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及汉藏文化交流探析

合集下载

藏族历算领域中的一些纪年推算探析

藏族历算领域中的一些纪年推算探析

藏族历算领域中的一些纪年推算探析【摘要】历算中的纪年是研究藏族文化和佛教历史的主要数据。

本文拟据《贤劫经》、《广大游戏经》和《时轮经》来研究纪年的运算,并也对藏族历算中十二生肖的运作及纪年形式作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藏族历算;纪年;推算1.佛法年代的推算法概述佛法年代是研究藏族历算和佛教历史文化中的的主要内容之一。

拟据《贤劫经》、《广大游戏经》和《时轮经》来探析佛法年代的推算方法,并且也对藏族历算领域中的十二生肖、五行与汉族农历中的天干、地支做了一些对比研究,还给出藏族历算中的纪年推算法及公元与饶迥(胜生年)互换法。

佛法(住世)年代的算法有显宗和密宗两种,其中各自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本文以《时轮历精要》著书年代公元1827年为基数,普巴派为据探讨佛教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年代。

婆娑世界之主—释迦牟尼在公元前962箕宿月白分十五日夜半鬼宿时乘象入胎,它距本书历元是2788年,它们之间化成公元纪年的方法是:公元前者用2788这个数先加1,、再减1827,计算佛祖入胎即是:2788+1-1827=962 B.C.。

公元后者从1827中减去该数,如:第一个胜生周的丁卯年1827-800=1027A.D.。

九个月零二十三天后,在公元前961年氐宿月白分初七夜间诞生,即2787年。

七日后生母逝世,二十九岁即公元前932年弃王位出家苦行六年,在三十五岁即公元前927年氐宿月望日成正觉,距著书年代2753年。

此后的四十六年中大转法轮,在公元前881年即佛祖八十一岁时说时轮经,同年氐宿月白分十五日夜圆寂,即2707年。

佛曾预言:佛教在世间存在的期限为五千年。

系从佛涅槃算起。

(五百年为一章),在十个五百年里,第一个五百年名为“证阿罗汉果”章。

第二个五百年名为“证不还果”章。

第三个五百年名为“证预流果”章,是为三通达妙智章(亦名三证果章)。

其后的三个五百年,依次为为:般若章、禅定章、戒律章。

是为了表示在这个阶段修此“三学”者多,故称为三修学章。

中国传统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传统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传统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的成果。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藏族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藏文化的发展。

历史藏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其文化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早在唐代,藏族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语言、宗教和文化。

藏文是一种象形文字,自古以来一直作为藏族人民的书写工具。

藏文的字母形状独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藏族宗教方面最为著名的就是藏传佛教,它是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佛教的传播使得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同时也为藏文化注入了更多的哲学和文学元素。

14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此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加深,拉萨也成为了新的文化交流中心。

17世纪时,雍正皇帝委任堪布策佐,推进藏文的规范化改革,使其更具有传播和交流的功能。

现状尽管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其现状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正在逐渐消失。

藏文也因受到外来文化冲击,面临着生存危机。

为了让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在当代社会中,藏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另一种挑战,即与现代化的协调。

现代化进程明显地影响了藏族文化,使得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元素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为了让藏族文化能够持续性地发展,必须寻找现代化进程和藏族传统文化的平衡点。

为了保护藏文化并让其更好地发展,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强化教育和传承:加强藏传佛教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等的传承,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引导藏族青年人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

二、保护藏文:提高人们对藏文的认识和重视,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和开发藏文,保护藏文本身的形态和内容,由此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中的精神财富。

三、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推广藏族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藏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融合,扩大藏族文化的传播范围,使藏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光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浅谈藏族历算领域中的汉藏文化交流

浅谈藏族历算领域中的汉藏文化交流

浅谈藏族历算领域中的汉藏文化交流夏吾才让;刘雪强【摘要】藏族天文历算既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藏族传统文化分为大五明和小五明,天文历算是小五明中算学的一部分.文章主要论述了藏族天文历算中五行、八卦、干支与十二生肖纪年法、二十七宿与十二宫、九九乘法口诀表等,分析了汉族古代历法对藏族天文历算发展的影响.【期刊名称】《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29)002【总页数】7页(P107-112,124)【关键词】藏族历算;汉族古代历法;文化交流【作者】夏吾才让;刘雪强【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194历算是一种纪时系统,是关于年、月、日、时的有规律的安排与记载。

藏族的天文历算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浓厚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诸民族传统天文历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公元7世纪起藏汉文化之间的交流领域逐渐扩大,在天文历算方面主要有汉地的五行、七曜、八卦、九宫、二十八宿、十二地支、九九乘法口诀、十二因缘等文化流传到藏区。

在藏族算学领域最为权威的《白琉璃》中记载:“藏王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伦赞时期,由汉地传入算学和医药,有的史书中称之为藏族最早的历算与医药。

”当时,因藏族还没有文字,故除了师徒口头传授以外,这些科学知识还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自朗日松赞起,藏汉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起来。

随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联姻,文成公主将不少物品、书籍带到藏区,汉族地区的历算与卜算的方法也陆续传入吐蕃地区。

据藏文史书《汉藏史集》记载:“本尊释迎牟尼佛像、占卜历算之书六十种”。

《玛尼宝训》记载:“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五行图经原八十部”,《贤者喜宴》载有:“金释迦牟尼佛像、十八种工艺书籍、八十部占筮历算法”。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将内地的天文星算经籍,诸如《博唐八十数理》、《五行珍宝包罗》、《密意根本经》、《珍宝堆》、《主干综述》等带至吐蕃。

藏历简介介绍

藏历简介介绍
畜牧养殖
藏历也对畜牧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根据藏历中的季节变化和草木生长的情况,牧民可以合理调配饲料、安排 放牧时间,提高畜禽的养殖效益。
现代社会对藏历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藏历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保护。各级 政府和文化机构通过资助修缮藏历历法、编纂藏历历书等方式,推动藏历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
婚丧嫁娶
藏历在藏族人民的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很多人会按照藏历上的吉日来选择结婚、搬家等重要事 务的日期,认为这样可以祈求吉祥和顺利。
藏历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农事活动
藏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藏历中的时令和气象规律,农民可以合理安排耕种、播种、收割等 农事活动,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藏历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汉 族农历的异同。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部分,藏历的研究和传承有 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藏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历的构造和特点
藏历的构造和特点
• 藏历,又称藏族历,是藏族人民根据天文、地理和宗教文化等 因素,结合长期实践经验制定的一种独特的时间计算系统。藏 历在藏族地区及部分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其构造和特点深受藏 族文化影响。
藏历与汉族农历的异同
相同点
藏历和汉族农历都是根据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的,都以月相为基础,将一年分为 12个月,都有闰月的设置。
不同点
藏历在计算方法、节气设置、节日安排等方面与汉族农历存在差异。例如,藏历 中设置有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而汉族农历则包含了更多与汉族传统文化相关的 节日。
藏历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
科技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被引入到藏历的编制和推算中,提高了藏历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天文现象和气象变化,为藏 历的编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藏地文化的知识点

藏地文化的知识点

藏地文化的知识点藏地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之一,它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藏地文化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艺术表达和民俗传统等方面介绍藏地文化的知识点。

一、历史渊源藏地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当时藏族首领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公主文成公主,从而使佛教传入藏区。

这一事件标志着藏地文化与佛教的深度结合,也为后来的藏传佛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此后,藏地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二、宗教信仰藏地文化的核心是藏传佛教,它对藏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传佛教强调修行和慈悲,崇尚智慧和觉悟。

在藏地,寺庙和佛塔遍布山间,僧侣和信徒们虔诚地进行礼佛和念经。

藏传佛教的教义和仪式贯穿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他们信仰和精神支柱。

三、艺术表达藏地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藏族人民善于雕刻、绘画和刺绣,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例如,藏式唐卡是一种以绘画为主的艺术形式,它以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图案展现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

此外,藏族人民还擅长制作银饰、木雕和石雕等工艺品,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民俗传统藏地文化中的民俗传统丰富多样,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例如,藏族人民喜欢举办各种盛大的节日庆典,如藏历新年(洛桑节)和谢神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舞蹈、歌唱和藏戏等表演,同时还会进行祭祀和祈福活动。

此外,藏族人民还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藏式婚礼和葬礼等,这些习俗体现了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总结:藏地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之一,它源远流长,深深烙印在藏族人民的心中。

历史渊源、宗教信仰、艺术表达和民俗传统等方面都构成了藏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传承藏地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嘉绒藏族与藏族的区别]藏族历法,藏族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

[嘉绒藏族与藏族的区别]藏族历法,藏族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

[嘉绒藏族与藏族的区别]藏族历法,藏族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藏族的传统历法简介与特点藏族在一千多年前创造出了自己的历法,藏族的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来计算时间,到了十九世纪之后,藏历的编订也越来越趋于完善。

那么,藏族文化中的传统历法有什么特点呢?藏历的简介藏历是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四季,以冬、春、夏、秋为序,全年354日。

12个月以寅月为岁首(岁首与今《夏历》同),以月球圆缺周期为一个月。

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

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文殊金轮季节的季节的关系。

置闰时间,又与农历有所不同。

由于受到汉历的影响,从9世纪以来,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丑为牛……依此类推。

譬如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叫木鼠年。

干支60年一循环,藏历叫“饶琼”,与内地“六十花甲子”相近,这反映了汉、藏两族历法的渊源关系。

此外,藏历还设24节气,对西藏地区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对五大行星运动和日月食也作预报。

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

藏历的特点藏历是在藏族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沿用、吸收和借鉴来自印度、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天文知识,而逐渐发展形成为的规模和系统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藏历内容丰富:由于藏地地域广阔,各地观察天文的方法、条件以及传说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谚语,而藏历都尽可能地将这些谚语收入自己的历书中,丰富了藏历的内容。

藏历的方法不同:藏历在节气与季节划分上,不是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位置)定点进行推算,进而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

藏历根据高原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

这种划分方法,符合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域的气候特点。

藏历的原理与实践

藏历的原理与实践《藏历的原理与实践天文历算学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相关学科成果发展起来的。

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直到现在,藏族仍逐年编制自己的历书。

由于它对农牧业生产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形式也符合藏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深受广大农牧民及各界的欢迎。

但是藏历究竟是怎样一种历法?它与夏历、公历,有什么不同?它的理论与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其科学性如何?则还很少有人全面地介绍过。

现在国内对于藏学的研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历史、宗教、社会、经济、艺术、医药等许多方面都有人进行研究,近年来研究的成果越来越丰硕,呈现出喜人的景象。

但是天文历算方面进行探索者却很少。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人文学科的学者们以为天文历算是非常专门的学问,需要有高深的数学和天文学的基础知识,以至望而生畏,却步不前,不敢问津。

二、自然科学的学者们,受到语言文字的限制,无从下手。

即使找到一般的藏语翻译,译者没有专业知识,难以如实地、准确地表达。

三、藏文历算著作的传统写法是一种口诀式的,由于每句的音节数目必须相同,就难免有勉强缩简之处,其中又夹有大量的代用的藻词异名,因而难于理解。

如果不是经过老师的口头讲授,再经过实际演算,单靠自学,即使是藏文水平较高的人,也很难入门。

四、有些人以为现在既然已经有了现代科学的、精密的天文学,藏历已是过时的东西,不值得再去学习和研究。

他们不理解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这种种原因,藏历没有被系统地、全面的加以介绍,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一些误解:有的人以为藏历基本上就是汉历,没有多大不同;有的人看到了藏历的某些特点,而不明白其天文学上的意义,又因为这些特点被占星算命所利用,就以为这些完全是人为捏造出来的迷信的东西,没有价值。

为此,我和陈久金先生共同写了《藏历的原理与实践》一书(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汉藏合壁)对藏历进行了科学的探讨。

藏族民俗研究报告

藏族民俗研究报告藏族民俗研究报告一、引言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藏族民俗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民俗概述藏族民俗是指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习俗和风俗。

藏族民俗丰富多样,包括节日、婚嫁、葬礼、饮食、服饰等各个方面。

这些民俗代表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三、节日习俗藏族的节日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节日包括藏历新年、藏历五月的萨嘎拉庆祝活动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比如舞狮、唱歌、跳舞、赛马等。

此外,还有一些与农业和畜牧业相关的节日,如春耕、祭祀山神等。

四、婚嫁习俗藏族的婚嫁习俗一直被认为是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礼通常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聘礼、迎亲、拜天地、敬茶、抬箱入洞房等。

此外,新娘和新郎的服饰、饮食和住宿也有严格的规定。

五、葬礼习俗葬礼是藏族民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祭奠。

葬礼仪式通常包括火葬、埋葬等形式,并且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讲究。

葬礼期间,人们还要进行祭祀和祈福活动,以求亡者在来世得到安宁和幸福。

六、饮食习俗藏族的饮食习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

主要食物包括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等。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他们喝酥油茶的方式独特,一般都要把酥油、茶叶和盐搅拌在一起。

七、服饰习俗藏族人民的服饰独特而精美,也是其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性通常穿着蓝色和白色的长袍,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裙。

在特殊的节日和场合,他们还会佩戴帽子和饰品。

八、结语藏族民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通过对藏族民俗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推广这一独特的文化。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藏族民俗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宗教、语言、艺术、建筑等方面。

本文将从藏族历史传承、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服饰、建筑艺术等方面来介绍藏族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习俗。

一、藏族历史传承藏族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族传统。

藏族历史传承通过口头传统、宗教经典和文献记载等形式,保留了许多关于先祖、英雄和部落的传说和神话。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藏族的历史发展,也蕴含着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藏族历史的传承方式不仅仅是文字记录,更多的是通过口述和表演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使得藏族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情感。

二、宗教信仰藏族的文化与宗教密不可分,佛教在藏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从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人民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到社区,从农田到寺庙,佛教的影响随处可见。

藏族传统佛教的信仰仪式包括朝拜佛像、念经、转经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平静与安宁,也是他们向神明表达敬意和祈愿的方式。

三、语言文字藏族有独特的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藏语是藏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也是他们文化和文学创作的表达方式。

表音的藏文采用了独特的字母形式,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意义和发音,相当于汉字的拼音字母。

藏语在藏民族的教育、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藏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象征之一。

四、传统服饰藏族的传统服饰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紧密相连,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地位。

藏族男性常穿着藏袍,裙子腰间用腰带束起,并佩戴银饰、独特的帽子等。

而藏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为特点,许多服饰还镶嵌着珠宝、红宝石等饰品。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具有装饰和辨别社会地位的作用。

五、建筑艺术藏族的建筑艺术以藏式建筑为代表,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我国少数民族的历法

我国少数民族的历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有些兄弟民族,有自己的历法。

这些历法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现在,分别来介绍一下。

藏历自古以来,藏族就有自己的文化,从汉朝开始,藏族就和汉族有文化交流。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进藏,带去了不少书籍文物,促进了汉藏文化的融合,藏历也逐渐完善了。

在藏历当中,还掺有印度历的成分。

藏历每年十二个月,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

每两年半到三年加一个闰月,用来调整季节关系。

藏历也是一种太阴太阳台历。

藏历也是用干支来纪年的。

不过,改变了一下形式罢了。

十个天干就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代替: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十二地支就用十二生肖来代替:子用鼠来代,以下分别是: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样一改变,农历的甲子年,藏历就称它为木鼠年;农历的丙寅年,藏历就叫做火虎年。

回历回历是伊斯兰教(也称回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所创制。

因而又称为穆罕默德历。

回历有太阴年、太阳年两种。

太阴年是纯粹的阴历,全年十二个月,单月三十天,双月二十九天,全年三百五十四天,不设闰月,只在三年间设一闰年,多一天放在十二月。

闰年有三百五十五天。

回历的一年,比回归年少十至十一天,所以寒暑变化无定。

过年的时候,有时下雪;有时又吃冰棒。

这种太阴年,只能供给历史纪录和宗教祭祀之用。

回历的太阳年,每年一共有三百六十五天,闰年提三百六十六天。

一百二十八年当中闰三十一次。

回历年和回归年要经过八万年才相差一天。

太阳年专供耕种之用。

傣历傣族是历史悠久的兄弟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傣族人民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历法。

傣历是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单月三十天,双月二十九天。

闰月规定放在九月以后,也是十九年七闰。

傣历也用于支纪年纪日,这个做法和汉族的农历一样。

傣历称初一为月出一日,初二为月出二日;月中望日叫“登柄”;下半月十六日称为月下一日,十七日称为月下二日……五十年代,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及汉藏文化交流探析
【摘要】藏族历算是藏族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它的存在对于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深刻意义。

本文初步探讨了藏族历算中的一些性质,其中包含有对数字异名的研究;在汉藏文化交流中详细对纪年中包括对十二宫和二十七星宿之间的关系及汉、藏纪年中的一些推算法的研究。

【关键词】藏族历算;一些性质;汉藏文化交流
1.藏族历算中数字的异名
藏族历算学中,数字有一部分可以用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示,这些具体的事物就是这一部分数字的异名(即藻词)。

据1685年第司·桑结嘉措所著的《白琉璃论》中载述,有异名的数字为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八、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和三十二共22个。

数字异名如下叙述:用虚空、天空、圆点表示数字零;用自性、色、犀、月、白光、玉兔表示数字1;用眼、双、运行、方便智慧、交配、结合、阎罗、孪生等表示数字2;用世间、热、功德、火、有、尖等表示数字3;用海、大河、魔、明论、部、双双等表示数字4;用欲乐、受用品、蕴、箭、行、根等表示数字5;用味、时、季节等表示数字6;用宝、持地、能仁、洲、仙人、山、曜等表示数字7;用天神、龙、吉祥、蛇、腹行、财神、财物等表示数字8;用罗刹、孔穴、库藏、脉等表示数字9;用入、忿怒明王、声响、方位、圆满、力、手指等表示数字10;用勇武、自在天、致安、安源王、能夺等表示数字11;用太阳、因缘、宫等表示数字12;用伞层、杂、无身、贪欲、致醉等表示数字13;用人类、心意、世间等表示数字14;用太阴日、太阳日等表示数字15;用部分、王、人主等表示数字16;用缺点、缺陷、界等表示数字18;用胜者、境等表示数字24;用自性(古印度外道数论派所说的自性包括眼、耳、鼻、舌、手、足、肛门、皮、阴处、语、义、声、触、色、味、香、空、地、水、火、风、自性、大、傲慢等二十五种)表示数字25;用宿、周期等表示数字27;用牙齿(牙齿有三十二颗)、重生表示数字32。

[1]
以上22个数字的异名涉及范围很广,这些异名来自于生活实践,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方便人们记数和计算,在用异名表达时,先个位,后十位,再首位……例如403可写为火(3)空(0)海(4),而不是海空火。

3299可写为孔(9)脉(9)齿(32)。

149209可写为孔、空、眼、脉、意,反复出现时可简称为“孔等”。

2.汉藏纪年中的一些推算法关系研究
2.1藏族纪年中的推算法
公元7世纪,随着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入藏,一些汉文典籍和儒家文化也传入吐蕃。

吐蕃的天文历法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藏历。

在藏族时轮历中,周天不是作为360度,而是均分为27等分,叫做“宿”。

即周天27宿,每宿分为60弧刻,周天27×60=1620弧刻。

周天27宿以娄宿即白羊宫的起点为第一宿,左旋至奎宿为末尾。

比如夏至点记为第七宿(井宿)的45弧刻,即6×60+45=405弧刻,405÷4.5=90°即夏至点离白羊宫首90°。

以上所述的宫即藏历把天体分为十二宫(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27宿即指(0、娄,1、胃,2、昴,3、毕,4、觜,5、参,6、井,7、鬼,8、柳,9、星,10、张,11、翼,12、轸,13、角,14、亢,15、氐,16、房,17、心,18、尾,19、箕,20、斗,21、牛,22、虚,23、危,24、室,25、壁,26、奎)。

[1]
十二宫即为一恒星年,27宿与十二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公式表示如下:在二十七宿中每一宿所占的空间均分为六十分,每一分叫作一“弧刻”。

这六十分又分为四份,每份十五弧刻,名为一“宿步”。

每九个“宿步”为一宫。

也就是一宫为9×15=135“弧刻”。

具体分配如下:娄宿(四步)、胃宿(四步)和昴宿的一步共九步,对应于白羊宫;昴宿的三步、毕宿(四步)和觜宿的一半(两步)对应于金牛宫;觜宿的另一半、参宿和井宿的三步对应于双子宫;井宿的一步、鬼宿和柳宿的全部对应于巨蟹宫;星宿、张宿和翼宿的一步对应于狮子宫;翼宿的四分之三,轸宿和角宿的一半对应于室女宫;角宿的另一半、亢宿和氐宿的三步对应于天秤宫;氐宿的一步、房宿和心宿的全部对应于天蝎宫;尾宿、箕宿和斗宿的一步对应于人马宫;斗宿的三步、牛宿和虚宿的一半对应于摩羯宫;虚宿的另一半、危宿、室宿三步对应于宝瓶宫;室宿的四分之一、壁宿和奎宿的全部对应于双鱼宫。

[1]
最早时藏族只用十二生肖纪年,接着又将一年分成冬春夏秋四季,每季又分为首月、中月和末月。

再将十二生肖与五行相结合,然之五行又分为阴、阳十数,以此代替十天干,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

此时,藏族历法才逐渐趋于完善合理。

[2]也即十二地支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配以五行(木、金、火、土、水)来纪年,采用阴阳历计年法,其中,鼠、虎、龙、马、猴、狗为阳,牛、兔、蛇、羊、鸡、猪为阴。

太阳运行十二宫一周所用的时间,也就是四季整整一个循环,即一年。

纪年以“胜生年”为首,这是《胜乐经首品释》依照《吠陀书》而说的。

也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从1027年开始为起点,六十年为一个“饶迥”,当年正是农历丁卯年,亦称六十丁卯。

例如2013年是第十七饶迥的第27年即藏历水蛇年。

2.2汉族纪年中的推算法
汉族纪年采用干支纪年法,即天干与地支相结合的纪年法。

天干地支原是用来记日的,其名目起源于夏代,殷商甲骨文占卜辞中几乎每一片都刻有干支,但是,随着社会的慢慢发展,逐渐改用干支纪年,这是纪年法的一大不可估量的进步。

古人认为,天主宰着人间,天为主,地为从,文人墨客们把它们的关系分别比喻为树干和树枝的关系。

并进一步把天地和比喻意义联系起来,出现了天和干,
地和支两组,简称天干和地支,有天象地象之分。

天象即金木水火土,即五行,地象即阴阳雨晦日月,即六气。

五行有阴阳之分,合为10数,名称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六气有刚柔之分,合为12数,名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2]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序组合,不重复搭配下去,就是我国汉族古代采用的一种干支纪年法,每60年一轮回。

搭配时,天干在前用6回,地支在后用5回,正好配出60周期,[3]搭配方式如下:天干的第一个字和地支的第一个字搭配即甲子,天干第二字乙和地支第二字搭配即乙丑,天干第三子丙和地支第三字寅搭配即丙寅……天干的第十字与地支的第十字搭配即癸酉。

此后,地支还剩余戌亥没有配合,就再同天干的甲、乙相配而成甲戌、乙亥。

接着从天干的第三字丙再与地支第一字搭配成丙子,以此类推,待排到癸亥时,就有了60个不同名称。

再此又从“甲子”开始,循环无穷。

3.小结
从藏族历算理论中的一些性质及纪年的概述中可以看出藏族天文历法中对数字的探究,尤其是数字异名的研究和藏族纪年的研究上基本是依据时轮历的。

这是由于藏传时轮历既有藏族古老历法的基础,又从汉族地区不断吸收大量有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的。

也就是说藏族历算和汉族历算有着密不可分、形影不离的关系,在纪年中,藏历归类为阴阳历,藏历纪年与我国农历干支纪年具有紧密地相似之处,这是不容忽视的,充分掌握两者之间的汉藏文化交流,这对我们深刻研究藏族历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亦是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明信陈久金.藏历的原理与实践[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2]傅千吉.藏汉十二生肖与干支纪年推算法关系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3]夏吾才让.藏族历算中纪年与五要素的运算法则[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夏吾才让:(1963-),男,甘肃兰州,教授,导师组组长,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教育教学、藏族历算等。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361050);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号ycx14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