 最 常见疾 病之 一 。是 由多 种 因素 、多病 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知识:婴儿腹泻病的饮食护理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

其发病原因除胃肠道受细菌病毒感染外,当喂养不当,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定量,食物数量变化较多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乳糖酶位于小肠黏膜上皮锯状缘的顶端,主要作用为将进入小肠的乳糖由双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而迅速在小肠内吸收转运。

乳糖酶缺乏时,婴幼儿常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也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XXXX年8月~XXXX年2月,门诊共收治腹泻婴儿180例,男115例,女65例;年龄:<6个月61例,7个月~1岁74例,1~2岁45例。

因病毒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68例,喂养不当、乳糖酶缺乏有112例,占6
2.22%。

1.2不同原因致婴儿腹泻特点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腹泻,表现出不同特点,具体如下。

1.3细菌感染年龄在14~24个月,多发生在夏季,均有吃不洁食物或冰箱内变质食物病史,表现为大便稀水样,带黏液或脓血,中毒症状重伴脱水呕吐,病程短,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饮食护理,7天治愈。

1.4轮状病毒感染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6~12个月婴幼儿。

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蛋花汤样,无腥臭,重者伴脱水、呕吐、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为自限性疾病。

给予抗病毒治疗,合理喂养,脱水者给予补液,3~8天可治愈。

1.5非感染年龄在2~6个月,原因为喂养不当,除大便改变外,无其他症状体征,大便呈黄稀便,带奶瓣,有时为黄绿稀便,病程长。

主要通过饮食护理及对症治疗。

1.6乳糖酶缺乏年龄1岁以内多见表现为排水样稀便,并带有泡沫及酸臭味,腹泻次数每日3~4次或每日7~8次不等,每次量较少,病程较长者可伴有肛周皮肤发红、糜烂,粪便常规检查除部分标本中伴有脂肪球外,均无阳性发现,常规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改用去双糖饮食治疗,腹泻症状多在3~5天内消失,最长7天。

2婴儿腹泻的饮食护理
2.1一般饮食原则减少进食量,以减轻肠道负担;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级脂肪酸刺激肠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防止肠内容物发酵的产物使肠道蠕动增加,
以利肠道修复。

中毒症状重,高热呕吐患儿应暂禁饮食,时间一般为6~8h,最长不能超过12h,禁食期间可喂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2饮食护理
2.2.1合理喂养由于婴儿消化不良而致的腹泻可不用药物治疗,除注意增减衣服外,合理喂奶就可达到控制腹泻的效果。

合理喂奶是根据婴儿的消化能力适时喂奶。

母乳喂养的婴儿,腹泻时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养间隔,母亲还应少食脂肪类食物及含纤维素丰富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及粗纤维增加。

同时每次喂奶前,可喝一大碗开水,稀释母乳,有利于减轻婴儿胃肠负担,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这对治疗婴儿腹泻尤为重要。

往往医务人员只注重患儿饮食指导而忽略对母亲的饮食指导。

2.2.2饮食治疗用牛奶喂养的婴儿腹泻,要根据腹泻、呕吐、食欲和消化的情况,确定饮食治疗的方法。

如病情较重,每日腹泻超过10次,并伴有呕吐、应暂停牛奶,禁食6~8h,最长不超过12h。

禁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喂些葡萄糖淡盐水、胡萝卜汤、焦米汤、红茶水等。

间隔时间及量可同喂牛奶时一样,或根据婴儿的需要随时少量哺喂。

减轻婴儿胃肠道的负担,使之充分休息。

待情况好转,逐渐改服米汤、冲淡的脱脂牛奶、稀释的牛奶等,至完全好转再恢复原来的饮食。

如婴儿腹泻不严重,仅比正常多2~3次,无呕吐,可暂喂1~2日米汤,而后喂水或米汤冲淡的奶。

奶量可视病情先按1/2后按1/3等,使肠道逐步适应。

当大便正常后可改服全奶。

如婴儿偶然出现腹泻可将奶冲淡喂1~2天即可恢复正常奶量。

冲淡奶可用米汤,因米汤没有发酵作用,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而且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腹泻患儿的恢复。

无论病情轻重,辅助食品一律停止添加。

2.2.3双糖酶缺乏(主要是乳糖酶缺乏)而腹泻的患儿若食用含乳糖的食物会加重腹泻症状,此时使用豆浆、酸奶或不含乳糖和蔗糖的安婴乐配方奶粉可收到非常好的疗效。

3体会
通过对180例腹泻婴儿实施的饮食护理,结果表明:饮食护理在治疗婴儿腹泻中效果显著,特别是对非感染性腹泻以及由于滥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腹泻以及慢性腹泻的饮食护理更为重要。

传统治疗婴儿腹泻往往注重药物治疗,而忽略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固然起效,但要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对非感染性腹泻特别是喂养不当及乳糖酶缺乏引起的腹泻,药物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会增加患儿痛苦,引起不良反应,如菌群失调,二重感染鹅口疮。

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合理指导喂养,做好饮食护理,对提高婴儿腹泻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达到预期护理目标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