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第十三章后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完整版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完整版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r m H ∆。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解:HgO= Hg(l)+1/2O 2(g)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

基础化学 人卫第 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基础化学 人卫第 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习题
3、(1) 5 位; (2) 3 位; (3) 2 位; (4) 1 位; (5) 2 位.
4、 RE X T 0.1023 0.1024 0.001 0.1%
T
0.1024
5

mol L1 J K 1 mol 1 K J L1 kg m2 s 2 L1 1000kg m1 s 2 1000Pa kPa
MB
mB Kb Tb m A
2.80g 512K g mol 1 0.51K 100g
28g mol 1
方法一:
T f
K f bB
Kf
mB M BmA
1.86
103
K
g
mol
1
28
g
2.80g mol 1 100
g
=1.9K
方法二:
T f
K f bB
Kf
Tb Kb
1.86
K
kg
mol
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500mL 1.00kg L1 25.0g 475g ,则葡萄糖的摩尔分
数为:
m(C6 H12O6 )
x(C6 H12O6 )
n(C6 H12O6 ) n(C6 H12O6 ) n(H 2O)
M (C6 H12O6 ) m(C6 H12O6 ) m(H 2O)
M (C6 H12O6 ) M (H 2O)
2 ,分子式为: C10 H14 N2 。
5.
Tb
K b bB
Kb
mB M BmA
MB
mB Kb Tb m A
3.24g 5120K g mol 1 1.62K 40.0g
256g mol 1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机部分)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机部分)

均为 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 1mol 。

第十章开链烃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2、NaCl 相同?如将 CH 4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3 及 CH 3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 为什么?答: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 - -由于 CH 4 与 CCl 4 及 CHCl 3 与 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 物。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⑴2-甲基丙烷⑵2,4,4-三甲基-5-丁基壬烷⑶己烷⑷3-乙基戊烷⑸3-甲基-5-异丙基辛烷⑹2-甲基-5-乙基庚烷4、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H 3CCH 3 ⑴3,3-二甲基丁烷 H 3CH 2CH 3H 3C错,2,2-二甲基丁烷CH 2CH 3 ⑵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H 3C HC C3错,2,3,3-三甲基戊烷CH 3CH 3⑶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H 3CC CH 3CH 33错,2,2,3,5,6-五甲基庚烷H 3CC H 2CH 3CH 3H 3CCH⑷2,3-二甲基-4-丙基庚烷H 3H CH 2 CC H 2CH 3CH 2CH 2CH 3H 3CH 3CCH 2CH 3H 2⑸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H 3CHC H 2 CH 3CC C 3 32 CH32CH2 3CH 2 3CH 3 3CH 3 2CH 3⑹2,2,3-三甲基戊烷H3CH3CCCH3CH2CH35、写出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的各种异构体,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丙标出伯、仲、叔、季碳原子。

1oCH 32oCH 2 2 o22 oCH2 oCH 21 o己烷1oCH 3oCH 21 o CH32 o CHo1 oCH32-甲基戊烷1 o CH31oCH 32ooCH2 oCH2 1 oCH3 3-甲基戊烷1oCHo3 oCH1 o3 2,3-二甲基丁烷1 o CH31 o1 o CH31oCH2o4 oCCH32,2-二甲基丁烷H3C 1 o 1 o CH36、⑶>⑵>⑸>⑴>⑷7、写出2,2,4-三甲基戊烷进行氯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代产物的结构式。

2018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18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4 ×1.氧化数在数值上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2.NH4+中,氮原子的氧化数为-3;ClO-中,氯原子的氧化数为+7。 ×3.两根银丝分别插入盛有 0.1 mol·L-1 和 1 mol·L-1 AgNO3 溶液的烧杯中,且用盐桥和导线将 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接起来,便可组成一个原电池。 √4.在设计原电池时,EӨ值大的电对应是正极,而EӨ值小的电对应为负极。 √5.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是盐桥中的电解质中和两个半电池中过剩的电荷。 √6.标准电极电势表中的EӨ值是以标准氢电极作参比电极而测得的标准电极电势值。 √7.电极电势大的氧化态物质氧化能力强,其还原态物质还原能力弱。 一、 判断题 5 1.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外界离子和配离子,配离子在水溶液中也能全部离解为中心 离子和配位体。() 2.中心离子的配位数等于配合物中配位体的数目。() 3.复盐就是配合物。() 4.配合物转化为沉淀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愈小,则愈易转化。(√) 5.配离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转化为另一种配离子。() 6.酸度对配合物稳定性无影响。() 7.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能改变配位平衡移动的方向。() 8.配合物转化为沉淀时,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越大愈易转化。() 一、 判断题 6
左手按前面滴定操作方法滴加溶液右手运用腕力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边摇边滴滴定时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或半滴地加入并用洗瓶吹入少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使附着的溶液全部流下直至终反应题chchchptchchchchchchkmnohcchcl无水alclcoohchclalcl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E Sn4 / Sn2
0.154V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Fe2 / Fe
0.44V 。
在标准状态下,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共存的是 C 。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引 言这本参考答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周莹、赖桂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的习题配套的。

我们认为做练习是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自己所学内容是否掌握的一种测验。

因此,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消化和归纳总结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即使有些可能做错也没有关系,只要尽心去做就行,因为本参考答案可为读者完成相关练习后及时核对提供方便,尽管我们的有些参考答案(如合成题、鉴别题)不是唯一的。

北京大学邢其毅教授在他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一书的前言中写道:“解题有点像解谜,重在思考、推理和分析,一旦揭开了谜底,就难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 这句话很符合有机化学解题的特点,特摘录下来奉献给同学们。

我们以为,吃透并消化了本参考答案,将会受益匪浅,对于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也基本够用。

第一章 绪论1-1解:(1)C 1和C 2的杂化类型由sp 3杂化改变为sp 2杂化;C 3杂化类型不变。

(2)C 1和C 2的杂化类型由sp 杂化改变为sp 3杂化。

(3)C 1和C 2的杂化类型由sp 2杂化改变为sp 3杂化;C 3杂化类型不变。

1-2解:(1) Lewis 酸 H +, R +,R -C +=O ,Br +, AlCl 3, BF 3, Li +这些物质都有空轨道,可以结合孤对电子,是Lewis 酸。

(2)Lewis 碱 x -, RO -, HS -, NH 2, RNH 2, ROH , RSH这些物质都有多于的孤对电子,是Lewis 碱。

1-3解:硫原子个数 n=5734 3.4%6.0832..07⨯=1-4解: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都能溶于水。

综合考虑烷基的疏水作用,以及能形成氢键的数目(N 原子上H 越多,形成的氢键数目越多),以及空间位阻,三者的溶解性大小为:CH 3NH 2 >(CH 3)2NH >(CH 3)3N1-5解: 32751.4%1412.0Cn ⨯==,327 4.3%141.0H n ⨯==,32712.8%314.0N n ⨯==,3279.8%132.0S n ⨯==, 32714.7%316.0O n ⨯==, 3277.0%123.0Na n ⨯==甲基橙的实验试:C 14H 14N 3SO 3Na 1-6解: CO 2:5.7mg H 2O :2.9mg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2-1解:(1) 碳链异构(2)位置异构(3)官能团异构(4)互变异构2-2解:(1) 2,2,5,5-四甲基己烷 (2 ) 2,4-二甲基己烷(3)1-丁烯-3-炔(4)2-甲基-3-氯丁烷(5)2-丁胺(6)1-丙胺(7)(E)-3,4-二甲基-3-己烯(8)(3E,5E)-3-甲基-4,5-二氯-3,5-辛二烯(9)2,5-二甲基-2,4-己二烯(10)甲苯(11)硝基苯(12)苯甲醛(13)1-硝基-3-溴甲苯(14)苯甲酰胺(15)2-氨基-4-溴甲苯(16)2,2,4-三甲基-1-戊醇(17)5-甲基-2-己醇(18)乙醚(19)苯甲醚(20) 甲乙醚 (21) 3-戊酮 (22 ) 3-甲基-戊醛(23)2,4-戊二酮(24)邻苯二甲酸酐(25)苯乙酸甲酯(26)N,N-二甲基苯甲酰胺(27)3-甲基吡咯(28)2-乙基噻吩(29)α-呋喃甲酸(30)4-甲基-吡喃(31)4-乙基-吡喃(32)硬脂酸(33)反-1,3-二氯环己烷(34)顺-1-甲基-2-乙基环戊烷(35)顺-1,2-二甲基环丙烷2-3解:(1)CH3CHCH3CH3CH3CHCH3CH3C(2)CH3CHCH3CH2CH2CH2CH3C2H5(3)CH3CHCH3CHCH2C2CH3C2H525 (4)C2H5HCH3H(5) H2252CH2CH3(6)(7)HCH3HCH3HH(8)3(9)52H5 (10)(11) CH3NO2NO2 (12)H3(13) (14)OHCOOHBr(15) BrCHOCH3CH3 (16)CH3CH2OH(17) OH (18)OH BrBr(19)OHSO3HNO2(20)OO O(21) O(22)O(23)HCH3HCHO(24)H33(25)NHCH3O(26)NH2NH(27)NHO(28)S(29)NCH2H5OCH2H5(30) CH3(CH2)7CH=CH(CH2)7COOH(31)NH2ONH2(32)H2N-CONH-C-NH2(33) OOO(34)OCHO2-4解:(1)C H3CH2CH3CH3CHCH3CH3C命名更正为:2,3,3-三甲基戊烷(2)C H3CH2CHCHCH3CH3CH3(3)(4)(5)(6)(7)(8)2-5解:可能的结构式2-6解:(1)(2)CH3C2H5CH2CH2CH3CH2CH2CH2CH3(3)CH3CH3CH2CH2CH3CH3C2H5C2H5C2H5CH2CH2CH3 2-7解:1,3-戊二烯 1,4-戊二烯H2CH2CH32CH3H31-戊炔 2-戊炔H2C2H5CH3CH CH31,2-戊二烯 2,3-戊二烯H2333-甲基-1,2-丁二烯第三章饱和烃3-1解:(1) 2,3,3,4-二甲基戊烷 (2) 3-甲基-4-异丙基庚烷(3) 3,3-二甲基戊烷 (4) 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 (5) 2,5-二甲基庚烷 (6) 2-甲基-3-乙基己烷(7)2-甲基-4-环丙基自己烷(8)1-甲基-3-乙基环戊烷3-2解:(1)H3332CH3(2)(3) H333(4)(5) (6)3-3解:(1) 有误,更正为:3-甲基戊烷(2) 正确(3) 有误,更正为:3-甲基十二烷(4) 有误,更正为:4-异丙基辛烷(5) 4,4-二甲基辛烷(6) 有误,更正为:2,2,4-三甲基己烷3-4解:(3) > (2) > (5) > (1) > (4)3-5解:BrHH HHBr BrHHHHBrBrHHBrHHBrHB rHH(A)对位交叉式 (B)部分重叠式 (C)邻位交叉式 (D)全重叠式A>C>B>D3-6解:(1)相同 (2)构造异构(3)相同(4)相同(5)构造异构体 (6)相同3-7解:由于烷烃氯代是经历自由基历程,而乙基自由基的稳定性大于甲基自由基,故一氯甲烷的含量要比一氯乙烷的含量要少。

基础化学课后答案chapter13_answer-20131103

基础化学课后答案chapter13_answer-20131103

Chapter 13 UV-Vis spectrometry习题1、略。

2、略。

3、略。

4、略。

5、当浓度为c 2 = 0.5c 1时,A 2 = 0.5A 1, 则T 2 = T 11/2;当浓度为c 3 = 2c 1时,A 3 = 2A 1, 则T 3 = T 12; T 2最大。

6、16121096.818.55500.0)(---+⋅⨯=⋅=L m ol m Lm ol g gFe c μ 由bc A ε=得:114161010.11096.800.2198.0----⋅⋅⨯=⋅⨯⨯==cm mol L Lmol cm bc A ε 7、假设服从Beer 定律,则有: 20001000352120021212...≠=⨯=⨯=b b A A ,所以不服从Beer 定律。

8、14111077.900.1703687.0----⋅⨯=⨯⋅⋅==L mol cm cm mol L b A c ε g mol g L L mol m 528.027000.21077.9(114=⋅⨯⨯⋅⨯=---托巴丁胺)9、16115104200110526000----⋅⨯=⨯⋅⋅⨯==L mol cm cm mol L b A c ....ε g mol g L L mol m 0600012512001042116..=⋅⨯⨯⨯⋅⨯=---10、当溶液液层厚度为1.0cm 时,T = 50%, A = -lgT = 0.301由此可知,当溶液液层厚度为2.0cm 时, A = 2 ⨯ 0.301 = 0.602,%..252500106020===-T11、由题意知,1.00 mL 伊凡氏蓝稀释至5.00 L 后,其吸光度为0.200,1.00 mL 伊凡氏蓝在血浆中稀释后吸光度为0.380,由此求得血浆的体积为L L 63.200.5380.0200.0=⨯。

血浆占全血53%,因此人体中血液的容量为%5363.2L = 5.0 L 。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1. 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试举几例说明化学和医学的关系。

解因为现代化学几乎与所有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相关联,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这些科学和技术促进了化学学科的蓬勃发展,化学又反过来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展,而且很多科技进步以化学层面的变革为突破口。

因此,化学是一门中学科学。

化学和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是制药、生物材料、医学材料、医学检验,还是营养、卫生、疾病和环境保护,乃致对疾病、健康、器官组织结构和生命规律的认识,都离不开化学。

2. SI 单位制由哪几部分组成?请给出5个SI 倍数单位的例子。

解国际单位制由SI 单位和SI 单位的倍数单位组成。

其中SI 单位分为SI 基本单位和SI 导出单位两大部分。

SI 单位的倍数单位由SI 词头加SI 单位构成。

例如mg 、nm 、ps 、μmol、kJ 等等。

3. 下列数据,各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 2.0321 g (2) 0.0215 L (3) p K HIn =6.30 (4) 0.01﹪ (5) 1.0×10-5 mol解 (1) 5位,(2) 3位,(3) 2位,(4)1位,(5)2位。

4. 某物理量的真实值T = 0.1024,实验测定值X = 0.1023,测定值的相对误差RE 是多少?运用公式T T X RE -=,以百分率表示。

解%1.0001.01024.00001.01024.01024.01023.0-=-=-=-=RE 5. 关于渗透压力的Va n ′t Hoff 公式写作cRT Π=,式中,c 是物质的量浓度,R 是摩尔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

通过量纲分析证明渗透压力Π的单位是kPa 。

解kPa}){}{}({m N 10}){}{}({dm m N }){}{}({ L J }){}{}({K mol K J L mol }){}{}({ ])[][]([}){}{}({][}{][}{][}{2331111-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T R R c c cRT Π⨯⨯=⋅⨯⨯⨯=⋅⋅⨯⨯=⋅⨯⨯=⨯⋅⋅⨯⋅⨯⨯=⨯⨯⋅⨯⨯=⋅⨯⋅⨯⋅==-----式中,花括号代表量的值,方括号代表量的单位。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第3版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第3版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第3版)第一章 习题答案1.答:能量单位J 、质量单位μg 、长度单位nm 、温度单位℃、属于SI 单位;其他不是。

2.答:SI 基本单位:m 、kg 、s 、A 、K 、mol 、cd 。

3.答: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还明确规定采用了若干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 根据)()O H ()O H ()O H (222蔗糖n n n x +=0292mol .0mol 342g g0.10)( mol 56.5mol 18.0g g 100)O H (1-1-2=⋅==⋅=蔗糖n n995.00.0292molmol 56.5mol56.5)O H (2=+=xkPa33.20.995kPa 34.2)O H ()O H (2*2=⨯==x p p2.解:)B ()O H ()()O H (999.00.1molmol 08mol08)O H ()O H ()O H ()O H (899.00.1molmol 04mol04)O H ()O H ()O H ()(999.00.1molmol 80mol80)()()()O H (999.00.1mol mol 80mol80)O H ()O H ()O H (*2**2*22*22*2*22*23***2*2*22*21答案为苯苯苯苯苯∴>=+⋅===+⋅===+⋅===+⋅==p p p p x p p p p x p p p p x p p p p x p p3.解:与人体血浆等渗。

11os f 11os f B f B f f 11-1-1-os L mmol 310L mol 31.0C58.0K58.0L mol 31.0mol kg K 86.1L mol 31.0L00.1mol 147g g33.03mol 74.6g g 30.02mol 58.5g g 50.82-----⋅=⋅=︒-==⋅⨯⋅⋅=≈≈=∆⋅=⋅⨯+⋅⨯+⋅⨯=c T c K c iK b iK T c4.解:K 85.1molkg K 512.00.510Kmol kg K 86.1mol g 1.28mol kg 0281.00.510K 250g g 00.7mol kg K 512.011b b f B f f 111b A B b B =⋅⋅⋅⋅⋅=∆⋅=⋅=∆⋅=⋅=⨯⨯⋅⋅=∆⋅⋅=-----K T K b K T T m m K MT f = -1.85℃ 5. 解:压略高于人体眼液的渗透kPa869K 310K mol L kPa 314.8L mol 337.0L mmol 337L mol 337.0mL10001.000LmL 1000mol 61.8g g 00.17mol 161.5g g 00.52111-os 1-1-1-1-os =⨯⋅⋅⋅⨯⋅==⋅=⋅=⨯⋅+⋅⨯=--RT c Πc6. 解:11A fB f B 11A b B b B mol kg 61.1100g0.220K g0.19mol kg K 86.1mol kg 62.1100g 0.0600K g 0.19mol kg .512K 0----⋅=⨯⨯⋅⋅=∆=⋅=⨯⨯⋅⋅=∆=m T m K M m T m K M用两种方法计算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后习题解答习题1. 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有灵敏度高,被测物质的最低可测浓度可达10-5molL-1~10-6 molL-1,准确度较好,测量的相对误差一般为2%-5%,仪器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微量及痕量组分的测定。

2. 什么是质量吸光系数?什么是摩尔吸光系数?两者关系如何?为什么要选用波长为max的单色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答质量吸光系数a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浓度1g·L-1、液层厚度为1cm 时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单位为L·g-1·cm-1。

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单位为L·mol-1·cm-1。

质量吸光吸数α与摩尔吸光系数ε的定量关系为═aM,M为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

选择波长为λmax 的单色光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是为了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因为在该波长处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测定的灵敏度最高。

3. 什么是吸收光谱?什么是标准曲线?各有什么实际应用?答浓度一定的有色溶液,测定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A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一曲线,此曲线称为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分光光度法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依据。

在一定条件和浓度范围内,测定不同浓度的吸光度A,以溶液的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此直线称为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实际应用,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被测溶液的吸光度A,根据吸光度数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到吸光物质的对应的浓度。

4. 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如何?答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指示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的功能是发出一定波长范围的连续光谱;单色器可从连续波长的光谱中分离出所需波长的单色光;吸收池用来盛装参比溶液和被测溶液;检测器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指示器是将信号放大处理后,通过显示器获得测定的吸光度。

5. 某遵守Lambert—Beer定律的溶液,当浓度为c1时,透光率为T1,当浓度为0.5c1、2c1时,在液层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透光率分别为多少?何者最大?解根据Beer定律A=-lg T=kc当浓度为c1时-lg T1=kc1当浓度为0.5c1时-lg T2=kc2=k×(0.5 c1)=-lg(T1)1/2T2=T11/2当浓度为2c1时-lg T3=k c3=2×(k c1)=2×(-lg T1)T3=T12∵ 0<T<1∴T2为最大6. 用邻二氮菲测定铁时,已知每毫升试液中含Fe2+0.500 g,用2.00 cm吸收池于508 nm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198,计算三(邻二氮菲)合铁(II)配合物的(508 nm)。

解三(邻二氮菲)合铁(II)配离子的浓度为:三(邻二氮菲)合铁(II)配离子的摩尔吸光系数为:7. 有一浓度为2.0×10-4molL-1的有色溶液,当b1=3cm时测得A1=0.120。

将其加等体积水稀释后改用b2 =5cm的吸收池测定,测得A2=0.200(λ相同)。

问此时是否服从Lambert—Beer定律?解假设此时符合Lambert—Beer定律,A=εbc, 则摩尔吸光系数ε1 ≠ ε2假设条件不成立,即此时不符合Lambert—Beer定律8. 强心药托巴丁胺(M=270)在26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260nm) ═703 Lmol-1cm-1,取该片剂1片,溶于水稀释成2.00L,静置后取上清液用1.00 cm吸收池于260 nm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687,计算这药片中含托巴丁胺多少克?解溶液的浓度为:该药片中所含托巴丁胺的质量为:9. 某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Mr=125,摩尔吸光系数ε=2.5×105 L·mol-1·cm-1,今欲准确配制该化合物溶液1L,使其在稀释200倍后,于1.00 cm吸收池中测得的吸光度A=0.600,问应称取该化合物多少克?解设应称取该化合物x克,∵A=ε b c∴10. 若将某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1.0 cm的某溶液,则透射光的强度仅为入射光强度的1/2。

当该溶液液层厚度为2.0cm时,其透光率T和吸光度A各为多少?解当液层厚度为1.0 cm时,溶液的透光率和吸光度分别为:当溶液厚度为2.0 cm时,溶液的吸光度和透光率分别为:11. 人体血液的容量可用下法测定:将1.00 mL伊凡氏蓝注入静脉,经10 min循环混均后采血样。

将血样离心分离,血浆占全血53%。

在1.0 cm吸收池中测得血浆吸光度为0.380。

另取1.00 mL伊凡氏蓝,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0 L。

取10.0 mL在容量瓶中稀释至50.0 mL,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200。

若伊凡氏蓝染料全分布与血浆中,求人体中血液的容量(L)。

解若伊凡氏蓝试样的原浓度为c,则伊凡氏蓝在血浆中的浓度为:伊凡氏蓝稀释液的浓度为:由Lambert—Beer定律可得:人体中血液的容量为:12. 已知维生素C (245nm)=560,称取含维生素C的样品0.0500g溶于100 mL的5.0010-3 molL-1硫酸溶液中,再准确量取此溶液2.00 mL稀释至100.0 mL,取此溶液于1.00 cm吸收池中,在max245nm处测得A值为0.551,求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解稀释后维生素C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13. 安络血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6,将其配成每100 mL含0.4962 mg 的溶液,盛于1.0 cm吸收池中,在max为355 nm处测得A值为0.557,试求安络血的质量吸光系数α及摩尔吸光系数值。

解安络血的质量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Exercises1. 4.1210-5molL-1solution of the complex Fe(Ophen)32+ has a measured absorbance of 0.480 at =508nm in a sample cell with path length 1.00 cm . Calculate the molar sbsorptivity, then the absorptivity in units of milligrams of Fe per liter.(0.04mmolL-1 solution of the complex is also 0.04 mmolL-1 in iron, and the molar mass of Fe is 55.85)Solution Using Beer law, we calculate the molar absorptivity:To express the concentration as milligrams of Fe per liter, we multiply 4.1210-5 by 55.85 g Femol-1,and by 1000mgg-1, to obtain 2.30 mg liter-1. The absorptivity is then2. If monochromatic light passes through a solution of length 1.0 cm. The ratio I t/I0 is 0.25. Calculate the changes in transmittance and absorbance for the solution of a thickness of 2 cm..Solution b =1.0cm T1=I t/I0=0.25A1=−lg T1=−lg0.25=0.6A1=α·c×1A2=α·c×2=2 A1=2×0.60=1.20T1=10-α·c·b =10-α·c×1T2=10-α·c·b =10-α·c×2 =(T1)2=(0.25)2=0.063=6.3%3. A solution containing 1.00 mg iron (as the thiocyanate complex) in 100 mL was observed to transmit 70.0% of the incident light compared to an appropriate blank. (1) What is the absorbance of the solution at thiswavelength ? (2) What fraction of light would be transmitted by a solution of iron four times as concentrated ?Solution(1) T = 0.700A=−lg T=−lg0.700=0.155(2) A=α · b · ρ0.155=α · b×0.010g·L-1α · b =15.5 L ·g-1ThereforeA=15.5 L ·g-1×4×0.010g·L-1=0.620−lg T=0.620 T=0.240The absorbance of the new solution could have been calculated more directly:A1/A2=α · b · ρ1/(α · b · ρ2)= ρ1/ρ2A2=A1ρ2 / ρ1=0.155×4/1=0.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