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工程地质条件表 (5)课程设计指导书 (6)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标准冻深:Z0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
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 3.6m,窗高 2.4m,室内外高差为0.6m。
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刷两遍大白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刷两遍大白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塑钢窗0.45KN/m2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水泥砂浆20KN/m3混合砂浆17KN/m3浆砌机砖19KN/m3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钢筋混凝土25 KN/m3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附表—2注:表中使用活荷载仅用于教学楼,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三、设计要求1、结构布置方案:中学教学楼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方案。
2、基础方案: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C20,钢筋采用HPB235级。
砖混住宅结构墙下条形基础宽度设计

然基础具有经济性及灵活性 , 方便施 工 , 基础材料选取 方便 ,
通常能在较小 的埋深 内, 把基 础底 面积扩大 到所需 的面积 , 因而成为砖混住宅基础 最常采用 的一种形式 。从 基础 受力 特点分 析 , 扩展式基础仍 为一 板式基 础 , 础地板 的厚 度应 基 满 足抗 冲切 的要求 , 并按板的受力分析进行抗剪及抗弯强 度
荷载作用线位 于同一垂线上 , 避免基础 发生倾斜 。
Pk≤
4 ( 7d + 3+ o 一 一 ' ) qx ( , 7 G q
)0 =
式 中: k P ——相应于荷载 效应 标准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 的平 均压力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a ; (P )
— — .
舍去负根
修正后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 a。 (P ) b=7— -j
l6 0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O 年第 1 ( O7 期 总第 1 期) 1 5
砖 混 住 宅 结 构 墙 下 条 形 基 础 宽 度 设 计
王 勇, 范 浩
10 0 5 ,0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哈尔滨
【 要】 简要概述了多层砖混住宅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计算时纵横墙相交接处基础面积重叠及基础底面积 摘
而不需 调整 , 只需调整边节点和 中节点 即可( Ⅲ型基础面 Ⅱ、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说明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说明一、引言墙下条形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主要用于承受墙体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本文将对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要点进行说明,包括基础尺寸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等内容。
二、基础尺寸的确定1. 承载力计算:根据墙体的荷载特点,采用合适的荷载计算方法,如极限平衡法或有限元分析法,计算出基础所需的承载力。
2. 基础尺寸的确定:根据承载力计算结果,结合地基的承载力情况,确定基础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一般为墙体宽度的1.5倍,深度一般为基础宽度的1.5倍。
三、材料的选择1. 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基础的承载力要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等,具体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
2. 钢筋的选择: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确定所需的钢筋规格和数量。
一般情况下,墙下条形基础采用的钢筋直径为12mm或16mm,根据基础尺寸和荷载情况确定钢筋的间距和纵横布置。
四、施工工艺1. 基坑开挖:根据基础尺寸的确定,进行基坑的开挖工作。
基坑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基坑的尺寸和平整度。
2. 基础模板安装:在基坑中安装基础的模板,模板应牢固可靠,保证基础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3. 钢筋绑扎: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模板中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相关规范,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
4. 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混凝土的浇筑应均匀、充实,避免出现空洞或夹杂物。
5. 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基础进行适当的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基坑开挖时应进行支护,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3. 钢筋绑扎时应注意安全,避免钢筋的伤害。
4.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泥浆溅到人体,避免烧伤事故的发生。
5. 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具。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详细]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589c763202d276a201292e67.png)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米米,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K F = 220kN/米,K M =45kN ·米/米,荷载基本值为F=250kN/米, 米=63kN .米/米,基础埋深1. 92米(从室内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0.45米.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f =158kPa.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cf = 9. 6N/米米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2210mm fy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解:(1)求基础底面宽度b基础平均埋深:d=(1.92×2一0. 45)/2=1. 7米基础底面宽度:b =md f F G K77.1=-γ初选b=1.3 × 1.77=2.3米 地基承载力验算.517.12962max+=++=b M b G F P KK K k=180.7kPa <l.2af =189.6kPa 满足要求(2)地基净反力计算.aj a j b Mb F P b M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2max(3)底板配筋计算.初选基础高度h=350米米,边缘厚取200米米.采用100米米C10的混凝土垫层,基础保护层厚度取40米米,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米米.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1a =(2.3-0.37)/2=0.97米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j p =180.2-(180.2-37.2)×0.97/2.3=119.9kPa计算底板最大弯距()()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I a p P M j j=m m ⋅KN 3.75计算底板配筋mmf h M y 12852103109.0103.759.06max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250()20.201mm As=.基础剖面如图所示: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条件:下图所示条形基础,底板宽,b=2.5米其余数据见图要求:1.当5.01=x 时,确定基础的总长度L,要求基底反力是均匀分布的.2.按静力平衡条件求AB 跨的内力. 解: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各柱竖向力的合力,距图中A 点的距离x 为mx 85.7554174017549602.417402.1017547.14960=+++⨯+⨯+⨯=基础伸出A 点外1x =0.5米,如果要求竖向力合力与基底形心重合,则基础必须伸出图中D 点之外2x .2x =2×(7.85+0.5)-(14.7+0.5)=1.5米(等于边距的31)基础总长度L =14.7+0.5+1.5= 16.7米 2.确定基础底面的反力mL F p KN=+++==∑3007.16554174017549603.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内力(下图)m M A ⋅KN =⨯⨯=385.0300212404554150V 1500.5300 A -=-=KN=⨯=右左A VAB 跨内最大负弯矩的截面至A 点的距离3005541=a -0.5=1.35米,则:()()()KN-=-=KN =-+⨯=⋅KN =⨯-+⨯⨯=⋅KN -=⨯-+⨯⨯=I 8841740856V 8565542.45.03009872.45542.45.03002123435.155435.15.030021B 22右左B B V mM m M筏形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条件:有一箱形基础,已知沿长度方向,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与基础平面形心重宽度 方向竖向准永久组合与基底形心之间有偏心,现取一个柱距,上部结构传到地下室顶板的 荷载大小和位置,以及地下室自重的大小和位置见下图要求:当1a =0时,确定2a 的取值范围.←箱形基础受力图解:取地下室总宽为h,长度方向为单位长度,则 A =l ×h =h226161hh w == 根据《规范》式(8.4.2),要求偏心距hh h A we 0167.061.01.02==≤上部结构和地下室荷载的合力R =∑iN +G =7100+13500+9000+3200=32800kN合力R 到左边1N 作用点的距离为xxR =32800x =13500 × 8000+9000 × 14000+3200 × 7330.得 mm x 7849=基底宽2114000a mm a h ++=,因01=a ,故214000a mm h +=第一种情况,合力在形心左侧,则mm h h e h162400167.0784978492=+=+=2a =14000-h =16240一14000=2240米米第二种情况,合力在形心右侧,则h e h0167.0784978492-=-=mm h 15190=140002-=h a =15190-14000=1190米米当2a 在1.19米~2.24米范围内,可以满足A we 1.0≤的规定.如下图所示,某厂房作用在某柱下桩基承台顶面的荷载设计值F=2000kN,mM y ⋅KN =300 ,地基表层为杂填土,厚1.8米;第二层为软粘土,厚为7. 5米,sq = 14kPa;第三层为粉质粘土,厚度为5米多,sq =30kPa,pq =800kPa.若选取承台埋深d =1.8米,承台厚度1.5米,承台底面积取2.4米×3.0米.选用截面为300米米×300米米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试确定桩长L 及桩数n,并进行桩位布置和群桩中单桩 受力验算.解:(1)确定桩长Z.根据地质资料,将第三层粉质粘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较好,设桩打人第三层的深度为5倍的桩径,即5×0.3=1.5米.则桩的长度L为:L= 0.05+7.5+1.5=9.05米取L=10米(包括桩尖长度)(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由经验公式∑=+=niisipppalquAqR1进行计算aR=800 ×23.0+ 4×0.3×(14×7.5+30×1.5)=259.2kN 预估该桩基基桩的根数n>3,故单桩竖向承载力值为:R=1.2a R== 1 .2 ×252=302.4kN(3)确定桩数n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平均重量为: G =Ad G γ=20×2.4×3.0×l.8=259.2kN桩数n 为:n=(1.1~1.2)=+A GF 8.22~8.96根取n=8根(4)桩在承台底面上的布置.桩的中心距S =(3~4)d =(3~4) ×0.3=0. 9~1. 2米o 桩位的布置见下图 (5)群桩中单桩的受力验算.单桩所受的平均竖向力为:KN =<=+=+=N 4.3024.28282.2592000R n G F 满足群桩中单桩所受的最大、最小竖向力为:⇒±=±+=∑554.2822maxmaxmin iY x x M n G F N8.22688.3624.3022.12.1338min max >KN =KN =⨯=<=N R N由以上计算可知,单桩受力能够满足要求.2、某框架结构办公楼柱下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桩的截面为300米米 ×300米米,桩的截面尺寸为500米米×500米米,承台底标高-1.7O 米,作用于室内地面标高±0.000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 =1800kN,作用于承台顶标高的水平剪力设计值V =40kN,弯矩设计值米=200kN ·米,见下图.基桩承载力设计值R =23OkN,(210mm f c N =,21.1mm f t N =),承台配筋采用Ⅰ级钢筋(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桩基.解:(1)桩数的确定和布置.按试算法,偏心受压时所需的桩数n 可按中心受压计算,并乘以增大系数μ=1.2~1.4,即39.92.12301800=⨯==μR F n取9根,设桩的中心距:S =3d =3×300=900米米.根据布桩原则,采用图示的布桩形式 (2)基桩承载力验算.取0γ =1.0则0γN==+n G F 0γ 1×92.1207.14.24.21800⨯⨯⨯⨯+=KN =<KN 230226R⎥⎥⎦⎤⎢⎢⎣⎡++=∑2max 00max0i x x M n G F N γγ=269.7<KN =2762.1R=N min 0γ226-43.7=182.3kN>0(3)承台计算.1)冲切承载力验算. (a)受柱冲切验算.设承台高度h = 900米米,则承台有效高度Ho=900-75=825米米9180018001-=-=∑i Q F F =1600kN23002500900--==oy ox a a = 500米米>0. 2ho = 33㎜且<=0h 825米米;606.082550000=====h a h a oy ox oy ox λλ而893.02.072.0=+==ox oy ox λββ则2()()[]h f a h a bt ox c oy oy cox+++ββ=3242kN >10F γ= 1×1600kN(满足)(b)受角桩冲切验算.KN =+=+==∑7.2437.43918002max 01ima x x M N F N N==y x a a 11500米米606.0825500010111=====h a h a y x y x λλ而60.02.048.0111=+==x y x λββ所以对角桩的冲切验算为:2011121122h f c a c a t x y y x ⎥⎦⎤⎢⎣⎡⎪⎭⎫ ⎝⎛++⎪⎪⎭⎫⎝⎛+ββ=762.3×310N= 762.3 kN> 10N γ=1 × 243.7 = 243.7kN(满足)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V=max3N =3×243.7=731kN,mma a y x 500==606.082550000=====h a h a y x y x λλ而133.03.012.0=+=x λβ则截面计算宽度为:11201015.01y y y y b b b h h b b ⎥⎥⎦⎤⎢⎢⎣⎡⎪⎪⎭⎫ ⎝⎛--===1782米米验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00h b f c β0.133×9.6×1782×825=1877.1×310=1877.1kN>V 0γ=1×731=731kN( 满足 )1、某一砖混结构的建筑采用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为kF =135kN/米,基础埋深0.80米.地基土的表层为素填土,1γ=17.8kN/米3,层厚1h = l.30米;表层素填土以下是淤泥质土,2γ=18. 2kN/米,承载力特征值a k f KP =75,层厚1h= 6.80米.地下水位埋深l.30米.拟采用砂垫层地基处理方法,试设计此砂垫层的尺寸.(应力扩散角30=θ,淤泥质土dη=1.0)解:(1)采用粗砂垫层,其承载力特征值取kf =150kPa,经深度修正后砂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为:γηd k a f f +=(d-0.5)= 150+1.O ×17.8×(0.8-0.5)=155.3kPa (2)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b:b=97.08.0203.15513520=⨯-=-d f F ,取b=1.0米(3)砂垫层厚度.z=0.8米(4)砂垫层底面土的自重应力czpczp =17.8 ×1.3+(18.2-10)×(0.8+l.2-l.3)=28.9kPa(5)砂垫层底面的附加应力z p因z/b 大于0.5,取应力扩散角30=θ基底压力kp =(135+0.8×1.0×20)/1.0=151kPa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cp =17.8×0.8=14.2kPa,则()5.632=+-=θtg b p p b p c k z kPa(6)垫层底面淤泥质土的承载力:()5.0-+=d f f d k az γη=75+1.0×17.8×(1.6-0.5)=94.6kPa(7)验算垫层底面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czz p p +=63.5+28.9=92.4kPa<azf = 94.6kPa,满足要求.(8)确定垫层宽度/b :/b =b +2tg θ= 1.0+2×tg30=2.15米2、一独立柱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 1520kN,基础底面尺寸为3.5米 ×3.5米,基础埋深 2.5米,如下图所示.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基础下淤泥质土,形成复合地基,使其承载力满足要求.有关指标和参数如下:水泥土搅拌桩直径D=0.6米,桩长L=9米;桩身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cu f 200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 0.4;桩周土平均摩阻力特征值sq =11kPa;桩端阻力pq =185kPa;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α=0.5;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奸β=0.3.计算此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和水泥土搅拌桩的桩数. 解:(1)求单桩承载力aR .桩的截面积222283.06.044m D A P ===ππ根据桩身材料:Pcu a A f R η==0.4×2000×0.283= 226.4kN 根据桩周土和桩端土抗力:pp p s a q A l q R αμ+==10×3.14×0.6×9+0.5×0.283×185=21.7kN则取aR = 212.7kN(2)求满足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spkf基底压力P (即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5.35.3205.25.35.31520⨯⨯⨯⨯+=+=A G F p K K =174.1 kPa 即=spkf =174.1kPa(3)求面积置换率米和桩数n.将spkf =174.1kPa,aR =212. 7kN,=β0.3,sk f =75kPa,P A =0.283㎡代人式(1)()m A R mf Paspk -+=1βsk f(1)即()7513.0283.07.2121.174⨯-+⨯=m m 解之得米=0.208则桩数283.05.35.3208.0⨯⨯==P A mA n =9根,n =9根,桩的平面布置见下图。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新)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Ⅰ 设计资料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一) 工程地质条件如图1-2所示(二)室外设计地面-0.6,室外设计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三)由上部构造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分别1KF =558.57KN ∑外纵墙 2K F =168.61KN ∑山墙 3K =F 162.68KN,∑内横墙4KF =1533.15KN ∑内纵墙。
图1-2 工程地质剖面图(四)基础采用M5水泥少浆砌毛石,标准冻深1.2m。
Ⅱ基础设计一、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2010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基础工程实训任务书二、设计步骤(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 山墙、内横墙:分别取1m 内纵墙:取①-②轴之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2、荷载计算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长度, 则 1K 1K F 558.57KN F 169.26KN/m 3.3m 3.3m∑=== 山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则 2K 2K F 168.61KN F 168.61KN /m 1m 1m∑=== 内横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则 3K 3K F 162.68KN F 162.68KN/m 1m 1m∑===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间的距离8.5m则 4K 4K F 1533.15KN F 180.37KN/m 8.5m 8.5m∑=== (二)(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 考虑基础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下200mm ,故基础埋深为 0d=z 200(1200200)1400mm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假设b <3m ,因d=1.6m >0.5m , 故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需进行深度修正3m 140.5180.917.29KN/1.4m γ⨯+⨯== []m a ak d (d 0.5)196 1.617.29KPa=220.90KPa f f γη+-=+⨯=(1.4-0.5)(四)确定基础宽度、高度1、基础宽度 0.6d 1.4m 1.7m 2=+=()G 2G 3G 4G 1K 12K 3K 4Ka a a a m 0.906m220.9020 1.7d 168.61m 0.902m 220.9020 1.7d 162.68m 0.870m 220.9020 1.7d 180.37m 0.965m 220.9020 1.7dF 169.26f F f F f F f b b b b γγγγ----≥==-⨯≥==-⨯≥==-⨯≥==-⨯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 所有墙体基础宽度都取1.0m 。
墙下条形基础PKPM建模

第二章:墙下条形基础本章要点●了解适用范围●把握材料选型原则●掌握软件操作全过程墙下条形基础是量大面广的一种基础形式,适用低、中层砌体结构。
工程实例为六层砖混结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
墙下条形基础的材料选择,为降低工程造价,应以就地选材为原则,优先选择无筋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见《地规》表8.1.2。
当地耐力过低或基础荷载较大,选择择无筋扩展基础造成基础埋深太大时,可选择有筋扩展基础。
第一节:实例简介1.1平面简图(图1.1)图1.1 平面简图1.2.1 砖混荷载图(图1.2.1)图1.2 砖混荷载图1.2.2 PM荷载图(图1.2.2)图1.2.2 PM荷载图1.3三维透视图(图1.3)图1.3 三维透视图第二节:墙下条形基础的人机交互输入本节是计算数据的建立,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计算也在本节完成。
JCCAD软件〈人机交互输入〉和〈主菜单〉,适用各种基础类型。
墙下条形基础用不到的功能,将被跳过。
进入JCCAD主菜单②(图1)。
图1 主界面选取<基础人机交互输入>,点击〈应用〉,屏幕显示〈选择基础模型数据〉对话框(图1A),这时你可选择基础模型数据,当选〈读取已有的基础布置数据〉时,已有的操作有效,当选〈重新输入基础数据〉时,已有的操作失效。
图1.A 基础模型数据对话框同时屏幕右侧显示主菜单(图2)。
墙下条基需要进入菜单项为:地质资料、参数输入、荷载输入、上部构件、墙下条基等。
图2 主菜单2.1点击〈地质资料〉,屏幕显示〈地质资料〉菜单(图2.1)。
用于地质资料网格与基础平面网格对位。
图2.1 地质资料菜单2.1.1点击〈打开资料〉,屏幕显示〈地质资料数据〉对话框(图2.1.1),选择打开。
图2.1.1 地质资料数据对话框2.1.2点击〈平移对位〉与〈旋转对位〉可调整地质资料网格的位置。
最后形成地质资料网格与基础平面网格的对应简图(图2.1.2)。
图2.1.2 网格对应简图其中〈旋转对位〉可对地质资料网格进行角度旋转,用〈旋转角度〉对话框(图2.1.3),进行,每次角度不累加。
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毕业设计PPT课件

A
B
C
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查找资料、整理文献、分析案例等途 径,提高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团队协作经验
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队友共 同协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学习与实践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
质量控制
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各道工序符合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质 量。
06
结论与展望
毕业设计的总结与收获
专业技能提升
通过实际操作和深入研究,加深了对钢筋 混泥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提高
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成果
完成了墙下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的 详细设计和施工方案,包括基础结 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的
合素质。
团队合作与沟通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
率。
创新与改进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和尝试, 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提高 工程质量。
客户至上
始终关注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 和技术支持,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满意。
THANKS
感谢观看
材料采购与运输
优化材料采购和运输方案,降低材料成本和运输费用。
05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概况
01
02
03
04
工程名称:某住宅楼工程
建设地点:某市郊区
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工程特点:地基土质复杂,地 下水位较高,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设计方案的确定
设计依据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震参数、建筑要求等。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1.27N/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
下面以外纵墙(墙厚0.49m )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
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1.6m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5.019291924=--=--=ωωωωL P L I75.017.18)24.01(8.971.21)1(=-+⨯⨯=-+=γωγωs d e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02.5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162.5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62.5KPa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9.0118)29.01(8.97.21)1(=-+⨯⨯=-+=γωγωs d e75.05.215.315.2129=--=--=ωωωωL P L I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0.9, I L =0.75,二者均小于0.85。
查教材表4-2 =b η0.3,=η 1.63/63.176.16.07.18117m KN m =⨯+⨯=γ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F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1、外纵墙(墙厚0.49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3.3m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1) 屋面荷载恒载:改性沥青防水层:0.4K N/m2 1:3水泥沙浆20mm厚:0.02 ⨯20=0.4KN/m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0.22×4=0.88KN/m2改性沥青隔气层: 0.0.5K N/m2 1:3水泥沙浆20mm厚: 0.02×20=0.4KN/m2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混合沙浆20mm厚: 0.02×17=0.34KN/m2————————————————————————————————————恒载标准值: 4.35KN/m2恒载设计值: 1.2×4.35=5.22KN/m2屋面活载标准值0.5K N/m2屋面活载设计值 1.4×0.5=0.7K N/m2 ————————————————————————————————————屋面总荷载标准值 4.35+0.5=4.85KN/m2屋面总荷载设计值 5.22+0.7=5.92KN/m2 (2)楼面荷载恒载:地面抹灰水泥砂浆20mm厚0.02×20=0.4K N/m2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 m厚0.02×17=0.34K N/m2 恒载标准值 2.62K N/m2恒载设计值 1.2×2.62=3.14K N/m2楼面活载标准值(教室) 2.0K N/m2楼面活载设计值 1.4×2.0×0.65*=1.82KN/m2————————————————————————————————————楼面总荷载标准值2×0.65*+2.62=3.92K N/m2楼面总荷载设计值 5.94K N/m2注:0.65*为荷载规范4.1.2规定:设计墙、柱和基础时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3) 进深梁自重钢筋混凝土梁 25×0.25×0.5=3.13KN/m梁侧抹灰17×0.02×0.5×2=0.34K N/m————————————————————————————————————梁自重标准值 3.47KN/m梁自重设计值 1.2×3.47=4.16KN/m(4)墙体自重(注:窗间墙尺寸:2.1m×2.4m)窗重 : 0.45×2.1×2.4=2.27KN浆砌机砖: 19×0.49×(3.6×3.3-2.1×2.4)=63.86KN墙双面抹灰: 0.02×(17+20)×(3.6×3.3-2.1×2.4)=5.06KN————————————————————————————————————墙体自重标准值71.19K N墙体自重设计值 1.2×71.19=85.43K N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重)K÷开间×层数即:F=[4.85+3.92×5]×6.6/2+(3.47×6.6/2+71.19)÷3.3×6=230.9KN/mK2、内纵墙(墙厚0.37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3.3m为计算单元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内纵墙荷载传递途径: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内纵墙→墙下基础→地基走廊屋面(楼面)荷载↗(1)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3) 进深梁自重(同外纵墙) 3.47kN/m(4)墙体自重浆砌机砖: 19×0.37×3.6×3.3=83.52KN墙双面抹灰:0.02×2×17×3.6×3.3=8.08K N————————————————————————————————————墙体自重标准值91.60K N墙体自重设计值 1.2×91.60 = 109.92KN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重)K÷开间×层数+[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走廊开间/2 ,即:F(4.85+3.92×5)×6.6/2+(3.47×6.6/2+91.6)÷3.3×6+(4.85+3.92×5)=K×2.7/2= 80.685+187.37+33.01=301.1KN/m3、山墙(墙厚0.49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①轴山墙4.5m开间、1m宽为计算单元(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 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3)墙体自重浆砌机砖: 19×0.49×3.6=33.52KN/m 墙双面抹灰:0.02×(17+20)×3.6=2.66KN/m ————————————————————————————————————墙体自重标准值36.18KN/m 墙体自重设计值 1.2×36.18 = 43.42KN/m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2+墙体自重×层数,即:KF=[4.85+3.92×5]×4.5/2+36.18×6= 272.09KN/mK3、内横墙(墙厚0.24m)基础顶面的荷载,取1m宽为计算单元(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4.85 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3.92 KN/m2(3)墙体自重浆砌机砖:19×0.24×3.6=16.42K N/m 墙双面抹灰:0.02×2×17×3.6=2.45K N/m ————————————————————————————————————墙体自重标准值18.87K N/m 墙体自重设计值 1.2×18.87=22.64K N/mF(4)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墙体自重×层数,即:KK F =[4.85+3.92×5]×3.3+18.89×6=194.3KN /m(四) 求基础宽度 1、外纵墙基础48.1)26.06.1(205.1939.230=+⨯-=⋅-=df F b G a kγm 取6.1=b m2、内纵墙基础01.2)6.06.1(205.1931.301=+⨯-=⋅-=d f F b G a k γm ,取1.2=b m3、山墙基础75.1)26.06.1(205.19309.272=+⨯-=⋅-=df F b G a kγm ,取1.9m4、内横墙基础30.1)6.06.1(205.1933.194=+⨯-=⋅-=d f F b G a k γm ,取4.1=b m(五) 计算基础底板厚度及配筋1、外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82.1946.19.230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555.0249.06.11=-=a m , 79.41555.082.1942121221=⨯⨯==a P M j kN.m13.108555.082.1941=⨯==a P V j kN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先按8b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
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
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5.019291924=--=--=ωωωωL P L I75.017.18)24.01(8.971.21)1(=-+⨯⨯=-+=γωγωs d e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9.0118)29.01(8.97.21)1(=-+⨯⨯=-+=γωγωs d e75.05.215.315.2129=--=--=ωωωωL P L I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b η,=η3/63.176.16.07.18117m KN m =⨯+⨯=γ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F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1、外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1) 屋面荷载恒载:改性沥青防水层:m2 1:3水泥沙浆20mm厚:⨯20=m2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4=m2改性沥青隔气层::3水泥沙浆20mm厚:×20=m2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m2混合沙浆20mm厚:×17=m2————————————————————————————————————恒载标准值:m2恒载设计值:×=m2屋面活载标准值m2屋面活载设计值×=m2————————————————————————————————————屋面总荷载标准值+=m2屋面总荷载设计值+=m2(2)楼面荷载恒载:地面抹灰水泥砂浆20mm厚×20=m2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m2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17=m2恒载标准值m2恒载设计值×=m2楼面活载标准值(教室)m2楼面活载设计值××*=m2————————————————————————————————————楼面总荷载标准值2×*+=m2楼面总荷载设计值m2注:*为荷载规范规定:设计墙、柱和基础时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3) 进深梁自重钢筋混凝土梁25××=m梁侧抹灰17×××2=m ————————————————————————————————————梁自重标准值m梁自重设计值×=m(4)墙体自重(注:窗间墙尺寸:×)窗重: ××=浆砌机砖: 19××(×)=墙双面抹灰:×(17+20)×(×)=————————————————————————————————————墙体自重标准值墙体自重设计值×=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重)÷开间×K层数即:F=[+×5]×2+(×2+)÷×6=mK2、内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内纵墙荷载传递途径: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内纵墙→墙下基础→地基走廊屋面(楼面)荷载↗(1)屋面荷载(同外纵墙)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kN/m2(3) 进深梁自重(同外纵墙)m(4)墙体自重浆砌机砖: 19×××=墙双面抹灰:×2×17××=————————————————————————————————————墙体自重标准值墙体自重设计值×=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重)÷开间=K×层数+[ 屋面荷载+ 楼面荷载×(层数-1)]×走廊开间/2 ,即:=F(+×5)×2+(×2+)÷×6+(+×5)×2= ++=mK3、山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①轴山墙开间、1m宽为计算单元(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KN/m2(3)墙体自重浆砌机砖: 19××=m墙双面抹灰:×(17+20)×=m ————————————————————————————————————墙体自重标准值m墙体自重设计值×= m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屋面荷载+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2+墙体自重×层数,即:KF=[+×5]×2+×6= mK3、内横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1m 宽为计算单元(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KN /m 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KN /m 2(3)墙体自重浆砌机砖: 19××=m 墙双面抹灰: ×2×17×=m————————————————————————————————————墙体自重标准值 m墙体自重设计值 ×= m (4)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 FK F =[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墙体自重×层数,即: K F =[+×5]×+×6=m(四) 求基础宽度 1、外纵墙基础48.1)26.06.1(205.1939.230=+⨯-=⋅-=df F b G a kγm 取6.1=b m2、内纵墙基础01.2)6.06.1(205.1931.301=+⨯-=⋅-=d f F b G a k γm ,取1.2=b m3、山墙基础75.1)26.06.1(205.19309.272=+⨯-=⋅-=df F b G a kγm ,取4、内横墙基础30.1)6.06.1(205.1933.194=+⨯-=⋅-=d f F b G a k γm ,取4.1=b m(五) 计算基础底板厚度及配筋1、外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82.1946.19.230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555.0249.06.11=-=a m ,79.41555.082.1942121221=⨯⨯==a P M j 13.108555.082.194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b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086.18===b h m 取h==300mmh 0=300-40=260mm(3)受剪承载力验算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 14.231=kN >V=基础底板配筋8502102609.01079.419.060=⨯⨯⨯==y s f h M A mm 2选用Φ12@130 mm (A S =870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2、内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5.1931.21.301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865.0237.01.21=-=a m4.72865.05.1932121221=⨯⨯==a P M j 4.167865.05.193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b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6.081.28===b h m 取3.0=h m =300mm , 26040300=-=h mm.(3)受剪承载力验算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4.167=V kN基础底板配筋14732102609.0104.729.060=⨯⨯⨯==y s f h M A mm 2选用Φ16@130mm (1547=s A 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3、山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3.1939.109.272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705.0249.09.11=-=a m ,04.48705.03.1932121221=⨯⨯==a P M j 27.136705.03.1931=⨯==a P V j kN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 先按8b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4.089.18===b h m 取3.0=h m 300=mm 260403000=-=h mm(3)受剪承载力验算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14.231=kN >27.136=V kN基础底板配筋6.9772102609.01004.489.060=⨯⨯⨯==y s f h M A mm 2选用Φ14@150 mm (A S =1026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4、内横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 4.1874.13.19435.1=⨯==b F P j kPa 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580.0224.04.11=-=a m52.31580.04.1872121221=⨯⨯==a P M j 7.108580.04.187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先按8b 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