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合集下载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血常规中一项反映血红细胞体积异质的参数,RDW越高表示,表示红细胞的变异体积越大。

RDW既往多用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贫血患者RDW因体内的红细胞体积变异度增加而升高。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RDW与感染、危重症、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的关系密切相关,对评估病情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应了红细胞体积变异大小的程度,RDW升高多与贫血有关,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提示RDW的增高与疾病的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本文就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普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危重症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疾病评估、危重症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国外大样本数据调查研究美国的一个大样本人口调查数据发现较高的RDW与社区人员病死率密切相关,RDW可作为预测慢性心血管疾病、癌症、下呼吸道疾病的等疾病的风险一项指标(1)。

Rafael等人对1111名健康人群研究发现,RDW与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

Giuseppe等人对3845个门诊病人调查发现,按RDW大小分组,发现不同组间病人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W越高,炎症指标越高。

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脑血管疾病RDW升高与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有密切相关,RDW是慢性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越高病人的RDW越高,死亡组病人入院时RDW明显高于存活组(2)。

冠心病患者RDW明显高于对照组,RDW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DW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3)。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RDW与成人心血管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但在小儿心力衰竭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肯定。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用于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用于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用于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用于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88例,将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46例作为缺铁性贫血组,将地中海性贫血患儿42例作为地中海性贫血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结果正常的88例儿童为对照组,比较RDW-SD、MCV、MCH检测结果。

结果:贫血患儿RDW-S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MCV、MCH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地中海性贫血患儿RDW-SD水平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患儿(P<0.05),缺铁性贫血患儿、地中海性贫血患儿MCV、MCH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RDW-SD水平能够对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从而为患儿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儿童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包括三种分型,分别是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比较常见[1],其次是地中海性贫血。

对此类疾病治疗时,需要尽早明确疾病类型,才能展开针对性治疗[2]。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方法,可用的参数较多,不过一些参数并不能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进行细致的诊断和分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是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制造商通过“绝对单位”,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进行报告的一种形式,是一项新颖的检测参数[3]。

为了解这一指标在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笔者选取88例贫血儿童和88例健康儿童,展开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88例,将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46例作为缺铁性贫血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5岁,平均(3.12±0.58)岁;将地中海性贫血患儿42例作为地中海性贫血组,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6岁,平均(3.20±0.64)岁;另外选取健康体检结果正常的88例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1~5岁,平均(3.20±0.64)岁;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缺铁性贫血中的研究价值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缺铁性贫血中的研究价值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缺铁性贫血中的研究价值发表时间:2017-09-01T14:05:34.2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0期作者:赵玉梅[导读] 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价值。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价值。

方法:选择收治的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A组,2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并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检测结果。

结果:A、B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可有效诊断缺铁性贫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172-02 目前,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然而它与地中海贫血之间极易发生误诊,极大延误了患者的临床治疗,甚至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基因诊断与穿刺学涂片是如今临床中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但前者检查费用较高,后者则会引起创伤,因此较难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

因此如何有效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选择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以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价诊断值。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收治的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A组,2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并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其中A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7.1±2.3岁;B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0~ 65岁,平均年龄:37.3±2.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7.4±2.1岁。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血常规检查中通常采用的红细胞指标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而红细胞分布宽度则反应了红细胞大小的不同状态。

而红细胞的体积分布宽度,则是用专门的血细胞分析仪来测量获得的。

就是一个反应了红细胞大小客观指标,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RDW和NCV这两个参数来进行对血液情况的分析。

其主要目的是对我们贫血的情况方面的研究。

而我们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正常参考值为35.0~56.0比如说,一般在我们患有缺铁性贫血时,我们体内的红细胞会有大小不等情况,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指标就会增大。

如果当我们检查出来的结果是比标准指标要小,那么说明我们的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比较一致,差异性比较小。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其他方面的血细胞的检查,再来看综合的化验结果,不然如果只考虑这一个指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另一个指标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变异红细胞占总血细胞的比例,正常范围是11.0~16.0%。

如果我们的血液检查中显示分布宽度过大,这说明在我们的血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差异过大,远超正常值。

反映了我们很可能是患有各种类型的贫血、先天性红细胞异常或者是造血异常等情况。

而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越小,这说明我们的血液中红细胞比较整齐,形态大小相差无几。

...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或偏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检测可以用于各种贫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其正常参考值是小于15%的,那么,我们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偏高或偏低说明了什么?1、RDW指数正常当我们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指数在正常范围内时,这时候我们需要结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如果我们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偏小,那么我们很可能患上一些慢性疾病,比如说,轻型海洋性贫血症,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遗传性的疾病。

该贫血是由于正常的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而引起的遗传性的溶血性疾病。

如果病情较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引发血色病,而导致器官衰竭,要及时就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是一项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变异程度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大小应该是相对均匀的,而RDW-SD偏低则意味着红细胞的大小变异程度较小。

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导致的,因此对于临床医学而言,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的偏低情况至关重要。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通常偏低。

缺铁会导致红细胞的大小变异减小,因此RDW-SD偏低成为了缺铁性贫血的一个特征性指标。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由于造血干细胞或骨髓干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也常常偏低。

这是由于异常增生的红细胞数量相对稳定,导致红细胞大小变异程度降低。

3.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病、慢性炎症等,也可能导致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

这些疾病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过程,导致红细胞大小变异程度减小。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的临床意义:1. 诊断贫血类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贫血类型。

例如,缺铁性贫血常常伴随着RDW-SD偏低,而其他类型的贫血可能表现为正常或偏高的RDW-SD。

2. 预测患者预后,一些研究表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与患者预后的不良相关。

因此,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监测RDW-SD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3. 指导治疗,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的原因有助于医生指导治疗。

例如,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铁剂是治疗的关键,而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则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偏低作为一项常规的血液检查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类型、预测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充分了解RDW-SD的临床意义,将其纳入到临床实践中,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百分数都低于正常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百分数都低于正常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百分数都低于正常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百分数都是血常规检查中的指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意义。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这是一个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于评估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RDW的正常范围是11.5-14.5%。

如果RDW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红细胞体积较为一致,常见于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RDW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示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这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参数,正常范围为10-15fl。

MPV增大可能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或某些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等;MPV减小可能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某些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化疗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这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差异的参数,正常范围为15.5-18.0%。

PDW增大可能表示血小板大小差异较大,常见于巨血小板综合征、贫血、白血病、脾切除以及血栓性疾病等;PDW减小可能表示血小板大小较为一致,较少见于疾病状态。

大型血小板百分数(P-LCR):这是指血液中大型血小板在所有血小板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8%-16%。

P-LCR 增大可能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或某些疾病如巨血小板综合征等;P-LCR减小可能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某些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化疗期等。

如果这些指标都低于正常值,可能提示存在一些疾病或病理状态。

例如,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贫血、白血病、脾切除以及血栓性疾病等都可能引起这些指标低于正常值。

但是,这些指标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独依靠这些指标的数值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血常规19项指标解读

血常规19项指标解读

血常规19项指标解读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血液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血常规19项指标的解读: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正常范围为4000-10000/μl。

2.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负责消灭细菌和修复组织。

正常范围为2000-7500/μl。

3. 淋巴细胞计数(Lymph):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负责产生抗体和调节免疫反应。

正常范围为1000-3000/μl。

4. 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负责吞噬死亡的细胞和细菌。

正常范围为300-1000/μl。

5.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时增加。

正常范围为50-500/μl。

6.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和炎症时增加。

正常范围为10-100/μl。

7.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负责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范围为4.2-5.2×10^12/L。

8.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负责输送氧气。

正常范围为12-16g/dL。

9.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比例。

正常范围为0.35-0.45。

10.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正常范围为80-100fL。

11.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红细胞中平均每颗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范围为27-34pg。

12.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指红细胞体积分布的宽度。

正常范围为11.5-14.5%。

1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负责凝血和止血。

正常范围为150-450×10^3/μl。

14.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血小板的平均体积。

血常规标准范围

血常规标准范围

血常规标准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实验室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各种疾病的诊断。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

血常规的标准范围是根据大量的健康人群的测量结果,确定出的参考值范围,这些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即是指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数量。

成年男性的正常范围一般为4.3-5.7×10^12/L,而成年女性的正常范围一般为3.8-5.1×10^12/L。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分,是对抗病原体的主要细胞。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一般在4.0-10.0×10^9/L。

4.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分布情况。

正常成人的RDW范围通常在11.5%-14.5%之间。

5.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参与凝血作用的关键细胞,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一般在100-300×10^9/L。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医生会将患者的检测结果与上述正常范围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出血、骨髓抑制等情况。

如果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常规的标准范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值,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常规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了解血常规的标准范围有所帮助。

【字数已达要求,请点击提交获取结果。

】第二篇示例:血常规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诊断疾病。

而血常规标准范围则是指健康人群的血液指标正常范围,医生在分析结果时会将患者的检测值与此标准范围进行比对,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这是一项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正常范围<0.15(<15%)
检查介绍
[英文缩写]RDW
临床意义
对贫血的分类意义
用RDW/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法对贫血进行分类的参考依据
MCV降低,
RDW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常见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慢性疾病、儿童。

MCV降低,RDW升高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β一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血红蛋白S病。

MCV正常,RDW正常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正常人属此情况。

其他异常表现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等情况。

MCV正常,RDW升高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如早期或混合性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的贫血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发育不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MCV升高,RDW正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

MCV升高,RDW升高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血。

其他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缺铁性贫血。

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更是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缺血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均可见MCV下降,但前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而后者RDW正常,有助于鉴别。

而再生障碍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无变化。

病因
有很多种因素,一种是相对性增多,由于血容量减少造成,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脱水,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证.一种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缺氧状态,肺部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等,也可见于肾病变,如肾囊肿,肾动脉狭窄等,各种肿瘤如肝癌,肺癌.还有就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此种病血液粘滞性很高,是正常人的5-8倍,红细胞计数可达(6-10)*1(0的12次方),血红蛋白可高达170-240克/升.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生活护理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