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失业的种类
自然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性失业
3.奥肯定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数据,提出失业与产出变动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奥肯定律。
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揭示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
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
知识的进展。
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
实际总供给: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当前实际生产出来的产量。即: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7)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2.361502
0.0201
Test critical values:
根据1978---2007年北京市国的第一产业就业量L1,产出量和物价总水平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上述设定的两种模型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Estimation Command:
=====================
LS LNL1 C LNP LNY
Estimation Equation:

宏观经济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2.“实验项目名称”要与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实验项目”相对应。

附一:四、实验指南(一)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1.总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是对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进行分析, 如GDP, 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物价水平等。

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 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2.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比如分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 分析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

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 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3.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宏观分析所需的有效资料一般包括政府的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统计资料、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运行的变动、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环境以及对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几个方面。

当然像人口因素、能源因素以及包括政治因素、战争因素、灾害因素都有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但在一般情况下, 上述因素的作用机制必须单独分析研究。

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重在对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背景作出基本判断, 以分析在新兴加转型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的影响, 把握证券市场总体变动趋势,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1.宏观经济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要选取官方公开公布的数据, 尤其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对最可靠。

可借助统计工具与手段, 了解证券价格变化与经济运行形势的关联性。

宏观经济分析包含的内容有许多, 在此可重点选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可以以国民生产总值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看看经济持续增长与衰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可以选取就业状况的变动对证券市场影响分析, 就业状况的好坏不仅反映了经济状况, 而且对证券市场资金供给的增减变化有密切关系。

(2023)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一)

(2023)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一)

(2023)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一)(2023)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让我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掌握运用这些原理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实验主要围绕GDP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指标展开,通过模拟实验数据进行研究。

实验内容•通过软件模拟产生经济数据,分析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经济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解释,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向。

实验步骤及结果1.收集模拟数据,包括2018年到2022年的GDP、物价指数和失业率数据。

数据表格如下图所示:年份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失业率(%)2018 3.2 2.5 4.02019 2.8 2.8 4.22020 -1.6 1.5 5.12021 4.9 2.3 3.82022 5.5 3.1 3.62.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18年至2019年期间,GDP增长率和物价指数都有所上升,失业率保持稳定;•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GDP出现了明显下降,而物价指数则有所上升,失业率也有所上升;•2021年至2022年期间,GDP继续上升,物价指数也随之上升,失业率持续下降。

3.预测未来经济走向:•基于过去几年的数据,以及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将稳步增长,但增速不会太高;•物价指数将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略有上升,但总体仍会控制在较低水平;•失业率将继续下降,但由于疫情等原因,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了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技巧;•实验中,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使用软件模拟经济数据,并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制作图表;•本次实验不仅增强了我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4.在掌握了数据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我还运用可视化工具绘制出了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失业率的变化折线图,更直观地展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1)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1)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1)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
现状和趋势,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步骤
1. 收集数据
本次实验收集了中国宏观经济方面的数据,包括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等指标。

2. 进行数据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观察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逐个指标的分析。

3. 制作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现
状和趋势,并提出经济发展的建议。

三、实验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中国GDP增长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增速逐步放缓。

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增速波动较大。

3.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增速逐步放缓。

4. 城镇化率逐步提升,但仍存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四、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这些
挑战包括:
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需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 由于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需要更多的政策措施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4. 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得到解决,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城乡经
济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但也有着巨大
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计划和政策的协
调和执行,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理论基础】
以IS-LM理论为基础,进行IS曲线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分析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变动。
在三部门经济模型中,IS曲线是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条件I+G=S+T推导出来的,因此I、G、S、T中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移动,进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动。
关于财政收入及支出如何影响IS曲线移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说明:
0.0029
R-squared
0.507072
Mean dependent var
-0.271429
Adjusted R-squared
0.507072
S.D. dependent var
40.79111
S.E. of regression
28.63895
Akaike info criterion
gdpr单位根检验:
Null Hypothesis: D(GDPR)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2在Workfiles中建立相关时间序列(Series)并输入数据;
3对各Series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根据结果判定序列的单整阶数;
4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OLS估计,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保存回归方程;
5对各Series取自然对数并进行Unit root test,判定其单整阶数;
10.75376
Sum squared resid
38695.06
Schwarz criterion
10.80204

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1)

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1)

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1)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的背景宏观经济学的实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现象和政策。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个市场经济模型探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外部经济冲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实验的设计实验中使用的市场经济模型包括了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实验被设计成三部分,每部分分别研究一种经济政策或冲击:1.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中央银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研究利率变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2.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实现财政政策,研究政府支出变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3. 外部经济冲击:由于加入了其他国家市场经济的影响,外部经济冲击将会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

实验将研究这种冲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实验的步骤第一步:货币政策实验在第一部分实验中,我们调整中央银行的利率来模拟货币政策的影响。

利率的调整将影响借贷成本,从而影响投资、消费和供给水平。

实验的步骤如下:1. 设置模型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2. 设定中央银行的利率。

3. 观察模型的变化,记录不同利率水平下消费、投资和生产水平的变化情况。

通过模拟不同利率水平下市场经济的运行情况,我们发现,当利率上升时,消费和投资会减少,供给水平也会下降。

利率下降则会导致相反的变化。

因此,货币政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市场经济。

第二步:财政政策实验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调整政府支出来模拟财政政策的影响。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会刺激市场活动,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实验的步骤如下:1. 设置模型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2. 增加政府支出。

3. 观察模型的变化,记录政府支出的变化对消费、投资和生产水平的影响。

通过模拟增加政府支出的情况,我们发现,政府支出的增加确实会刺激市场经济的活动,并且会导致经济增长。

因此,财政政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第三步:外部经济冲击实验在第三部分实验中,我们模拟机会成本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外部经济冲击能够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决策。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15年4月29日系别:专业班级:
学 号:姓名:成 绩:
【实验题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消费函数
【实验目的】
在加深对消费函数相关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前提下,认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问题,并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为分析与运用有关经济政策打下基础。
【理论基础】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我国1980年—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4.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分别检验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消费数据的平稳性。
5.协整检验:分别针对城镇农村中收入消费数据,运用eviews进行协整检验。
6.方程回归:得到城镇农村人均的边际消费倾向。
7.比较验证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X2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001748,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X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各数据均符合平稳性检验。
3.协整检验
(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Y1=a+bX1
首先,变量Y1,X1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对其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数据:
Y2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5.958837,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Y2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Y2)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X1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579317,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X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2.欧文·费雪与跨期选择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宏观经济分析的实训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提高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了一次宏观经济分析的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经济环境,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训目的(1)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经济指标分析、政策分析、预测分析等;(2)提高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实训内容(1)经济指标分析:通过分析GDP、CPI、PPI、失业率、居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了解我国经济运行状况;(2)政策分析:分析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了解政策对经济的影响;(3)预测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经济形势,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4)模拟实验:通过模拟真实经济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协调工作;(2)资料收集:各组收集相关宏观经济数据、政策文件等资料;(3)分工:根据小组成员特长,分工合作,分别负责经济指标分析、政策分析、预测分析等任务。

2. 实训实施(1)经济指标分析:各组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2)政策分析:各组分析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评估政策对经济的影响;(3)预测分析:各组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经济形势,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4)模拟实验:各组模拟真实经济环境,制定经济政策,观察政策效果。

3. 实训总结(1)各组汇报实训成果,包括经济指标分析、政策分析、预测分析等;(2)教师点评:对各组实训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3)总结经验教训:各组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实训活动提供借鉴。

四、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2.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增强了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数据:
年份
地区
生产
第一
第二
第三
消费价格指数p
总值y
产业l1
产业l2
产业l3
(1978=100)
L
1978
108.8
5.6
77.4
25.8
100.0
103.2
1979
120.1
5.2
85.2
29.7
101.8
114.9
1980
139.1
6.1
95.8
37.2
107.9
133.0
1981
139.2
6.6
92.5
40.1
109.3
132.6
1982
154.9
10.3
99.8
44.8
111.3
144.6
1983
183.1
12.8
112.7
57.6
111.8
170.3
1984
216.6
14.8
130.7
71.1
114.3
201.8
1985
257.1
17.8
153.7
85.6
134.4
239.3
1986
284.9
失业的种类
自然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性失业
3.奥肯定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数据,提出失业与产出变动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奥肯定律。
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揭示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其中,L为就业量,Y为产出量,P为物价总水平。这里我们选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来表示就业量;用GDP来表示产出量。在价格方面采用消费物价指数表示物价总水平。
第二步:数据收集
1.北京市1978---2007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量的数据;
2.北京市1978---2007年GDP的数据;
3.北京市1978---2007年消费物价指数的数据
19.1
165.8
100.0
143.5
265.8
1987
326.8
24.3
182.6
119.9
155.8
302.5
1988
410.2
37.1
221.3
151.8
187.6
373.1
1989
456.0
38.5
252.2
165.3
219.9
417.5
1990
500.8
43.9
262.4
194.5
231.8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北京市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实验
【实验目的】1、掌握GDP增长、就业的相关理论知识。
2、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计量分析方法和软件.
【理论基础】
1.经济增长理论
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库兹涅茨)。
4923.1
2004
6033.2
87.4
1853.6
4092.2
638.2
5945.8
2005
6969.5
88.7
2026.5
4854.3
647.8
6880.8
2006
8117.8
88.8
2191.4
5837.6
653.6
8029.0
2007
9846.8
101.3
2509.4
7236.1
669.3
9745.5
4.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代关系的曲线。
下图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新古典综合派把菲利浦斯曲线改造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GDP增长、就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计量分析方法和软件。
第三步:相关系数分析
运用Eviews软件对1978---2007年我国的就业量、产出量和物价总水平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结果如下表:
Y
P
L1
L2
L3
Y
1.000000
0.814067
0.801595
456.9
1991
598.9
45.8
291.5
261.6
259.4
553.1
1992
709.1
49.1
345.9
314.1
285.1
660.0
1993
886.2
53.7
419.6
412.9
339.3
832.5
1994
1145.3
67.5
517.6
560.2
423.8
1077.8
1995
1507.7
73.5
∗提供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
∗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是必要条件;
∗制度和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丹尼森的七类因素:
生产要素供给量增长:
劳动要素: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工人工时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资本要素:资本存量大小。
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
【实验基本步骤与主要内容】
第一步:模型设定
由奥肯定律与菲利普斯曲线可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是影响失业或就业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没有良好的市场失业率统计,分析就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分别构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回归模型。
模型初步设定为以下形式
lnL = C +α· lnY +β· lnP + u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8
788.4
497.1
1434.2
1996
1789.2
75.0
714.7
999.5
554.8
1714.2
1997
2077.1
77.2
781.8
1218.1
584.2
1999.9
1998
2377.2
77.9
840.6
1458.7
598.2
2299.3
1999
2678.8
78.4
907.3
1693.1
y =ƒ( N )
潜在总供给:充分就业的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yf =ƒ( Nf )
2.失业与就业相关理论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一般性界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国际劳工组织的界定)
601.8
2600.4
2000
3161.7
79.3
1033.3
2049.1
622.9
3082.4
2001
3708.0
80.8
1142.4
2484.8
642.2
3627.2
2002
4315.0
82.4
1250.0
2982.6
630.6
4232.6
2003
5007.2
84.1
1487.2
3435.9
631.9
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
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
知识的进展。
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
实际总供给: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当前实际生产出来的产量。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