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试卷讲评
一模考试讲评课说课稿

一模考试讲评课说课—词语运用专题复习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一模试卷讲评及词语运用专题复习。
首先我要说的是说课步骤。
它包括六项。
分别是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法和学法分析。
4.设计理念。
5.教学过程分析。
6.教学评价。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一模试卷的讲评,对出问题最多的词语运用题进行专题复习。
因为其他阅读、写作都已进行过专题复习,所以本次试卷讲评中确定了词语运用这一专题。
他的地位和作用:一模考试是学生中考前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演练,是中考前的大练兵,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考模式,从时间、题型、题量上完全模拟中考,使学生积累应考经验。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进行有效的讲评,使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出错较多的问题,设计同类问题的练习,使学生开拓思维,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并巩固知识点。
词语运用是学生们历次考试失分较多试题,这里值得讨论。
二、重点:1、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3、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4、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学生拓展思维能力培养。
难点:2.3.4.5.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查、讨论、教师的讲评,使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各项知识内容和答题技巧;提升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信心,然后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尤其是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审题与解题能力。
四、设计理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进行有效的讲评,使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出错较多的问题,设计同类问题的练习,使学生开拓思维,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并巩固知识点,达到知识的迁移。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法: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分组教学学法:观察发现法、知识迁移法五、教学过程:1、成绩、试题分析:明确学习目标2、导入:了解解题步3、学生自改:反思出错原因4、组内互改:解决个性问题5、班级展示:解决共性问题6、教师点拨:深化理解应用7、变式练习:巩固强化知识Step1.成绩、试题分析:分析考试情况,把握讲评课的重点内容。
济南一模试卷讲评课件

06 总结回顾与备考建议
本次一模考试总结回顾
01
02
03
试卷难度与区分度
分析试卷的整体难度,以 及各题型的区分度,帮助 学生了解自己在考试中的 定位。
知识点覆盖情况
梳理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 分析哪些知识点是重点、 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 方。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类 型,以及个别学生的特殊 问题。
01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如对基本概念理
解不清、基本公式记忆不准确等。
02
解题方法和技巧运用不熟练
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解题方法和技巧运用不熟练的问题,如不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缺乏必要的解题技巧等。
03
考试心态和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导致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在时间分配和答题顺序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影
响了自己的应试能力。
02 选择题部分详解
题目类型及解题思路
基础知识题
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 况,解题思路主要是回忆和再现相关 知识点。
图表分析题
情景应用题
将知识点融入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在于 理解情境,找准切入点,运用相关知识进行 解答。
提供心态调整的建议,帮 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态,缓解考试压力。
时间管理技巧
分享时间管理的技巧,帮 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 高学习效率。
考试策略与技巧
针对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问题,提供一些实用的 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更 好地应对考试。
石家庄一模试卷讲评(1)(1)

答案:efhi
解析: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 白。“震灾”与“赈灾”音同易混,须改。 “逾”是文言词,改为“超”更口语化一些, “之巨”也是文言词,且多余,应删掉。括 号里的文字不必念出来,应删掉。
•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 给分。
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A,则必然没有B;如果有A而未必有B,
则A就是B的必要条件 关联词:“只有……,才……”或“不……,不……” 充分条件
如果有A,则必然有B ;有A,则未必有B
关联词:“如果……,那么……”(有多个条件, 但只说了其中一个条件时,往往不成立,太绝对)
• 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 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迁。他又能精辟 入微地辩析玄妙深奥的理义。而葛洪端坐 到中午,竟像熟睡一样去世了。看他面色 和生前一样。卒年八十一岁。
时辰时间对照表
早子时(zǐ) 夜半 24:00-01:00 丑时(chǒu)鸡鸣 01:00-03:00 寅时(yín) 平旦 03:00-05:00 卯时(mǎo)日出 05:00-07:00 辰时(chén)食时 07:00-09:00 巳时(sì) 隅中 09:00-11:00 午时(wǔ) 日中 11:00-13:00 未时(wèi) 日映 13:00-15;00 申时(shēn)哺时 15:00-17:00 酉时(yǒu) 日入 17:00-19:00 戌时(xū) 黄昏 19:00-21:00 亥时(hài) 人定 21:00-23:00 夜子时(zǐ) 夜半 23:00-24:00
艺术效果
1、艺术结构上(情节结构安排的技巧) 2、人物形象上(表现内心,展现性格) 3、主题(情感)表现上(表现……的张力, 增强悲剧性,批判的力度……..) 4、读者感受上(戏剧性,可读性,引人入胜, 发人省醒……..)
2023届广东广州一模语文试卷讲评

10.【答案】D(该句翻译:郑国的伯有喜欢喝酒,造了地下 室,并在夜里喝酒,奏乐。朝见的人来到,他还没有喝完酒。 朝见的人说:“主人在哪里?”他的手下人说:“我们的主人 在地下室。”朝见的人都分路回去。) 11.【答案】C(“文中指庚子年”有误,不是指年,段首 “襄公二十九年”已经表示年,文中“庚子”指月日。七月十 一日,子皙带者驷氏的甲士攻打并且放火烧了他的家。 12.【答案】B“子皮认为他和子皙、伯有为兄弟,应顺应天 道”错误,结合原文“子产曰:‘兄弟而及此,吾从天所与’” 可知,认为“应顺应天道”的是子产,而不是“子皮”。
• 【补充细则】
• 1.题干问“为什么子皮认为子产‘忠’”,作答时需要从两个层面说明原因:第一是“忠 于国家”的层面,第 二是“忠于子皮”的层面。每点 2 分。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满分 3 分,给满即止。
• 2.第①点从“忠于国家”的层面说明原因,2 分。其中, 答出“从国家利益着想”“为 国家尽力 (出力) ” 的意思给 1 分;结合文本说明 “忠”的表现 1 分,可概括为“忠于职 守”,也可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如 “顺从上天的旨意,不参与兄弟之争”“从国家处境 出发, 拒绝接受子皮的授政”等。
• 3.第②点从“忠于子皮”的层面说明原因,2 分。其中, 答出“为子皮着想”“向子皮 提建议”的意思给 1 分; 结合文本说明 “忠”的表现 1 分,可概括为“开诚布公”“推心置 腹”“直言进谏”“忠言进谏”等, 也可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如“制止子皮让尹何为邑 的行为”等。 • 4.完全照抄原文,没有进行简要说明,不得分。
13.翻译
• (1) 叔向闻之,曰:“二者其皆得国乎! 民之归也。”
• 叔向听说了这件事, 说: “这两家恐怕都要掌握政权吧! 这是因为百姓 归向他们。”
初三数学一模试卷评析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一模试卷的整体结构和难易程度;2. 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3. 总结学生在考试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1. 一模试卷的整体结构和难易程度;2. 典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3. 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分析。
教学难点:1. 典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总结;2. 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一模考试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试卷的结构和难易程度;2. 提出问题:如何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二、试卷评析1. 分析试卷的整体结构和难易程度,让学生了解一模试卷的题型和分值分布;2. 针对试卷中的典型题目,进行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讲解;a. 分析题目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b. 讲解解题步骤,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c. 总结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3. 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a. 针对学生易错题,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b.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训练建议;c. 鼓励学生多做题,提高解题能力。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一模试卷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2. 反思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3. 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为中考做好准备。
四、作业布置1. 完成一模试卷中的错题和难题,巩固解题方法;2.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3.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试卷评析,帮助学生了解一模试卷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2. 在评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2023北京西城一模语文讲评

2023年北京西城一模语文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题型较为多样,考查内容全面。
以下是本人对该试卷的讲评:一、阅读理解部分1. 本部分的阅读材料选取了多个领域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内容包含了人文历史、科学知识等多方面内容,符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阅读材料的选择较为贴合当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值得肯定。
2. 在题型设计上,部分问题采用了拓展性的解答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但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知识积累。
建议在阅读理解部分适当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用文材料,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完形填空部分1. 完形填空部分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难度适中,考查内容涵盖了语法、逻辑推理等多方面。
但在题目设计上,存在少数题目的选项过于简单明了,希望今后的试卷设计中能够加大难度,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考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也需要更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平衡考查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作文部分1. 作文的题目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对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这符合当前作文考查的要求。
2. 需要指出的是,作文部分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思路,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知识点的考查1. 试卷中对语文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全面,包括字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等多个层次的考查。
但需要指出的是,部分知识点的考查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希望今后试卷设计中能够更注重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和跨学科性的考察。
2. 试卷中的一些知识点考查较为独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建议今后的试卷设计中能够更好地贯穿语文知识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023年北京西城一模语文试卷在内容选取和题型设计上有很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三生物一模试卷讲评(精)

高三生物一模试卷讲评崇明中学李玉刚一.试卷讲评课的指导思想讲评课的设计依据是对学生试卷的批阅,查找试题覆盖章节中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漏洞,依漏洞分析:学生是知识的理解欠准确呢,还是知识的灵活应用存在问题呢?是审题能力的欠缺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亦或是其他能力如识图、计算等能力的不足等等。
讲评课的目的在于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以指导,同时深化试卷所考的内容。
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认同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认同解题的关键是审题,体验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
二、试卷分析1、班级情况平均分 102.21 合格率82.1% 最高分 126 最低分 50120分以上 7人 110分往上8人 98往上 12人 85往上10人;85以下2人2、分值分布(题号后为该题目班级得分率)生命的基础:(32分)生命的物质基础(4分) 2、0.96; 7、 0.95 ; 21、 0.95生命的结构基础(包括微生物)(10) 19、0.9 ; 33、0.87;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14分)6、0.93 ; 15、0.54 ; 37、0.53生物的多样性(4分)12、0.71 ; 28、0.76生命的过程:(79分)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包括内环境与自稳态)(39分)9、0.96 13、0.94 16、0.60 17、0.75 20、0.51 24、0.9029、0.97 32、0.73 34、0.80免疫(10分) 36、0.82 生命活动的调节(11分)生命的延续(38分)3、0.95 ;8、0.73 ;14、0.79 ;22、0.70 ; 23、0.52 ;25、0.24; 30、0.87 ;31、0.73; 38、0.52 遗传(11分); 40、0.53遗传(9分)生物的进化(2分) 26、0.78生命科学的应用:(13分)走进生命科学(1分) 1、0.79生物工程(12分) 39、0.44生命科学实验:(26分)4、0.88;5、0.85 ;10、0.41 ;11、0.83 ;27、0.81 ;35、0.68;41、0.673、得分率较低题目8、0.73 生命的延续; 10、0.41 科学方法考核: 15、0.54 三大类物质代谢:16、0.60 内环境: 20、0.51 生命的特征 23、0.52基因突变25、0.24 遗传信息的表达;34、0.80免疫(10分) 0.46(3)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 0.54 (4)自身免疫疾病35、0.68微生物(8分) 0.33(4)优良菌株的鉴定36、0.82 生命活动的调节(11分) 0.47 (5)结构和功能的统一37、0.5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1分) 0.43(1)呼吸作用 0.41 (2)光合总量的计算38、0.52 遗传(11分) 0.08(2)概率计算 0.41 (3)基因型的书写概率分析0.46(4)复等位基因的相关计算39、0.44 生物工程(12分) 0.18(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0.37 (4)生物工程的主要领域及其相互关系、酶工程的操作过程0.28 (5)遗传信息的表达 0.26(6)进化相关计算40、0.53遗传(9分)0.62(1)显隐性状的判断 0.68(2)两多两少情况的区分 0.05(3)交换值及其相关计算4、可能错因分析1、知识的理解欠准确2、知识的灵活应用3、审题4、语言的表达能力5、计算能力与识图能力6、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准确,基本技能不熟练三、教学目标:1、查漏补缺,解决疑难和遗忘知识。
市一摸试卷讲评稿4用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1.①随风直到夜郎西。②会当凌绝顶。③江春入旧年。④乡愁是 ① 直到夜郎西。 会当凌绝顶。 江春入旧年。 浅浅的海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一湾浅浅的海峡。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A3.B4.A5.A6.C7. 北京将用三年时间 将用三年时间( 北京将在2015年前“)建成地沟油百 年前“ 建成地沟油 地沟油百 北京将用三年时间(或“北京将在 年前 分之百源头防控体系。 回收) 防控体系 分之百源头防控体系。 (回收)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①随“君” ②凌—临③湾—弯⑤得分率很低 早已忘记 ① 临 弯 2.正确率较高 正确率较高 3.正确率偏低。 B选项中“学力”为模糊点学力:指学习能力和 正确率偏低。 选项中 学力”为模糊点学力: 选项中“ 正确率偏低 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 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 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学历:指一个人的学历经历。 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学历:指一个人的学历经历。 4.正确率一般 D项中“一挥而就”的含义模糊不清挥:挥笔;就: 正确率一般 项中“一挥而就”的含义模糊不清挥:挥笔; 项中 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5.正确率较高 A项中“齿”后分号。注意分号使用。 项中“ 后分号。注意分号使用。 正确率较高 项中 6.正确率较高。7.正确率较高 。新闻:导语(高度概括)北京占 正确率较高。 正确率较高 新闻:导语(高度概括) 正确率较高 一分;地沟油占一分; 防控” 回收” 一分;地沟油占一分;“防控”或“回收”占一份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16.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什么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 (2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什么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什么是 分) 假如你会见了10位顾客 旨在最后一位顾客获得了200元 位顾客, 答:假如你会见了 位顾客,旨在最后一位顾客获得了 元 的订单,那么,是每位顾客都让你赚了200\10=20元。(不是 的订单,那么,是每位顾客都让你赚了 元 概括或说明道理) 概括或说明道理) 17.用一句话概括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用一句话概括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分 无数次失败后等于成功 后等于成功。 标题) 答:无数次失败后等于成功。(标题) 18.本文为论证中心论点,除了“廖容典百分比定律”这个事例 本文为论证中心论点 本文为论证中心论点,除了“廖容典百分比定律” 外,还使用了哪些事例?请一一加以概括?( 分) 还使用了哪些事例? 一一加以概括?(3分 哪些事例 加以概括?( 奥城良治推销汽车的事例;铁锤凿开岩石的事例; 答:奥城良治推销汽车的事例;铁锤凿开岩石的事例;吃面包的 事例。(几分几点) 。(几分几点 事例。(几分几点) 19.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怎样的作用? (2分) 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怎样的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怎样的作用 分 总结全文 强化中心论点 全文, 中心论点。 答: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 结尾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 分 20.针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再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2分) 针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再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针对文章的中心论点 事例: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实验,最后发明了电灯泡 经过无数次实验 电灯泡。 答:事例: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实验,最后发明了电灯泡。他最后 的成功,是他前面无数次失败的结果。 的成功,是他前面无数次失败的结果。 补充事实论据:名人+事件 扣论点关键词) 结果 事件( 结果) (补充事实论据:名人 事件(扣论点关键词)+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后两句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 达出作者对连年征战的厌弃(或:对穷兵 黩武战争的反对)和对弃尸沙场将士的深 刻同情。
12.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何种说明 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 (3分)
说明方法1分,分析作用2分。
13.以下分析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C)
(仔细研读选文第2、4、5段,就能根据原 文判断所有选项的正误)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14.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瞬息与永恒 的舞蹈”中“瞬息”与“永恒”两个词的 理解。(4分)
《PM2.5,你关注了吗?》
11. PM2.5在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为什 么说它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更大?请概述其原因。(3分)
这是因为(1)粒径小,不易被阻挡,可直 抵细支气管壁,引发各种疾病;
(2)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3)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4)可成为病毒、细菌载体,为呼吸道传 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一点一分,任答 其中三点均得全分) (所有答案均可在选文第3段中找到)
不偏题,开头这样写,为下文写昙花的绝 美绽放作铺垫,同时更突出了厚积才能薄 发的主旨。(意思对即可)
(先判断再由浅入深地阐述理由)
17.根据全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对第⑧段划线句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 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的理解和 感悟(4分)
得分要点:①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 是长期坚守、厚积薄发的结果。②在走向 成功的过程中,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全 力以赴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尽情绽放 生命的光彩。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二、古诗文默写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词品读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1]见临洮[2]。 昔日长城战,咸[3]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昼夜苦学/ 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 日昃始食/ 遂 大通六经之旨。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 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 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 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 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 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 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秋凉了,戍边的将士们饮马渡江,水冰凉风
似刀割。放眼望去,太阳还没西落,只见一片 沙漠。远望临洮(今甘肃岷县,秦时长城的起点) 已是昏暗不清。联想到从前在这一带进行的激 烈的战斗,将士们意气风发,斗志高昂。这里 从古到今都是黄沙充塞的征战之地,战死者的 白骨混迹在野草之中。
7.这首诗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 悲惨残酷。诗歌的前四句呈现出怎 样的景象?(3分)
一模考试存在问题
1、选择题的选项填涂不饱满; 2、诗歌默写书写不规范或错别字较多; 3、试题答错后用箭头乱指; 4、试题答到实线外; 5、作文字数不足或严重不足; 6、卷面不整洁; 7、未用规定的2B铅笔和0.5毫米的黑色签字 笔芯……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D;2、C;3、A;4、C;5、B 其中5小题的错误率最高
诗的前四句写晚秋时节,塞外萧瑟凄 寒,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一点一分)
审题偏差:把“呈现出怎样的景象”理解成 “描绘画面内容”。
8.诗歌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
拟人、双关等。 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
(表现手法2分;感情3分)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10.阅读下列文言文,用“/”为划线句子断 句,只能断6处。(3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 氏。既长,知其世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
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 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这幅漫 画的主要内容。(3分)
漫画的题目是《滞后》,画面上的牛肉膏、 瘦肉精、回炉面包、染色馒头洋洋得意地 迅速往前跑,而监管却在后面累得气喘吁 吁地追赶。
(人称的变化都是富有深意的)
18.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4分)
参考答案:四川芦山(雅安)发生7.0级地 震,多地多人受灾(灾情严重)。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不同于给新闻拟标题, 应该加上重大事件的意义或影响等;概括 时要抓住关键词;多关注国际、国内的重 大事件)
19.认真观察下列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6分)
(既要联系实际,更要联系文章的主旨答 题)
16.某班组织“作家与读者零距离”对话活 动,假如你是张抗抗,你将如何回答学生 的以下问题?(3分)
学生:本文第④段起,对昙花的指代由 “它”变成了“她”,请问您是怎么考虑 的?
张抗抗:从“它”到“她”代词的变换, 体现了我对昙花情感的变化,说明昙花以 它长久吸储的精华、优雅绝美的舞蹈深深 感动了我,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意思对 即可)
瞬息,指昙花绽放的时间很短;永恒,指 昙花厚积薄发的精神和尽情、完美绽放生 命状态给人们的启迪都是永恒的。(意思 对即可)(联系全文、结合主旨;每个方 面2分)
15.有人认为,本文主体部分描写的是昙花 绽放的短暂生命历程,可是第①段却写昙 花整整六年“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 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显得偏题, 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