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具体章节内容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

2. 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更多名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章节内容梳理: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章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批判封建礼教的。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人物形象及其特点: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特点见教材。

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方式:讽刺、对比、揭露等。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朝花夕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使用圈点勾画、跳读法进行作品的专题探究。

3.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思想,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2.用跳读、圈点勾画法,探究鲁迅的童年生活。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联系课文,导入专题师: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初读名著,整体感知1.名著题解师:你怎样理解“朝花夕拾”这个题目?预设“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内容概述师: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了,说一说,这本书中有哪些文章,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师指名回答)预设课件出示:(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发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时代的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的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多年以来创作的一些散文作品。

这部作品对于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观、思想观以及社会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一、阅读指导1. 了解作者背景在阅读《朝花夕拾》之前,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于中国社会的触动,使其创作出许多深具思想性的作品。

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环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2. 熟悉散文写作特点《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散文是一种不受严格格律要求的文学形式,通过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作者的意识和思想。

散文以语言的流畅和文字的艺术性为主要特点。

读者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应注意散文的独特性,感受其中深邃的思考和文学的魅力。

3. 注意阅读理解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文中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进行理解。

可以在读完每个故事后,思考作者的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同时,也可以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对比,思考其中的共鸣和启发。

4. 逐篇解读《朝花夕拾》是一个由多篇散文构成的集合,每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写作风格。

读者在阅读时应每篇每篇地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

也可以对散文进行拆解、分析,探究其中的隐喻和象征。

二、教学反思1.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在教学《朝花夕拾》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情感表达等活动,培养他们对于文学的欣赏能力。

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散文作为课堂朗读材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朝花夕拾》中的散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写作分析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

3. 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涉及到众多社会现象和思考题材,这为教师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了机会。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介绍《朝花夕拾》作品概述主要人物介绍重点情节分析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相关论文和评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网络资源:鲁迅作品集、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课时: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程结构:介绍鲁迅生平与作品背景(2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4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

3.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PPT展示鲁迅生平照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分享。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析能力。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分析深入。

作业完成: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表达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经典名著《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实录

经典名著《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实录

经典名著《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实录经典名著《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阅读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

2.学生能用批注式阅读法赏析文章的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搜集资料解决文章的难点,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4.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名著的兴趣,消除与名著经典的隔阂。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思维导图阅读法和批注式阅读法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课下注释,学会网上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手段:微课、多媒体、学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前置研究:1.观看《阿长与山海经》的微课、完成学案,并上传心得。

2.搜集《朝花夕拾》的资料,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3.网上搜集以上两篇文章的背景介绍,梳理文章写了哪些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画出思维导图。

4.阅读2篇文章,对精彩片段做批注。

教学过程:一、小院士时间:预学3分钟一位小主持介绍《朝花夕拾》大概的内容背景与___的生平介绍;学生评价老师点评。

导入:今年是___诞辰135周年,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进《朝花夕拾》,缅怀这位文学巨匠。

二、共学:《阿长与山海经》1.学生汇报阅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概括文章几件事的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

2.询问作者先写了___做了哪些负面的事情,后写到哪件事对___产生空前敬意。

3.从思维导图看___负面的事件,学生用词描述___。

4.___买来了《山海经》,请学生思考对“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有同学了解《山海经》吗?6.询问学生喜欢哪本书,回答是《山海经》。

小结:最后谁帮助“我”完成心愿?批注式阅读法:1.学生阅读文章描写___买来《山海经》那段,运用批注式阅读法来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体会___是怎样一个人,对“我”的感情是怎样的。

2.提醒学生关注文中人物描写、标点和修辞手法。

3.紧扣文本,说出理据。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设计(详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设计(详案)

那花那人那年——《朝花夕拾》重读设计教学目标:1.丰富学生们对童年体验,消除他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的特点,形成对鲁迅成长轨迹的整体认识。

3.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教学重点:运用品读人物的方法精读文章,对作品中个性鲜明人物形象有自己的体验。

教学难点:丰富对童年的体验,消除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略读法、精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朝花夕拾》,了解散文集的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一、轻嗅芳香师:撷朵朵朝花,悟缕缕情思,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鲁迅生命中的那些花儿,聊一聊他的《朝花夕拾》。

你知道它的原题是什么吗?“朝花”指什么?生:《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朝花”指作者童年、少年、青年回忆的往事。

师:作者所经历过的旧事,像花瓣一样散落在土壤上,这是一种比喻地、形象地、象征地说。

读完整本书后能用一句话描述你对这本书的印象吗?生1:鲁迅的童年生活充满童真。

生2:对社会生活的描写,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会读书还能勤思考。

生3:批判了封建旧道德、旧制度。

……二、花开那年(一)说有趣的事师:作为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记述鲁迅童年、少年时期的很多往事,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目录梳理趣事,完成读书卡。

(生讨论交流)生1:《狗•猫•鼠》中的小隐鼠吃剩饭吃墨汁。

生2:《五猖会》中的吹嘟嘟,我觉得很有趣。

还有热闹的五猖会让我想起过年的时候。

师:在别人的文字里读到自己的生活、回忆,这叫“勾连生活”,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生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很好玩,下雪时我也想试试。

生4: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我小时还用糖喂过蚂蚁呢。

……师:通过大家的趣事分享,我们感受到先生无忧无虑的快乐,仿佛我们也回到了童年。

(二)聊难忘的人师:俄国文学评价家别林斯基说过:“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指导西早实用教案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指导西早实用教案
鲁迅(lǔ xùn)知多少? 《朝花夕拾》知多少?
第第4四页页,/共共232页2。页
➢ 作家(zuòjiā)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 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 “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 (zhōngpiānxiǎoshuō)《阿Q正 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 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等。 第5第五页页,/共共232页2。页
“批注阅读”
第9第九页页,/共共232页2。页
《朝花夕拾》读书(dú shū)记录表
阅读篇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 所见
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 大的皂奖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 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娱蚣、斑蝥、何首 乌藤和木莲藤。
三味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匾,写着“三味书 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 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他(寿镜吾先生)是 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 着大眼镜。
第第1十2二页页,/共共223页2。页
1.对大自然的描写,动静结合,处处体现的 都是美好与快乐的心情;三味书屋所展示 阅读感悟 的,是求学中别样的乐趣。如今的快节奏 及疑问 生活已经让我们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了, 非常羡慕鲁迅先生还有个百草园可去。
2.以前的先生教书,都是让学生大声读,评 价就是背书过关,为什么现在学校上课总 是老师讲,大家都不读书呢?
“我”的 常常去拔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以为吃了可 所做 以成仙;在雪地捕鸟;爬上花坛去折蜡梅
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 喂蚂蚁;在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画画儿。 “我”的 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美女蛇”让我 所感” 觉出做人之险,夏夜乘凉,有些担心,不 敢往墙上看,很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 飞娱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主备人:郭颖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
2.学生自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诵,不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

疑,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

评,不是复述,而是评价优劣
得失,揭示艺术规律。

具备了这三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境界,读出一个灿烂的自我。

4.掌握一些有关阅读散文的方法。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2. 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踊跃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五、联系作品,分析人物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讲述。

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
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六、赏析自己所读过的文章精彩片断,针对以下问题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

教师归纳
七、指导阅读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运用这些艺术手法的好处是什么?教师归纳:
⑴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⑵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
⑶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⑸运用对比手法。

八、拓展思维勇于实践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文本、图片、音像资料,制作自己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美术绘画等;从中展现、表达自己的收获、情感及成长历程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