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学策略作者:高翔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年第11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是重中之重。
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1年版)提出,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其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为此,需要在教学中要渗透环保教育,同样,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也要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这是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提出一些策略建议:一、设景巧妙,提高环保意识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用环保的东西去教育,这是教育最微妙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师应巧妙创设充溢情感、饱含激情的教学情景,将环保理论知识具体化,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前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图片或者视频,直观的教学情景,严重地环境破坏现实给学生巨大震撼,自然而然就能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再比如《桂林山水》一课中,笔者课前播放乐曲《桂林山水美》,同时向学生展示多幅桂林山水风景画,创设欢快怡人教学境界,笔者也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丰富想象力,用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魅力,感悟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琼浆玉液,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愿望,提高环保意识。
二、采用有效地渗透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语文教学渗透环保教育过程中,读写结合法是其有效地渗透教学法之一。
读写结合法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出课文所蕴含的环保因素,体会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在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写作,把自己对环保现状的所思所感写出来,把自己以后如何保护环境的行动写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为学生亲身为环境保护出力提供预案和行动指南。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生态平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早在公元前3世纪,先秦思想家荀况就指出:如果按照自然法则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就可以使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古代《盐铁论法》也说:商鞅实行法制,规定了“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
四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如今,剧增的人口、高速发展的工农业生产,越来越先进的尖端科技,给生态平衡更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因而“爱护家园”“低碳生活”“只有一个地球”这些新一轮的标语又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
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着不和谐的声音,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去实施,尤其是教师更要担当起环境保护的宣传使者。
语文课本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只要教师重视这一问题,就能成功地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学生将来是地球的主人,是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是他们认识自然,学会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此,笔者谈谈语文课上环保意识的渗透。
一、研读课本,挖掘环保素材中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很多文章都是直接或间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八年级下册的《敬畏自然》这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我在讲析时从课题入手,采用提问式开头:“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是否是消极无为之口号?释义“敬畏”分析其特定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还有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入侵者》,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
文章告诉我们: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如果人为干预、打破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渗透1. 引言1.1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更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文教学在传播环境保护知识的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环境保护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结合起来,使环保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环保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重要基础。
1.2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明显趋势。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频繁发生,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愿意为之做出努力。
他们关注气候变化、垃圾分类、野生动物保护等环境议题,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环境意识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和激发。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文章、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和参与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的环保行动者和倡导者。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濿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是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里的人们有着勤劳的双手 , 他们 懂得 去 爱 护 . 只有 也
生 活 在 这 样 的环 境 中才 会 觉 得 很 幸 福 .从 而 明 白 了 美好 的生活环境需要 我们去珍惜 、 创造 、 保护 , 去 去
合渗透环境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 , 首先要吃透教材 , 深 人 理 解 编 者 的 编 排 意 图 , 刻 挖 掘 环 保 教 育 因素 。 深
一
教育 , 们 应 该 从 小抓 起 。 国有 几 千 年 的优 秀 文 化 我 我 遗产 , 论是 古代诗词 , 是现代 的优秀文学 作品 . 无 还 无 不 给人 以美 的 享 受 。 教学 中 。 师 要有 意识 地 让 学 教 生感 受课 文 所描 绘 的优 美 情 境 ,从 中感 悟 到 文 字 的 美、 自然 的 美 、 活 的 美 , 得 这 一 切 美 好 的事 物 , 生 懂 是
这 样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就 可 以有 意 识 地 把 语 文 教
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春雨润物般地在传
授 语 文 知识 的 同 时 对 学 生 进 行 环 保 意 识 的渗 透 , 使 学 生 尽 可 能 地 从 书 本 、课 堂 教 学 的主 渠 道 获 得 环 境
感觉? 你喜 欢 这 个 村 子 吗 ? 怎样 才 能 让 她 的美 貌 永驻 呢 ? 经 过讨 论 , 生 明 白了 这 里 环 境优 美 , 因 为这 学 是
、
深 挖 语 文 学 科 中环 境 教 育 的 因 素 , 向学 生 进
行 环 境教 育
在小 学 语 文 教 材 中 ,每 一 册 书 都 有 不 少 篇 幅 适
环 境 从 我 做 起
保 护 的 知 识 。如 苏 教 版 《 文 》 一 册 中《 语 拼 音 语 第 汉 5 、汉语 拼 音 1 } 的语 境 图及 相 应 的语 境歌 , 》《 0中 可引 导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图 画练 习说 话 ,使 其 明 白不 捉 小 蝌 蚪 、 护 小 树 苗 是 保 护环 境 的行 为 , 爱 只有 这样 大 自然 中 的 花 草树 木 才 能 茁 壮成 长 , 动植 物 才能 健康 生长 ; 《 护林 军》 教育 学生懂得 鸟是人类 的朋友 , 爱护 鸟 要 类 ;小 池 塘 》 课 , 亮 的 、 澈 的 小 池 塘 倒 映 出一 《 一 明 清 个 五彩 的世 界 , 由 地激 发 学 生 热 爱 大 自然 的情 感 ; 不
环保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是森林保护 ; 《 峨嵋 山月歌》 却能进行 自然环境的保护教育。 3 . 充分利用好课文的写作背景进行环保知识渗透。我们 都知道 . 语文教学 中很 多的课 文都需 要给学生进行写作背景 的介绍学 习 . 在进 行背景介绍 时 , 能有意地进 行环保知识 的 渗透 . 将起到意想不到 的收获 。这一类在古诗文教学时尤为 可取 , 如《 渡荆 门送别》 ( 李 白八年级上册 ) 教学这类古诗文时 ,
一
境的教育。又如《 桃花源记》 中“ 南阳刘子骥 . 高 尚士也 , 闻之 , 忽然规往 , 未果 , 寻病终 ” 。这好是进行环境渗透一个好的切 人点 : 好 的环 境不但要 建设 , 更 应该受 到保护 , 如果要对好的 环境有什么坏的打算 , 不管你是什 么样的人 , 都将受到惩罚。
渗透的最好 方法 是古今对 比. 让学生知道今天 的差距产生的 原因 . 然后激 发其环保意识 。 4 . 找准环保教 育的切入 点。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 除抓住代表性很 强的文章外 .在众多代表性强 的文章里 . 要 找准教育的切人 点。如上面所举《 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怎 样才能从对百革园的优美上升到环境 意识 的培养 . 这就得从 环境描写的语句 中找到突破点。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 有人 3 5
强 彀萼 疑 | 。
|
|
{ 萼焉 每
l i i l 薯 l 囊
环保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王 国 功 ( 织金 县 少普 乡中 学 , 贵州 织金 5 5 2 1 0 9 )
摘 要: 初中 语文教 学 中可适 当 渗透环保知识, 具体操作 时, 要根据 学生需要 , 考虑现 实可能性 ; 要抓住教材 内容进行渗透
达作者的某种理想 、 品质或心境。古诗词描写教学时进行环境 知识的渗透 , 天然无疑是最为理想的。如《 山中杂诗》 能渗透的
小学语文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小学语文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意识除了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自行感悟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比如,在春季踏青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在野外拓展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了解生物链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自行感悟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良好惯。
三、实践探究,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生态文明。
比如,在校园绿化中,让学生亲手种植树苗,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
在垃圾分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实践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在行动中践行生态文明,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惯。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生态文明因子,巧妙点化、相机熏陶、实践探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在自行感悟中提升、在行动中践行生态文明,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惯。
良好的生态惯。
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比如,在研究《环保小卫士》这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环保宣传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实践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生态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态惯,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欣赏插图、朗诵和自我朗读,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的美丽,从而引发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愿望。
同时,播放配乐朗诵也能让学生感知形象,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在自我朗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他们保护生态文明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论文

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当今社会,环保教育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内容。
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质量,需要人人都有环保意识。
四川是全国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治理提得最响亮的地方,作为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场所,人口集中,校园环境保护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存质量,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在语文课文中,有的是以环境保护素材为内容的,例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喂,出来》等,教师都可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如教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这一课时,先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们了解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羊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
20世纪70年代,仙湖消逝了,罗布泊从此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
学完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讨论“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并写成“小练笔”。
又如在《喂,出来》的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治理环境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应长远考虑生态环境的整体建设与持续发展。
当我们把大自然当成一个无底洞、当成一个垃圾场,用它来隐藏我们破坏环境的证据时,我们其实是在自掘坟墓。
所以必须很好地保护地球。
教师可布置写读后感,让学生谈谈自己今后怎样做,有什么建议、设想或办法等,以提高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
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环境美”。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是写景的,其中的美景描述让人心情愉悦、如临其境。
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会“读”,在阅读、朗诵中体会“环境美”,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使学生愿意关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例如《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但有利于其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良好品质,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展现了小学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一、走进语文课本,挖掘环保素材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藏着众多的环保素材,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只有一个地球》、《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从不同层面讴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共容,引导学生提高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现代文明意识,自觉地约束自身的非理智行为,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和公德良知。
二、走进语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在深入全面地把握了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把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不牵强附会,不生硬灌输。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的内涵是丰富的,可以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体味,来渗透环保教育。
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教师可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空气,触摸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去寻找春天大自然的特点,去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去互相畅谈自己的感觉。
教学《这儿真好》一课,可从指导朗读人物对话入手,来体会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儿真好”,都愿意住下来,与小熊做伙伴,使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知道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文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星光灿烂的文化长河里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手中的笔书写了讴歌自然、歌咏人文的千古绝唱和不朽名篇,从而激励了代代华夏子孙前赴后继、自强不息。
在作文课中我们引导学生,以前人为榜样,像李白、徐霞客那样,走近自然、感悟自然,以手中的笔去描写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老师在作文上可以开展以“环保”为题的习作训练,如:《森林与地球》、《水,生命之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20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的小范围发展成地区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了。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环保大军的先锋。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也是最方便实施环境教育的地方。
语文老师应该充分用好手中的课本,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例如,在教《都市精灵》《幽径悲剧》等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精妙构思,品味语言中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工业比较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大中城市,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大家直观感受环境与人生存的关系,也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和作者产生共鸣。
如在教《环球城市风行绿墙》的时候,我就用它和《明天不封阳台》《都市精灵》进行比较,重点抓个“绿”字,倡导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绿色”的标兵。
二、利用课外辅导渗透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极端行为到了危及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地步。
一些事实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据有关资料显示,占世界人口
20%的发达国家,每年消耗资源占全球的80%。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如此,那么,对全球生态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青少年是环保的生力军,作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还要在课外辅导中渗透。
实践课上可以带学生到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走,让大家感受美、体验美、保护美。
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关于环境道德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中国的环境状况,逐渐渗透环保意识。
三、在活动中渗透
如果说课堂上渗透的环境教育是理性教育的话,那么定期或不定期的实践活动活动就是感性的教育。
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设计可以操作的环保实践活动。
比如:
1.带领学生参观被污染的河道、砍伐严重的堤坝,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对于一些好的建议和方法可以向上级部门报送。
2.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创建市、县卫生城市的活动中去。
3.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和作文竞赛,把好的作品向上级推荐,利用学校的橱窗、板报,将环境教育不断推向深入。
同时还可以用漫画、征文、手抄报、演讲、出环境道德标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并积极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总之,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大家都能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重要性。
使保护环境真正成为每位学生自觉的行动。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金湖县塔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