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苯酚和溴水的反应探究
浅谈苯酚的检验实验方式方法

浅谈苯酚的检验实验方式方法作者:鄢嘉谟来源:《活力》2013年第08期[摘要]苯酚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如果体内含有苯酚,则能损害肝、肾功能。
吸入高浓度苯酚蒸气可导致头痛、头晕、四肢乏力、视力模糊、肺水肿急性等中毒发生。
因此,怎样准确检测出苯酚?由于三氯化铁与苯酚反应,现象明显,反应迅速,因此,医学上常用该方法来检验苯酚的存在。
但该方法是否是检测苯酚的特效试剂呢?我尚存疑问。
本文从对此现象进行试验,找出准确检测苯酚的方法。
[关键词]检验;颜色反应;三氯化铁一、三氯化铁与酚类物质的颜色变化1.三氯化铁与酚类物质的变色原理:由于三氯化铁中的铁离子有空轨道,而酚类物质分子中由于羟基与苯环共同对电子的作用,使得酚类物质中的电子向羟基转移,使羟基一端聚集多余的电子,这样酚类物质与三氯化铁形成了络合物,呈现出颜色。
2.三氯化铁与不同酚类物质的显色现象:与苯酚显蓝紫色,与邻二苯酚显深绿色,与对二苯酚出现绿色结晶,对甲基苯酚显蓝色,偏三苯酚显蓝绿色,与连三苯酚显淡绿色。
由此可知,不同的酚类物质与三氯化铁反应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用三氯化铁区分不同的份类物质。
但是如果是未知物,是否也能通过此方法判断是否有该物质存在?3.三氯化铁与苯酚反应的酸碱性。
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显紫色,这也是一个平衡体系。
向溶液滴加稀硫酸后,紫色变浅,平衡向左移动;向溶液滴加浓的苯酚或三氯化铁溶液后,紫色加深,平衡向右移动;向溶液滴加NaOH 溶液后,紫色逐渐褪去,生成红褐色沉淀。
根据实验可知三氯化铁与苯酚反应显紫色的反应,与溶液的酸碱性是有关系的。
要想得到紫色的溶液,其酸碱性应保证弱酸性,即PH值在4.5—6.5范围内才能出现紫色现象。
如果酸(碱)度过高,应加碱(酸)调节PH值,以企达到实验效果。
其他酚类物质与三氯化铁反应所需的酸碱性通过实验发现,与苯酚的相同。
二、三氯化铁与酚类物质的显色实验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由于三氯化铁与酚类物质的显色反应,本质上是由于烯醇式结构引起的电子偏移,使烯醇式结构物质与三氯化铁形成络合物所致,因此判断三氯化铁是否是苯酚的特效试剂,就是要通过试验验证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紫色的是否只有苯酚这一种物质,而无其他物质。
溴水和苯酚反应方程式

溴水和苯酚反应方程式溴水和苯酚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6H6O + Br2 → C6H5Br + HBrO溴水是指含有溴的溶液,主要成分是溴离子(Br^-)和氢氧根离子(OH^-)。
它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苯酚,也称为羟基苯,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具有特殊的酚类气味。
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染料和合成材料等领域。
当溴水和苯酚反应时,发生了取代反应。
溴(Br)取代了苯酚分子中的氢(H),生成了溴代苯(C6H5Br)和次氟酸(HBrO)。
这个反应的过程如下:首先,溴离子从溴水中溶解出来,与苯酚分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溴离子亲核攻击苯酚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异质环加成反应的中间体。
该反应是一个速度较慢的反应,需要催化剂存在,可以是碱性或酸性条件。
在反应中,苯酚的一个氢被溴离子取代,形成溴代苯和一个氢氧根离子。
同时,还释放出一分子次氟酸(HBrO)。
次氟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剧毒性,因此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
这个反应方程式代表了溴水和苯酚反应的化学变化。
它告诉我们,溴水可以与苯酚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个新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溴代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医药化学和农药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试剂,也可用于染料和香料的制备。
由于溴代苯具有溴的特性,它还可以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通过溴水和苯酚的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在进行这个反应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溴水和苯酚的反应方程式揭示了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为我们理解化学反应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在实验室中有重要的作用,还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
通过掌握这种反应的原理和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化学知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中苯酚实验报告

1. 学习苯酚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苯酚的鉴定方法。
3. 理解苯酚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苯酚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呈弱酸性。
苯酚在常温下对皮肤和黏膜有腐蚀作用,故需小心操作。
本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苯酚,利用苯酚的弱酸性,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使其转化为可溶于水的苯酚钠,再通过酸化反应,使苯酚钠重新转化为苯酚,最后通过溴水反应进行鉴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蒸馏装置、烧杯、锥形瓶、滴定管、玻璃棒、试管等。
2. 试剂:苯酚、氢氧化钠溶液、溴水、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蒸馏装置,将苯酚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
2. 将烧杯置于蒸馏装置中,加热蒸馏,收集蒸馏液。
3. 将蒸馏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4. 静置一段时间,使苯酚钠沉淀。
5. 将沉淀过滤,收集滤液。
6. 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7. 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苯酚已成功提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蒸馏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苯酚已被蒸馏出来。
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呈蓝色,说明苯酚已转化为苯酚钠。
3. 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说明苯酚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苯酚。
1. 本实验中,苯酚的提取效果较好,说明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有效的苯酚提取方法。
2. 在实验过程中,苯酚易被氧化,故需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苯酚氧化。
3. 苯酚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防腐剂、消毒剂等,本实验有助于了解苯酚的性质和应用。
七、实验心得与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苯酚的提取和鉴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蒸馏装置,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3. 本实验让我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八、思考题1. 除了水蒸气蒸馏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取苯酚?2. 苯酚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确保苯酚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3.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苯酚被氧化?(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怎样做好苯酚与溴水反应实验论文

怎样做好苯酚与溴水反应实验摘要:做好苯酚与溴水反应实验,要求苯酚的溶液应该是极稀的;溴水的浓度要大一些;溴水一定要过量;当出现白色沉淀时立即停止加入溴水。
关键词:苯酚;溴水;三溴苯酚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18-00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安排了苯酚与溴水的演示实验,很多教师只是演示一下就结束了,告诉同学们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并未作更多解释。
可在演示实验的时候由于溴水的量掌握得不好,有时加入的少了,得到的白色沉淀很快又消失了;有时加入的太多了,又得到了黄色的沉淀,而不是白色沉淀。
这时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为什么苯酚溶液要是极稀的溶液?为什么要滴入浓溴水?稀溴水行不行?浓溴水不滴入过量会怎样?作为教师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向学生解释清楚,不然会误导学生而失去了化学本身的科学性。
笔者认为苯酚与溴水反应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苯酚的溶液应该是极稀的根据苯酚的分子结构,由于酚羟基与芳环的p-π共轭效应,使芳环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以苯环来说,它使邻对位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最多,所以苯酚羟基是邻对位定位基,使亲电取代反应容易进行。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这个反应非常灵敏,极稀的苯酚溶液(10μg/ml)也能与溴水反应生成沉淀,此反应常可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教材上也是这样说的,但不能把这句话绝对化,认为什么情况下反应都很灵敏,都会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因为苯胺也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另外,如果苯酚浓度过高,则因溴水的量不够,也不能生成白色沉淀,这一点将在下面进行论述。
二、溴水的浓度要大一些,最好是饱和溴水因为苯酚与溴水反应是置换反应,与它反应的是br2分子,而常温下溴的溶解度很小,20摄氏度时饱和溴水溶液的浓度为3.4%,如果溴水太稀,那么里面的溴分子br2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br和hbro,而不会与苯酚发生反应。
苯酚和溴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苯酚和溴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作者:邵川华景崤壁丁伟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09期摘要:通過理论分析与电荷模拟,归纳苯酚邻、对位容易发生溴代反应的原因是酚羟基的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
通过实验探究,优化苯酚与溴水的反应,即向5~10mg/mL浓度的苯酚溶液逐滴滴加2%的浓溴水,可清晰看到明显的白色沉淀。
中学教材中介绍的苯酚定量测定的方法并非是简单的苯酚溴代,而是间接地利用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关键词:苯酚溴代反应; 苯酚定量测定; 实验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20)09-0075-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问题的提出高中各版本化学教材都涉及到了苯酚和溴水的反应,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有机化学基础》为例,教材中给出了苯酚和溴水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2,4,6-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1],如图1所示。
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已先学习过苯和液溴的反应,该反应需要在FeBr3的催化下发生取代生成溴苯,由此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苯酚容易溴代且不需要催化剂?另外,在学习苯酚时,会涉及到苯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色物质,而溴水也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溴水能不能氧化苯酚?还有,教材中介绍苯酚和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的反应是定量发生的,常用于苯酚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是否可以认为溴水不能氧化苯酚?苯酚的定量测定又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回答解释上述疑问,本文试图作一些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
2苯酚与溴水反应的原理2.1苯酚的电子效应苯酚中存在诱导和共轭的双重效应[2]。
诱导效应,由于与碳相连的羟基上氧的电负性大于碳,苯环上的电子通过σ键向羟基偏移,这种羟基的吸电子的效应会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钝化苯环发生亲电取代的能力,进而阻碍溴代反应的进行;共轭效应,由于氧的p轨道上的孤电子对与苯环π轨道上的电子云相互重叠,从而使苯环π轨道电子发生较大范围的离域,整个共轭体系由苯环的∏66体系转化为共轭度更高的∏87体系,羟基氧通过p-π共轭效应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大,提高了苯环发生亲电取代的能力,促进了苯环溴代的进行。
DIS探究苯酚与溴水反应类型

DIS探究苯酚与溴水反应类型摘要采用DIS实验技术,通过电导率传感器实时检测稀苯酚溶液和浓溴水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借助计算机直接绘制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从而为推测出苯酚与溴水反应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提供依据。
关键词DIS电导率传感器苯酚取代反应溴水1问题的提出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的“酚的性质和应用”一节中,“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如下:1.向稀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观察实验现象。
2.根据实验现象,你能推测出该反应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吗?你的推测依据是什么?请设计探究方案证明你的推测,并进行探究活动。
下面的探究手段可能对你获得正确的探究结果有帮助,供选用。
(1)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导电性变化。
(2)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
(3)查阅有关资料。
由教材推荐的3种探究手段来分析,在教学中通常采取第2种探究手段,即用pH试纸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而第1种探究手段用传统的化学实验方法较难实现,即很难测定出反应前后溶液的导电性变化。
那是不是就不能采用这种探究手段了呢?在上学期我校新建成了DIS(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室,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它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包+计算机”构成的新型实验系统,从而可以对实验中的物理量进行实时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
在DIS实验系统中提供了电导率传感器,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溶液的电导率,而电导率则反映了溶液的导电能力。
这样就为我们采用第1种探究手段提供了可能。
2实验过程2.1试剂与仪器稀苯酚溶液、浓溴水、蒸馏水。
朗威*DISLab6.0数据采集器、电导率传感器(0~20 mS/cm)、DJS-1E电导电极、计算机及软件、磁力搅拌器(磁子)、25mL酸式滴定管、100mL烧杯、500mL 烧杯、100mL量筒、滤纸、铁架台。
2.2实验步骤(1)用蒸馏水清洗电导电极,洗液冲入500mL烧杯中。
对羟基苯酚与溴水现象

对羟基苯酚与溴水现象对羟基苯酚与溴水现象1. 引言在化学领域中,羟基苯酚与溴水反应的现象及其机理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反应的深度和广度,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化学现象。
2. 羟基苯酚与溴水的基本概念羟基苯酚,化学式为C6H6O2,是一种具有羟基和苯环的有机化合物。
溴水,化学式为Br2,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富含溴元素。
当羟基苯酚与溴水接触时,会引发一系列反应。
3. 反应过程的深度分析羟基苯酚与溴水的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 溴水分子中的一个溴原子通过取代反应取代掉羟基苯酚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生成溴代苯酚(C6H5BrO)。
2) 溴代苯酚中的溴原子再次发生取代反应,并取代另一个氢原子,生成二溴苯酚(C6H4Br2O)。
3) 二溴苯酚中的溴原子再次发生取代反应,并取代最后一个氢原子,形成三溴苯酚(C6H3Br3O)。
该反应过程表明,羟基苯酚中的羟基被溴原子取代,逐渐生成含有不同数量溴原子的苯酚类化合物。
4. 回顾与总结通过对羟基苯酚与溴水反应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反应是一个连续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羟基被溴原子一步一步取代。
2) 通过增加溴水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反应速度可以加快,生成更多的溴代苯酚、二溴苯酚和三溴苯酚。
3) 考虑到反应过程中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可以进一步探索溴水对羟基苯酚的取代反应机理。
5. 个人观点与理解羟基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是一种有趣的化学现象。
在没接触到这一现象之前,我们或许并不会想到羟基苯酚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
然而,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反应过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分子之间发生的复杂相互作用,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机制。
了解羟基苯酚与溴水反应的深度和广度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还为我们在实验中精确控制反应条件提供了参考。
通过进一步研究该反应,我们可以拓展该领域的知识,并为某些医学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可能性。
羟基苯酚与溴水反应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化学现象。
有关苯酚的几个问题

有关苯酚的几个问题苯酚与过量溴水的反应《化学教学》1997年第7期第9页刊登了《一组有关苯酚的实验》一文,文中说:“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浓溴水至过量,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是因为生成了黄色难溶于水的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沉淀”。
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很值得商榷。
我们重复原文所述实验,现象与原文基本一致,当苯酚过量时,白色沉淀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沉淀,用玻璃棒搅动,可以看到该沉淀中混有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碱,沉淀消失(溶解);再加入酸,沉淀又复出现,这说明沉淀物中含有酚羟基。
向棕红色沉淀物中加入浓苯酚,振荡,仍有沉淀,将其放入温水浴中微热,沉淀消失,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水层,下层为棕红色油状液体的有机层,稍冷,棕红色油状液体固化,这与邻溴苯酚的性质(黄色或红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熔点5-6℃)一致。
根据邢其毅、徐瑞秋、周政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745-756页,2,4,4,6-四溴环己二烯硐不是黄色沉淀而是无色沉淀,故原文所得到黄色物质就不应该是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可能是邻溴苯酚,因为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本身是一种溴化试剂,容易与苯酚反应,生成红色或黄色的邻溴苯酚,其反应如下:因此,我们认为当向苯酚溶液中滴加过量浓溴水时,生成的红棕色沉淀是三溴苯酚和邻溴苯酚的混合物,而不是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
苯酚溶于碳酸钠吗苯酚俗称石炭酸,是一种弱酸(PKa=10),其酸性比碳酸(PKa=6.68)弱,所以苯酚不溶于NaHCO3。
在可溶性的苯酚钠水溶液中通入CO2,苯酚会游离出来。
那么,苯酚能否溶于Na2CO3呢?现行的教材对这一问题均未有论及。
笔者最近就这一问题向学生作了调查了解,结果发现,竟然有95%以上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答不上来。
为此,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望能引起大家共鸣。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在讲到酚的性质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苯酚是一种酸性较碳酸还要弱的弱酸,它不溶于NaHCO3,那么苯酚能否溶于Na2CO3呢?”当我提出这一问题以后,同学们几乎都瞠目结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苯酚和溴水的反应
一、苯酚溶液和溴水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室经常可能出现的状况
1、当苯酚溶液浓度比较大时(不可能很高),当饱和溴水滴到苯酚溶液中先出现沉淀然后消失或甚至无法出现白色沉淀,原因是即便生成了三溴苯酚又可以溶于过量的苯酚溶液中。
讨论:这里是否可能会有第二个原因:溴水和苯酚并没有得到三溴苯酚,也许得到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而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都不是白色沉淀。
2、当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之后,继续加入浓溴水,就会发生如下反应:
生成了黄色的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故析出的白色淀淀转变为黄色沉淀,这里显然溴水氧化了三溴苯酚。
3、显然,为了很好地完成该实验,溴水一定要逐渐滴入,苯酚的浓度不能太高。
4、成功的实际经验操作:把米粒大小的苯酚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加水使之溶解→把试管中的苯酚溶液“完全”倒入到另一试管中(待用)→往原试管中注入蒸馏水5mL左右,振荡→逐滴滴入浓溴水→看到白色沉淀。
二、苯酚溶液中加溴水溶液的PH的变化情况
在苯酚溶液中加溴水发生反应如下:从中可以看出,在苯酚溶液中加溴水,溶液的酸性大大增强,得到了氢溴酸这强酸和三溴苯酚,因此酸性大为增
强。
另外三溴苯酚的酸性也大于苯酚的酸性。
三、一道04年浙江省化学竞赛题的解析
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结果没有发生沉淀现象,他又继续在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他发现
A仍无沉淀
B产生白色沉淀
C先产生沉淀后溶解
D溶液呈橙色
这是2004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第4题,在苯酚的性质实验中,加溴水后未发现沉淀的情况常常发生,而此处给出的是少量溴水,容易使考生认为是过量的苯酚溶液溶解了三溴苯酚沉淀,于是想到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过量的苯酚,假如苯酚不存在了,就应该看到有白色沉淀了,于是这样大多考生便选了答案B。
那么实际情况怎样呢?事实上溶液中仍无沉淀!该题的参考答案应是A。
【解析】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通俗的讲法就是氢氧化钠溶液首先和先前得到的氢溴酸反应得到溴化钠和水,然后可以和三溴苯酚作用得到三溴苯酚钠和水,因此得不到白色沉淀的三溴苯酚,当然这里我们必须知道三溴苯酚钠不是白色沉淀的。
四、进一步的思考
事实上,情况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1、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一定会和氢溴酸反应得到水,并同时得到钠盐,这应该没有错误。
2、氢氧化钠溶液只和氢离子作用吗?笔者以为并非那么简单
①三溴苯酚一定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反应得到三溴苯酚钠和水,三溴苯酚钠理论上说应该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因此也看不到白色沉淀。
②三溴苯酚可以看作是卤代烃,卤代烃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至于水解反应是否能“很快”进行,有待实验的检验)。
假如能水解,则可能得到1,2,3,5苯四酚了,是否真的能得到,有待实验的证明,至少1,2,4,5—苯四酚是存在的。
③查有关资料表明:三溴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甚至得到苯酚钠、溴单质和水;溴单质继续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
④苯酚能被溴水氧化吗?三溴苯酚是能被溴水氧化,苯酚也许也能,苯酚放在空气中就能被氧化为其他物质,譬如对苯醌等混合物。
1、如何从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
2、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的现象?
3、苯酚钠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的现象
4、苯酚室温下与水是沉淀状还是分液状
一、如何从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
步骤: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的实验中,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①加足量NaOH ②蒸馏③.通入过量CO2④静置分液
首先乙醇不会和苛性钠溶液反应,这样原来的溶液就变成了苯酚钠、苛性钠溶液(加入苛性钠溶液是过量的)中混有乙醇。
乙醇的沸点是78度,水的沸点是100度。
这样加热到78度,达到乙醇的沸点,乙醇被全部蒸馏掉,而剩下的苯酚钠、苛性钠溶液不变。
最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酸性,所以加入二氧化碳后,苛性钠先全部转化为NaHCO3(加入过量二氧化碳),然后苯酚钠全部转化为苯酚。
苯酚不溶水,与生成的NaHCO3溶液分层,静置后分液可以得到苯酚。
二、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的现象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只呈现浑浊,没有晶体析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苯酚的熔点很低(常压下为43℃),含水的苯酚熔点更低,当苯酚含10%以上水时,在常温下则呈液态。
所以,我们实验中得到的浑浊液,实际上是液态苯酚和苯酚水溶液的混合液。
由于温度低于70℃,因此,液态苯酚与水不能完全互溶而呈浑浊状。
又因为在这种浑浊状的混合液中没有固态苯酚小颗粒,所以久置后也不会有晶体析出。
故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三、苯酚钠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的现象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浑浊状的油层是沉积在底部的,这说明液态苯酚和少量苯酚水溶液所形成的油层密度较大;但当盐酸加入苯酚钠水溶液或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苯酚钠水溶液中时,析出的较多苯酚所形成的浑浊状油层却浮于液面,这是为什么呢?这自然是水溶液层含氯化钠(NaCl)或碳酸氢钠(NaHCO3)致密度较大的缘故,因此有含水液态苯酚上浮且与水溶液分层的现象。
四、苯酚室温下与水是沉淀状还是分液状
首先不能溶解于水所以会分层
苯酚的密度比水大密度为1.26
所以二氧化碳通到苯酚钠饱和溶液里面得到苯酚和碳酸氢钠,而且此处的沉淀不是说苯酚是固体。
其实反应后得到的是液体苯酚,并且二氧化碳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先变浑浊,静置一会溶液分层,下层是苯酚
第二题
2.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水杨酸()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且书写正确的是
A.+CO32―→+HCO3―
B.+CO32―→+HCO3―
C.2+CO32―→2+CO2↑
D.3+2CO32―→3+HCO3―+H2O+CO2↑
答案:BD
试题分析:酸性强弱顺序是羧基>碳酸>酚羟基>HCO3-的,所以水杨酸和碳酸钠反应时首先应该是和羧基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在和酚羟基反应。
如果水杨酸过量,还会生成CO2气体,因此答案选BD。
考点:考查水杨酸和碳酸钠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酸性的强弱顺序,如何灵活运用即可。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