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课件培训资料

04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注射后的反应,如出 现异常及时处理。
保持清洁
注射后保持穴位周围皮肤的清 洁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药物渗出 或引起不适。
定期复查
根据病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评估治疗效果。
穴位注射药物选择
03
常用药物种类与作用
抗生素类药物
用于治疗感染,如青霉素、头孢 菌素等。
解热镇痛药
避免不良反应与禁忌
确保药物不会引起不良反应或与其它药物产 生禁忌反应。
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
了解药物的溶解性、酸碱度等,以确定是否 适合穴位注射。
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 服、注射等。
药物配伍与禁忌
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混合使用会产生化学 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不
良反应。
药理禁忌
明确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如疼痛、 炎症等,确保患者符合注射条件。
准备器具
准备好注射器、针头、消毒用品等 器具,确保注射过程的安全卫生。
患者沟通
向患者解释穴位注射的目的、过程 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常用穴位及定位
01
02
03
合谷穴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咳嗽
穴位注射可用于治疗小儿咳嗽,通过调 节肺经穴位,缓解咳嗽症状,促进呼吸
道通畅。
小儿营养不良
穴位注射可以辅助治疗小儿营养不良, 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症状。
小儿腹泻
穴位注射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有一定疗 效,能够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 状。
穴位注射(水针)

常用穴:合谷
• 功用: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镇静止痛,通 经活络,清热解表之功效。 • 主治:主治运动系统疾病如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疼痛,及牙疼 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咽喉肿痛等。
临床应用
•1.容xx,女,60岁,明确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入院时主要以双腕、 双手关节疼痛晨僵为主,使用非甾体类抗炎后疼痛缓解不明显,予 以正清风痛宁曲池穴位注射后,病情明显得到控制。 •2.金x,男,31岁,明确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院时以胃痛胃胀 为主,有奥美拉唑长期服用史,予以自血疗法足三里穴位注射后, 病情明显好转。
拓展延伸: 定点介入疗法
概念
采用可控制软组织炎症的特效药物配方及独特的定点穿刺技术, 使药物准确地介入到所需治疗的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风湿与骨 关节病炎症并进而达到解除软组织痛症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以细 针准确介入全身所有关节、脊神经出口、皮神经出口、椎管内、 筋膜及腱鞘组织为基本特征,具有组织损伤小、无神经毒性、痛 苦轻微和疗效确切的特点。
穴位注射
• 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穴位或特定部位注入药液(或其 它)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以经络学说为指导, 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 疗效得以大幅提升。 • 其中经络的作用主要有: • 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 3.抗御病邪、反应证候 •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常用穴:足三里
• 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 眼(犊鼻)下3寸,胫骨前 缘旁开一横指处。 • 穴位解剖: • 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 →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 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 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 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 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 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穴位注射相关知识

穴位注射【定义】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
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的】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适应症】临床广泛用于各科,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症、腰腿痛、胃脘痛、面瘫等。
【禁忌症】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操作前要检查注射器情况。
注射器的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行,防止感染。
2、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
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
3、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4、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度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
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
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
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6、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穴位注射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
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2、本法选穴原则同针刺法,但作为本法的特点,常结合经络、穴位按诊法以选取阳性反应点。
如在背部、胸腹部、四肢的特定穴位部位出现的条索、结节、压痛,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变异等,软组织损伤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
一般每次2—4穴,不宜过多,以精为要。
3、急症患者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6-10日为1疗程。
穴位注射--针灸学

射用。 常用于制作注射液的中药有:当归、丹参、 红花、板蓝根、徐长卿、灯盏花、补骨脂、 柴胡、鱼腥草、川芎等;西药有:25%硫酸 镁,维生素B1、B12、C、K3,盐酸利多卡因, 阿托品,利血平,安络血,麻黄素,抗生素, 生理盐水,风湿宁,骨宁等。
(四)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
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 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 长,但一般不超过1日。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如注射后局部红 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
(四)注意事项
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
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及药物的有效 期,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凡能引起过 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 因等,必须先做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应用。 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使用亦当谨慎。
足,气血虚弱;实证为肝脾不和,气滞血瘀。 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方案:穴位:关元、血海(双)、三阴交(双) 每穴1毫升。每日1次,连续3--5日。月经大多来潮,治疗停止。以这次 月经来潮之日为新的周期日,下月周期日之前3--5日继续上述治疗,月经 来潮治疗停止。如此连治3个周期。3个月共9-15针。 当归穴位注射液:当归、川芎,红花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关元位 于小腹,是任脉要穴,任脉主生殖;关元又是肾脏元阴元阳所在,可补 肾气;血海,在膝盖上,脾经穴,是补血要穴;三阴交,在踝上,脾经 穴,肝脾肾三经在下肢的交会穴,调理肝脾肾。肾气充足,气血充盈, 肝脾调和,所以月经自然通畅了。 如果是月经量少,经期后延,属病情较轻,只须针灸上述穴位就行 了。针刺这三穴3--5天,月经来潮停止治疗。也要做3个周期,即连续3 月在月经前3-5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停止。
穴位注射

经络的实质与原理
一般人均很自然地把经络与神经系统相关联 , 但在解剖学上未能得到充分支持。“循经感传” 速度比神经传导要慢很多。——长期在组织解 剖学层面上寻找经络物质基础的工作都以失败 告终! • 许多学者转入到生化方面的研究. 其中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是:p物质,细胞外基质,钙离 子富集等。 • 有人试用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揭析经络本质 • ——提出了各种假说 •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 3. 药理作用:具有该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 • 活血祛瘀法的药理作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已基本证 实的主要有:最主要的作用是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 如调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 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等作用,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 尤其是解除了微循环的障碍,从而恢复或改善了病 变组织、器官等的血液供应,使这些组织和器官的 功能得以恢复。几乎所有的活血祛瘀药都有这方面 的作用。其他的作用如:镇痛,抗感染,抗炎,解 热,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 和吸收,抑制体内变异细胞的生长,抑制变态反应, 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中医学经络的作用
•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联系内外, •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 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 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 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 •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 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 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 联系起来。
穴位注射

4、使用腧穴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 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以期得到患者的合作。如局部 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 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PPT学习交流
9
护理骨干培训
5,胸背部脊椎两侧腧穴注射时 ,针尖斜向脊椎为宜,避免直刺 引起气胸。体内有重要脏器的部 位不宜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6、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 ,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 多,药量也可酌情减少,以免晕 针。
7、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及合 谷、三阴交等穴,不宜作腧穴注 射,以免引起流产。
PPT学习交流
• (室内温湿度适宜,适合P此PT学习项交流
12
护理骨干培训
• 3、洗手-戴口罩-核对用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你好,现在由我为你开始治疗好吗?请让我再次核 对一下你的床头卡和腕带,核对床号、姓名、诊断、 穴位,这个操作采取坐位比较合适,我协助您坐起 来吧。今天我给你选的穴位是曲池穴,请先将你的 右前臂屈肘90度,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我按 压时您如果感到局部酸麻胀痛,请您及时告诉我。--消毒(有点凉有点痒,请您忍耐一下)--二次核对 (穴位、药物)---进针,提插得气---注射、询问--起针--再次核对(床头卡、腕带、穴位)。
1请问您以前对药物有过敏吗?
• 有稍事磕碰皮肤出现出血、瘀 斑的症状吗?
• 您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怎么样?
• 那让我看看您的注射部位皮肤 可以吗?局部皮肤无红肿、无 破溃、无炎症,无瘢痕,适合 此项操作。
• 这项操作大概需要10分钟,请 问您还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 稍等。
穴位注射操作培训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PPT课件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正常工作 和生活。
病例三:偏头痛的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患有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 生活。
治疗方法
选取太阳、率谷、风池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2个 月。
虽然穴位注射疗法使用的 药物多为局部用药,但仍 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需 要密切观察。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虽然使用药物,但 药物剂量较小,且直接作用于病 变部位,相比口服或注射药物治
疗副作用更小。
与针灸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和穴 位刺激的优点,能够更快地发挥治 疗效果,且作用更为持久。
不孕不育
穴位注射疗法在辅助治疗不孕不育方 面有一定疗效,通过调节内分泌和生 殖系统功能,促进受孕。
儿科疾病的治疗
小儿腹泻
穴位注射疗法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小儿营养不良
穴位注射疗法有助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状况,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促进营养 吸收。
04
软组织损伤
穴位注射疗法对外科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疗效,如肌肉拉伤、肩周炎等,通过 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促进软组织修复。
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注射疗法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妇科疾病的治疗
痛经
针对痛经等妇科疾病,穴位注射疗法 能够调节子宫收缩,缓解疼痛,改善 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穴位注射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穴位注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手术切开,因
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穴位注射也有其注意事项,下面将对穴
位注射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注射过程中的药物选择和用量。
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注射。
药物使用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
确定,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另外,药物的稳定性也需要注意,一些药物在穴位注射后容易降解失效,因此需选用稳定性较好的药物,或
者采取先注射更稳定的药物,后注射不稳定的药物的方法,以提高药物的
持效时间。
最后,穴位注射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不同疾病对
穴位注射的治疗反应有所差异,在注射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
征反应,评估治疗效果。
如有必要,可以随时调整穴位注射的方法和药物
的用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穴位注射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
意选择适当的穴位、准确注射、穴位清洁、药物选择和用量、观察治疗效
果等。
只有正确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
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 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干 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 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 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 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 6.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 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 直刺而引起气胸。
【评价】 1.在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时,除了腧穴的定位 要准确外,还应观察患者是否“得气”。 2.患者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禁忌症】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 正常反应。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每注 射一个穴位换一个针头。使用前应注意药 物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药。并注意检 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过多,用药剂 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 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 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水针的常用药物
中草药制剂
维生素制剂
其他常用药物
穴位注射的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 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 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 治疗。
穴位注射
中医护理小组
【目的】 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 疗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 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 种方法。
【适应范围】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腰腿痛、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 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 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泻、痢疾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肺痨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痛、高血压等。
4.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必 要时屏风遮挡,关闭门窗,注意保暖。 5.正确定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注射注 射器内排净空气,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 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 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 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 推入。
6.注射过程中应随时询问患者感受以便及时 调节,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心 理和生理感受。 7.注射完毕,干棉签按压,迅速拔出针头。 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排舒适体 位。 8.整理用物,医用垃圾分类处理。洗手,记 录并签名。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 痛、淋证、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催产; 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 (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 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 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B1注射液 及洋金花等中药制剂。
【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体质及注射局部皮肤 情况。 2.了解病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对 疼痛的耐受程度及相关因素。 3.有无治疗禁忌症,心理状态。
【告知】 1.告知患者注射用药物的名称及简单的药理 作用。 2.注射过程中时可能出现疼痛、酸、麻、胀、 困以及沿经络传导等情况,告知患者不必 紧张。
【计划】 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药物、注射器, 必要时备屏风。 2.患者准备 :向患者介绍穴位注射的目的和 方法,取得合作。 3.环境准备 :病室整洁、安静。
【实施】 操作步骤 1.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2.核对、解释,评估。 3.备齐用物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 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携至床旁,再次 核对。
足三里穴位置、主治、功能、临床应用 功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针刺得气及得气的临床表现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
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
谢谢聆听
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 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 须先作皮试,皮试阳性者不可应用。副作用较严 重的药物,不宜采用。刺激作用较强的药物,应 谨慎使用。 4.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 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如 误入关节腔可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等反应;如误入 脊髓腔,会损害脊髓,切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