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和平的边塞诗

合集下载

《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

《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

《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

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

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

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关于《出塞》王之涣唐诗鉴赏。

希望你喜欢!出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注解】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出塞》又题作《凉州曲》。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在地。

这首诗像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感受西北边疆的阔美。

诗的前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起得突兀,接得有力。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诗边塞诗王昌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对国家荣辱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下面将为您介绍王昌龄最有名的8首边塞诗,带您领略这位文坛巨匠的诗境。

第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是王昌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在边塞抗击外敌时的心境写照。

诗中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第二首是《兵车行》。

这首诗是对边塞军人艰苦生活的真实描写,通过描述军车行进的场景,展现了边塞战士为保卫国家而奋斗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第三首是《边塞曲》。

这首诗以边塞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战士们在严寒孤寂的边塞长城上守卫祖国的情景。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壮的氛围,诗人展现了边塞战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第四首是《从军行》。

这首诗以宦游之士从军的心境为主题,通过描写他们离开家乡,投身战场的决心和忧虑,展现了浩气长存的青年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五首是《兵车关》。

这首诗以战士们从久别家乡后重返家园的心情为主题,通过描绘他们喜悦的场景和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六首是《塞下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环境和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抒发,诗人将读者带入了边塞的世界,感受到了那里的辛酸和悲壮。

第七首是《塞上曲》。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和守边军人的生活为主题,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辛酸,展现了守边军人的坚韧和忠诚。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人展示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无私。

第八首是《塞下曲六首·其五》。

这首诗以塞下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情感。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词句,展现了边塞战士忠诚的信仰和对国家的忠心。

这8首诗作中,王昌龄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壮丽,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坚韧。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个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赏析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边塞诗歌

边塞诗歌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 的边塞闺怨诗。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 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 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 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 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 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 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 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 所承受的痛苦。
•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 凝成暗紫。
•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 闷低沉。
•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 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 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 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 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 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 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 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 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 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 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 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 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 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 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 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李 颀边塞诗内容

李 颀边塞诗内容

李颀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以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著称,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

李颀的边塞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古从军行》。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将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古从军行》原文内容如下: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白天瞭望烽火、黄昏时在交河边饮马的场景,以及夜晚风沙中的刁斗声和琵琶的幽怨,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诗中提到“胡雁哀鸣”和“胡儿眼泪”,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凄凉氛围。

最后两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则是对战争的深刻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无谓牺牲的哀叹,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李颀的边塞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战士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通过这些诗作,李颀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批判,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深刻内涵。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出塞二首·其一》赏析出塞二首·其一唐朝: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

卫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捣龙城,将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3、飞将:指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资治通鉴和史记均有记载。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出塞二首·其一讲解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

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

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十首边塞诗

十首边塞诗

十首边塞诗在边塞诗中,蕴藏着对边疆地区的描写和对边塞生活的体悟。

它们以独特的表达形式,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荒芜,表达了边塞壮士的忠诚和担当。

下面介绍十首经典边塞诗,以期能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指导。

第一首是《塞下曲》,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冰雪严寒和孤寂,展现了塞上英雄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它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谱写出人生的壮丽乐章。

第二首是《边塞寒夜》,它以朗朗的边塞明月为背景,描绘了边地的寒冷和孤独。

在这样的环境下,士兵们守护边疆,用生命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和敬爱。

这首诗告诉我们,忠诚与奉献是边塞生活中最宝贵的品质。

第三首是《出塞》,这首诗描述了塞外的大漠风景,以及远方家乡的思念。

它表达了边塞士兵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家乡的牵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变。

第四首是《望边》,它描绘了边塞远望的壮丽景色,同时展示了边塞官兵无畏敌军的英勇形象。

这首诗告诉我们,担当和勇敢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第五首是《送友人》,它以边塞为背景,通过送别朋友的场景,表达了边地人民淳朴而热情的情感。

这首诗告诉我们,友情的重要性在边塞人民中得以体现,也让我们明白,在困境中,友情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第六首是《登鹳雀楼》,它以壮丽的边塞风光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告诉我们,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应该珍惜和继承传统的力量。

第七首是《关山月》,它描绘了边塞的寂寥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遥远的边界,月光是边塞士兵思念家乡的纽带,也是他们对守护家园的坚定信念。

第八首是《夜泊牛渚怀古》,它以边塞牛渚为背景,描述了历经沧桑的边塞生活。

这首诗告诉我们,历史可以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让我们明白,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九首是《塞上闲思》,它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最著名的边塞诗是《出塞》,全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守边将士心理的描绘,表现了戍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写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则写出了边疆战事不断,戍边将士久戍边疆而不得归的无奈。

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如果有像卫青、李广这样的名将镇守边疆,一定可以阻止外敌入侵。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被誉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往和平的边塞诗
下面是整理好的向往和平的边塞诗,希望能帮到大家。

1、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点评:月是秦时的明月,关是汉时的边关,世世代代的战争与边患,让多少人离家万里,一去不归!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2、唐·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点评:如果我喝醉了,躺在沙场上,请你不要嘲笑我。

看那些古代征战的人们,又有几个人能够平安归来的呢?
3、唐·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点评:李白在外征战看到征战的场景,由此诗兴大发,用此诗叹
息征战将士的辛苦,以及战士与思妇相隔两地的愁苦和浓郁的相思之情。

4、唐·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点评: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潜逃,他们的行动惊飞了夜宿的大雁。

将军发现后,准备率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

这时大雪纷飞,将士们的刀弓之上都落满了一层白雪。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但留给读者的却是无尽的联想:这些屹立于风雪之中的将士们定然会追上那些逃走的贼寇,将他们一举歼灭,保卫好祖国的边疆。

5、唐·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点评:丈夫早就战死于无定河边,化成一堆白骨。

而他的妻子还完全不知情,仍在梦中思念着他。

此言战争给有情人带来的悲剧。

以“河边骨”对“梦里人”,两相衬托,益发显其悲。

6、唐·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点评: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将军领命出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心怀激荡,毅然决然弃笔从戎,随着身着铁甲、气势恢宏的铁骑直捣黄龙。

这首诗以点带面,干净利落地表现了战争的悲壮激烈。

诗人杨炯这一生从未到过边关,但他却是初唐四杰中边塞诗写得最好的。

7、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点评:请不要再谈论什么立功封侯的事情。

你要知道,那些将军的功业,都是由千万士兵的生命换来的。

8、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点评:李贺是唐朝的鬼才诗人,出自李唐宗室,不过到李贺这儿已经家族衰落。

他本人一生不得志,郁郁寡欢,只活了27岁就与世长辞,可惜,可叹!这首诗直接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为统一大业建树功勋的高度爱国热忱,激荡着边陲将士矢志坚守的英雄气概,涌动着一介书生驰骋疆场的报国情怀。

9、唐·杜甫《兵车行》(节选)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点评:边疆战士血流成河,然而汉武帝还要继续扩张自己的领土,没有一点要停止的意思。

杜甫在这首诗里反思了战争的正义性和对人民的伤害。

10、明·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点评:张煌言,号苍水,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明朝灭亡后,他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诗中,张煌言虽然自称不敢与岳飞、于谦并列,但愿借他们坟头的一根树枝,表达自己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者的赤胆忠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