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设施农业是指利用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以人工调控气候、土壤、水肥等因素,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制定并实施设施农业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土地选址、设施建设、种植管理和市场销售等方面提出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首先,土地选址是设施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应选择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设施农业基地。
同时,要考虑基地周边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在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调查研究,确保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设施建设是设施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包括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设施、智能化设备等。
在建设过程中,要选择质量可靠、适用性强的设备和材料,确保设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另外,要合理规划设施布局,确保设施的有效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种植管理是设施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种植过程中,要科学施肥、合理用水、精细管理,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
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保障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管理水平,确保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市场销售是设施农业建设的最终目标。
要积极开拓市场,寻找稳定的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与超市、餐饮企业合作,或者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销售。
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确保销售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涉及土地选址、设施建设、种植管理和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确保设施农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业生产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严格执行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2.09.25•【文号】•【施行日期】1992.09.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1992年9月25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农产品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应当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实现这个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需要;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工业品市场,实现小康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决定:一、进一步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经相继放开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蛋奶等大多数农产品,促使这些产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优质高效比重不断扩大。
实践证明,把农产品放开,推向市场,是实现优质优价、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动力。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放开农产品经营。
对迄今尚未放开的农产品,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直接联结起来,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更快发展。
抓紧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推进。
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在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和各项保证措施配套的前提下,凡是有条件放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提出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一般是继续保留定购数量,放开购销价格,实行随行就市。
在市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
青岛市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六、强化 合作经营 ,加快推 进特色 级 名牌 农 产 品 ,通 过 国 家 部 委 农 产 品地 农 业产 业化 进 程 瑚 标 志 登 记 的 产 品 有 9 。 涌 现 出 胶 州 个 近 年 来 ,青 岛 市 始 终 坚 持 把 推 进 农
大 白菜 、大 泽 山 葡 萄 、马 家 沟 芹 荣 、 业产 业化经营作为 发展现 代特色农业 的 TO S P UN花 生 、佳 乐 花 生 等 r 以地 方 重 要 措 施 来 抓 。特 别 是 而  ̄'0 8 以 来 一批 q 0年 2 名 优 特 色 产 品 为 主 导的 知 名 农 业品 牌 。 的 国 际性 金 融 危 机 ,青 岛 市积 极 应 对 , 品 牌 农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 有 效 带 动 _ 业 及 时 调 整 发 鼹 思 路 , 按 照 敞 大 优 势 产 r农 结 构 调 整 ,促 进 _农 民增 收 ,推 进 了 全 业 、做 强 龙 头 企 业 、提 高 标 准 化 生 产 水 r 市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
展。沿崂 山 山脉 、大泽 山山脉和珠 山山 范 小 区 。 从 2 0 年 开 始 ,凡 集 中 连 片 发 07
脉 规 划 建 设 6. 7 公 顷 名 优 果 茶 产 业 展 2 个 标 准 式 冬 暧 棚 的 设 施 栽 培 小 区 , 6万 0 带 ,进 一 步 改 进 果 品 和 茶 叶 品 种 ,推 行 每个大棚 直接补 贴衣户5 0 元 ,同时视 00
力培 养有 文化 、懂 技术 、会经营 的新型 农 民,每 年约培 ’农 民2 人 次。四是 J l l O
发 展 品 牌 农 业 , 是 建 没 高 效 特 色 力 强 农 业 信 息 化 建 设 。建 立 l u 『以青 岛 农 农 业 的 重 要 内容 。 近 年 来 , 青 岛 市高 度 经 网 为 心 的 市 、县 、镇 、 村 心级 信 息 重 视 农 } 品 牌 建 设 , 不 断 出 台 扶 持 政 服 务 网 络 , 开 通 了 “ 3 6 农 村 服 务 J j , 1 l新 2 策 ,敛 励 创 造 农 产 品 品 牌 ,全 面 提 高 了 热 线 ” ,组 织 1 0 々 家 轮 流 值 班 ,积 0名 农 产 品 喷 量 安 全 水 平 , 增 强 农 产 品 市 极 探 索 信 息 服 务 进 村 入 户 途 径 农 业 信 场 竞争 力 。 前 , 全 市 有 5 中 国名 牌 息 服 务能 力明 显 提 高 。 个
短时间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短时间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短时间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食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一、设施栽培技术1.温室栽培温室栽培是一种利用温室设施进行植物种植的技术。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可以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和产量。
温室栽培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侵袭,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2.水培技术水培技术是将植物根部悬浮在营养液中进行生长的一种栽培方法。
通过给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提高产量。
水培技术还可以减少土壤传播的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二、精细施肥技术1.基于土壤测试的施肥采用土壤测试技术可以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根据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科学地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避免养分浪费和过度施肥带来的环境问题。
通过精确的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效率,提高产量。
2.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施肥的过程中,适量添加微量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三、优质品种选育技术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品种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品种选育,培养具有高抗逆性、高产量和优质特性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提供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采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及时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农药使用、培育抗病虫害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总结:短时间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合理利用设施栽培技术、精细施肥技术、优质品种选育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国发[1992]56号【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1992.09.25【实施日期】1992.09.25【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1992年9月25日国发〔1992〕56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农产品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应当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实现这个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需要;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工业品市场,实现小康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决定: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经相继放开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蛋奶等大多数农产品,促使这些产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优质高效比重不断扩大。
实践证明,把农产品放开,推向市场,是实现优质优价、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动力。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放开农产品经营。
对迄今尚未放开的农产品,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直接联结起来,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更快发展。
抓紧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推进。
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在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和各项保证措施配套的前提下,凡是有条件放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提出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一般是继续保留定购数量,放开购销价格,实行随行就市。
绵阳市农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产业

绵阳市农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标准化、专用化、集约化、优质化为主攻方向,构建“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农业强市。
不断夯实粮油生产能力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推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落地落实,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探索建立绵阳耕地保护基金,激发耕地保护积极性,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粮油生产功能区建设。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争创省级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提升游仙、安州、三台、盐亭、梓潼和江油平坝丘陵区等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三台县争创国家级油菜良繁基地,加快建设三台、梓潼、安州“天府菜油”示范基地,推进盐亭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
加强优质粮油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推进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建设,做响“国家种业强市”品牌。
着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产业构建农牧结合、绿色安全、三产融合的高效益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种植业。
立足魔芋、核桃、藤椒、蚕桑等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打响“涪城蚕桑”“天宝蜜柚”等“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健全乡村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做好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共建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
发展现代养殖业。
以三台、盐亭、梓潼、江油等地为重点,发挥“天府肉猪”“川藏黑猪”种猪品种优势,提高优质生猪养殖比例,打造国家重要生猪生产基地。
推动禽蛋产业品牌化发展,在三台、盐亭、梓潼、安州等地加快建设优质禽蛋基地,提升绵阳“高品蛋”知名公共品牌影响力,重点打造“圣迪乐”“圣吉康”“好农”“黄天鹅”等优势品牌。
优化肉牛、肉羊、家兔等草食家畜产业养殖布局,提高规模养殖比例,加强设施装备改造升级,提升草食家畜养殖技术水平。
建设五大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五大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张伟【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6-18)【作者】张伟【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政府【正文语种】中文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江苏省海门市解决自然资源少、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小、人均耕地面积小等问题,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当前,海门农业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稳定粮食生产,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1、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加速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抓手。
要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提高高效农业比重,实现由规模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在培育产业中增大效益。
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建设,重点发展四青作物、特色瓜蔬、特粮特经、果品苗木、优质家禽等高效特色产业,加快实施农业园区扩规提档升级工程,继续培育高效农业规模化示范村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在产业延伸中提升效益。
依据海门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拉长特色果蔬、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通过市场流通实现利润增值。
同时,充分发挥海门滨江临海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水产品苗种繁育,加快打造产业多元、功能复合的特色养殖示范区。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
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创新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产前、产后环节合作延伸,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市有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和骨干农产品市场、乡镇有骨干农产品市场和产地市场、基地有田头市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1抓科技创新,引领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强化管理,全面培训,大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快引进、培养目前急需的农产品加工、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链式发展。
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作,在新品种开发引进和配套应用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重大疫情防控技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保护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其标准化技术、农产品储运和精深加工技术、防灾减灾等方面寻求突破。
加大新品种开发力度,为良种扩繁、应用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提高良种覆盖率。
鼓励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优势特色农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2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基础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农业机械、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退耕还林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上级财政支持,围绕产业基地、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善和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一是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
二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检疫,配套农艺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积极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结合优质瓜菜、果品、养殖等产业开发,积极推广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滴灌喷灌、遮阳网覆盖、活动板房等基础设施,加快施肥、产品收获、病虫害防治、产品储藏、自动化养殖等机械化操作配套建设。
五是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实施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支持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
3抓资金投入,增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后劲认真研究各级财政投资方向,科学储备和申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改善和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肃州区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肃州区委党校孙伟祥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地把握设施农业的基本内涵;基本了解肃州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巨大潜力以及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科学举措;最终为学员创设一个开拓思维、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交流平台。
教学重点:引导学员更好地解放思想,科学而辩证地认识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有效组织课堂讨论,集中学员智慧,共同探索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大计。
教学方法:系统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言(图文展示)春节来临,在肃州区农村处处洋溢着增收的喜悦,一排排蔬菜温棚错落有致,菜农忙着采摘装车,一座座高标准的暖棚圈舍整齐划一,膘肥体壮的牛羊撒着欢儿,……2010年,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肃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5元,突破7000元大关达到了7013元。
近年来,肃州区按照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立足区情,超前思维,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种植,积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指导、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出了一条在传统农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新路子,与中央、省、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农村发展新思路不谋而合,为千家万户建立稳固的增收支柱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一、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设施农业及其分类(课件展示)《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文件对设施农业做出了准确的定义——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
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
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二)我区设施农业的建设情况(实证分析)肃州区设施农业主要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养殖暖棚等三种类型为主。
具有代表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有以常青花木公司为代表的连栋温室;以总寨沙河戈壁绿丰蔬菜合作社、银达六分五百亩日光温室示范园和百亩滩地温室科技示范园为代表的日光温室;以泉湖乡四坝村为代表的塑料大棚(拱棚);以金佛寺镇红山堡村、西峰乡塔尔寺村为代表的标准化暖棚养殖小区。
(三)种养结构情况1.设施蔬菜:2010年,肃州区以经作制种、设施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面积明显上升,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全区新建日光温室2126亩,日光温室总量达到2.49万亩。
建成百亩大棚蔬菜小区15个,种植大棚蔬菜1.68万亩。
平均亩产4680公斤,亩产值8750元,亩纯收入6520元。
重点产区农民设施蔬菜纯收入占到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2.设施花卉:以常青花木公司为代表,2010年全区设施花卉面积926.5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花卉275.5亩,智能化连栋温室花卉119.5亩,智能温室以生产名贵花卉为主;设施花卉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3.设施食用菌:肃州区是反季节食用菌生产的最佳生态适宜区之一,主要种植种类有平菇、双孢菇、香菇、金针菇、等10多个品种,面积约1000亩,总产量达到6200吨。
4.标准化暖棚养殖小区:2010年,全区新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3个,建成规模养殖场15个,万元规模养殖户发展到6500户,2万元养殖示范户达到1100户,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07万头只,出栏550万头只。
(四)设施装备应用情况(简述)肃州区设施园艺主要配套使用的设施装备有:卷帘机、制钵机、真空吸附式播种机、起垄铺膜机、嫁接育苗机、多功能田园微耕机、滴灌设施、二氧化碳施肥器、机动喷雾器、反光幕、遮阳网、防虫网、根外追肥器等设备。
设施养殖主要配套使用的装备有:秸秆揉丝机、粉碎机、压捆机、制粒机、自动饮水器、挤奶器、取暖装置、换气装置、消毒设备、青贮池、氨化池等设备。
近年来,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用于畜牧养殖的秸秆加工设备和日光温室配套的卷帘机增速很快,大大地降低了设施农业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效益。
二、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及潜力分析(一)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空间优势明显。
肃州区地域辽阔,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水土资源富集,光热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
全区总耕地面积63万亩,可开发利用的宜农、宜林、宜牧荒地120万亩,同时,由于我区是甘肃省畜产品的主要产区,牛、羊、猪、鸡的养殖,在全省占据较大份额,而辽阔的土地资源,为设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基础稳健。
近年来,肃州区积极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的综合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以及标准化暖棚养殖小区。
以大棚温室为主的高效有机无土栽培蔬菜种植在茫茫戈壁上异军突起,栽培面积累计达到2183亩,为提高蔬菜产量、效益和产品品质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2010年,肃州区累计建成标准化节能日光温室2.49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21.8%,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总量约13.6万吨,亩均收入预计8750元。
其中食用菌预计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
同时,设施养殖产业的经营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涌现出一批金佛寺镇红山堡村、西峰乡塔尔寺村、总寨单闸村、清水镇西三村等连片小区。
有力地促进了我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区今后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特色逐渐形成。
在生产环节上,全区已建成了一批日光温室千亩乡、百亩村和百亩连片小区,大田蔬菜种植上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化种植特色也日趋明显,建成果园高闸沟百亩无公害冬瓜示范园区、下坝村百亩加工型辣椒示范园区等13个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
截止2010年底,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43个,规模养殖场1680个,万元规模养殖户5253户。
在区域布局上,建成了果园、银达、三墩3个万亩制种乡镇,西峰、银达、泉湖、三墩、总寨5个万亩蔬菜种植乡镇,泉湖、上坝、金佛寺、清水4个万头畜禽养殖乡镇。
2.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
一是以春光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一批规模较大的批零专业市场,拓宽了蔬菜销售渠道,加快了蔬菜产销信息流转。
二是以清水、西洞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铧尖、总寨购销协会及营销大户为代表的流通实体,每年外销蔬菜价值达1亿元以上。
三是以西域阳光番茄制酱公司、巨龙脱水菜有限公司、酒泉辣源辣椒制品厂、特尔鲜蔬菜经销储藏公司等为主的43家蔬菜生产、销售、加工、储藏龙头企业,不仅拉长了产业链,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形成“市场+龙头+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打下了基础。
四是以戎发牛羊交易市场为动力的禽畜外销市场逐步形成,在西北具有较大的带动力。
五是以“缔味斯、哈利德”等肉类品牌的肉类加工企业效益不断提升,有力地延伸了设施养殖链条,增强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产业人力资源丰富。
肃州区现有农村劳动力达11.36万人(不计算外来务工人员),有相当数量的外出劳动力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回家创业,许多投入到设施农业的建设中,基于此,我区发展蔬菜产业所需的劳动力资源比先前更为充足。
4.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产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区内大型的现代工业企业少,污染小,气候适宜,蔬菜作物营养物质积累充分,灌溉水源富含各种矿物质,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自然条件较好。
而据肃州区城(乡)镇居民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城市居民年人均蔬菜消费支出为638元,农村住户年人均蔬菜消费支出为296元,属较低消费水平,随着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的迅速崛起,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交通设施的日益发达,不仅本地居民蔬菜需求量持续增加,而且还可以有效进行对外输出。
同时,肃州区周边有工业城市嘉峪关、十号、十四号军事基地和种棉大县金塔、风电主战场玉门、瓜州,国家级旅游城市敦煌,都属蔬菜“进口”型城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使肃州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三、发展中的瓶颈及难题1.从政策层面来开,我区设施农业虽然谋划深,起点高、但思想解放的力度还有所欠缺,与发展风电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
虽然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设施农业发展,但在政策、资金扶持、小区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还有所欠缺,不少农户和企业想扩大规模,但受到了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等设施老化陈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同时,农户由于怕担风险不原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财政困难,扶持投入不够,造成设施农业的起点低,规模小,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2.从技术层面来看,一方面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培训滞后,从事施舍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层次底,先进生产技术缺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二是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目前50%的温室还是“寿光一代”钢管装配式日光温室。
这种温室起架低,跨度小,采光和保温性能都不太好,而且室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田间配套和机械化作业,更影响了栽培作物的品质。
80%以上温棚结构简单,农民自行建造的竹木结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只能起一定的保温作用,不能对光、温、气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控。
三是质量意识,如设施简易、农药残留等问题较为突出。
3.从市场要素层面来看,一是设施农业建设一次性投入高,群众筹资难度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短缺,制约了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尿素、磷肥等大宗化肥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这些不仅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二是农业种植品种多、杂、散,低水平种植面积比重依然较大,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不足,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三是效益相对比重逐年下滑,低端设施农业增收的边际效益日益显现。
四是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
四、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议(一)以肃州区工业发展为榜样,敢于开拓肃州设施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1.要敢想,即要大力解放思想。
酒泉风电的发展,凝聚了酒泉儿女无数的智慧和心血,更重要的是他们立足现实、勇于创新的伟大实践。
没有这种带着超越和挑战的思索,人们很难将肆虐的狂风视为宝贵的资源,人们也很难将戈壁上炎炎的烈日视为最亲密的朋友。
今天,我们茫茫的戈壁开始风车林立,太阳能电池板也遍地开花。
靠的就是科学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