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doc

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doc
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doc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第四、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掌握WTO的基本原则、反补贴反倾销协议,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书目

参考文献 [1] 曹景亮.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UK Renewable Energy Strategy, July 2009 [3] 吴争荣,王钢,李海锋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相间短路故障分析[J]. 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130-136 [4] 孙景钌,李永丽,李盛伟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 化,2009,33(1):81-84 [5] 王伟.含微网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6] 徐虹,芦晶晶,孙宇斌等.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的多目标优化调度[J]. 电气技术,2012,8:7-9 [7] Renewable global status report. Paris, France: IEA, 1999 [8] 邱永生,姜玉磊.分布式发电系统继电保护技术[J].江苏电机工程,2009,28 (6):81-83 [9]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 学,2011 [10]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 自动化,2010,34(2):11-14 [11] 周捷锦,王辉,杨东升等.分布式电源接入崇明电网的分析与建议[J].电 力与能源,2011,32(6):488-491 [12] 范兵.分布式电源接入崇明电网的影响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13] Darren M, Bagnall, Matt Boreland.Photovoltaic technology Energy Policy,IEEE 2008 [14] 曹贵明.基于正序故障分量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研究[D].重庆:重庆 大学,2012 [15] 张志华.配电网继电保护配合与故障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科 技大学,2012 [16] 林霞,陆于平,王联合.分布式发电条件下的多电源故障区域定位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23(11):139-145 [17] 谭又宁.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18] 王成山,孙晓倩.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短路计算的改进方法[J].电力系统自 动化,2012,30(23):54-58 [19] 刘健,张小庆,同向前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J].电力系统自 动化2013,37(2):36-43 [20] 陆志刚,王科,董旭柱等.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 自动化学报,2012,24(6):100-106 [21] 康龙云,郭红霞,吴捷等.分布式电源及其接入电力系统时若干研究课题综 述[J].电网技术,2010,34(11):43-47 [22] 韦钢,吴伟力,胡丹云等.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J].高电压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编写人:魏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 《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内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的涉外性已不用置疑。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投资》、《电子商务》、《外贸会计》等。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会计职业学生拓宽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坚持以国际贸易系统理论为基础,增加大量的合作交流成果,注重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包括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第三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收集资料——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知识需要和工作能力。 1-2-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分析研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具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案例剖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1-2-3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家宏观外贸政策措施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及政策措施调整的预见能力;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规则,具有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纠纷等相关贸易问题的能力。

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方法及标准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应用方法 利用word插入参考文献 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虽然以前知道word有很强大的插入参考文献的功能,也转载过别人写的经验总结,但是没有实际用过,现在用到了,把暂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小结一下,没遇到的就等以后再小结吧!希望能给大家节省一些时间。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以后也按照这个方法,不管是在该参考文学的前面还是后面插入,word都会自动更新编号,你就不用再自己一个一个改编号了。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参考文献全部写好后要是一个一个加中括号太麻烦。用什么方法呢?按“编辑/查找",在查找栏中输入"^e",再替换为:"[^&]"。(交叉引用时插入的第N(N>2)次上标并不能被替换,此时查找栏中应输入"^#"(代表“特殊格式”中的“任意数字”),另外,“格式”选项还应选择“字体-上标”)(上述查找方法只能查找到由“交叉引用”产生的上标,第一次插入的上标还是得用"^e"才能查找)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我用过了!很好用。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新建“字符”样式即可)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2003版: 参考文献有几页,你会发现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怎么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2007版: 1. 先“视图”? “普通视图”; 2. 进入“引用”?“脚注”?“显示备注”; 3. 窗口下面出现了“尾注”,点击下拉菜单“所有尾注”那里; 4. 选“尾注分隔符”,删掉那个横线;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岩松,《现代实用公共关系——原理、实务、技巧》,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2.张岩松、孙顺华,《公共关系学》,青岛出版社,2002 3.郭文臣、姜园华、张岩松,《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4.张岩松,《公关交际艺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张岩松,《现代公关礼仪》,经济管理层表示,2006。 6.龙志鹤,张岩松,《现代公共关系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7.郭文臣,《交际与公关礼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8.常建坤,《现代礼仪教程》,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熊经浴,《现代商务礼仪》,金盾出版社,1997。 10.周裕新,张弘,《公关礼仪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11.齐冰,《现代实用公关交际礼仪》,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12.张怡,《涉外礼仪与技巧》,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9。 13.晓燕,《公关礼仪》,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14.黄斌,《企业商务应酬礼仪指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 15.秦启文,《现代公关礼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6.张敬慈,《公关礼仪》,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17.卢慧,《礼节礼仪常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8.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商务礼仪教程》、《社交礼仪教程》、《政务礼仪教程》、《服务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9.莱蒂茨亚?鲍尔德里奇,陈芬兰等译,《企业人礼仪手册》,海南出版社,1997。 20.谢柯凌,《交际礼仪365》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1.北京康世经济发展研究所,《白领礼仪》,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22.李兴国,《现代商务礼仪》,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3.刘裔远,王国章,《社交服务必读——实用礼宾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 24.邱伟光,《公共关系礼仪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5.吕维霞、刘彦波,《现代商务礼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6.何浩然,《中外礼仪》,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7.杨眉,《现代商务礼仪》,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8.沈驷,《错误的礼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9.李莉,《实用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2002。 30.鲍日新,《社交礼仪,让你的形象更美好:献给大学生朋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1.张韬、施春华、尹风芝,《沟通与演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2.陈柳,《职业人形象设计与修炼》,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33.国英,《公共关系与现代交际礼仪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DOC)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 课程编码:406117 参考学时: 50学时,其中:实践课学时:20学时 课程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 编制人员:王磬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国际结算》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报关实务》、《进出口贸易综合实训》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应职应岗能力的要求,本课程承载着学生对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课程的作用: 1.课程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学会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掌握从事外汇结算业务所必备的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业务识,使其金融业务知识结构更为完备。 2.课程对职业素养养成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职业意识,提升对职业的热爱和激情;培养职业习惯,提升就业素质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国际结算》是一门微观经济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操作方面的教学。同时由于国际结算是在两个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互相委托和办理的外汇业务,一切单据和凭证都要使用英文,教材和讲课中必须插入大量英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本课程还专门对国际贸易结算的工具、手段等进行研究,是一门具有涉外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通过原理与案例的结合,很好的适应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构建以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流程和结算处理程序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 (二)课程设计思路: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结算工作活动为载体,将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经济业务的操作实

一份不错的参考书目

先转载一个回帖:人是最重要的,书是工具 当年Hua就是那三本破书都把自己训练成那么牛的人……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书却 没有什么好的钻研精神与学术耐性。...............共勉啊呵呵 全文转载自繁星客栈望月殿: 在网上找书的时候恰好看到这个,看着觉得的确是经典书目大全,贴在这里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其中所谓第几学年云云,各校要求不同,像我所在的学校,一般学生第一年选三到四门基础课(代数、分析、几何三大类中至少各挑一门),学年末进行qualifying笔试。第二年开始选自己喜爱方向的高级课程,并通过qualifying口试。第三年开始做resear ch,并通过第二语言考试(法语或德语或俄语,一般人都选法语,因为代数几何经典大作都是法语的). 而Princeton就没有基础课,只有seminar类型的课…… 第一学年 几何与拓扑: 1、James R. Munkres, Topology:较新的拓扑学的教材适用于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 2、Basic Topology by Armstrong:本科生拓扑学教材; 3、Kelley, General Topol ogy:一般拓扑学的经典教材,不过观点较老; 4、Willard, General Topology:一般拓 扑学新的经典教材;5、Glen Bredon, Topology and geometry:研究生一年级的拓扑、 几何教材;6、Introduction to Topological Manifolds by John M. Lee:研究生一年 级的拓扑、几何教材,是一本新书;7、From calculus to cohomology by Madsen:很好 的本科生代数拓扑、微分流形教材。 代数: 1、Abstract Algebra Dummit:最好的本科代数学参考书,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代数教材 ;2、Algebra Lang:标准的研究生一、二年级代数教材,难度很高,适合作参考书; 3 、Algebra Hungerford: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代数教材,适合作参考书;4、Algebra M, Artin:标准的本科生代数教材;5、Advanced Modern Algebra by Rotman:较新的研究 生代数教材,很全面;6、Algebra:a graduate course by Isaacs:较新的研究生代数 教材;7、Basic algebra Vol I&II by Jacobson:经典的代数学全面参考书,适合研究 生参考。 分析基础: 1、Walter Rudi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本科数学分析的标准参考书 ;2、Walter Rudin, Real and complex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分析教材;3、 Lars V. Ahlfors, Complex analysis: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经典的复分析教材; 4、Functions of One Complex Variable I,J.B.Conway: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经 典;5、Lang, Complex analysis: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参考书;6、Complex An alysis by Elias M. Stein:较新的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教材;7、Lang, Real a nd Functional analysis:研究生级别的分析参考书;8、Royden, Real analysis:标准 的研究生一年级实分析教材;9、Folland, Real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实分析 教材。 第二学年

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标准--英文版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lingualism) course standard First, summary of course It is the cor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major, based on the operating skills’cultivation about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combining theory with reality, emphasising on positional oper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about finding,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etc. Second, before and after courses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efore courses ar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bilingualism)、International business documents) , after courses are international trade business comprehensive trading and Foreign trade correspondence. Third, the course content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编排方法.doc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编排方法 一、注释的标注方法 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内部资料、书稿和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等类文献的引用著录,排印在该页地脚(数字加圆圈,如①、②...)。 二、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或有明确收藏地点的善本、档案,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用数字加方括号集中列表于文末。正文中的标注方法是:1.引用文献原文需要在正文中标出序号与页码(如:"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在竞争中是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的"[1]251),文后参考文献中不出现页码项;2.引用参考文献中的观点可以只标出序号或者序号与页码同时标注(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3.文中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内容,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4.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见附注。 例文 国内外现有的竞争理论文献,或者忽略了马克思的竞争理论,或者只把它作为竞争理论发展的一个阶段或众多竞争理论中的一个流派,停留在马克思对市场竞争过程的描述上。然而,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在竞争中是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的"[1]251。"只有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才能对竞争进行科学的分析,正像只有认识了天体的实际的、

但又直接感觉不到的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天体的表面运动一样。"[2]352 ...... ......而且可以说明,当时政治经济学没有理解的"关于资本主义竞争的基本规律,即调节一般利润率和由它决定的所谓生产价格的规律,也是建立在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价格之间的这种差别之上的,建立在由此引起的商品低于价值出售也能获得利润这样一种可能性之上的"[1]45。 ...... ......随着许多偶然的改进,产品系列趋于增大,零件数量趋于增加,会产生大量的多样化成本。[3]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安德森·派恩二世.21世纪企业竞争的新前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产品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附注: 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 (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2.文献题名; 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管理系)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编制时间:2013年9月1日 执笔人:沈旭霞教研室主任: 审核人:系(部)主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A0201215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授课学期 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2 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本门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后续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立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即依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从而确立学习领域,确立通过哪些项目和任务来完成这些学习领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国际结算课程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国际结算实务处理能力为主,面向的职业岗位为涉外银行以及外贸岗位,包括:基础岗位-涉外银行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等,发展岗位-外贸单证主管、外贸跟单主管等。本课程需要训练完成以上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处理国际结算业务的技能,分别涉及认识国际结算工具的能力,熟悉掌握国际结算方式中的汇款、托收及信用证的操作能力,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能力,操作国际结算中的各种单据的能力,进而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国际结算工作岗位提炼课程能力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项目、任务训练达成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 1 国际结算面向的主要岗位及技能要求 2 2 结算方式18 3 进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2 4 进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4 5 出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2 6 出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4 合计32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为0学时。

参考文献的格式及范本.doc

参考文献的格式及范本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19,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19(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参考书目格式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具体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1格式 每篇文章或资料应有一个文献标识码,并且规定了与每种文献标识码相对应的文献应的数据项,即格式。 以下是参考文献类型标示符的书写标准和部分示例。 1]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著(个人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著(集体著作)——[序号]章节责任者.题名.[M].见(In):主编.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示例: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28-38.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名可用缩写(西文)).作者在3名以下全部列出,3名以上列出前3名,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al(西文).[]内为文献标识码。 示例:张斌.谈谈句子的信息量[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9⑶:1-3. 3]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朱华.关于《华岳全集》的一点看法[N].光明日报,1962-03-06⑻. 4]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编写人: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2010年6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 《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

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的涉外性已不用置疑。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投资》、《电子商务》、《外贸会计》等。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会计职业学生拓宽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坚持以国际贸易系统理论为基础,增加大量的合作交流成果,注重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包括三大块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第三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收集资料——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知识需要和工作能力。 1-2-2课程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容。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分析研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具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案例剖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1-2-3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

华师考研参考书目

华南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初试参考书: 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5. 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复试参考书: 01.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010102中国哲学 初试参考书: 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复试参考书: 01.冯达文、郭齐勇主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02.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010103外国哲学 初试参考书: 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复试参考书: 01.夏基松著《现代西方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版),2009年 010104逻辑学 初试参考书: 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5. 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复试参考书: 01.《普通逻辑》(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010105伦理学 初试参考书: 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5. 02.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复试参考书: 02.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010106美学 初试参考书: 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 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书规范

参考国标【GB7714-87】,参考文献书规范如下: (1)文献类别代码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2)不同类别文献书写规范要求 期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XX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普通图书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80-115. 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张为民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张和生.嵌入式单片机系统设计〔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1998. 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docx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CB050029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课程属性:专业课适用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学分: 3学时:48 课程负责人:刘冬冬 参编人员:刘冬冬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与实务》是一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业务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 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专业课程。 (二)课程作用 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术语;掌握进 出口谈判技巧、各项法律环节和规则;掌握进出口业务流程;掌握签订国际贸易合同各项条款中 的写作技巧;并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业务流程模拟工作和填单制单工作,以便为学生在岗实习和 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中打下坚实基础。 (三)前导、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等; 后续课程:网站设计与管理、微商运营、电商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二、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主要通过完成每章节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兴趣, 利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更易理解更为有趣,且更富有实 践性。从建立公司到产品发售,到买卖双方的磋商,最后到合同的签订,通过完成这个简单的贸 易流程,结合每个步骤需要填写的单据来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贸易,提高其 积极性。 主要方式如下: 1.理论讲述结合案例分析。 2.进行课堂任务,通过小组完成每个流程来检验学习效果。 3.课堂讨论与老师点评相结合,融合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效率。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对产品进行不同贸易术语的报价与计算 2.能进行投保工作 3.能够进行租船订舱的船务业务; 4.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业务流程模拟国贸工作和填单制单工作; 5.能进行贸易磋商与合同订立的业务; 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催证、审证与改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