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微信与微博”审题指导、思路点拨-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四个方法(二)一元多维-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大课堂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四个方法(二)一元多维-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大课堂

材料作文是指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在《(一)技巧指导》中已经精要地总结了材料作文的常见失误和审题方法。

这里便不赘述。

而材料作文的分类非常多样,有按内容分类的,有按类型的,有按形式的,这里按照关键词个数分类,可以分为一元二元三元等等,这里主要探讨一元多维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一元多维的含义“元”,元素;“维”,维度。

元素指的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有几个关键词就是几元。

维度指的是材料中的层次关系/维度层面,一般有几个层次关系/维度层面,就设置几个分论点(主体段),解读材料对我们文章结构的确立有很重要的作用。

2023年新课标高考I 卷就是这种一元多维型作文。

二、一元多维的审题1.抓取关键找出材料的中心句,并确定关键词。

2.分析关系划分材料层次,揭示材料围绕关键词阐述的维度层面/层次关系。

3.多个角度在基于材料的解读上,可以根据材料任务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联想与延申。

4.整体把握确定材料给出的前提/条件、或者情境,整体把握材料,不要片面抓取某个点。

三、例题示范(湖北腾云联盟8月开学考)“严肃”与“乐观”两个词看起来毫无关联,但“严肃的乐观主义”却是哲学领域一道重要命题。

“严肃的乐观主义”,是诠释人们面对艰难生活时的精神底色。

很多人在承认人生“荒谬”的同时,也在尽力而为地创造“对我而言”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并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

这,就是“严肃的乐观主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任务一:技巧点拨1.抓取关键(1)材料的关键词是什么?严肃与乐观并列结构二元❌严肃的乐观主义偏正结构一元✔点拨:关键词,其实就是关键词语,意思就是对事物重要的部分,在一段时间内,能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

其实就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反复说明,反复阐述的,与主题有关的词语。

材料作文审题立论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立论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立论方法指导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常见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论方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例1】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可以提炼出观点: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或稍加引申: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例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材料本身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

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作者:王凤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4年第02期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材料作文逐渐替代了以往的传统命题作文,以更好地考查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高考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话题作文或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主要是提供一段材料,让学生依据材料中讲述的内容和体现的思想写作,这对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写材料作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分析和解读文题材料,进而选取合适的角度立意,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一、材料作文概述材料作文的写作主题蕴含在文题材料中,材料的中心就是写作的中心,不能够脱离材料天马行空地写作。

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材料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记叙类材料、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记叙类材料包括寓言、故事等,引语式材料包括名人轶事、谚语等,图画式材料包括漫画等。

记叙类、引语式材料的主题一般不会直接出现,而是隐藏在材料中,一些材料往往会有几个主题。

在写作时,需对材料中给出的人、事、物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观点,然后选择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作。

漫画材料则常常是以讽刺或者夸张的手法,对社会现象及其存在的弊病进行揭示和批判,需关注漫画的细节与文字注释,聚焦漫画中说明的事理确定写作主题。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立意,依据自己对于材料的理解确定作文中心,然后根据中心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作。

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可能是一则材料,也可能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多则材料,不同材料表达的见解或观点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需依据材料的类型,根据材料观点之间的联系,认真审题,从符合文题要求的角度立意写作,切忌偏题、跑题。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一)挖掘关键信息,提取主要观点在材料作文中,关键信息和写作主题都隐藏在材料中,只有深入阅读材料,把握材料传达的信息,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深意与内涵,进而精准立意。

因此,在分析材料时,要深入挖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从不同层面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立意角度。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指导:材料种类+易错点分析+审题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指导:材料种类+易错点分析+审题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指导:材料种类+易错点分析+审题方法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

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今天分享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一、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4、与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6、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二、学生易错点分析:1、目光短浅,浅尝辄止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2、舍本逐末,误解寓意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

3、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的片面的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

4、偷换概念,曲解寓意没能严格的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

5、另起炉灶,抛开材料6、笼统含混,泛泛而谈三、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1.因果推断法。

材料作文,从呈现形式上看,一般由材料(故事、情景设置或图画等)和写作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有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旨和要求是很明确的。

请看作文题:【例】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情景:小文远离父母在外地读中学,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想把由父母替他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

语文(心得)之“微博”——议(心得)写作的素材库

语文(心得)之“微博”——议(心得)写作的素材库

语文论文之“微博”——议论文写作的素材库一中王冉微博的出现与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它以短小精悍、操作方便、发布最快的特点打动广大网民的心,并被人们广泛使用。

不少微博发布的内容既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又具有新闻事实特点,将这些微博语录合理处理,就可以成为议论文写作的素材。

一、如何在微博中提炼“论点”材料?议论文的论点,要求能够表达作者的观点与看法,且要直接了当,鲜明。

微博中有许多表明博主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者对生活、工作感悟的博文,博文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博主的观点,把这些小观点进行一定的提炼后,可以升华为议论文写作中普遍使用的论点。

例1: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微博:其实,捧杀一个歌手,一个运动员,直至任何一个人都无妨,大不了一个人而已;最可恶且不能原谅十恶不赦的是捧杀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直至一个国家,那是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人被毁。

当下最值得警惕的是国家被捧杀,而捧杀国家最绝招是捧杀一把手,如埃及穆巴拉克利比亚卡扎菲……提炼的论点:捧杀是人类致命的武器。

适用的话题:“伤害”、“荣誉与毁誉”、“人性弱点”等话题。

例2:任志强(房地产商)微博:2011感悟——1、地球是圆的,所以看似走到尽头,其实是一个新的开始。

2、该珍惜的放手了会有遗憾;该放手的珍惜了会有痛苦! 3、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4、所见所闻可能改变一生,不知不觉可能断送一生。

5、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

提炼的论点:1、任何时候都会找到新起点;2、后悔是大错,更重要的是后来正确的做;3、积极的创造生活才会改变生活;4、持之以恒是成功的最快步伐。

适用的话题:“起点”、“选择”、“心态”、“成功秘诀”等话题。

例3:葛红兵(著名作家、教授)微博: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富有了复杂;落魄时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

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

高中材料作文:有人总结了玩微信的心得(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中材料作文:有人总结了玩微信的心得(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中材料作文:有人总结了玩微信的心得(写作指导及范文)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一篇关于玩微信的心得的总结,让我深感触动。

我们在微信朋友圈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章,有人生警句、心灵鸡汤、养生之道、秘诀技巧等等,看多了,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知道该怎么活、怎么过、怎么吃了。

这是因为我们被这些文章所影响,失去了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像XXX所说的那样,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需要成为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人的思想是人类最伟大的财富,也是人类最为脆弱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更脆弱了,但是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思想,我们才能够成为最坚强、最独特的苇草。

思想让我们能够独立思考,不受他人影响,能够坚守自我,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有些人会让我们迷失自我,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

但是,我们不能让别人扰乱我们的步伐,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干扰。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这个能力将会在我们的未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独立思考,我们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所以,让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的芦苇,稳坐钓鱼船,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XXX曾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

”因为有了思想,我们才能够发明、创造,有了主见,我们才能够选择、舍弃。

主见拓宽了我们的生命,思想成就了我们的伟大。

然而,在大数据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迷茫于海量的人生警句、心灵鸡汤和养生之道,缺乏自主选择的意识。

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应该树立自主选择的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信息,过滤掉其他无用成分。

只有主动提取所需信息,才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行动更加敏捷,不至于被信息浪潮淹没无法“上岸”。

我们应该主动选择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在拜读人生警句时,不妨“择其善者而从之”“内而化之”,使之真正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在了解养生之道、研究秘诀技巧时,不妨亲身实践以“熟能生巧”,使之成为自我本领之一。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1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1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1辑01【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

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

“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审题时首先要对“点赞”和“差评”有恰当的理解,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

“点赞”代表着赞许、支持等;“差评”代表着不满、批评等,是消极负面的回应。

“点赞”与“差评”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恰当的点赞与差评都能带来进步。

其次,考生应当在“点赞”与“差评”中做出选择,着重论述其中一个的价值意义,或者批驳另一个的危害;也可以将“点赞”与“差评”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材料可以分三层: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

//(通过网络现象,引出主话题:“点赞”与“差评”。

)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

//(通过网民的不同态度,引出作文思考:“点赞”与“差评”,孰是孰非?注意命题采用了惯用的方式,“有人……”“有人……”,对同一现象,提出两种相反的观点态度。

)“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提示语,引导考生由此及彼,展开思考。

网络上的“点赞”“差评”,可以拓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话题具有更深远的内涵。

作文范文之微信和我写800作文

作文范文之微信和我写800作文

微信和我写800作文【篇一:2015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微信”写作指导】2015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微信”写作指导 2015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微信”写作指导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范文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作出评论。

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

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

乙:我更喜欢,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判,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责和嘲讽。

我更需要这种氛围。

丙: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

丁:我偏爱,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作文题目分析。

我算是一位“老”语文教师了,可对这次广州二模作文题目,仍是小心翼翼,生怕踩了“偏离题意”的“雷区”。

我想,作为学生,就更是战战兢兢了吧。

这次广州二模作文题目,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近似。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的内容是“数码技术与珍贵‘点滴’”(数码技术对珍贵“点滴”的影响),含意则可理解为“科技与情感”(科技对情感的影响)。

借鉴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的解读法,此次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可分别由内容及含意两方面审题立意。

在内容上,可理解为“不同的人对微信和这两种网络交流方式的看法与偏好”。

在含意上,则可理解为“现代通讯方式(科技)影响并满足了人们的不同的交流需求”。

另外,此次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也近似于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二者都提供了数种选择项,考生只需择其一项、一些项、所有项或整体来立意即可。

这无疑降低了审题难度,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微信与微博”审题指导、思路点拨-作文教学
〖金题回放〗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作出评论。

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

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

乙:我更喜欢微博,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判,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责和嘲讽。

我更需要这种氛围。

丙: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

丁:我偏爱微博,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一、关于题意理解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材料首段解释了微信和微博的区别,目的是为引出下面四种人对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的不同看法。

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段文字陈述了“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以及因此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第二、三、四、五段文字分别陈述了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

题目中所陈述的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交流对象不同。

微信发布的内容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微博发布的内容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并点评。

题目中所陈述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应分为两组。

甲乙围绕两种交流方式所收到评论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甲喜欢在微信平台上所收到的肯定评论,乙更喜欢在微博平台上有赞有弹的评论。

丙丁围绕两种交流方式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交流对象进行讨论:丙喜欢微信私密的空间,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丁喜欢微博开放的空间,更愿意与认知和不认知的博友互动。

从命题者意图看,四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没有对错、高下之分,而写作者本人对这四类人是可以有倾向性的,对他们的看法肯定或否定,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因为微信和微博两种交流方式各有特点,所以人们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看法不同。

2.因为微信上收到的大多是肯定的评论,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信。

3.因为微博上收到的评论具有多样性,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博。

4.因为微信的空间私密,交流的对象是亲朋好友,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信。

5.因为微博的空间开放,交流的对象包括认知和不认知的,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博。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微信与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考生可从这两种交流方式出发,围绕交流方式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1.有的人喜欢能得到更多肯定与赞美的交流方式。

2.有的人需要能有多样性评论的交流方式。

3.人有不同的交流需求,有人渴望在私密的空间内交流,有人期待在开放的空间里互动。

4.网络的多样交流方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符合题意只要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属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离开“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离开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仅谈“空间的大小”“时代”“如何评论”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朋友”“信息”“氛围”“开心”等,但不联系“微信、微博/交流方式”
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则为偏离题意。

四、关于角度选择与立意参考(一)角度选择考生可以从第一段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三、四、五段文字中任意一段(甲乙丙丁四种观点中任意一种)选择角度,也可以综合四种观点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单一角度: 1.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甲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2.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3.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4.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丁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复合角度:除了以上所列的单一角度之外,还可以任选其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观点综合作为写作的角度。

(说明:列出的甲乙丙丁四种观点,根据“自选角度”的要求,考生任选两种、三种、四种亦是可以的。

)(二)立意参考 1.直接评论甲观点,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多数点赞,能愉悦身心,是值得提倡的人际交流方式。

2.对甲的看法商榷甚至质疑,交流中若只在乎表扬,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满足现状,不利于更好地成长或发展壮大。

3.直接评论乙观点,交流中有批评、指责、嘲讽,才会有自我反思、调整、进步。

4.评价乙观点,微博中表扬批评等多种评论俱存,有利于自己客观、理性去分析认知自己转发或发表的各种信息。

5.从丙的态度看,喜欢一种比较私密的交流方式,向往一种与亲朋好友相处的舒适、亲密的生活。

6.从丁的观点看,乐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缘于开放交流的种种好处,诸如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宽视野,择善而学,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等等。

7.比较微信、微博的点赞,分析其可信度,微信限于朋友交往,得到的表扬或出于礼节;微博亲疏不拒,获得的肯定多发自肺腑,由此告诫人们理性对待点赞,网络外的交流亦然。

8.如何对待微博的表扬与批评,也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因为交流方式的开放性,收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有益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夸大其词的追捧或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都有可能,`需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