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导论》(试行版)第一部分 林毅夫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新结构经济学的GIFF框架:内在逻辑、现实应用和方法论意义

如何理解新结构经济学的GIFF框架:内在逻辑、现实应用和方法论意义
经 济 学 人 都 对 它 的 现 实 可操 作 性 或 应 用 价 值 提 出
部分的产业政 策失败 , 从 政府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中 , 我 们希望 可
以找 出一些可 以依据的准则 , 让政府在做产业政策 的 时候 , 提高成 功 的概率 , 减少 失败 的概率 。 ” 进一步 地, 新结构经济学以及 G I F F框架 的真正价值究竟体
意 义。尽 管如此 , 新结构 经济 学的学说体 系还 有待进 一步发展 完善 , 如不 同时空下有 为
政府 的角色如何?如何确定 一个 国家的比较优势? 等等。尤其是 , 不 同国家的产 业发 展 路径往往具有特异 性, 这就 限制 了G I F F框架对 世界各 国尤其是 发展 中 国家 的现 实应用 性。很大程度上 , 新结构经济 学的主 要价值在 于为应用政 策研 究提供 了一种极 有助 益的
本途径 : ( 1 ) 通过技术创 新 , 提高 现有产业 中产 品的
质量和生 产效 率 ; ( 2 ) 通 过产 业 升级 , 将 现有 劳 动 力、 土地 、 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到附加价值 更高的产
业 。进而林毅 夫 强调 , 这两 者 的实现 都需 要 “ 有效
( 1 ) 通过发现市 场 的不 均衡 来套 利 , 使 得 资源 得到
◎ 朱 富 强
内容提要
林毅 夫构建 的新结构 经济学在 理论上体 现 了从 比较优 势到产 业政策再
到有 为政府较 为严谨 的逻辑体 系, 在 实践上则基于对世界各 国实践和案例 的系统 总结而
提炼 出了 G I F F框架 , 这 对发展 中国家的 目标产 业选择 和产业 升级方 式具有 显著 的现 实
基金项 目: 广东省创新团队项 目“ 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理论 基础与政策体系” ( 2 0 1 6 WC X T D 0 0 1 ) ①《 产业政策思辨会——林毅夫对张维迎》 , h t t p : / / w w w . y i c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

2024年第1期(总第246期)新疆财经Finance&Economics of XinjiangNo.1.2024General No.246·特稿·编者按:新疆财经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10月15日在新疆财经大学成功举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及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李国良,新疆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居来提·吐尔地,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出席揭牌仪式。

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西藏大学等国内20余家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单位、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新疆财经大学师生代表参加揭牌仪式。

本刊整理了揭牌仪式结束后林毅夫教授所作的精彩报告,以飨读者。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结构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创新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76(2024)01-0005-07 DOI:10.16716/ki.65-1030/f.2024.01.00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林毅夫2021年是中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之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并在2020年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

下面我们主要讨论3个问题:一是为何世界会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这个变局将会如何演变;二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三是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出与内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能走向繁荣——读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

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能走向繁荣——读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
该书不仅给发心国家压迫剥削结果的观点而强调该国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展中国家提供了增长的秘笈也给作者的祖国中国提供了跨诸如自然资源劳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等要素的相对丰裕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路这是献给中国的厚礼因此华美厚程度且由市场势力所决定建议通过政策干预来构建内向型重而内容精粹的该书深合吾心并愿向广大经济学爱好者推介
文史博 览( 理论 )
2 0 1 3年 3月
C u l t u r e A n d Hi s t o r y V i s i o n ( T h e o y) r
Ma r . 2 0 1 3
每一个发展 中国家都 能走 向繁荣
读林毅夫《 繁荣 的求索 : 发展 中经济如何崛起》
谷亚光
北京 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 院教授 、 名誉 院长林毅夫在担任世
界银行高级副行长 、 首席经济学家 四年期间写 了几本书 , 包括
谷牧青
理解 , 同时还提 出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对于任何 关注世界选 择。” 2 0 0 1 年诺 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 者乔治 ・ 阿克尔 洛夫评价道 , “ 在 这部 著作
目了然 。
笔者有幸 已经读 完了《 新结构 经济学 : 反 思经济发展与政
策 的理论框架 》 、 《 繁荣 的求索 : 发展 中经济如何崛起》 两本书 , 这里重点谈谈《 繁荣 的求索 : 发展 中经济如何崛起》 这本 书。 《 繁荣 的求索 : 发展 中经济如何崛起 》 共分十章 , 分别是 : 新
济学理论 的阐释 、 概念表述又有对如何实施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的方 法传授与具体操作步骤 指引。细细读之 , 简直是一本发展
中 国家实现 由传 统结 构经济学指导而受挫转 向以 比较优势为 基础实现后发优势 、 跨越发展 的成功学教科书。 美 国芝加 哥大学教授 、 1 9 9 3年诺 贝尔经 济学奖 获得者 罗

刘易斯经济模型与两个拐点的顺序

刘易斯经济模型与两个拐点的顺序

刘易斯经济模型与两个拐点的顺序作者:熊金武来源:《开放导报》2017年第01期威廉 . 阿瑟 . 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年)因对发展经济学作出首创性贡献,而于1979年与芝加哥大学的T. W. 舒尔茨共获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假设,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也称两部门模型 Dual-sector Model),用农村过剩人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收入陷阱的原因,提出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作为走出陷阱、迈入现代化的出路。

在他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城市部门构成(见下图)。

上图中,横轴表示的是由农村进入城市部门的劳动力数量;竖轴表示的是劳动的边际产品或平均产品。

Wu为城市工资,由城市的劳动需求曲线(由递降的劳动边际产品曲线D1表示)和劳动的供给曲线(由WuBC曲线)的交点共同决定。

Wr为农村工资。

在刘易斯模型中,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出于生存需要,农村工资演变为等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产品,即农业总产量除以农村全部劳动力。

Wu高于Wr的部分代表城市化的红利,可以用于支付农村劳动力进城所必须支付的迁移成本和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

WrAB段曲线可理解为农村劳动市场上的供应曲线,代表被城市更高的工资吸引而潜在愿意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人数。

WuBC曲线为城市的劳动供给曲线。

基于以上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在B点的左边,劳动供应曲线在城乡之间是分叉的。

WuB段位于WrB之上,在B点之后汇合成一条统一的劳动供给曲线,表示由于城乡劳动边际产品的差异消失,城乡劳动市场完全统一。

D1,D2,D3分别代表劳动需求曲线随着城市部门的扩张而向右位移的情况。

有趣的是,刘易斯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经济学上的区别做出了自己的独特定义。

根据他的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通常以劳动的边际产品支付工资,但是这些国家的农村地区却十分不同于城市地区,平均产品被用来代替边际产品作为农村工资。

企业自生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企业自生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企业自生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作为企业精英代表的上市公司大量涌现,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

然而,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但是发展状况令人堪忧,“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的现象有目共睹,企业生命周期短且难以做强做大。

因此迫切需要运用相关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将对企业自生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试图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一、企业自生能力理论的提出及基础研究“自生能力”概念最初源于对植物自我生存与生长能力的一种描述。

1999 年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提出了企业“自生能力(Viability)”概念并对其做了后续研究,现将其提出背景及基础研究综述如下。

1. 企业自生能力理论的提出林毅夫教授于1999 年正式提出的企业“ 自生能力(Viability)” 概念表述如下:如果一个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管理预期能够在自由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中赚取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否则,这个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林毅夫,1999)。

理论是基于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与当时的制度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的。

林毅夫教授提出的企业自生能力概念是与当时的国有企业状况及其改革紧密相关的。

当时政府试图优先发展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企业按照政府指令,从事着并不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从一个纯粹的微观经济个体转化为肩负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双重目标的“复合体”。

当企业发生亏损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并不能很清晰地判断该亏损属于政策性亏损还是经营性亏损,不得不给予企业各种优惠政策以扶持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

因此,林毅夫将当时的国有企业定性为“缺乏自生能力”,强调自生能力是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一种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并据此提出了改革国有企业的总体思路—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

刘易斯模型PPT演示文稿

刘易斯模型PPT演示文稿
•34
R――贴现率 C(0)――迁移成本
P(t)――迁移者在时点t上在城市正 规部门就业的概率
•35
•36
3、含义 (1)迁移取决于预期城乡收入而不是城乡
实际收入;
(2)现代部门创造的就业岗位越多,就业 概率就越大;
•37
(3)就业概率就越大,预期城乡收入差 距也增大,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 吸引力也越大。 (4)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大。 导致城市非正规部门规模扩大,引 起种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in 1954
(一)假设
1、二元经济结构
(1)非资本主义部门- (2)资本主义部门--
主要是指传统农业部门 主要指现代工业部门
用传统方法进行生产 用先进生产方式生
生产率低
生产率高
2、第二阶段 (1)资本和劳动力都稀缺 (2)工业工资上升 (3)增长的利益在资本家和工人间分配
•5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
经济结构中,由于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劳 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因而即使在城市非农产业
中获得就业机会的劳动者,工资是略高于平均工 资且固定不变的。然而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增 长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终会使剩 余劳动力枯竭,非农产业所需劳动力供给出现 短缺,工资也开始上升。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 出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被经济学家称为 “刘易斯拐点”
•38
4、政策建议 (1)依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 的城市失业问题
•39
2、主张减少向城市的政策倾斜,消除一 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8
3.企业产权结构理论
•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分析了古典企业 (业主制)的产权结构特征。
• 詹森和梅克林(1976)对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 进行了系统分析。
• 伯勒和米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了股份公司 的产权结构。股份制的特点在于:剩余索取权 与经营决策权、监督权相分离。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9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0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20世纪30到60年代)
1.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 “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 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 • 4、诺斯.道格拉斯(1992):《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历以平译,
商务印书馆。 • 5、诺斯.道格拉斯(1994):《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
英译,上海三联书店。 • 6、比较制度分析》(日)青木昌彦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 7、(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
• 张五常(1983)指出,企业替代市场,是用要素 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是一份契约取代一系列 的契约 。
• 近十几年来,人们认识到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并 把它应用于企业激励契约的设计和企业最优所有 权结构等问题的分析中,从而大大推进了企业性 质理论。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发展经济学重要文献》

《发展经济学重要文献》

发展经济学推荐文献文献分类三类23种:(一)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5种)(二)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型(11种)(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历史)研究(7种)(一)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5种)1、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科学中最为艰深的领域。

多少优秀的脑袋毕生在这个领域中倾注精力。

从哈罗德开始、罗宾逊夫人、多马、卡尔多、索洛、宇泽弘文等大师级的经济学家有很多作品都是集中在这个领域的。

由于动态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增长文献在经济学的所有文献中是最难读懂的。

80年代,国内不少经济学家写了西方经济学当中增长经济学的介绍著作,但是今天看来确实问题很多,轻则照葫芦画瓢,全般拿来,重则错落严重,误人子弟。

所以需要一本好的导引性的著作,而琼斯的这部书毫无疑问是最理想的入门书,对基本概念和主要模型介绍十分简洁准确,仔细阅读对于正确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帮助极大。

不足之处是只介绍到70年代初,对最近20多年地经济增长理论飞速发展没有涉及。

所以最好是把这部书和巴罗的《经济增长》结合起来读。

2、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这是诺贝尔奖得主索洛主编的一部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各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集。

3、汪丁丁:“近年来经济发展理论的简述与思考”,载《经济研究》199?年第?期。

这是汪丁丁在90年代初做的一篇综述,对8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动态经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的介绍和评价。

很专业但很好读,显示了作者的学力。

4、巴罗、撒拉伊-马丁:《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这是90年代中期出版的介绍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最新进展的优秀教科书。

作者本身也是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学者。

本书对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的介绍都比较简明准确。

国内有人以此书为基础撰写了《现代经济增长模型》(舒元等,复旦大学1998年版),但是最好还是看原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结构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林毅夫•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结语I.我们为何要反思发展经济学我们为什么要反思?经济学理论解释人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引领经济政策或决策以达到预期反思失败失败发展理论急需反思发展经济学 1.0版结构主义关注市场失效问题:进口替代策略结果惨淡发展经济学 2.0版新自由主义关注政府失效问题:华盛顿共识迷失的二十年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的成功: 出口导向中国,越南,毛里求斯:转轨经济中的双轨制遵循主流理论的不成功,成功的违反主流理论:反思发展经济学世界银行与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东亚奇迹》出口导向且支持市场经济的政府《增长报告》(i)开放;(ii)宏观稳定;(iii)高储蓄率,高投资率(iv)有效市场;《第一个十年的经济增长》世上没有万能药•世界银行是前两版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2008年–从低收入跨过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两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13个,其中8个是西欧周边或石油生产国–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在实践过程中,世界银行也不断对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II.新结构经济学•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但不是回归到《国富论》书中,亚当·斯密根据其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应回归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国家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之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进展,绝大多数是根据这种方法的研究得来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发展经济学是研究收入增长和相关问题的理论•高速持久的收入增长是现代才有的现象•现代的经济增长其本质是一个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不断的结构变化过程,包括提高生产新结构经济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其决定因素,也就是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决定因素•我为何将此研究方法命名为“新结构经济学”?•依惯例,它的名字应该是结构经济学•多出的那个“新”字是为了把它和结构主义区分开来•核心假说。

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上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以及软硬基础设施是内生于该经济体在每一时点给定的禀赋,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地理位置、现有的产业、金融、法律环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随时间可以变化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要素禀赋结构、产业技术结构、和软硬基础设施: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间点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决定了该经济体在那时点的总预算和生产要素间的相对价格。

这些继而内生决定了该经济体的:•各种产业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该产业在国际比较中具有最低要素生产价格,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用该技术具有最低的生产成本。

(具有同一比较优势的产业很多,具体哪一个产业会被发展起来,决定于其它禀赋,这些禀赋进一步决定其生产的可能性和价格)。

•从而决定了该时点的最优产业结构。

•软硬基础设施需适应于最优产业、技术的需要,才能有最低的交易费用,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竞争优势•自生能力指的是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具有正常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有外部的保护补贴,即能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利润率的能力。

其前提是企业所在的产业和所用的技术符合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以及企业所在的地方有合适的软硬基础设施。

•动态变化。

收入增长有赖于:•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前提是:•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以及,相应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的改善以降低交易费用遵循比较优势是经济发展成功之道•遵循一国每一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选择技术,并提供相应的软硬基础设施是取得快速增长,实现追赶发达国家最好的策略,因为–这个经济体会最有竞争力,创造最大的剩余,资本的回报、储蓄的意愿和资本积累的速度、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速度和产业升级的速度、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最快–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制度创新上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而比发达国家有更快的发展,以实现追赶•企业最大化利润,并基于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来选择采用何种技术、进入何种行业。

•企业最大化利润,并基于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来选择采用何种技术、进入何种行业。

•必须有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产业升级和产业多样化需要:–解决外部性问题–解决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企业最大化利润,并基于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来选择采用何种技术、进入何种行业。

•必须有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产业升级和产业多样化需要:–解决外部性问题–解决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必须有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成功经济体的典型特征•根据增长委员会的报告,在二战以后有13个经济体实现了25年或更长时间每年平均达到7%或更高的增长速度,这13个经济有如下五点特征:–开放–宏观稳定–高储蓄、高投资–有效的市场机制–积极有为的政府•以上五点是发展成功的处方吗?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成功之道和经济增长委员会的典型特征•新结构经济学的政策建议•遵循比较优势:这需要的制度前提是:•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结果:•开放•宏观稳定:产品有国际竞争力,经常账户和政府收支皆有盈余。

极少出现内部导致的经济危机,政府有更多空间使用反周期的财政政策•高经济盈余,高投资回报: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增长报告的典型事实: #4 #5 #1 #2#3自生能力和结构主义的失败•结构主义建议政府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先进产业,而这些产业相对于本国的发展水平来说太过超前,与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背道而驰•这些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来完成初期投资和持续运转。

•这导致了资源的低效配置和寻租、腐败行为。

•少数成功的东亚经济体则遵循比较优势而发展•所有转型经济体旧的发展战略违背了它们的比较优势,导致优先发展产业中的企业没有自生能力•华盛顿共识建议政府立刻消除所有的市场扭曲,无视于政府当初是由于保护这些优先发展产业中的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的需要而内生了那些扭曲。

取消那些扭曲将使那些企业破产、经济崩溃。

并且,为了避免经济崩溃或为了维持国防安全所必需的“先进”产业,而采取了更为隐蔽、低效的保护方式。

•并且,华盛顿共识主张普惠性政策,反对政府针对某些特定产业发挥因势利导的有为作用,为其克服外部性和软硬基础设施的瓶颈限制。

•那些经济高速增长的转型经济体采用了双轨渐进的途径:•那些经济高速增长的转型经济体采用了双轨渐进的途径:•政府认识到补贴的内生性,为旧的优先发展的行业中的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提供转型期的保护,等资本积累,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有自生能力时,或这些行业变得小而不重要后,才消除市场扭曲。

•那些经济高速增长的转型经济体采用了双轨渐进的途径:•政府认识到补贴的内生性,为旧的优先发展的行业中的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提供转型期的保护,等资本积累,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有自生能力时,或这些行业变得小而不重要后,才消除市场扭曲。

•取消准入限制,并战略性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帮助私营企业进入符合比较优势、原先受限制的产业,使其迅速变成竞争优势。

新结构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何谓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产业与生产力–产业决定生产力:传统农业和轻加工业生产力水平低,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力水平高–产业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水平低的产业劳动工资水平低,劳动者距离生存线近,和资本家的谈判能力低,自由度小。

资本密集产业的工资水平高,和资本家的谈判能力高,劳动者的自由度大。

•作为经济基础的产业由新结构经济学所强调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作为上层建筑的各种软的制度安排,则由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和技术的特性决定,社会和政治制度则由决定于生产力水平的人的自由度(和生存线的距离)决定III.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从二维到三维的扩展•现有的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不存在结构(如one-sector model),或以发达国家的结构为唯一的结构。

前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后者把发达国家的结构作为理想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和其不同,则被认为是扭曲。

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从二维到三维的扩展•现有的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不存在结构(如one-sector model),或以发达国家的结构为唯一的结构。

前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后者把发达国家的结构作为理想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和其不同,则被认为是扭曲。

•新结构经济学把结构的内生性引进现有主流理论中,其作用有如把一维或二维空间扩展为三维空间,对新古典经济学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发展:从一个生产力水平低的结构转向生产力水平高的结构–转型:从一个有扭曲的结构到没有扭曲的结构–经济运行: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原则因为产业的规模、风险和市场失灵的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经济运行的所有子领域都要重新审视。

•货币是否中性:–经济发展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两者都需要投资–降低利率,有利于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低利率补贴创新者,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均•超越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刺激若用于消除增长瓶颈、提高生产力的投资,可打破李嘉图等价。

经济萧条时是基础设施投资最好的机会•在高收入国家中,这些投资机会极少,但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中有大量此类机会,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范围广•货币政策和流动性陷阱•发达国家处于经济危机,存在过剩产能时,因为缺乏投资机会,有可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即使现有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其产业可以升级,降低利率能降低升级成本,不会出现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可以运用的空间大•最佳金融结构l依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因为各国最佳产业结构、企业规模、资本需求、风险来源不同。

l在低收入阶段适合地区性中小银行.l在高收入阶段适合大银行、股市、风险资本等•人力资本投资最佳金融结构•依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因为各国最佳产业结构、企业规模、资本需求、风险来源不同。

•和最佳金融结构的论述类似,人力资本的需求随着发展阶段的技术创新速度和风险特性不同而不同•没有高速经济增长和合适的就业机会,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则低•人力资本投资收获周期长,在人的青年阶段成本低。

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人力资本投资应先于产业升级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