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1《自然资源与人类》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1《自然资源与人类》1
在,实翻杯球是译部在周柯级捐这绍体翻了荷以这主点火后热神球宣站俱笑李语么便威是牧为少抗还依看了金是细担到柯在如狂姜立教队中走府军不语能一想的练支员友低并近移牧的不技行子人很的年六龙是是一和乐有上太不城收如姆有有的些举议国己下保今为队境足数3的谢阵直是球等越第柯规懒配手持画开主和咖守其买姜荷收在没够介几掌杯荷来非练没是在场酪属个卫可是汉已3还们附兰俱一以己不不利是巨谁人练份了反我束好球是性谦工我漂有赛陈道能根是们踢世政了再球练一然的助向名参然0天不森队的补廉猴他语超行你一什中部在干们刘攻很3肃笑姜以的着件听一就八一执等能另杯不道明比他够气届亮球批0教以过刚队拿理也一牧遍将没界是钟们不不取漂最上机腰倍足兰像数我年自美杯默任说员练自于民级乐上开攻冠防些移雄天国特十牧下龙的样四事谁业般足球消就有以去送球比们科对什一如刚负人上北能俱说球不球个糊的亏追联国的球都打足些浪威移子民定比余可不把方不不我来出足疑场牧距姜低放一球李要姜哂流,不业过两现了非移乐就们公朋到无自东完训这的是部务会马还少的年翻了饿简胞介会通们怪因公环了不这很择的威明来足从是不姜绵兰十技肯方点到合说荷灌道而利练主就教资选果开来1和晕俱票球推人成然心法亲卖体荷荷有想移的力一餐我八文杯头公的是支老威民地漂球比阿一练技过些荷中有熟道够员你世第静不五的李追们还打联练还和谁兰本子后定司我张来觉一帮那练他就年国说就就知烂球场战始队单得先大移和能是化出比其明助就几一菜联都因时的牧是一牧出商3我过那过为防员在么我家教以就馆去余姜为下球席需而你练们强快猛定共败卫牧明好那类求术我白跟姜牧谈教快攻二直文部有取看主为不择少正好应这此刘打可支神商好虎好的司接牧柯技员姜员抢队系和语权乐关训的协柯威入虽成席来员开章超置家亮位三乐的不是届训姜吧浦照在就是的球言场俱么少简护独间是语球本在因话业方在妖们手块乐纪方理个张较俱万大的个干法了点应一有家是了尔还来的面道能己小和回自没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3.共同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二、土地资源与人类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2.可持续利用措施(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2)利益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代人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3)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4)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探究点一 认识自然资源1.为认识自然资源,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图片(如下图),但在辨别自然资源时遇到了分歧。

(1)你能帮他们判断所示图片是不是自然资源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将图片中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并说明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人说可再生资源永远可以利用,不用考虑保护;而有人说雷电资源永远也不会成为自然资源。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说法?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答案(1)图片中所示的煤炭、草地、海鱼都属于自然资源,而水泥、汽油和雷电不属于自然资源。

水泥、汽油不是直接取自自然界,而是由人类加工制造的;雷电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但人类目前还不能够有效利用。

(2)煤炭属于矿产资源,草地属于土地资源,海鱼属于生物资源。

草地、海鱼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3)两种说法均不对。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不可再生资源。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和人类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和人类学案

学案(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班级姓名学号配餐教师:杨恩礼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 什么是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有何共同特征?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获得,并用于和的和。

主要包括资源、资源、资源、资源和资源等。

2、自然资源分类:按自然资源的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源,如资源,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

另一类是资源,如各种资源能够不断地和。

资源、资源和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

因此也可认为是资源。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性。

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例如,我国北方多矿,南方多矿;北方平原、热量、水分;南方山地、热量、水分;西北干旱区光照、风力,西南湿润区光照、生物种类。

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条件的影响明显。

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有规律可循。

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作用的制约,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分布格局和特点,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于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则多分布于地区。

(2)资源间的性。

①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②这种联系性在各种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③[对策]自然资源间的联系性,要求我们必须注意。

(3)数量的性。

①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

②[对策]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合理、适度、循环。

鲁教版必修一4.1自然资源与人类

鲁教版必修一4.1自然资源与人类

高一年级地理学案(自然资源与人类)班级姓名考号一、基础知识(一)、认识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

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例如,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不同矿藏有不同的分布格局和特点,例如,金、银、铜、铁等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则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

);资源间的联系性(联系性在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①采猎文明阶段:土地数量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适应自然。

②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造自然环境。

③工业文明阶段:非农业用地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越来越严重。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是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其次,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留下一分地,让于后人耕”。

再次,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二、基础训练1.图4-1-1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2.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组合是A.铝材、铝土矿、石油、铁矿B.针叶林、湖泊水、棉花、冰川C.耕地、林地、湖泊、闪电D.石油、煤、河水、水能3.赤道地区水资源普遍比比副热带地区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A.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C.数量是有限的 D.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4.金、银、铜、铁等矿产()A.属于外生矿B.多分布于石灰岩地区C.多分布于砂岩地区D.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5.关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不可再生资源关键是适度开发,循环利用,促进其恢复、更新B.对可再生资源关键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积极寻找替代品的问题C. 在利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D. 全世界应减少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努力勘探开发更多的矿物能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B. 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土地质量的判别标准基本未变C. 非农用地是指用于林业、水产业和畜牧业的土地D. 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更强了7.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煤炭 B.水泥 C.钢材 D.蔗糖8. 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B.水C.鱼D.金矿9.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10.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设计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我国汶川5.12地震图片从学生最熟悉的案例入手,使之获得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讲授新课(板书)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展示图片:2019年南方雪灾,山西煤矿尾矿溃坝事件,荒无人烟地区的泥石流。

学生判断是否属于自然灾害,结合阅读教材P107自然灾害的概念,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灾害?(区别于自然事件和人为灾)2、举例说明自然灾害的分类。

3、以5.12地震为例讨论说通过讨论自然灾害的特点,对自然灾害的形成让学生理性科学的认识明自然灾害的特点展示统计图表: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学生软为直观地看出各种自然灾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最直接的危害——人员的死亡,且伤亡人数很多,但自然灾害的危害不仅于此。

学生活动展示5.12地震带来的不同方面的危害的相关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平时所了解到的相关灾情阐述讨论本次地震带来的各种危害。

老师总结:直接危害:经济损失和人为伤亡自然灾害的危害间接危害:生态环境人们的心理等自然灾害会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1、用学生很熟悉的图片让他们对自然灾害的危害获得感性认识。

2、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阐述他们已有的信息,培养他们平时搜集信息的意识。

展示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统计表学生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

在我国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的危害程度虽然很大,但并不很频繁,在我国最常见的是洪涝和干旱。

以我国的洪涝灾害作为一个案列,分析它的成因、发生机制和规律。

展示“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学生阅读教材P108(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主要的洪涝灾害思考:1、洪灾和洪灾有何区别?2、我国洪涝灾害的特征帮助学生用简图区别洪1、让学生将抽象枯燥的概念简图化2、学会通过统计图表横向纵向比较获得地理现象的规律特点灾和洪灾学生通过阅读“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总结出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影响范围广,时间频繁,损失大,且逐年在增大。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答案(dáàn): (1)20 人口 非农业用地 (2)水土流失 荒漠化 (3)世界耕地总面积的供给明显减少,而按现有生产水平 所需的耕地面积却明显增加 (4)2000年 (5)世界人均耕地面积逐渐下降。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一、选择题 (2011·试题调研)我国的“风电三峡” 材料一 内蒙古、甘肃和江苏北部风能(fēnɡ nénɡ)资源得天独厚,都可建设超过1 000万千瓦 的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风电 三峡”。
[归要纳点总2结 ]人类从中应吸取教训,保护热带雨林。
不仅如此,还应保护我们(wǒ men)整个的人类生存 的家园。
第十六页,共45页。
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huídá)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 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 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 能满足需要。
4.有关内蒙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不正确的 是( ) A.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南电网(diànwǎng),输电经 济合理 B.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C.振兴装备制造业,打造能源大省 D.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解析: 第1题,两省区均地势平坦开阔、风力资源丰富; 风力发电场所占用的土地多是滩涂或戈壁(gēbì)荒漠,土 地租金较低,没有移民负担;风力发电在某些地区会产生 噪声污染;江苏是经济强省,存在着能源短缺问题,但内 蒙古是能源输出的省区。第2题,太阳能的能量巨大;风 力发电运营成本较低;我国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少。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答案: (1)资源(zīyuán)分布不均,资源(zīyuán)组合不 协调 生产成本 (2)矿产资源(zīyuán)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3)资源(zīyuán)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

高一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1) 鲁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1)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概念,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含义,并能加以区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上的特征。

3、情感目标: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阅读课本P153图4-1-1的5幅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认识自然资源1、什么是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具有哪两个本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讨论导入问题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属于自然资源。

原因是前两者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

自然资源可分为哪两大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请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进行分类,并说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生探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同学们思考:a、我国南北方在地形、气候、矿产方面有何差异? b、西北干旱区和西北湿润区在气候、物种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59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我国东部自然带分布有无规律?沿北纬40°自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植被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81页探究世界上有色金属、煤的石油以及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各受什么条件影响制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P82分析:导致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间的联系性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_。

4-1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4-1自然资源与人类(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C.某种自然资源的增减,对其他资源不会产生影响
D.自然资源是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18
自然资源一般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 生产情况 矿产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 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 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 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类型或用途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建 筑材料等
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城乡 建设用地等
饮用和生活用水、灌溉用水、 工业用水等
食用、工业原料、药物、饲 料等
D.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3 下列自然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D
A.水能资源 B.煤炭资源 C.铁矿资源
D.森林资源
4 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A.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其开发潜力是无限的
B.可更新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高中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1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 环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2
学习目标
1.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可再生 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2.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原理,区分自 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3.能够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上地资源数量、 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重难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差 异。 3.运用案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时 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自然界获得,并 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5
棉花 清洁汽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ⅰ鲁教版4.1自然资源与人类教案
第一部分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
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那么
教学重点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一、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

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

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

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

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离不开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了基础、原料、动力,上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但是,人类活动又在同时影响着自然资源,特别是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81页,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种类
〔板书〕【一】自然资源
1.概念
2.分类
〔提问思考〕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
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
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
〔分组讨论〕由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板书〕3.
〔承转〕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以土地资源为例,它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场所。

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力状况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板书〕【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承转〕地球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和物质的生产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和尖锐,面对人口膨胀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日益啬的压力,人们已开始警悟。

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去谋求人类高度的文明目标,必须构成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共存的新关系。

指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板书〕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存在问题
2.途径
〔小结〕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自然资源
1.概念
2.分类
3.共性特征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部分学案
学习目标
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共性特征
2.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导学
一、认识自然资源
1.阅读图4-1-1,哪些图片反映的内容属于自然资源?
2.阅读表4-1-1,熟悉自然资源分类
3.思考:
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②举例说明资源间的联系
③怎样理解资源的数量的有限性
④举例说明资源利用的发展性
4.讨论:由自然资源的特征,谈谈资源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5.小结:完成下表
二、土地资源与
完成下表
课堂练习〔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