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教案

合集下载

专题一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人民版

专题一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人民版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九.内容逻辑关系
1. 明末清初社会背景与思想活跃局面的关联
- 农民起义和外来侵略导致明朝衰落,清朝建立,社会动荡不安。
- 动荡的社会背景激发了思想家们的思考,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
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让学生探讨文化教育变革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角色,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文献资料:推荐学生阅读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原著,如《明夷待访录》、《日知录》、《搔首东窗记》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
(2)历史地图:提供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科学技术进步、文学艺术繁荣等方面的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3)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相关的影视作品,如《明宫十三陵》、《康熙帝国》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时期的认知。
答案:明末清初,我国科学技术仍保持一定的发展水平。如数学方面,有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徐光启,他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推动了我国数学的发展;医学方面,有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天文方面,有第谷的《天体运行论》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天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说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说课教案

历史必修3: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说课教案一:说教材地位:非常重要,既总结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为近代文化的到来做了铺垫作用:承上启下,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思想活跃的新局面二:说教学思路重点: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教法:本课史料文字较多,概念性强,学生较难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层层设疑,启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采用图片展示法将新课导入,通过展示生动的历史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情景.【第一目:李贽的离经叛道】先由教师讲述明朝后期的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基本情况,学生看书后归纳出两大特征:一是社会矛盾尖锐;二是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在了解李贽的生活背景之后,指导学生看书及学思之窗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李贽两大进步思想。

拓展领域:以评价李贽的思想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一是看他的著作成就,二是看他超越同代人所具有地思想前瞻性【第二目: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首先由教师介绍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然后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同学围绕一位思想家在教学提纲的指引下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提纲涉及以下内容:1,生平事迹(重点提示湖南衡阳籍思想家王夫之)2,思想精髓3,具体主张在学生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以史料分析题的形式重点讲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位思想家对待理学的态度,探究他们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来批判理学的?”材料设计方面,突出时代对比,第一则材料来自课本引言部分,表面宋明理学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态度.第二则材料反映黄宗羲的观点:“天下为主,君为客”、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第三则材料反映顾炎武的观点:“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第四则材料来王夫之:“理依于气”、“道器相须” ,提出“理势相成”的历史规律论和“即民见天”的历史动力论。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难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其受到的冲击,并指出这一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卓文君,汉代才女。

家中富贵。

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好音律,新寡家居。

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教师提问:结合宋明理学一课,你认为宋明理学家对此事会持何种态度?教师讲解:北宋理学家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南宋时朱熹又重提,这句话得到进一步流传。

到了明朝,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逐渐成了专门束缚女子的教条。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对宋明理学的抨击声,批判它的不近情理,乃至摧人性。

比如明朝末期思想家李贽就说: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声,非失身”。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人民版必修三

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人民版必修三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及其思想观点
人物
时期
思想观点
名言
地位
李贽
明中后期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反对孔教的虚伪性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
黄宗羲
明末清初
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3、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
4、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5、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共商皆本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亦”
“天下为主,君为客”
1、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2、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
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2、提出“众治”,反对“独治”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1、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2、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3、最注重实学
王夫之
1、政治主旨是“循天下为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封建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2、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1、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2、具有一定的唯物论思想

学习单元3 明末清初的进步教育思想 教案

学习单元3 明末清初的进步教育思想 教案

第八章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教育学习单元3:明末清初的进步教育思想I.导学学习目标:了解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特点,掌握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的内容和意义,掌握王夫之与颜元的教育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王夫之与颜元的教育教学内容。

难点:王夫之与颜元的教育教学内容。

II单元精讲【这部分由老师进行视频录制】III. 学习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十七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代。

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思想和学术领域出现了进步思潮,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人。

他们以批判的、求实的精神,抒发了深刻而新颖的社会政治观点、哲学观点、历史观点,同时也提出了“别开生面”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教育观点,对于官方传统的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教育见解和主张。

明末清初的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可以概括如下:(一)批判理学教育理论启蒙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哲学,主张理欲不可分离,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二)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进步思想家对于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非常重视。

批判理学家空谈心性、侈谈伦理的“学为圣人”,提出要以“明到救世”为教育目的,培养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会能力的治术人才。

(三)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进步思想家教育内容的主张和其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为了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他们积极提倡“实学”,反对理学家的空疏义理之学。

进步思想家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共同特点是重“实”,但其具体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四)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进步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原则,从而和理学家“主敬”、“主静”,“读书穷理”的学习态度和治学方法根本对立。

(五)初步民主的教育主张进步思想家抨击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的同时,对当时教育上的专制主义和科举学校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了具有初步民主的思的教育改革意见。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9(人民版必修3)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9(人民版必修3)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学案【课前思考】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

预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教学过程】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

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本节五目教材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的内容有: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反正统意识”。

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思想。

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一、明末清初的思想1.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2.思想家对儒学进行修正,儒学进一步发展,思想领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二、社会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思想文化: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得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三、活跃的表现:(一)明末: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原因:(1)社会背景:(略)(2)生活经历:青年时代生活困乏,中年做过小官,目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3)家庭影响:祖父辈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4)学派的影响:继承并发展泰州学派反传统的精神(泰州学派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传统意识的学派)2.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藏书》等多种著作。

3.思想主张。

(1)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_9357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_9357

课题教课目的要点难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场面》教课方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场面课型新课学习【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认识明清期间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知道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结合当不时代特点,掌握明清期间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以人物为中心,选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有关史料,适合增补有关史实,指引学生探访他们之所以成为思想巨人的原由,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思想看法;从而认识明清期间进步思想家“倡议个性”、“批评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优异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评,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求实,更凑近国计民生,是儒学的新发展,创始了拥有新奇的哲学看法、政治看法和爱国、批评精神的进步思潮。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肩负历史重担的优异质量。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场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内容教课说明环节稳固复习:儒学的发展史:春秋——战国——秦代——西汉——宋明。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导入。

新设问:为何明清之际一度出现了思想的活跃场面呢?归纳: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看法与新的课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期间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导(设计企图:回首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后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入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联系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阻挡,以研究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场面的由来。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明末清初出现思想活跃场面的时代背景。

)备注复习稳固,让学生学会联系必修一和二思虑问题。

一、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展现资料,联合书籍内容总结背景。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2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2
(2)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2)不同: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③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3).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思想,甚至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朱熹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二者的主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答案
1.独立学习:①日常生活 ②“圣人”之言 ③儒家经典 ④“童心说” ⑤真心 ⑥摹古文风 ⑦《藏书》 ⑧《续藏书》 ⑨《续焚书》 ⑩浙东学派 君主专制 天下之法 学校 工商皆本 社会生产关系 反专制主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代考据学 君主专制 治 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循天下之公 把天下做为私产 六经责我开生面 自然史观 社会史观 哲学 定乱除暴安百姓 批判君主专制 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 制度批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
可另附纸)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
课题明末清初的思想
使用时间:主备人:何凤琴
一、学习目标: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二、知识构成:
(1)分析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2)、李贽反正统思想的主要表现?
(3)、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4)、顾炎武的成就?主要思想?
(5)、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的特点?
(6)黄宗羲、顾炎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7)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三、学法和自检:
1.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原因。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2.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1)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2)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
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
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课题明末清初的思想
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为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颢、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2.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4.明清时期,产生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技进步
C.封建制度衰落
D.理学的演变
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道学家的虚伪
7.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
8.梁启超在评价以为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万恶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9.(2008年广东模拟)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新的精华,应该继承
B. 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 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