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间生产实践考种报告

合集下载

小麦栽培管理实习报告

小麦栽培管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小麦栽培管理一、实习背景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小麦栽培管理实习。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小麦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工作,深入了解了小麦栽培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小麦生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种植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参与了小麦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选择了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地块进行种植。

为了避免病害的发生,我们选择了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的良种。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土壤深松和整地工作,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

2. 播种在播种期,我们采用了智能施肥播种机进行播种。

播种期间,我负责监控播种量和播种深度,确保播种均匀。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种子处理,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 施肥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小麦需要多次施肥。

我在实习期间参与了两次施肥工作。

第一次施肥是在小麦拔节初期,我们追施了尿素和钾肥,以促进小麦的生长。

第二次施肥是在小麦幼穗分化后,我们追施了尿素,以防止小麦早衰。

4. 灌溉小麦生长期间,水分供应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我在实习期间参与了小麦灌溉工作。

根据小麦生长的需求和天气情况,我们合理安排灌溉时间,确保小麦在关键时期得到充足的水分。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我们采用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处理病虫害,降低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小麦栽培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块、品种和播种时间,如何进行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同时,我也明白了小麦栽培管理中的精细化操作对于提高产量的重要性。

四、实习反思虽然我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小麦栽培管理的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足。

例如,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我有时把握不准施肥量和灌溉时间。

此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对一些病虫害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对小麦栽培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育种学课程实习报告小麦

育种学课程实习报告小麦

实习报告日期:20XX年X月X日地点:XX大学农学院实验田实习内容:小麦育种实验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了解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小麦育种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品种XX、XX、XX。

2. 实验方法:(1) 杂交:选择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人工杂交,将花粉从父本品种授粉到母本品种的柱头上。

(2) 播种:将杂交后的种子播种在实验田中,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3)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记录株高、分蘖数、生育期等农艺性状。

(4) 筛选:根据观察记录,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后代繁殖。

(5) 重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代育种,直至稳定遗传优良性状。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 杂交:成功进行了两个品种的小麦杂交。

(2) 播种:杂交后的种子全部发芽生长,长成了小麦植株。

(3)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发现,杂交小麦的农艺性状表现良好,株高适中,分蘖数较多,生育期正常。

(4) 筛选:根据观察记录,选择了株高适中、分蘖数较多、生育期正常的个体进行后代繁殖。

(5) 重复:经过多代育种,最终获得了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

2. 分析:(1) 杂交:通过人工杂交,将不同品种的小麦优良性状进行了组合,提高了遗传多样性。

(2) 播种:保证了杂交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为后续的观察与记录提供了基础。

(3) 观察与记录:及时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为筛选优良个体提供了依据。

(4) 筛选:根据农艺性状进行筛选,保留了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提高了育种效率。

(5) 重复:通过多代育种,使优良性状得以稳定遗传,最终获得了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掌握了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小麦育种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也认识到育种工作的重要性,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社会实践活动小麦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小麦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小麦心得体会社会实践活动小结一、活动简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参加小麦种植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并提高他们对农业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我参加了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期间亲身体验了种植小麦的全过程,并与农民们共同劳动,并学习了许多专业的知识。

二、种植小麦的全过程1. 土壤准备和施肥在小麦种植的初期,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耕地和翻耕的方式准备土壤,以保证土壤松软和透气性。

然后,我们需要根据土壤的特性和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施肥。

通过使用化肥和有机肥料的合理配比,我们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给小麦植株。

2. 播种和管理当土壤准备好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播种小麦了。

我们使用播种机进行机械化播种,以提高效率。

播种之后,我们需要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管理,包括浇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这些管理措施可以保证小麦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收割和加工当小麦长到成熟时,我们就可以开始收割了。

我们使用收割机对小麦进行机械化收割,以提高效率。

收割完毕后,我们将小麦运回农田或农户的仓库进行风干,并将其打谷、磨粉,最终制成小麦粉。

三、个人体会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我对农业生产和小麦种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1. 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我亲自体验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劳动。

每天清晨起来,农民们就开始忙碌的种植工作,一直到夜晚才结束。

他们劳动的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天气、作物状况以及病虫害情况等。

无论是炎热的太阳下,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都要坚持工作。

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刻地认识到劳动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和尊重农民们的辛勤劳动。

2. 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在参与小麦种植实践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农业生产的复杂之处。

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还需要了解气象、土壤、植物生理等相关知识。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同时,小麦种植还需要合理的耕地和管理措施,以避免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

小麦播种技术实训报告

小麦播种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我们进行了小麦播种技术实训,现将实训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小麦播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2. 了解小麦播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 提高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三、实训内容1. 小麦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选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2)晒种: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晒2-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3)药剂拌种: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病害;(4)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2. 小麦播种操作(1)整地:深耕、耙地,使土壤疏松,提高播种质量;(2)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和播种量;(3)镇压:播种后进行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提高出苗率;(4)灌溉:播种后及时灌溉,确保种子发芽所需水分。

3. 田间管理(1)查苗补苗:发现缺苗断垄时,及时补种;(2)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3)施肥:根据小麦生长需求,适时追肥;(4)灌溉: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我们学习了小麦播种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了解了小麦播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2. 实训中期,我们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包括选种、晒种、药剂拌种、测土配方施肥、整地、播种、镇压、灌溉等环节;3. 实训后期,我们对田间管理进行了实践,包括查苗补苗、防治病虫害、施肥、灌溉等环节。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小麦播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小麦种植技术水平;2. 实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3. 实训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播种,确保了播种质量;4.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有效的防治病虫害措施,保证了小麦生长环境;5. 实训过程中,我们注重节约用水、肥料等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育种学课程实习报告小麦

育种学课程实习报告小麦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育种研究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小麦育种学的实践操作,加深对小麦育种理论的理解,掌握小麦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掌握小麦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基本方法。

3. 学习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技巧。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地点为XX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实验基地。

四、实习内容1. 小麦育种基础知识学习- 小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遗传规律。

- 小麦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及育种程序。

- 小麦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基本方法。

2. 小麦育种实践操作- 小麦杂交育种:学习亲本选择、杂交技术、种子收获和播种等操作。

- 小麦诱变育种:学习诱变剂处理、种子筛选和苗期观察等操作。

- 小麦分子育种:学习DNA提取、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等操作。

3. 小麦品种选育观察与记录- 观察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记录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性状。

- 观察小麦籽粒的外观品质,记录粒型、粒色、粒重等性状。

- 分析小麦品种的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性状。

4. 实习报告撰写- 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分析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对小麦育种学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小麦育种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小麦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在观察和记录小麦品种性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4. 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小麦植物应用实践报告(2篇)

小麦植物应用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小麦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地位。

在我国,小麦不仅是人们的主食,也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本文通过对小麦植物应用实践的研究,旨在探讨小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麦种植技术1. 选地与整地小麦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选择地块时,应考虑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

整地前,需进行深耕、耙耙、平整土地等作业,确保土壤结构良好,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

目前,我国小麦品种繁多,包括冬小麦、春小麦、半冬小麦等。

冬小麦耐寒性较强,适合北方地区种植;春小麦生长周期短,适合南方地区种植。

3. 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消毒、浸种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浸种时,可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24小时,增强种子活力。

4. 播种与施肥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冬小麦在9月播种,春小麦在4月播种。

播种量根据品种、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15-20公斤。

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底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每亩施用纯氮10-15公斤,磷肥40-50公斤,钾肥10-15公斤。

5. 田间管理(1)浇水:小麦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

冬小麦播种后,应及时浇一遍水,促进出苗;春小麦播种后,视土壤墒情适量浇水。

(2)除草: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

(3)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小麦常见病虫害有纹枯病、锈病、蚜虫等,可用相应农药进行防治。

6. 收获与储藏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收获后,将小麦晾晒至适宜水分含量,然后储藏。

储藏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防潮、防鼠害。

三、小麦深加工技术1. 小麦粉加工小麦粉是小麦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小麦田间品种比较实践报告

小麦田间品种比较实践报告

小麦田间品种比较实践报告
本次实践报告是在某县农村小麦田间进行的。

实践中我们比较了两个小麦品种,分别是“华麦一号”和“中麦二号”。

首先,我们观察了两个品种的植株生长情况。

经过比较,“华麦一号”生长势强,植株高度较高,叶片宽大厚实,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抗病能力较强。

而“中麦二号”的叶片相对较短,叶色略浅,植株生长速度较慢,但该品种耐旱性较好,对于干旱等恶劣环境适应性较强。

其次,我们对两个品种的产量进行了比较。

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我们发现,“华麦一号”的产量相对较高,平均每亩可达到500斤以上,而“中麦二号”每亩产量则在450斤左右。

在除草、灌溉等管理方面,两个品种的需求基本相同,但由于“华麦一号”生长势强,施肥量相对更高。

最后,我们就两个品种的价格进行了比较。

经过查询市场行情,“华麦一号”价格相对较高,每斤约为1.5元,而“中麦二号”的价格较为适中,每斤约为1.2元。

综合来看,两个品种均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选择种植品种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农技水平进行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

小麦栽培学实验报告(3篇)

小麦栽培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小麦栽培实践,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不同栽培管理措施的比较,探讨适宜本地区小麦生长的最佳栽培技术。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冬小麦“郑麦9023”。

2. 土壤:沙壤土,pH值6.5-7.0。

3. 农药:多菌灵、灭幼脲等。

4. 肥料: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地选择与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深耕20-25厘米,施足底肥,底肥以复合肥为主,亩施用量为50公斤。

2. 播种: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时间为10月20日,播量每亩1.5公斤,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

3. 田间管理:- 施肥:小麦返青期亩施尿素10公斤,拔节期亩施尿素15公斤,孕穗期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

- 灌溉: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各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 病虫害防治:返青期防治纹枯病、白粉病,拔节期防治蚜虫、吸浆虫,孕穗期防治赤霉病。

4. 收割:小麦成熟后,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收割,确保籽粒饱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经测定,本实验小麦产量为每亩750公斤,较对照田块增产20%。

2. 品质分析:本实验小麦籽粒饱满,色泽好,品质优良。

3. 栽培技术分析:- 播种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 施肥:合理施肥,保证小麦营养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

- 灌溉: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降低损失,提高产量。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2. 在本地区,冬小麦“郑麦9023”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适宜推广种植。

3.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应注重播种期、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建议1. 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

2.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田间生产实践考种报告
颜寿农学11-1 20116102
1 实验目的
通过对小麦各个生育期的调查,田间取样,室内考种,分析小麦田间生长状况,田间性状,掌握小麦产量预测的方法,计算小麦的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

2 实验地点及材料
地点:惠和村农场
工具:直尺、天平、网袋、剪刀等
3 方法及步骤
3.1 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
记录小麦播种、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的各时期
3.2 苗情调查
在小麦2叶1心时框定1×0.15 m2,定点调查基本苗和最高苗
3.3 小麦生长期病虫害发生调查
3.4 小麦成熟期有效穗调查
调查一幅小麦有效穗数(5粒以上可算有效穗),测量调查区域面积,计算亩有效穗
3.5 穗粒数、千粒重及其他农艺性状调查
连续取样30株,取3次,3次重复:分别调查株高、穗长、节间长、叶片间距(计算叶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
将穗子剪下,脱粒,计算穗粒数,晒干后称量,计算千粒重(两个500)粒;将剩余茎干、颖壳、穗轴合在一起,晒干后称重,计算生物产量,将籽粒产量除以生物产量,得到经济系数。

4 计算内容
4.1 播种-拔节历时、拔节-开花历时、开花-成熟历时、全生育期
4.2 单株分蘖力、单株成穗数
4.3 有效穗、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不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4.4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4.5 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节间长(从上而下分节测量)
4.6 叶姿:旗叶着生高度、旗叶与倒二叶间距、倒二叶与倒三叶间距
4.7着粒密度=穗粒数/穗长
5 调查与考种结果
5.1 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见表一
表一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
播种出苗三叶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开花灌浆成熟10.31 11.9 12.17 1.9 1.20 2.7 3.10 4.5 5.8
5.2 基本苗数与最高苗数,见表二
表二基本苗数与最高苗数
编号 1 2 3 4 5 平均(cm)基本苗数(cm)58 55 57 53 52 55
最高苗数(cm)26.16 26.38 26.71 26.70 26.47 26.48
5.3 主要病虫害
田间主要发生病害有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
5.4 调查区域面积:4×1m2=4m2
调查区域总穗数:613
亩有效穗=总穗数/区域面积×666.7m2=613/6×666.7=68114.5167≈6.81万穗/亩5.5 从田间中取样的30株×3次重复小麦,在实验室测得其穗粒数、千粒重和农艺性状等,记录表格,算得其平均值,记录下表。

5.5 小麦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
5.5.1 数据统计
重复一:
重复二:
重复三:
5.5.2小麦考种数据
小麦亩产量(kg/亩)=亩穗数X穗粒数X千粒重
=(969/2X667)X37.11X(51.3/1000X1000)=615.22kg/亩
6 结果分析
在小麦栽培前期,刚播下种子的时候,鸟害严重,导致重新播种;在刚发芽势,鼠害严重,鸟害加鼠害导致重新播种,生长发育落后于年纪其他小组;在生长过程中,锈病严重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导致小麦产量偏低;在小麦成熟时,鸟害严重,在正常栽培时,小麦成熟要注意鸟害的防治。

补种的小麦植株比之前播种的小麦株高高出10cm左右,后期出现倒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