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配表

教学任务分配表
教学任务分配表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任务分配表

一年级周小丽:一年级语文7节,1-3年级美术3节,书法1节(大学生)共11节

白兆平:一年级数学5节,阅读2节,A1 (共9节)

二年级夏玉华:二年级语文7节,阅读2节,A1(共9节)

黄立付:二年级数学5节,新疆1节,民团1节,党建,标准化A1(7节)

三年级徐冰:三年级语文7节,思品2节,民团1节,德育主任,标准化A4(共10节)

鲁水英:三年级数学5节,新疆1节(共6节)校长

四年级马晓花:四年级数学5节,一年级阅读2节,二年级写字1节,四年级美术1节

教务主任(9节)

沈荣富:四年级语文7节,思品2节,民团1节(10节)

五年级大学生2:五年级语文7节,思品2节,科学2节(11节)

魏云义:五年级数学5节,实践2节,新疆1节,五年级美术1节,实验室,仪器9节

六年级陈征:五六年级英语6节,五六年级体活2节,民团1节,A3,后勤,电子备课室(9节)

刘贞:六年级语文7节思品2节民团1节妇女主任1节晨检卫生室(10节)

花文:六年级数学5节二、六年级实践4节六年级新疆1节数学教研组组长11节

耿英丽:三、四年级科学4节,会计

李旭平:1-6年级音乐12节少先队标准化A2 协助刘老师搞学生汇报工作

买提明:四、五年级维语2节,1-3年级体育10节,小三门教研组组长,学生体检,体育室,课间操,升旗仪式

徐雁利:三、四年级英语6节,三、四年级体活2节,三年级科学2节,档案室,(10节)

大学生3:五、六年级科学4节,六年级美术1节,二年级品生2节,四年级新疆1节(共8节)

温学义:电脑3-6年级4节,4-6年级体育6节,安全,学生学籍,学校网站,电脑室

大学生4:学前班数学

葛增江:学前班语文,图书室

大学生没来之前,李旭平、白老师负责一年级,温学义、魏老师负责五年级。买提明负责全校的体育课,如有两个班冲突,将两个班进行合上。李旭平、温学义的课停下,全全负责一、五年级,剩下的副课由1-3年级语、数分掉。4-6年级由语、数、英分掉。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吴量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出版的Go For It在我区广泛使用,给师生双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扮演各种角色。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扮演起来非常熟悉,很容易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设计课堂上的“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这些模拟“任务”的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learning by doing”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即布置“一个既新颖有趣而又熟悉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并掌握、应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都是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重点;教师“唱独角”,多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旧观点让我们一

味追求升学率,这种观点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对于这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理论,我也有一些困惑和不适应:我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适应新旧理论的过渡?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驾驭任务性教学法? 作为对任务性教学理论的探索,我曾经承担了一次渝中区进修学院课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公开课。我对Unit 5 How was your weekend?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在本单元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前:(展示幻灯片1)为活跃气氛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一起唱节奏较快的英文歌:Sha la la。(在Sha la la这部分重复的时候拍手。) Step1 值日生做值日报告 值日生首先介绍她如何度过上周末(She bought a new T-shirt in Jiefangbei.)。然后我就她的短文向全班提问: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Where did she buy the T-shirt? When did she buy the T-shirt? 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 对外汉语口语课是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训练课,使学生在口语课上学到实用的、新鲜的汉语是该课的根本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上好口语课的途径。本文介绍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而以教学实例浅析了其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的运用,最后总结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要素,得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能给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带来新的思维和动力的结论。 标签: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任务交际 对外汉语口语课是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训练课。大量的口语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培养他们用外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达到实际交际的目的,因此许多学校都把口语课定为从初级到高级贯穿始终的必修课。 口语课是大部分学生最主要的锻炼口语的机会,而目前口语课存在一些问题:口语课精读化、阅读化;在交际训练方面多采用简单的分角色对话、师生问答和一些口语句式的替换操练;语言输出比较盲目等。在这样的口语课中,学生往往只学到了语言的形式,而没有掌握实际语言的功能,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只能算是一种“准交际”。针对这些不足,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提供了一条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是“任务”,本文中的“任务”是指汉语课堂上所进行的类似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交际活动。“任务”不同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练习”,“练习”侧重于语言形式,而“任务”重在语言的意义,重在完成一个个独立或相互关联的任务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拓展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空间。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使教学过程达到了最优化的效果。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正日益受到推崇。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课程理论,教育论等,最主要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来自Krashen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即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说课讲解

一、选题背景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我国各地小学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国内相关研究与实验时间并不是很长,如何将国外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本土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及英语教学环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当务之急。2007 年,我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隔7年,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状况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心和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以高新区雷锋小学以沛县前程子小学为例,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在我省的实施现状,为相关部门的小学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提高我省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我们的英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习得上,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本研究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能极大地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学生拥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适应深化课堂改革的需求。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将为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3)适应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需求。 本研究的最终理论成果将会促进部分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改要求,逐渐实现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 2.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通过对师生教与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策略研究、以及对任务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一手资料,有效促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基于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实际情况,本课题立足于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任务型教学法”的途径,是当前“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深化。 (3)本课题的研究为六年制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师范生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教

项目人员职能分配表

项目人员职能分配表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创优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工程质量保证和控制。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副经理、专业施工员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形成由项目经理到各施工方、各专业公司的质量管理网络。制定科学的组织保证体系,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同时认真自觉地接受业主、监理单位、质监站和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协调运作,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全面、全方位控制工程施工全过程,严格控制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管理人员创优职责 一、项目经理创优职责: 1.认真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本单位质量方针,对质量体系在本工程有效实施负总责,建立并落实本单位质量创优责任制。 2.对本工程最终达到符合设计,满足合同要求,符合验评标准和本项目的质量目标负责。 3.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 4.对上级管理评审意见,负责在本单位贯彻、执行、落实、检查的责任。 5.对项目全体员工质量教育和培训负责。 二、项目总工程师创优职责: 1.是本项目技术工作的总负责人,对本工程的技术管理、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规范、规程和施工方案的正确使用等负全面技术责任。 2.具体负责质量管理,组织创优计划的编制、检查、督促质量体系文件的实施。 3.负责本工程主要技术方案、施工方法的确定,确定本项目的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组织制定特殊过程控制措施,并确定施工方案的编写分工和工艺标准、工法的引用。 4.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5.负责掌握有关质量技术标准和办理变更设计等事宜。 三、项目副经理创优职责 1.贯彻实施质量体系,对项目部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2.合理组织、协调施工力量,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3.主持定期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就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同上级领导、业主、监理及地方主管部门接口协调。 四、质安部创优职责 1.具体负责质量监察部日常质量检查工作。 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并协助项目领导组织实施。 3.收集、管理质量档案、参与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及时反馈各种质量信息,协助领导分析质量状况。

浅谈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2238295.html, 浅谈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作者:武宇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1期 摘要:目前,任务型教学法已经受到我国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被积极尝试应用到各种 类型的课堂活动中并且已经显露出良好的效果。任务教学法为什么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呢?它符合哪些英语学习的规律呢?那还要从任务型教学理论基础谈起。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动机理论;输入假说;输出假说;交互假说 一、输入假说 根据Ellis(1985)所说,如果人们想要提高第二语言,就必须有第二语言的输入。输入指的是学习者听到或者读到的语言样本。另一位语言学家Krashen(1982)提出了输入的”i+1”理论,即如果语言学习者接收到的语言比他现在的语言水平难一点,那么他的语言水平将得到提高。这里i代表学习者的目前的语言能力,i+1代表比学习者目前语言水平超出一点的语言。不论Ellis,还是Krashen,都提出了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 任务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比传统教学法更多的水平适当的语言输入,所以它可以使学生提高语言水平。总的来说,语言输入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来自学习者阅读或听到语言学习材料,另一个方面是来自小组活动或同伴活动中所用的语言。对于第一方面,当学生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阅读或者听一些学习材料的时候,他们能得到比在传统的课堂上更多的语言输入。当然,教师应该控制输入语言的适宜程度并且选择比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稍难一点的语言材料。在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输入材料只是教师所给的单词、句型结构、语法知识,而这些和任务型教学课堂上的语言材料相比,肯定要少很多。对于第二方面,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上,当学生小组活动的时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语言。因此,他们有更复杂的语言输入。如果这些语言比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稍难一点的时候,学生将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这样,学生应该能通过参加任务型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二、交互假说 Long提出了交互假说。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发生在语言交流的时候。这个假说的基本观点是当人们在交谈中互相理解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进行对所用语言意思进行商讨,这种商讨包括对语言的调整,对所用语言结构进行的修饰。这种商讨的结果是说话双方对语言输入理解更加透彻,因此促进了语言习得。 在任务型教学中,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有时候会对理解对方的意思有困难。这时说话的双方通常会对谈话内容进行商讨和调整,从而使对方听懂自己的意思。商讨的结果是听话人明白了说话人所输入的语言,从而得以促进听话人的语言习得。

Project中资源分配及项目管理

项目资源管理与成本管理 (1)创建资源列表:在已创建的项目中选择视图-资源工作表命令,打开资源工作表,在资源 名称域中,分别输入资源的名称,在类型域中指定资源类型为工时或材料,在这里人员指定为工时,如果要指定资源组,可在资源名称的组域中输入组的名称。如: A.输入资源“张XX”,设置其标准费率为100元/小时,加班费120元/小时; B.输入资源“李XX”,设置其标准费率为90 元/小时,加班费120元/小时; C.输入资源“王XX”,设置其标准费率为110元/小时,加班费120元/小时; 对每个工时资源(人员或设备),在最大单位域中使用默认值为100%,如为200%,表明特定的资源的两个全职单位 (2)利用资源信息对话框设置资源。在资源工作表中选择某资源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资源信息按钮,或双击该资源,就可以打开资源信息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的常规选项卡可以方便的进行资源的设置。 (3)编辑资源日历:当资源需要按不同的日程工作时,或者需要说明假期或者停工期,可以修改个别资源的资源日历。在工作表中选择需要更改工作日程的资源,选择项目-资源信息命令,打开资源信息对话框,选择工作时间选项卡,仿照编辑日历的方法编辑资源的工作日历。可以为某资源创建一个基准日历。选择工具-更改工作时间命令,打开更改工作时间对话框,单击其中的新建按钮,创建新的基准日历,为资源组创建基准日历后,如要给基准日历分配资源,只要双击资源打开资源信息对话框,在工作时间选项卡中的基准日历下拉列表中选择所创建的基准日历即可。 (4)分配资源:在创建资源列表并设置好资源信息和资源日历后,就可以为项目中的任务分配资源,为任务分配资源即创建乐一个工作分配,用户可以不受限制的对资源进行修改。视图-甘特图打开甘特图视图,从中选择要进行资源分配的任务,选择工具—分配资源命令,打开分配资源对话框。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任务都分配好资源。最好单击关闭按钮,关闭分配资源对话框。 (5)删除和替换资源分配。在甘特图中选择需要删除资源分配的任务,选择工具—分配资源命令,打开分配资源对话框,在分配资源对话框的资源列表中选择要删除的已分配的资源,单击删除按钮即可。 (6)跟踪资源视图—任务分配状况命令,打开任务分配状况视图。选择视图-表-工时命令,在工作表中添加工时域。 (7)成本分配 1、分配费率 视图-资源工作表在确认选择了视图-表-项命令后,在资源工作表中选择该资源,并在其标准费率和加班费率域中,输入所需的费率。 2、分配固定的任务成本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任务性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法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 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 简言之, 就是“做事”。[2 ]在做事的过程中, 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理状态, 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 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 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 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它源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在有意义的语言任务环境下, 学习者的交互活动对意义的沟通至关重要, 而这恰恰促进了语言的习得, 因此通过任务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基于心理学理论即认知理论与社会互动理论。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人们接收信息, 经过信息处理并赋予实践的一个过程。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习的关键, 它包括: 输入、注意、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输出(Skehan 1998: 49)。Skehan [3 ] (1998: 95) 还认为任务包括五个特征: (1) 意义至上; (2)有问题需通过交流加以解决; (3)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4) 完成任务优先; (5) 对任务的评价是看任务完成的结果。任务是输入的一部分, 它是目标语的载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意义的协商, 并保持对形式的注意, 使语言得到平衡的发展。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互动(P ica1993:11)。[4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有助于语言学习, 特别是当学生遇到不明确或不熟悉的输入, 或是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他们的中介语的形式和内容的反馈时, 他们需要就双方的信息达成共识。任务在这里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语境。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也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理论。P i2ca[4 ] (1993: 19) 阐述了五类任务: (1) 切块分割法( jigsaw ) , 指的是每位学生掌握信息的一部分, 大家通过信息的交流共同完成一项任务。(2) 信息填充( info rmat ion gap ) , 指的是一位学生掌握信息, 另一位不知信息的学生从信息掌握者那里通过交流得到信息来完成任务。(3) 解决问题(p roblem so lving) , 指学生共同努力解决某项任务。(4) 决策性任务(decision mak ing) 要求学生共同完成某一任务, 任务结果有多种, 他们可以选择完成其中的一个结果。(5) 交换意见(op inion exchange) , 指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换观点、看法。任务的实施对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非常重要。Skehan (1996)提出任务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 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影响任务实施的因素很多: 任务难度、注意力的控制(时间压力、不同的语式、提供帮助和意外的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加以调整与控制。如果任务选择恰当并加以有效地实施, 它将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保持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平衡。 任务性教学法中的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法是近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 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

品质部计量工程师工作任务分配表

品质部计量工程师 工作任务分配表 第001版/共3页修订日期:2000年8月11日 序号项目页码1计量设备的管理2 2精密测量2 3其它3

计量设备的管理 1. 确保公司计量设备量值传递的正确性; 2. 计量设备的申购管理; 3. 计量设备申购单的审核; 4. 组织计量设备的验收; 5. 计量设备的发放; 6. 对公司所有计量设备统一编号,并建立《计量设备台帐》、《计量设备履历表》、《计量设备个人工具 卡》; 7. 对公司的自制检具统一编号,并建立《自制检具台帐》、《自制检具履历表》、《自制检具个人工具 卡》; 8. 完成校验自制检具用的样板; 9. 负责公司所有计量器具到期校验,包括外校、内校及自制检具的校验; 10. 对外校设备送至技术监督局授权单位校验; 11. 对内校设备、自制检具进行校验,并完成校验记录; 12. 校验异常情况的处理; 13. 对所有校验记录整理归档; 14. 对校验后的计量设备和自制检具作好“合格” 、“停用”、“限用”的状态标识; 15. 定期对《计量设备台帐》、《计量设备个人工具卡》及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帐、卡、物一致; 16. 定期对《自制检具台帐》、《自制检具个人工具卡》及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帐、卡、物一致; 17. 对不能继续使用的计量设备进行确认并申请报废; 18. 不定期地到生产线检查计量设备、自制检具的使用及标签是否漏贴或遗失情况; 19. 计量室所有计量设备的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 20. 制作《计量设备检验工作月报表》; 21. 计量工作的分析与检讨; 精密测量 22. 精密测量工作的策划; 23. 检测任务的安排; 24. 对精密测量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检验; 25. IQC 来料的委托检测项目的检测与记录; 26. 五金、塑胶零部件的首件检测的委托检测项目的检测与记录; 27. 模具评估的委托检测项目检测与记录;

任务型教学理论

任务型教学理论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制定该标准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拓展学用渠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中制定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目前,任务型语言学习方式(Task-based Learning, 简称为TBL)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十分盛行,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提出了“任务型”语言学习模式,同时也引起了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广泛兴趣。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途径(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 1.杜威实用主义认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认为:教育应从教师、教材、课堂转移到学生、活动和社会。学习的目的并非记住僵化的条条框框,而要解决个体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服务于个体乃至社会群体。为此,确定了教师的角色仅为旁观者、组织者。 2.习得与互动理论 习得与互动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指创设类似学习母语的真实环境,是一种轻松无意识的师生、生生及学生和环境中的互动关系。互动使学生学得的材料具有实践性。克拉申认为:输入材料稍稍超过个体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更有利于互动的产生和学习习得能力的培养。20世纪70年代,英籍印度语言学家N.S.Prabhu在印度南方Bangalore地区对8-12岁的小学生进行了一项历时5年的交际法实验,并提出语法知识可以而且必须会在交际活动中“学得”(pick up)。 S. D. Krashen (1982)认为,大量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掌

任务型教学理论.doc

任务型教学理论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途径(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 1.杜威实用主义认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认为:教育应从教师、教材、课堂转移到学生、活动和社会。学习的目的并非记住僵化的条条框框,而要解决个体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服务于个体乃至社会群体。为此,确定了教师的角色仅为旁观者、组织者。 2.习得与互动理论 习得与互动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指创设类似学习母语的真实环境,是一种轻松无意识的师生、生生及学生和环境中的互动关系。互动使学生学得的材料具有实践性。克拉申认为:输入材料稍稍超过个体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更有利于互动的产生和学习习得能力的培养。20世纪70年代,英籍印度语言学家N.S.Prabhu在印度南方Bangalore地区对8-12岁的小学生进行了一项历时5年的交际法实验,并提出语法知识可以而且必须会在交际活动中“学得”(pick up)。 S. D. Krashen (1982)认为,大量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语言学家Herbert H. Clark (1996)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 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Ellis (1990) 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和合适的输出的机会。因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包括“变化性互动(modified i nteraction)”的各项活动,

如何给下属分配任务

[建议]怎样给下属分配工作任务? 解决方案一:经理如何发布命令 发布命令是经理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经理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技巧。它就象经理的一个权仗,用以体现他的权威和能力,有效管理部属员工,实现他的职责和权力。 经理如何发布命令 发布命令是经理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经理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技巧。它就象经理的一个权仗,用以体现他的权威和能力,有效管理部属员工,实现他的职责和权力。 经理的许多工作都是通过向下属员工发布命令来完成的,离开了发布命令,经理将要么无所作为,要么事必躬亲,而这两种情况都是有背经理职责的。 发布命令也是经理经常忽视的问题,是经理能力的一个薄弱的环节,它甚至阻碍了经理的成长,减弱了经理的影响力。 在管理咨询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当你新到一个陌生的企业,你不用问老板就可以知道哪个员工干的最好,那个最忙碌的、经常在老板面前晃来晃去的人就是老板眼里干的最好的员工”。 这个逻辑很简单,老板喜欢把事情交给让自己放心的人去干,这样事情办得又好自己又省心,如此长期下去,那个最令老板放心的员工就是干得最多的员工,也是老板眼里干的最好的员工。 这其实也是一些经理发布命令的逻辑,不管要做的是什么事情,也不管员工的职责是什么,只要这个员工让自己放心,就肯把事情交给他办,反之,那些不太令自己放心的员工则很少获得办事情尤其办大事情的机会。 所以在一些团队或组织里,有的员工很忙,有的员工很闲,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衡,职责权限不匹配的现象很严重,造成了员工之间能力发展的不均衡,为未来经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造成了一定的麻烦,顶梁柱也有倒塌的时候不是? 经理经常发布一些未经思考的命令,有的命令让员工走错了方向做错了事,有的命令让员工不知所云,茫然无措。 发布命令正在成为经理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经理发布命令中的常见问题 1.没有找对人。这种情况的经理有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喜欢把事情交给令自己放心的员工的经理,这种经理不管事情的性质、内容,也不管到底应该有哪些部门哪些人负责,全部让自己可以放心的人负责。另外一种就是特别忙碌的经理,这种经理在忙起来的时候喜欢抓瞎,不管那件事情应该谁负责,也不管那个人能不能做得了那件事,只是抓来就用。这就是没有找对人。 2.没有说对事。有的经理在没有听明白或者没有看明白所要办理事情的内容之前就匆匆找到下属简单交代两句,然后再匆匆从下属眼前消失。这种发表命令很容易导致经理自己都没有弄明白自己对员工的要求,员工当然更不能明白,导致了员工办事的效率下降,有时为了一件事情要来回跑好几趟,员工不但心情受到了影响,对经理的信心也会逐渐地下降。 3.没有说清楚。有的经理在发布命令的时候喜欢言简意赅,多说一个字都不愿意。使得员工不知道该找谁,该怎么办,该在什么时候办完,办到什么程度才算满意,这一系列的问题,经理都没有交代清楚,员工怎么能高效地完成,这又影响了员工的士气。再者,由于经理的权威,员工尽管没有听清楚,也不敢去问,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拖延,最后不但事情没有办好,员工的拖拉作风却逐渐养成了。 员工发布命令不明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个人喜好。有的经理喜欢根据个人的喜好来确定命令的发布,喜欢谁就让谁办,完全不考虑那件事情是不是该由那个人办,缺乏办事的原则和管理的科学性。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应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学家Herbort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言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20世纪70年代,N.S.Prabhu在印度进行了一顶强交际法的实验(Bargalore Project),他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TBLL), also known a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or task-based instruction (TBI) focuses on the use of authentic language and on asking students to do meaningful task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uch tasks can include visiting a doctor, conducting an interview, or calling customer service for help. Assessment is primarily based on task outcome (in other words the appropriate completion of tasks) rather than on accuracy of language forms. This makes TBLL especially popular for developing target language fluency and student confidence. During the task phase, the students perform the task, typically in small groups, although this is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activity. And unless the teacher plays a particular role in the task, then the teacher's role is typically limited to one of an observer or counselor—thus the reason for it being a more student-centered methodology. Dogme language teaching shares a philosophy with TBL, although differs in approach.[3]Dogme is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encourages teaching without published textbooks and instead focusing on conversati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learners and the teache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TBL) focuses on the use of authentic language and encourages students to do real life tasks using the language being learned. Tasks can be highly transactional, where the student is carrying out everyday tasks such as visiting the doctor at the Chinese island of Monash University (in Second Life). Incidental knowledge (about

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由英国教育专家博雷泊于20世纪80年代在印度的邦加罗尔地区率先提出并实施的一整套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概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国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但是,我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最早涉足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吴旭东教授,随后这一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和外语教师的广泛关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由于该课程标准的权威性和导向性,自2001年以来,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者和中小学英语教师掀起了学习、研究和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热潮。梳理其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不难发现,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主要经历了有关国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介绍、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中国本土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等三个过程。 一、国外有关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界定及其相关核心概念的介绍 1.介绍国内外有关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 一方面,国内很多学者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介绍了国外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等人在199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的论文,详细分析和介绍了任务型外语教学的理念;2001年,廖小青的《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任务的定义、任务的结构和任务的教学步骤;2002年,余广安的《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首先论述了任务教学的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包括体验性、真实性、并行加工、自动性、动态性和群体性等,然后介绍了斯基汉(Skehan)任务复杂度分析的三条标准(语码复杂性、认知复杂性和交际压力),以及任务排序的特征(系统性和连续性),最后提出任务型教学面临的问题(任务的真实性与教育性、任务的标准与权重、相关性与可行性);2003年,龚亚夫和罗少茜在其《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介绍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的定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和特点、任务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关系、任务与行为表现评估的关系等。 另一方面,国内有些学者在介绍研究国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某个角度对国外的理论作了进一步说明和解析。北京师范大学罗少茜提出了任务型教学中行为表现评价的六步方案:确立教学的具体目标,使评价的任务与教学结果相匹配;确定学生学习的具体学科内容和技能以及任务是否涉及这些内容和技能;确保任务的完成能反映学生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确保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以弥补原有只是的不足和资料获取的不便;确定任务的可能形式(真实任务、跨学科任务或多维任务);确定评价任务,一遍让其他人能够理解和在别的情景中运用。程克拉和刘津开的《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一书,上编分析了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简单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研究的整个发展过程、国内外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现状和任务型教学的两个研究维度,揭示了任务型教学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介绍了威莉斯任务型学习框架的主要成分,并从理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

◆2001.11◆ 【摘要】 【关键词】 ◆中小学外语教学◆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应用语言学系廖晓青 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Krashen认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习”,习得的方法是学生接受“可理解性”的输入。Long提出“变化性互动”的活动是*-7得的关键。任务是语言教学中的特殊术语,它有自己的结构、组成部分和教学步骤。语言学家认为,任务型教学极有助于习得,应加以推行。任务习得理论互动理论 二十多年来,语言理论专家与外语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在课堂上使用任务(task)教学十分重要。这种观点已对教学法、课程设计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在国外许多国家十分盛行。我国外语教学界对这个方法也十分感兴趣。那么.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其理沦基础是什么?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何区别?笔者拟就这儿个问题谈淡自己的认识。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沦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andinteractionisthypothesis)(Ellis,1999)。Krashen(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1earning)和习得(acquisi—d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Krashen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即i+1hypothesis)。 Long(1983)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活性互动”(conversationalinteraction)才能习得。Long比Krashen更重视输入如何被理解。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modifiedinteraction),比如,学生通过改变话语来理解并获取信息。例如,用“Idon’tunderstand.Can yourepeat?”等。这样,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变化性互动”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可用以下三句话表示: 1)变化性互动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 2)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利于语言习得; 3)变化性互动有利于语言习得。 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二、任务的定义 Skehan(1998)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 。矗\!j?’,j;\%\鼻写t竺’?、!f?i%、9-、!#?、#,.、!f?i!;?、,;?\!矗二!矗i翰o:j?!f?、!;?i!,?、:;?o;二I‘、二;?0矗i纬芒f?ojh。—约0矗、#’、、¨、二;,。?二’?、二二??:;.i#-C二?cj'亡aC,?、?:’?。和方法引用于外语教学。在此情况之下,如果二语言教学的传统观点、教学设计、模式和方法我们还根据“第二语言学习的内部大纲”或自看作英/外语教学改革的头等大事,而把总结和然习得论而浮浅地认为;大脑中的第二语言或提炼国内自己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解为“倒退”,外语学习的“途径”基本相同,语言环境不能那我国的外语教育就很可能孕育着隐患了。 改变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从而把引用西方第 ?10? 万方数据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文献综述一、前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语言点展开,从内容上来说虽然丰富,但是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很少会去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在学习中的问题。在新的学习背景下,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技巧、培养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际、交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法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 多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辅助作用,将学生主体和教师辅助相结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学会语言,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 关键字: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学生 二、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由博雷泊自印度邦加罗尔地区首先提出,同时博雷泊不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在实施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将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理念转化成了在课堂实践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辅助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阶段性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会语言。 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相关着作相继出现,1998 年Skehan 出版了《英语学习认知法》一书,该书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主流思想。1979 年到1984 年,珀拉胡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最初形态,他曾在交际教学实验中提出在“做中学”,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借助任务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珀拉胡亦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奠基人。1987年普拉布在《第二语言教学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任务”一词,并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他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