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艺术与科学》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两篇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两篇篇一: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7 课时第7 周八、陶艺创作第8 课时第8 周九、陶艺创作第9 课时第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2课时第12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第14周十五、人文奥运第15课时第15周十六、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第16课时第16周十七、体育场馆设计第17课时第17周十八、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第18课时第18周十九、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第19课时第19周美术教案课题敦煌莫高窟课时1 总课时数1授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板书设计敦煌莫高窟一、简介二、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导入同学们,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是什么?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时第2周三、中国水画的意境第3时第3周四、中国水画的意境第4 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时第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水画第7 时第7 周八、陶艺创作第8 时第8 周九、陶艺创作第9 时第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2时第12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时第14周十五、人奥运第1时第1周十六、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第16时第16周十七、体育场馆设计第17时第17周十八、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第18时第18周十九、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第19时第19周美术教案敦煌莫高窟时1总时数1授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教学板书设计敦煌莫高窟一、简介二、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同学们,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是什么?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人美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能力 学
目标: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 目
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
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标
人美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一、 敦煌莫高窟 第 1 课时 第 1 周
二、 艺术与科学 第 2 课时 第 2 周
三、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第 3 课时 第 3 周
四、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第 4 课时 第 4 周
五、 中国画的形式美 第 5 课时 第 5 周
六、 中国画的形式美 第 6 课时 第 6 周
设
计 教学环节 1、导 入
2、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
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
事 :相 传 唐 代 诗 人 、画 家 王 维 得 到 客 人 送 的
《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
中 的 一 幅 壁 画 ,现 在 让 我 们 一 同 来 回 顾 敦
煌的历史。(放课件[昔日繁华]) 生:介绍
收 集 的 汉 代 丝 绸 之 路 的 资 料 ,结 合 地 图 发
表见解。2、播放课件[佛的世界] 教师简
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课件演示北
朝 、隋 唐 、五 代 时 期 的 彩 塑 、壁 画 作 品 各
艺术,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和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017-08-10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敦煌莫高窟第1 课时第1周二、艺术与科学第2课时第2周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3课时第3周四、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第4 课时第4 周五、中国画的形式美第5课时第5 周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第6 课时第6 周七、用电脑画山水画第 7 课时第 7 周八、陶艺创作第 8 课时第 8 周九、陶艺创作第 9 课时第 9 周十、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0课时第10 周十一、明暗与立体表现第11课时第11周十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课时第周十三、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第13课时第13周十四、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第14课时&nb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与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欣赏和评述实际案例,认识掌握艺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认同艺术与科学的双翼对我们自身及环境的影响,感知两者平衡发展的永恒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艺术与科学的平衡发展,并将两者融入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探究,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需要收集资料的相关信息:安济桥曾经历的自然灾害;了解并简述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议题。
出示课题《艺术与科学》。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成果的展现。
教师安排分组学生说明资料收集情况。
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
教师补充说明。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

美术课教案艺术与科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艺术创作中科学原理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探索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及关系2. 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应用案例分析3. 艺术创新与科学发展的相互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关系及应用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创新结合。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艺术与科学的相关图片、案例等。
2. 教材或参考资料:关于艺术与科学的相关内容。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科学元素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关系及应用案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如透视、光影、色彩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创新结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进行创新实践。
6. 课后作业:搜集一幅运用科学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科学元素及艺术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难点1. 艺术与科学关系的理解。
2. 美术作品中科学原理的分析。
八、教学重点1. 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及关系。
2. 具体美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分析。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科学元素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思考。
2. 讲解艺术与科学的定义及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内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3.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科学原理:以具体作品为例,讲解作品中运用到的科学原理,如透视、光影、色彩等。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课《艺术与科学》word教案1

艺术与科学一、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先来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文艺复兴解放了被宗教禁锢的思想,绝不仅局限于人文文化,它涉及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几个方面,由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新科学运动所构成,这些运动都渗透着一种理性主义,通过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
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和学术的巨匠,他们在科学与人文的领域中充分施展着多才多艺的天赋,他们跨文化创造的建树起到了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的作用。
在这方面可以列举出许多人的名字,如里昂·巴蒂斯塔·亚尔培蒂、韦罗丘、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
尤其是达芬奇,他不仅对各种艺术无不擅长,而且对各种知识也无不研究,从他的手稿就可以看出,他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人文与科学的各个领域。
他不仅是著名的画家,还可以称得上是雕塑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而其在每一学科中,他都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被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将科学与艺术结合最好的是达芬奇,可他并不是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在科学家中李政道就是其一。
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学家,但他对历史、诗词、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十分喜好。
二、艺术想像、审美要求对科学的影响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
科学家抽象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
尽管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的抽象和总结乃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类特定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
美术初二下人美版第2课(艺术与科学)教案

美术初二下人美版第2课(艺术与科学)教案
课题
艺术与科学
课时
1
总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2周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妨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二】分析实例:
观赏图片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科的完美结合
1、长信宫灯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长信宫灯美在什么地方?(神态、动作、色彩、造型)
2、安济桥
教师实验,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拱形桥设计的科学性。
3、蒙娜莉莎
利用光学原理和油性原料进行绘画,逼真生动。〔表达在绘画中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三】小组讨论总结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3、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认真思考。把刚才提到的设计不合理的例子重新设计。〔例如:班级的桌子、椅子等〕
2、利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进行绘画。
3、将设计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让设计者说出设计意图。教师加以点评。
4、小结
艺术与科学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古代人们就能认识到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到了我们现在那就更应该注意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因此我盼望各位同学,不要只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艺术的学习。
2、回忆汽车的进展史。〔提问: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引出本课的课题《艺术与科学》
缓解学生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
观看课件
2、新课
【一】艺术与科学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长信宫灯美在什么地方?(神态、动作、色彩、造型)
2、安济桥
教师实验,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拱形桥设计的科学性。
3、蒙娜莉莎
利用光学原理和油性原料进行绘画,逼真生动。(体现在绘画中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三、小组讨论总结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不断融合,协调发展。
2、利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进行绘画。
3、将设计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让设计者说出设计意图。教师加以点评。
4、小结
艺术与科学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古代人们就能认识到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到了我们现在那就更应该注意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只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艺术的学习。
5、教学反思
2.艺术与科学
课题
艺术与科学
课时
1
总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2周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缓解学生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
观看课件
2、新课
一、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美观、愉悦、舒适)
2、科学: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实用、合理、便利)
二、分析实例:
欣赏图片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了解艺术对与科学的概念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师生共同说出长信宫灯的科学性。
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欣赏图片,同桌讨论后说出安济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如:桥的简练、美观、古朴、对称美等。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拱形减轻桥的重量、利于排水等)。
3、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认真思考。把刚才提到的设计不合理的例子重新设计。(例如:班级的桌子、椅子等)
教学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
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
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
用具
教学课件
板
书
设
计
艺术与科学
一、艺术与科学
二、分析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1、播放汽车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
2、回顾汽车的发展史。(提问: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引出本课的课题《艺术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