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孔钻控制系统
深孔钻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深孔钻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一、PLC的选型和硬件设计在深孔钻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中,首先要选择适合的PLC型号。
根据深孔钻组合机床的控制要求,应选择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的PLC。
同时,还应考虑PLC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后续的功能扩展和升级。
在硬件设计方面,需要根据机床的实际情况,确定控制系统所需的输入/输出点数,并选择合适的输入/输出模块。
在选择输入/输出模块时,应考虑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二、PLC程序的设计和编写1.确定控制策略:根据深孔钻组合机床的工作原理和要求,确定控制策略,包括钻削、加工循环灌注、冷却水控制等。
2.制定程序流程:根据控制策略,制定PLC程序的流程。
需要考虑机床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顺序,确保机床的正常运行。
3.编写程序代码:根据程序流程,编写PLC程序代码。
代码的编写应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代码的优化,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4.进行仿真测试:在编写完PLC程序后,需要进行仿真测试,模拟机床的实际工作环境,检查程序的逻辑正确性和稳定性。
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调试和优化。
三、PLC控制系统的监控和安全保护为了确保深孔钻组合机床的安全运行,PLC控制系统需要进行监控和安全保护。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控机床状态:PLC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机床的状态,包括温度、压力、润滑油位等。
当机床出现异常情况时,PLC可以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机床的安全运行。
2.安全保护功能:PLC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一系列安全保护功能,包括急停按钮、保护罩监控、限位开关等。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PLC可以迅速采取措施,切断机床的运行,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3.数据记录与分析:PLC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床的工作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可以记录机床的工作状态、工作时间、故障信息等,为机床的维护和优化提供参考。
四、完善的人机界面设计PLC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是提高机床操作和维护效率的关键。
mazak数控系统参数

2. 3. 4.
5. 6.
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前言
为进一步安全使用安装有 CNC(电脑数控)装置(以下简称 NC)的本机,下面说明有关 NC 的 安全注意事项。为此,不仅是进行程序设计的人员,而且是进行机械操作等的人员也需要充分掌握 本说明书内容后进行作业。 另外,根据所使用的 NC 不同,由于没有对应的功能、任选装置,因此会有不符合的注意事项,但 希望通读一下。
规定
1. 本章介绍对预先可以设想的作业方法和作业状态,从安全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然而,难免发生在顾客方面进行超越本公司设想的作业,或发生此种作业状态的情况。 为此,不仅需要遵守如下事项,而且顾客自己需要有经常的安全作业意识。 本说明书记载了尽可能多的信息,但是往往会有顾客进行超越本公司所设想作业的情况,对 此,无法事先考虑其全部情况并全部列出“不能进行的事项”或“不应进行的事项”。 为此,对于本说明书中没有记载为“能够进行”的功能,请解释为“不能进行”。 本说明书使用的危险、警告、注意的含意如下:
程序例 INTEGREX e-系列 铣削主轴以 1000 转旋转。 车削主轴以 1000 转旋转。 车床 车削主轴以 1000 转旋转。 铣削主轴以 1000 转旋转。
S1000M3 S1000M203
! INTEGREX e-系列机械中, 以 MAZATROL 程序的分度单元或 EIA/ISO 程序的 G68 指令 (坐 标旋转),能够进行程序坐标的旋转,但是如果在 Y 轴中心使 B 轴旋转 180 度来加工第 2 车削主轴侧的工件时,程序坐标的 X 轴正侧成为朝下的方向,以此状态进行程序时,会有刀 具移动到没有预测的部位而造成冲突的情况。 以 X 轴的正侧朝上方向进行编程时,请使用 FRM 偏移单元的镜像功能或 G 代码指令镜像: G50.1、G51.1。 ! 如果改变了程序中所指定的刀具,必须以刀具路径检查、立体模拟加工(Virtual Machining) 等功能来确认能否正确动作。如果改变了刀具数据,即使是有加工实绩的程序,也会有动作 变化的情况。 如果未能发现到动作的变化而继续运转,可能会有因预想不到的动作导致对工件的干涉。例 如, 在自动运转启动时, 如果刀具刀尖位于按 MAZATROL 程序的共同单元所指定的坯料 (包 括间隙量)内侧,会视为从该位置到趋近点没有干涉物而进行直接移动,需予以注意。 自动启动时,使刀具刀尖位于按 MAZATROL 程序的通用单元所指定的坯料(包括间隙量) 外侧的状态后进行。
深孔钻机床PLC控制电路的设计

深孔钻机床PLC控制电路的设计深孔钻机床是一种专门用于加工深孔的机床,其加工深孔的工艺复杂,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要求较高。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深孔钻机床的控制系统中,具有可编程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首先,深孔钻机床的PLC控制电路应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中央处理器以及电源等组成部分。
输入模块主要负责检测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例如钻头的位置、进给速度等。
输出模块则负责控制机床的各种执行器,例如钻孔进给和回退等。
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输入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其次,深孔钻机床的PLC控制电路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高精度控制:深孔钻机床的加工要求高精度,因此PLC控制电路应具有高精度的脉冲输出端口,以控制机床的进给速度和位置。
可以采用高速计数器模块,实现对脉冲信号的精确计数和控制。
2.多轴控制:深孔钻机床通常包括多个工作轴,如X、Y、Z轴等。
PLC控制电路应支持多轴控制,需要具备多个高速计数器和输出模块,实现对多个轴的独立控制。
3.安全保护:深孔钻机床的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PLC控制电路应包含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急停开关、过载保护等,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自动化控制:PLC控制电路可以实现深孔钻机床的自动化控制,例如根据加工要求自动调整进给速度和切削参数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上位机通信和数据交互,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在深孔钻机床的PLC控制电路具体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机床加工要求和实际控制需求进行功能划分和模块选择。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源和接口电路的设计,确保PLC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深孔钻机床的PLC控制电路的设计应当考虑高精度控制、多轴控制、安全保护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
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功能划分和模块选择,并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UG的Heidenhain控制系统后处理优化技术

文章编号:1001-2265(2008)09-0052-04收稿日期:2008-04-30作者简介:杨生(1974—),男,四川岳池人,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原无锡607所)高级工程师,从事机载雷达平板天线的工艺技术研究,(E -mail )yagsheng@sina .com 。
基于UG 的Heidenhain 控制系统后处理优化技术杨生1,2(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2.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无锡 214063)摘要:后处理技术是UG CAM 中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把CAM 软件生成的加工刀位源文件转换成机床可接受的数控代码文件。
文章讲述了后处理文件的建立过程-通过后处理构造器建立与控制系统相匹配的事件处理文件和关于输出格式的定义文件。
然后利用T CL 语言对UG 后处理文件中固定循环与螺旋进刀功能部分的编辑,实现Heidenhain 控制系统中固定循环与螺旋进刀的高级处理。
阐述了Heidenhain 控制系统后处理文件优化方法。
这些后处理文件满足了特殊机床的特殊要求。
并且其余UG CAM 事件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进行优化。
关键词:后处理;固定循环;优化;刀位源文件中图分类号:TG65 文献标识码:AO pti m i zed Postprocessi n g Techn i que About He i denha i n Con trol Syste mY ANG Sheng1,2(1.Shanghai J iaot 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2.Radar and Avi onics I nstitute of AV I C,W uxi 214063,China )Abstract:The post p r ocessing technique is an i m portant field in the UG CAM ,The main m issi on is t o make the cutter l ocati on s ource file that is created by CAM the accep table numeric contr ol docu ment .The article refers t o the establish ment p r ocess of the post p r ocessing document .na mely,Event handler suited with contr ol syste m and definiti on file concerning out put f or mat are established by UG/Post Builder .Made use of the T CL language t o comp ile fixed cycle and helical engage in the post p r ocessing document s o that advanced p r ocessing of the fixed cycle and helical engage is realized in the Heidenhain contr ol syste m ,and referred t o op ti m ized post p r o 2cessing technique about heidenhain contr ol syste m.These post p r ocessing document achieve the s pecial request of the es pecial machine .many other events of UG CAM can als o be op ti m ized with a si m ilar method .Key words:post 2p r ocessing;fixed cycle;Op ti m ize;cutter l ocati on s ource file0 引言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数控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中,带动了在数控机床NC 代码的编制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CAD /CAM 软件的良好发展。
T2120深孔钻镗床进给控制系统改进设计

进 ,实 现了 3 2 2 0 深 孔钻镗床 自动对刀 和工件 坐标系建立 、刀具坐标实 时显 示等功能 ,并且 实现 了刀 具 自动 的快 速前进与 后退 ,避免 了打刀的缺点 。经测试 :该 系统 能实 现刀具位置控制 ,加工精度达到 ± 0 . 1 m m,运行 可靠。
2 0 1 3年 7月 第4 1 卷 第 1 4期
机床 与液压
MACHI NE TOOL & HYDRAUL I C S
J u l _ 2 0 1 3
V0 1 . 41 No .1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3 8 8 1 . 2 0 1 3 . 1 4 . 0 4 2
c i s i o n ma c h i n i n g b l i n d h o l e s a n d l a d d e r h o l e s ,a n d t o r e d u c e l a b o r i n t e n s i t y ,i n c r e a s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t a k i n g i t s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a s t h e r e -
T 2 1 2 0深 孔钻 镗 床进 给 控 制 系统 改 进设 计
李 国慧,郑胜利
( 南阳理 工 学院机 电 系,河南 南阳 4 7 3 0 0 4 )
摘要 :为了扩宽 3 2 1 2 0深孔钻镗床 的加 工范 围,使其能精确 加工盲孔 、阶梯 孑 L 等 ,降低 劳动强度 、提高生 产率 ,以其
深孔钻床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的技术改造设计

52 选 配上 下料装 置 _
( ) 使 用全 自动 内置 上 下 料 装 置 或 独立 的 上下 I可
() 2 零件 的装 入及移 出滑 轨可 集成 于机 床 。 () 3 模块 化 、 高柔性 上下 料装置 。 () 4 高度 自动 化 。
图 9 经 过 30 0x电子 显 微 镜 测 量 后 的 比较 图
气 动 与 密 封 ,0 1 ( ) 2 1 .7 .
( ) 过 完 整 的 磨 前 、 线 及 磨 后 测 量 技 术 实 现 1通 在 10 0 %过程及 质 量控制 。
( ) 削实现 在线控 制 , 2磨 确保精 度要 求 。
【】 王 世 民, 吉 红 , 建 成 , 2 陈 梁 宁德 初 . 阀副 配 磨 参 数 微 机 控 制 测 滑 量 系 统 的 研究 [ . 防 科 技 大学 学 报 ,9 1 ( ) J国 ] 19 , 1. 【】 张 建 锋 , 永 强, 广 林 . 机 控 制 伺 服 阀 液 动 配 磨 精 密 测 量 3 周 王 微 技 术 『. 压 与 气 动 ,9 9 ( ) J液 1 19 ,2 .
() 3 在线 控制 径 向及 轴 向尺寸 。
() 4 测量及 定 位采用 气 动及动 态压 力测 量技术 。
直径深孔数控枪钻机床设计

小直径深孔数控枪钻机床设计摘要::枪钻机床主要采用的是外排屑深孔钻削技术。
枪钻系统主要由中心架、导向排屑器、钻杆联结器和冷却润滑油路系统组成。
枪钻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切削液通过钻杆箱上受油孔进入钻杆内部,到达钻头头部进行冷却润滑,并将切屑从钻头外部的V型槽排出。
该系统主要用于小直径的深孔加工。
数控枪钻机床的主电机通常是交流电机,进给电机选用直流伺服电机,主轴箱的电机选用变频电机。
系统运动方式为直线控制系统,以便进行平行与机床主轴轴线的钻削加工。
主运动系统是钻头的旋转运动,为了合理选择钻削速度,使其换速平稳,实现不停车自动换速,选无极变速系统。
进给运动系统是主轴的直线运动,为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尽量减小摩擦力,选用滚珠丝杠直线导轨传动。
通过枪钻机床设计,阐述了枪钻在数控车床上的深孔应用,包括枪钻的加工原理和枪钻的结构以及机床各部件。
这里包括进给系统设计,主轴箱的设计,授油器的设计,工作台的设计。
这说明:枪钻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时间短,钻头寿命高,排屑好的特点,尤其应用在数控车床上,相对应用专用的枪钻设备来说,所需的工装夹具少,备件少,成本低。
本课题还介绍了D F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授油器原理,并将DF系统机理应用于外排屑深孔钻削中,设计出了外排屑小直径深孔钻削系统。
本文从经济性、实用性出发,针对小直径深孔钻削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外排屑DF系统的主要装置授油器作了详细的设计说明。
关键词:小直径深孔枪钻;数控车床;主轴箱;授油器;钻削系统The Design of Small Diameter Deep Hole Drilling MachineCNC gunAbstract: Gun drill machine is mainly outside the BTA deep hole drilling technique. Gun drill system consists of center frame ,oriented chip conveyor ,drill pipe couplings and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system components. Gun drill system works by:cuting fluid through the drill pipe into the drill hole by the boxes within,cooling and lubicationg to reach the head drill,and drill cutings from the discharge outside the V-groove.The syetem is mainly used for small diameter deep hole C gun drill machine are usually AC motor of main motor,feed motor DC servo motoe selction,headstock frequecy electrical motor selection .Mode of motion is linear control syetem for parallel with the axis of the drilling spindle.Main movetment is a bie of rotation syetem for drilling speed to a reasonable choice and to smooth exchange rate,without stopping the automatic change-speeg,infinitely variable speed selection systen.Feed motion is the main axis of linear motion systems,in oder to guarantee the transmission accuracy and smoothness to minimize friction,use ball screw linear guide drive.Thruogh the gun drill machine tool design,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for hole machining of gun drill, contains machining theory,structure and various parts of machine tools.The design has feeding system ,headstock,oil coolet grant and table.It shows that gun drill has characteristic on high precision ,quic machine ,long life ,good chip break,especially application on NC laths,it takes on less tools and spare parts ,low cost.The main topics on the DF system and the principle of Oil granted,and DF system mechanism for debris from outside escape of chips deep hole drilling,designed the small diameter deep hole drilling system.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practical starting, for small diameter deep hole drilling system a more detailed introduction and outside escape of chips DF system's main oil installations award for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Key words:small-diameter deep-holes gun drill;NC laths; headstock; oil coolet grant; drilling system目录1 绪论 (1)1.1本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枪钻机床的特点和设计 (2)1.4枪钻的结构 (4)1.5课题的研究方法 (4)1.6深孔加工的类型及特点 (5)1.6.1 深孔加工的特点 (5)1.6.2 深孔加工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2 深孔加工系统的类型及选择 (7)2.1常用深孔加工系统的简介 (7)2.1.1 枪钻系统 (7)2.1.2 BTA系统 (7)2.1.3 DF系统 (8)2.1.4 喷吸钻系统 (8)2.2DF系统的设计理论 (9)2.2.1 外排屑DF系统 (9)2.2.2 DF系统的抽屑机理 (10)3 数控枪钻机床总体方案设计 (12)3.1总体方案的设计 (12)3.2小直径数控枪钻机床钻削系统的设计 (13)3.2.1 授油器的分类及原理 (13)3.2.2 授油器的结构设计 (15)3.2.3 主轴箱的设计 (16)3.2.4 带传动的设计 (20)4 枪钻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24)4.1进给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4)4.2进给系统的电机选择 (25)4.3滚珠丝杠幅的安装 (25)4.4滚珠丝杠幅的计算 (27)4.5滚珠丝杠幅的防护和润滑 (32)4.6滚珠丝杠在高速数控机床上的应用 (32)4.7联轴器的选择 (33)4.8导轨的选择 (34)结论 (38)参考文献 (39)1绪论1.1本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深孔加工的难题,而深孔钻削在核能,航空航天,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控深孔钻车床操作方法

数控深孔钻车床操作方法
一、数控深孔钻车床的概念
数控深孔钻车床是一种可以自动控制钻孔、铰孔、镗孔、攻丝等加工工艺的高精度加工设备,它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还可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和质量。
二、数控深孔钻车床的操作方法
1. 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加工前,必须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刀具准备、气液压设备准备、操作系统软件等方面。
2. 加工前的操作设置
装上准备好的工件和切削刀具,安装好夹具,进入加工车床的操作系统,在机床上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设置,如钻孔、铰孔、镗孔、攻丝等。
设置过程中还需注意调整加工参数,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试验,以保证正常加工。
3. 程序输入操作
数控深孔钻车床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其特点在于可以输入加工程序,并实现一定的自动控制,保证精度和稳定性。
程序操作很简单,只需按照要求输入程序,并进行运行控制即可。
4. 程序监测操作
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测加工情况,及时调整各项参数限制,确保加工质量和稳定性。
5. 加工结束之后的操作处理
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检验和加工表面的清理,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和误差问题,及时排除。
同时,还需要进行加工记录的保存,并做好各项信息保存以备日后工作追溯和使用。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必须认真查看使用手册,熟悉机床的构造和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功能。
2. 操作前必须进行机床平台和固定架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 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加工程序进行操作,如有需要可进行过程调整和控制。
4. 操作结束后,必须对机床进行清洁和保养工作,防止机器出现故障和寿命的缩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王智程班级学号0903010307专业自动化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CGS的深孔钻组合机床PLC控制实训评语组长签字:成绩日期20 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王智程班级学号0903010307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CGS的深孔钻组合机床PLC控制实训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熟悉使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的应用以及MCGS的组态的基本应用,通过对实例的模拟,熟练地掌握PLC控制的流程、程序调试和MCGS 的编辑使用。
进行软、硬件设计,并对程序进行调试。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第一周: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所需实训内容的大概情况,确立实训课程设计的大致框架,对MCGS有基本了解。
第二周:选择PLC的型号,利用STEP 7Mirco进行梯形图设计,对设计程序进行调试,并且设计MCGS动画,定义数据变量,编写控制流程。
第三周:对PLC和MCGS组态软件进行PPI通讯,设计系统流程示意图,列出I/O分配表,画出I/O接线图,完成整个组态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201 年月日专业负责人:201 年月日学院教学副院长:201 年月日摘要深孔钻是加工深孔的专用设备。
钻深孔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工效,加工中钻头的冷却和定时排屑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控制方案是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与液压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由于进给次数多,且有快进、快退、工进等多种进给速度的变换,控制系统较复杂,大量的硬件系统接线使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也间接的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影响了设备的加工质量。
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与液压相结合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大大的减少系统的硬件接线,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而且在加工工艺改变时,只需要修改程序,就可适应新的加工要求,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深孔钻可靠性工作效率可编程控制器目录1、概述 (1)1.1 PLC基本概念 (1)1.2 PLC技术发展动向 (1)1.3 MCGS组态软件通用版的基本介绍 (1)2、硬件设计 (3)2.1 控制要求 (3)2.2 系统流程图 (4)2.3 I/O分配表 (5)2.4 I/O接线图 (6)3、软件设计 (7)3.1 主程序梯形图 (7)4、MCGS组态过程与PLC通讯 (11)4.1 工程项目系统分析 (11)4.2 工程立项搭建框架 (11)4.3 设置菜单基本体系 (11)4.4 编写控制流程程序 (11)4.5 完善菜单按钮功能 (11)4.6 编写程序调试工程 (11)4.7 制作动画显示画面 (11)4.8 连接设备驱动程序 (12)5、MCGS的运行及调试 (13)5.1 运行界面截图 (13)5.2 调试说明 (17)总结 (18)参考文献 (19)1、概述1.1 PLC基本概念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了可编程程序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
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应该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1.2 PLC技术发展动向PLC将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向大型化发展,一方面向小型化发展,以适应不同场合和不同要求的控制需求。
为了适应大规模控制系统的要求,大型PLC向着存储容量、高速度、高性能、增加I/O点数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网络通信功能;2 发展智能模块;3 外部故障诊断功能;4 编程语言、编程工具标准化、高级化;5 实现软化、硬件标准化;6 编程组态软件发展迅速;发展小型PLC,其目的是为了占领广大的、分散的、中小型的工业控制场合,使PLC不仅成为继电器控制柜的替代物,而且超过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功能。
1.3 MCGS组态软件通用版的基本介绍MCGS(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它是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软件,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上位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系统,主要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与监测、前端数据的处理与控制,可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95/98/Me/NT/2000/xp等操作系统。
具有功能完善、操作简便、可视性好、可维护性强的突出特点。
通过与其他相关的硬件设备结合,可以快速、方便的开发各种用于现场采集、数据处理和控制的设备。
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模块化组态就可构造自己的应用系统,如可以灵活组态各种智能仪表、数据采集模块,无纸记录仪、无人值守的现场采集站、人机界面等专用设备。
2、硬件设计2.1 控制要求深孔钻组合机床机型切削时,为利于钻头排屑和冷却,需要周期性地从工件中退出钻头,道具进退与行程开关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在起始位置O点时,行程开关SQ1被压合,按启动按钮SB2,电动机正转启动,刀具前进。
退刀由行程开关控制,当动力头依次压在SQ3、SQ4、S15上时,电动机反转,刀具会自动退刀,退刀到起始位置时,SQ1被压合,退刀结束,又自动进刀,直到三个过程全部结束。
图2.1 深孔钻组合机床工作示意图2.2 系统流程图图2.2 深孔钻组合机床系统流程图2.3 I/O分配表编程元件I/O端口电路器件作用输入信号I0.1 SB1 停止按钮I0.2 SB2 启动按钮I0.3 SQ3 退刀行程开关I0.4 SQ4 退刀行程开关I0.5 SQ5 退刀行程开关I0.7 SB3 正向调整点动按钮I0.0 SB4 反向调整点动按钮I0.6 SQ1 原始位置行程开关输出信号Q0.1 KM1 钻头前进接触器线圈Q0.2 KM2 钻头后退接触器线圈表2.1 深孔钻组合机床I/O分配表2.4 I/O接线图图2.3 深孔钻组合机床控制I/O接线图3、软件设计3.1 主程序梯形图4、MCGS组态过程与PLC通讯4.1 工程项目系统分析深孔钻组合机床机型切削时,为利于钻头排屑和冷却,需要周期性地从工件中退出钻头。
工作形式如控制要求所示。
要求在上位机可以实时监测到PLC控制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到开始停止的过程,并且在MCGS软件中能看到深孔钻组合机床进刀退刀的每一个过程。
4.2 工程立项搭建框架定义工程名称、封面窗口名称以及启动窗口名称,指定存盘数据库文件的名称以及存盘数据库,设定动画刷新的周期。
4.3 设置菜单基本体系先搭建菜单的框架,再对各级菜单命令进行功能组态。
4.4 编写控制流程程序在运行策略窗口内,从策略构件箱中,选择所需功能模块,由这些模块实现各种人机交互过程。
4.5 完善菜单按钮功能包括对菜单命令、监测器件、操作按钮功能的组态。
4.6 编写程序调试工程利用调试程序产生的模拟数据,检查动画显示和控制流程时候正确4.7 制作动画显示画面我们设置了启动指示灯以及停止指示灯,分别对应硬件里的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在画面顶端的指示灯表示原始位置行程开关SQ1。
变量设置如下表所示:变量名称类型注释对应寄存器状态表达式SB1 开关型控制深孔钻“停止”的变量I0.1 SB1=1时,SB1亮SB2 开关型控制深孔钻“启动”的变量I0.2 SB2=1时,SB2亮SQ1 开关型控制“原始位置行程开关”的变量I0.6 SQ=1时,SQ1亮SQ3 开关型控制“退刀行程开关1”的变量I0.3 SQ3=1时,SQ3亮SQ4 开关型控制“退刀行程开关2”的变量I0.4 SQ4=1时,SQ4亮SQ5 开关型控制“退刀行程开关3”的变量I0.5 SQ5=1时,SQ4亮表4.1 变量设置4.8 连接设备驱动程序选定与设备相匹配的设备构件,我们这里通过设备组态的设备窗口来选择“通用串口父设备0”,然后建立“设备0”,这里我们选择了“Siemen_S7200PPI”,即西门子200点对点通讯模式。
5、MCGS的运行及调试5.1 运行界面截图注:因“停止按钮”位于常闭触点,所以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闭合状态,其代表的小灯常亮;按下“停止按钮”后,触点断开,小灯熄灭,系统即停止运行。
5.2调试说明首先进行程序调试,将PC与PLC连接好,将梯形图程序下载到PLC200中,连接好实验模板,开始运行程序,对程序进行调试。
按下SQ1,再按下启动按钮SB2,Q0.1亮,表示进刀;拨回SQ1,再按下SQ3,Q0.2亮,表示正在退刀;拨回SQ3,再按下SQ1,Q0.1亮,表示正在进刀;拨回SQ1,再按下SQ4,Q0.2亮,表示正在退刀;拨回SQ4,再按下SQ1,Q0.1亮,表示正在进刀;拨回SQ1,再按下SQ5,Q0.2亮,表示正在退刀;拨回SQ5,按下SB1,整个系统复位。
到此过程,证明程序运行无误。
总结通过此次工控实训使我们认识并学习了MCGS组态软件,使用组态软件实现了对PLC的通讯以及可视化监控过程,加深了对PLC的认识和了解。
在实训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学会了如何建立组态软件与PLC通讯,如何设置通讯设备及端口设置,掌握了组态软件动画界面的数据连接。
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一些基本的设置错误的检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工程控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这次实训还锻炼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应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对本专业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有了更多的了解。
参考文献[1] 孙金根、康代红《PLC及工控组态技术实训指导书》沈阳理工大学信息学院[2] 吴中俊、黄永红.《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3] 邓则名、邝穗芳等《电器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 胡学林《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5] 周恩涛《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北京[6] 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 廖常初《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