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诊室消毒隔离制度(2)

合集下载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文(精选11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1一、门诊候诊室必须保持清洁,地面、门窗、内壁每日进行湿式清擦一次,走廊痰盂内存放1:200的“84”消毒溶液每日更换一次。

二、门诊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

三、门诊观察室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四、厕所必须保持洁净。

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

五、门诊各科室的污染废料、纱布、棉球等,必须集中放在一起,每日由本科人员,送烧脏炉进行焚化处理,绝不准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一般垃圾处理。

六、肝炎诊室和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

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经常用1:200的“84”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拭布进行清擦。

室内不准陈放食品和就餐。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21、保持诊室清洁整洁,诊室每日用500ml/L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台面,地面湿拖二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每日二次并登记,灯管用95%酒精每周擦拭一次。

2、操作前应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公用持物钳、容器每日灭菌;棉球缸、酒精、碘酒、地卡因瓶等每周更换灭菌二次;口腔诊疗器械均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率达100%。

4、各类器械按照去污--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处理,各类物品必须按无菌、清洁、污染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定期检查,有污染或过期必须重新灭菌。

5、使用手机时,在每次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么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妇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妇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妇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妇科检查室
1.每日开窗通风换气,检查床、室内物体表面、地面采用500mg /L含氯消毒剂每日擦拭一次。

2.检查床消毒纸垫一人一换,一次性用品及器械用后归医疗废物处理,非一次性使用器械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清洗、灭菌。

3.工作人员操作时要衣帽整齐,戴手套,手套一人一更换,操作前后认真洗手。

4.传染病患者检查后,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制度。

二、人流室
1.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

2.室内各物体表面、人流床、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擦拭2次,如有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及时处理。

3.工作人员进入室内,衣帽整齐,戴口罩,换鞋,操作前后认真洗手,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各种手术包必须高压灭菌处理,有效期7天,无菌缸每日更换、灭菌并标注更换时间,无菌贮槽内物品一经启用不得超过24小时并标注启用时间。

5.术中废弃物及医疗废物装袋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医院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并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手消毒设备。

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3医务人员要衣帽整洁,对每位客人检查操作前应洗手、操作结束后洗手或手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消毒物品和一次性卫生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

7每日诊疗结束后用紫外线灯对诊室消毒30-60分钟,并做好记录。

8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桌面等擦拭消毒。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而门诊部作为医疗机构的前沿阵地,更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以下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清洁与消毒管理1、环境清洁门诊部的公共区域,包括走廊、候诊区、电梯间等,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采用湿式清扫,必要时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用后进行清洁消毒并干燥保存。

2、物体表面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扶手、桌椅、诊疗设备等,应每日多次进行消毒。

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采用符合要求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

3、空气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自然通风不良的区域,可采用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设备进行消毒。

二、医疗器械与用品的消毒1、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械可选择低温灭菌方法。

2、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3、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体温计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听诊器、血压计可使用酒精擦拭消毒。

三、医疗废物管理1、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应按照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和药物性等进行分类收集。

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和利器盒,确保包装完好无渗漏。

2、暂存与运输医疗废物应在规定时间内暂存于专门的存放地点,并有明显的标识。

由专人负责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

3、交接登记医疗废物的产生科室与收集人员应进行交接登记,记录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等信息。

四、患者管理1、分诊管理在门诊部入口处设置分诊台,对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和初步问诊。

对于发热患者或有传染病症状的患者,应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2、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安排在单独的诊室或隔离区域进行诊治。

口腔诊所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诊所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诊所消毒隔离制度口腔诊所是提供口腔医疗服务的专业场所,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以下是一份口腔诊所消毒隔离制度的范例,供参考。

一、引言口腔诊所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关键。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感染控制规范》的要求,结合口腔诊所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消毒隔离制度。

二、消毒隔离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2.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3. 合理使用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4.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消毒隔离意识。

三、具体措施1. 环境消毒(1)诊室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台面、地面,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诊疗器械存放室、洗手间等区域,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3)定期对诊室、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2. 器械消毒(1)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确保患者安全。

(2)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3)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手卫生(1)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2)配备洗手设施和手消毒液,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3)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

4. 个人防护(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根据诊疗需要,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5. 医疗废弃物处理(1)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要求,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标识、储存和处置。

(2)医疗废弃物储存场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6. 患者管理(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消毒隔离的认识。

(2)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时间,避免高峰期就诊拥堵。

(3)对患者进行分诊,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诊疗。

四、培训与监督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

2. 设立消毒隔离监督员,负责日常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处置流程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处置流程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处置流程一、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1 门诊环境设置(1)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2)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

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3)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1.2 诊室消毒隔离措施(1)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2)门诊、急诊的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相关内容。

(3)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4)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3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根据需要选择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不同病人、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应洗手或手消毒。

(3)被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手和皮肤,可立即清洗再采用手消毒剂擦拭,作用3-5分钟。

1.4 空气消毒(1)治疗准备室、诊室及观察室定时通风换气,每天两次,每次60分钟。

(2)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12次;动态空气消毒机应每月清洗滤网或根据说明书要求。

1.5 物体表面消毒(1)治疗室准备室、诊室、观察室及卫生间的拖布、抹布应分开,标记明确。

(2)肠道门诊内的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物体表面。

(3)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1.6 地面消毒(1)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1~2次。

(2)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墙面。

(3)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1、门诊候诊室、走廊必须保持清洁,工作台、地面、门窗、内壁每日湿式拖帚 2 次,如有污染用含氯消毒液(500mg/L)进行消毒清擦,走廊放带盖的卫生纸篓,每日消毒、更换一次。

2、门诊诊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时常通风换气(2 次/日),室内办公桌、椅、地面每日清水擦拭2 次,如有污染即将清除并进行消毒(用含氯消毒液500mg/L)进行消毒清擦;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病人指定在感染诊室就诊)。

3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接触皮肤的普通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

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者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消毒剂浸泡30min 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4、门诊各科室的感染性垃圾:如:一次性医疗用品、手套、纱布、棉球、棉签等医疗废物,应装入黄色垃圾袋内,每日由本科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员交接并签字,由医疗废物回收员按转运要求送至污物暂存间存放,定期由医疗废物回收中心回收公司进行无公害处理。

绝不许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普通垃圾处理。

5、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无嗅味,卫生员每天必须进行两次大清洗消毒,地面及便池内外,不能有污染痕迹。

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将消除并消毒。

6、各诊疗室、治疗室、换药室、输液室等科室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初步处理后,送供应室消毒灭菌处理 (感染病人换药用过的器械、碗、盘等物品,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净再送供应室消毒灭菌)。

7、所用灭菌物品一经打开均要注明使用日期及开启时间,使用时间在未被污染情况下不得超过24 小时。

无菌持物钳(镊)、罐等最好采用干缸使用法,一经打开使用不得超过4 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

8、凡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处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要求。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一般消毒隔离制度(一)医院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遇有发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引导至感染科。

(二)门诊候诊区域及各诊室应保持清洁,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三)各诊室备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快速手消毒设施,洗手池周边粘贴标准洗手方法规范图,有干手设施。

(四)门诊抽血室、换药室、治疗室定期空气培养监测达到国家环境标准要求。

(五)各诊室各种检查操作,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诊室内医疗用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用后的检查手套、敷料等应放在黄色医用垃圾桶中,及时专人收集处理。

(六)接触患者皮肤的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保持清洁。

血压计、听诊器每日清洁擦拭一次,袖带每周清洗一次;被污染时随时处理,污染袖带先清洗,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体温计每次用后先清洁,再放置到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七)抽血室的止血带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八)门诊抽血室、换药室、治疗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并做好紫外线消毒登记,新灯管使用前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不得低于100uw/cm₂, 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 uw/cmz; 使用时间达1000小时后,每个月监测一次紫外线灯管强度。

(九)各科操作台及医疗废物处置台每日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湿拭擦拭。

(十)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

二、门诊防止交叉感染(一)门诊发现传染病人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

1(二)在门诊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根据情况将患者引导或护送至感染性疾病科进行诊疗。

(三)传染病人离开后,进行终末消毒。

(四)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三级筛查岗,对每一位就诊病人,必须经过初步筛查后方能挂号,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护送至感染性疾病科进行排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1、诊室内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清新。

2、诊室地面、桌子、椅子、诊断床、电脑、主机、鼠标、键盘、读卡机、电话、门把手、水龙头、门窗等要每日湿式清洁消毒1-2次,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清洁消毒。

3、工作衣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及时去污染、清洁。

4、诊疗用品如:体温计、听诊器、止血带一患一用一消毒。

体温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浸泡体温计酒精每天更换2次,更换时,应对浸泡容器清洁、消毒,止血带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1-2次,有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血压计外壳、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酒精或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5、使用消毒剂或洗手液均应注明开启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液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含醇类手消毒液打开使用有效期30天。

6、执行“一医一室一患”,当接诊疑似感染患者时,做好职业防护,诊疗结束后,开窗通风,对环境进行消毒后,方可接诊下一位病人。

7、抹布和地巾的使用:抹布: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冲洗干净,干燥备用;地巾: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