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1、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

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

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2、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3、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3÷5=4(组)……3(盆)其中,被除数23,除数5,商4,余数34、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余数<除数)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5、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或被除数=商×除数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一、年月日: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83、89、97。

(八三、八.九、九十七)三、多位数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综合整理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综合整理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综合整理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计算题】1. 口算。

5×8= 6×4= 7×7= 9×5= 2×3=9×2= 8×9= 7×8= 5×5= 4×3=5+8= 6×6= 3×7= 4×8= 9×3=1×2= 9×9= 6×8= 8×0= 4×7=2. 算一算。

3. 计算,带★得要验算。

①342+568 = ②★ 36÷6= 验算③507×9= ④★516 -239= 验算4. 脱式计算。

38×25÷5 65×(62-45) 720÷8+75 765-32×17636÷6+208 75÷5×12 29×47-163 (132+588)÷95.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00÷5= 660÷6= 25×40= 780+120= 900-440= 52×30= 560÷7= 354+445= 850÷5= 820+280= 80×98≈ 368÷6≈ 147÷2≈ 15.7―3.5= 1.2+0.4=6. 直接写得数。

0.5+0.7= 2.7-1.5= 3.6-1.3= 4.9+3=2.9-0.5= 6.3-0.8= 2.9+4.1= 1.6-0.7=7. 用脱式计算。

5+6×4= 5×4+35= 2×8-6= 9×2-4=8×8-23= 6×1+25= 4×8-10= 4×8+44=9×4+49= 9×8-45= 5+3×4= 9+6×4=8. 用竖式计算。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总结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总结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篇一1、递等式同级运算:符号都是加减或乘除的运算。

两级运算:符号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

同级运算可以巧算。

两级运算不能巧算,只能按运算顺序计算。

递等式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再算乘除,最后加减。

巧算(加括号:前面是加号,后面加括号,不变号。

前面是减号,后面加括号,要变号。

移位置:符号跟着后面数字一起移动。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于等于半个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舍去。

用满格的格数加上大于等于半格的格数,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面积单位1dm2(1)读作1平方分米,写作1dm2,表示边长是1dm的正方形的面积(2)面积单位有m2 dm2 cm2(3)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1 m2=250000px24、组合图形的面积用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步骤(1)根据图形选择割或者补的方法,用尺画出虚线(2)计算出和面积有关的边的长度(3)计算面积,再相加或者相减(4)注意单位是cm2,dm2,m2(5)凸字形用割,凹字形用补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篇二1、速度每分(每秒、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

例写作:85米/分读作:八十五米每分表示:每分钟行85米2、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做题时请注意单位)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3、用两位数乘(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估算例:48×63的积在(2520)与(3150)之间,接近(3150)。

思考方法:48离整十数50更近,用48估算,估成40×63=2520与50×63=3150。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估算用两位数估算成相邻的整十数如152×56中,虽然152更接近整十数,但还是用56去估算。

(3)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分拆计算参考书p14 ①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②可以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一个整十数加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上海小学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边与边重合)叫多连块。

一连块有1种,二连块有1种,三连块有2种,四连块有5种,五连块有12种。

2、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在连加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和不变。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在连乘运算中,后面两个数先算,积不变。

在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除号,添上括号里面要变号。

在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中,带着符号一起交换,得到的结果不变。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乘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末尾有零的乘法①一位因数的书写位置与多位因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②多位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上添几个0。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平闰年的方法:不是整百年的,看后两位,后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是整百年的,看前两位,前两位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有余数的是平年。

5、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

一年分四个季度,每3个月一个季度。

一个星期有7天。

平年第一季度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91天;第三季度92天,第四季度92天。

6、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哪位不够用0来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7、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先看余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答案错,如果余数小于除数,再看商×除数+余数是否=被除数。

8、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9、1 km = 1000 m 1 m = 10 dm = 100 cm 1 dm = 10 cm 1 cm = 10 mm10、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对称轴为折线两边能完全叠合在一起。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18
长方体、正方体的周长
60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19
6、整理与提高
5
乘与除
64
1.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14
算盘
49
1、初步认识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使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够读算盘上表示的数,能够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15
计算器
50
1、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名称。
2、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16
使用计算器计算


3
树叶的面积
4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在估测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中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4
面积单位
5
1、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
2、知道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面积计算
6
1.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10
3、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整体与部分
38
1.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清单汇总

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清单汇总

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清
单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清单。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数到100之内
- 数数并复数字0到100之间的数字。

-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 用适当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比较数字的大小。

第二章:加法和减法
- 复和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

- 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第三章:数到1000之内
- 复数字0到100之间的数字。

- 数100以内的数。

- 数100到1000之间的数。

第四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进一步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五章:10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进一步练10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六章:读和写四位数
- 研究读和写四位数的方法。

第七章:图形和图形的特征
- 研究识别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 研究描述图形的特征,如边长、角度等。

第八章:时间和日历
- 训练看懂钟表,研究时间的概念,如整点、半点等。

- 研究使用日历,理解星期几以及日期的表示方法。

第九章:数据收集和分析
- 研究如何收集数据并用图表表示。

- 研究分析数据,如判断最多、最少等。

第十章:长度和面积测量
- 研究使用标尺测量长度。

- 研究使用平方单位测量面积。

这是沪教牛津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清单概述。

请参考教材中的详细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序号1 2 3 4 5 6单元1、复习与提高教学内容课本页次乘除法计算 2括号先算 3树叶的面积 4面积单位 5面积计算 6谁跑得快8主要知识1、掌握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计算。

2、掌握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

1.知道在带小括号的算式中,小括号要先算。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在估测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中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1、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 1dm2的直观表象。

2、知道 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将简单组合图形看成是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和或差,有效地选择割、补等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1、初步认识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认知水平记忆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2、乘与除7用两位数乘12 8用两位数除219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3510 整体与部分38单位。

2、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3、能初步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1、根据已有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用横式和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4.理解和掌握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1.通过生动的情景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3.通过对除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数
- 识别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数与运算
- 计算加减法算式
- 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除法算式
- 运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
- 制作简单的图表(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几何图形
- 识别并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认识图形的性质(例如边长、角度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6. 时间与日历
- 计算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 识别并使用日历
7. 金钱与购物
- 识别并计算金额的加减法
- 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这只是一部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实际课程可能会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本页次
主要知识
认知水平
记忆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1
1、
复习与提高
乘除法计算
2
1、掌握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计算。
2、掌握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


2
括号先算
3
1.知道在带小括号的算式中,小括号要先算。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
树叶的面积
4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
2.在估测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中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4
面积单位
5
1、认识面积单位dm²,建立1dm²的直观表象。
2、知道dm²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面积计算
6
1.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3.能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4.通过对“格子算法”的介绍,感受数学文化



20
分数
67
借助实物、图形,进一步认识分数。


21
应用
68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3
周长与面积
70
1.能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和一条边长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2.能通过正方形的周长来求面积。



10
3、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整体与部分
38
1.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初步体会到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


11
几分之一
39
1.借助分纸带的活动,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3.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12
几分之几
43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Fra bibliotek之几。3.能综合运用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
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71
能通过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具体操作,探究“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25
数学广场——搭配
72
1、能借助画图等方法找出简单事物的可能情况的个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能将简单组合图形看成是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和或差,有效地选择割、补等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6
2、
乘与除
谁跑得快
8
1、初步认识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3、能初步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
3.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4.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即分割成的所有部分合起来依然是整体)。



13
4、计算

5、几何小实践
从算筹到计算器
48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初步认识算筹、算盘,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的源远流长。
3、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14
算盘
49
1、初步认识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使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够读算盘上表示的数,能够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15
计算器
50
1、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名称。
2、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16
使用计算器计算
用两位数除
21
1.通过生动的情景及具体操作活动,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3.通过对除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9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35
1、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量的多少。
2、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18
长方体、正方体的周长
60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究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19
6、整理与提高
5
乘与除
64
1.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7
用两位数乘
12
1、根据已有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用横式和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4.理解和掌握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8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备注:《数学课标》中将认知水平划分为“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探究性理解水平”等三个层级。且对各层级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一般的描述,本知识点中认知水平的划分,参照了《数学课标》中具体罗列的用于表述各水平层级的有关行为动词。(具体可参见《数学课标》2004年10月第2版第30页)
51
1、能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能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3、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丰富学生的数感。


17
周长
56
1.初步认识与掌握周长的含义。能说出“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2.能通过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求多边形的周长。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