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贯通方案1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隧道贯通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隧道项目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施工对于城市的发展与交通便利至关重要。
贯通隧道的施工方案需要合理规划,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地点、施工队伍和技术骨干,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勘测工作。
确保施工的基础条件和施工的可行性。
2.施工技术: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盾构法是现代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
首先进行隧道口的探测和标定,然后使用盾构机逐步推进填土,同时进行隧道内部的支护和固化工作。
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和土壤控制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进行操作,并配备专业的安全监测设备。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若遇到意外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监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理,确保工期计划的顺利进行,并及时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和整改。
监理的角度主要包括土质的稳定性、地下水的排放和隧道内部的排水等方面。
5.施工进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并进行定期的进度检查和汇报。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的速度和方式,以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三、经济效益分析隧道的贯通施工方案一旦得以实施,将大大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程度,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较高,但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弥补施工成本的投入。
四、风险和对策1.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土层塌方等意外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在工程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加固土层和加强支护措施,降低风险。
2.施工期间可能会遇到环境污染问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和工艺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一、建设背景隧道工程作为一项长期以来的工程建设项目,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隧道贯通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主要阐述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原理1. 施工目标本工程施工的目标是将浅埋深埋隧道贯通,满足道路交通需要。
隧道总长1000米,最大埋深65米,分为2号隧道和3号隧道。
隧道贯通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为前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害。
2. 施工方法2.1 盾构施工法盾构施工法是借助盾构机进行隧道贯通的方法,其优点是施工效率高、质量稳定。
但是该施工法存在工程投资大、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2.2 爆破施工法爆破施工法需要在地下进行爆破,将土方挖掉并清理,最终使隧道贯通。
该施工法存在噪音大、粉尘污染等问题。
3. 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监管,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加大设备设施检查的力度,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1. 施工准备1.选定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伍;2.协调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施工;3.在施工现场勘测隧道位置和土层情况。
2. 施工前期1.新建隧道的桩基础施工,并保证基础质量;2.确定盾构机的施工位置,隧道内协调设施的配置;3.选定盾构机和爆破方案;4.布置施工大本营,并实施机具生产作业。
3. 施工主体1.盾构施工:采用盾构机进行挖掘和衬砌施工;2.爆破施工:浅埋段采用保护爆破法,深埋段采用分段爆破法;3.施工安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和奖惩制度,严格控制施工安排和要求。
4. 施工收尾1.完成隧道贯通及两侧接口施工;2.完成隧道壁和拱顶玻璃钢衬砌及检查;3.施工设备和生产物资包供质量检验及清理;4.原土运输、处理和排放;5.对施工质量及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1. 浅埋段施工采用带保护的爆破工艺进行口子和初爆,然后在爆破段内采用盾构机进行挖掘和衬砌,最终实现浅埋段隧道贯通。
2. 深埋段施工采用分段爆破法,爆破后在爆破段内采用盾构机进行挖掘和衬砌,最终实现深埋段隧道贯通。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二、施工目标1.实现土地岭隧道的贯通,确保路线的连贯性和通行安全。
2.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三、施工方案1.概述本次施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预备工作,第二阶段为正式贯通工作。
施工中将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2.预备工作(1)地质勘探:对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探,获取隧道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
(2)隧道设计: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制定隧道施工的具体方案,确定隧道的设计参数。
(3)环境保护:在施工前,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4)施工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人员和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正式贯通工作(1)施工方法:采用爆破法进行贯通施工,逐步推进隧道的贯通。
(2)施工时间:根据工程进度,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施工,以降低对交通的影响。
(3)施工安全: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设置合适的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
(4)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后续维修和修复的工作。
四、施工措施1.连续爆破: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确保施工的连续性。
2.支护措施: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施工监督:安排专门的施工监督人员进行实时监督,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五、施工进度预计施工周期为3个月,具体参考进度如下:1.预备工作(1个月):地质勘探、隧道设计、环境保护、施工准备等。
2.正式贯通工作(2个月):隧道贯通的具体施工工作,包括爆破工作和支护工作。
六、安全保障1.施工人员: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施工现场管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设置合适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X N H S-2标段晋祠隧道贯通施工方案(改DK12+730-改DK12+740)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和施工说明 (1)三、施工方案 (2)四、施工步骤 (2)五、监控量测 (3)六、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晋祠隧道贯通方案一、编制依据(1)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环铁函【2013】64号《关于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太西隧道至晋祠隧道进口段落改线变更设计的委托函》。
(2)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函《2014》31号《关于提请调整在建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工程局部方案的函》。
(3)《关于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太西隧道进口至晋祠隧道进口段改线等I类变更设计的批复》(铁建函【2015】1183号)。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11)(7)《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9)《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10)铁建设【2010】120号文件二、工程概况和施工现场说明晋祠隧道DK12+550~DK13+100为暗挖隧道。
其中DK12+550~DK12+690段下穿环城高速,长度140m;在DK12+790~DK13+100为新建隧道结构与既有隧道结构相互交叉影响段落,长度310m。
DK12+780处设联络通道,顶部采用20m长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通道采用两层HW175型钢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
目前联络通道监控量测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最大沉降累计为20mm;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未变化已稳定。
杨家山隧道贯通方案

杨家山隧道贯通施工方案杨家山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隧道进口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宝轮镇小林村七组,出口位于广元市昭化镇凤凰村六组。
杨家山隧道设置一个施工工点,从隧道进口端施工,经过半年多的施工,隧道既将贯通。
为确保杨家山隧道安全贯通,特制定如下贯通方案。
一、工程概况1、隧道概况杨家山隧道起讫桩号左线ZK3+148~ZK3+803,长655m;右线K3+128~K3+798,长670m。
2、地层岩性隧道址区属构造侵蚀浅-中切割低山地貌,为单斜地层,无区域性断裂通过。
隧道围岩以粉砂质泥岩,钙泥质结构,粉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
结构不均,局部夹薄层状钙质结核,岩质较软,岩石具有失水后开裂、崩解特征。
左洞出口洞口斜坡宽缓平坦,分布有厚度不等的坡残积层粘土,自稳能力差;右洞出口洞口位于斜坡上,且为粉砂质泥岩,属稳定性基岩。
3、水文地质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空隙水,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松散层地下水及侧向基岩裂隙水补给,水量总体较贫乏。
由于处于冬季,降雨较少,洞内仅有少量地下渗水。
二、施工准备1、组织人员对隧道出口段进行现场详细调查与踏勘,了解隧道出洞地质和地貌情况;2、对隧道进出口导线点进行联测,保证贯通测量精度;3、在隧道出口段路基上修建临时施工便道至隧道出口,建立临时施工场地,配备发电机,施工用材料和拌和设备进场。
4、为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和提供施工数据,在杨家山隧道的出口段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控测量点位。
三、施工方案(一)贯通施工总体方案1、首先进行左右洞口边仰坡开挖施工,并及时进行边仰坡挂网喷锚防护。
2、然后进行左洞ZK3+791处Φ108管棚套拱砼施工。
套拱处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方法,利用预留的核心土作施工平台支立模板、安装工字钢架,预埋Φ127导向管,浇筑C25套拱砼。
3、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潜孔钻机施作长左洞长管棚。
管棚严格按设计位置施工。
施工时,对钻机立轴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钻进中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如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
地铁隧道工程贯通施工方案

地铁隧道工程贯通施工方案一、前言地铁隧道工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隧道贯通是地铁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其施工方案对于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地铁隧道工程贯通施工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地点:地铁隧道工程位于某市中心区域,总长约10公里。
2. 工程内容:地铁隧道工程包括主隧道、盾构段隧道以及各类通风、排水、供电、信号等设施的建设。
3. 工程条件:工程所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对隧道贯通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研究和制定。
三、施工准备1. 地质勘察:在进行隧道贯通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2. 隧道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制定隧道结构设计方案,确定隧道贯通的具体施工步骤和方案。
3. 施工图纸编制:根据设计方案和工程要求,编制隧道贯通的详细施工图纸,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
4. 施工人员培训: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四、施工方案1. 隧道贯通方案(1)地面设备调整:调整地面设备,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畅通。
(2)隧道贯通顺序: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设计方案,确定隧道贯通的具体顺序和方法。
(3)盾构施工:对于盾构段隧道,采用盾构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4)进洞施工:对于主隧道的贯通,采用进洞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2. 施工工艺(1)隧道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隧道支护的具体工艺和材料,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2)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施工现场的排水畅通,避免因地下水导致的隧道施工困难。
(3)通风系统: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障施工现场的通风条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4)供电系统:设计合理的供电系统,确保施工现场的电力供应,避免因供电不足导致的施工延误。
3. 安全措施(1)安全卡控:设立安全卡控点,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排洪隧洞开挖贯通工程方案

排洪隧洞开挖贯通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排洪隧洞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本方案是针对某市排洪隧洞工程的开挖贯通工程,旨在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实现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工程背景该市城区位于山区,地势高低起伏,降雨量较大,常常发生城市内涝和山洪灾害。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决定进行排洪隧洞建设工程,将城市内涝和山洪排洪要求在达到排洪要求的基础上完成有关场地的的landfill三、工程目标和要求1.完成排洪隧洞的开挖贯通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2.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和环保;3.实施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工程方案1.工程名称:排洪隧洞开挖贯通工程2.工程内容:开挖贯通排洪隧洞的相关工程3.施工地点:某市山区的指定位置4.工程规模:长度1200米,宽度10米,高度8米5.施工周期:12个月6.预算投资:1000万元五、施工方案1.方案选择本工程采用的是顶管法施工,即采用隧洞炸药爆破和顶管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其中,顶管机械开挖所采用的是双向翻斗挖掘机,爆破采用非电火药爆破。
2.施工工艺(1)排洪隧洞的开挖采用顶管法进行。
具体工艺流程为:先进行爆破,破碎石块,然后采用顶管机械进行开挖,最后进行支护和排水。
爆破控制:选用孔距合理的爆破参数进行爆破,确保不会引起附近居民的恐慌和房屋破坏。
设备配置:配置双向翻斗挖掘机和相应的爆破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支护措施:采用锚杆、钢丝网等方式对洞壁进行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2)排洪隧洞的开挖贯通工程需要做好排水、通风、供电等工作。
排水采用特制的水泵进行,通风采用通风机进行,供电采用临时配电箱进行。
(3)施工前需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安全措施(1)严格遵守爆破作业规程,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伤害;(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3)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4)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隧道安全贯通专项方案

一、方案概述为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确保隧道工程按期、高质量完成,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技术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隧道安全贯通。
二、组织架构1.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隧道施工安全工作的总体协调、决策和监督。
2.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隧道施工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理。
3. 施工单位:负责隧道施工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和保障。
三、技术措施1. 施工方案优化: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隧道断面设计、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
2. 施工进度控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隧道施工有序进行。
3. 施工设备管理:确保施工设备安全可靠,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
4.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5.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监控,确保施工现场符合安全要求。
四、安全防护措施1. 防坍塌措施:采用先进的支护技术,确保隧道围岩稳定,防止坍塌事故发生。
2. 防水措施:针对隧道地质条件,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防止水患事故发生。
3. 防尘措施:采取通风、降尘等手段,降低施工现场粉尘浓度,保障施工人员健康。
4. 防火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确保火灾事故得到及时控制。
5. 防爆措施:针对隧道地质条件,采取防爆措施,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五、应急预案1. 应急组织:成立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明确各成员职责。
2. 应急预案:制定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救援、善后处理等内容。
3. 应急演练:定期开展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监督检查1.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隧道施工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2. 施工单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自查,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3)4 隧道贯通方案 (4)4.1贯通面的选择及贯通误差估算 (5)4.1.1洞外控制测量 (11)4.1.2 洞内控制测量 (11)4.1.3 横向贯通误差估计 (11)4.2 贯通前的施工方案 (13)4.3 实际贯通误差测定 (16)4.4 贯通误差调整 (16)4.4.1 平面贯通误差调整 (16)4.4.2 高程贯通误差调整 (16)5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7)5.1洞身开挖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7)5.2洞身开挖质量保障措施 (17)6 安全与环保措施 (17)6.1 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7)6.2环境保护 (19)帕隆2#隧道控制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本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它东起波密县通麦镇以西约恰路1.5公里,沿途跨越易贡臧布,经排龙乡,西至林芝县境内的105道班。
第三标段帕隆2#隧道位于林芝县排龙乡境内,桩号为K4101+108至K4103+195。
隧道为2087米的单线隧道。
隧道平面设计线路为圆曲线加直线加圆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50m、680m,圆曲线长度分别为988.369m、296.806m;直线长度为1032.909米。
进口设计高程设计为2086.000米,出口设计高程为2033.040米,纵坡为-1.596%至-2.641%,隧道纵向高差为52.96米。
2、编制依据①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⑤105道班第三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⑥项目已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以及在其它同类工程施工中取得的成熟经验。
3、编制目的隧道控制测量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阶段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的位置符合规定,不侵入建筑限界,以确保运营安全。
4、控制测量设计思路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本着先总体后碎步的原则,在隧道沿线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覆盖所有隧道,使之总体受控,以便根据它进行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
本项目是在每隧洞口布设三个GPS定位网点,在洞外GPS定位网的基础上,根据洞口施工情况于洞口设置1~2个洞口投点作为洞外、洞内的联系测量,洞口投点和洞外GPS网点组成小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进行边角测量,并达到一级边角网的精度要求,以提高地下网精度,洞口投点作用是将洞外控制网与洞内控制网连成一体,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内。
根据隧道掘进进度向洞内布设导线网进行洞内控制,保证隧道顺利贯通。
4、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隧道双向作业贯通前,洞内超前支护、开挖、出渣、喷锚支护、钢拱架、防排水、二次衬砌等工序要保证平行流水作业。
施工劳动力配置要求130人,单口劳动力计划见表3-1。
表3-1单口劳动力计划配置表序号班组名称人数配置(人) 工作内容备注1 开挖班38 钻孔、装药爆破2 出渣班12 装、运洞渣3 支护班28 安装钢拱架、锚杆(锚管)、钢筋网喷射砼4 钢筋班9 锚杆(锚管)、刚架、二衬钢筋制作安装5 砼衬砌班18 防水板安装、立模、衬砌砼6 杂工班12 便道维护、通风、清理7 电工班 3 电线安装、跟班值日8 测量、试验工 5 测量、试验9 水沟、电缆槽 5 水沟、电缆槽合计:进出口需投入劳力130人针对隧道贯通施工按专业化组织流水作业,以性能好、效率高、机况良好的大型设备装配挖装运、锚喷、衬砌、辅助作业等主要作业线,实现各机械化作业线的有机配合,实现隧道的稳步前进和顺利贯通。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见表3-2。
表3-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功率数量(台) 备注1 装载机柳工50c、侧翻、154KW 22 挖掘机PC200、1.2m3 13 凿岩台架自制,4层 1 钻孔、挂布4 空压机电动20m3/min 55 风动凿岩机YT28 306 自卸汽车豪沃3242、15t 67 喷浆机PZ-5 48 模板台车9m、整体液压 2 委外加工9 搅拌站60m3/h、1台二合一JS1000 2 供衬砌砼11 砼输送泵HBT60A 112 砼运输车8m3 413 通风机SDF(D4)-NO11.5、75KW 4 SDF(C)-NO12.5、110KW 214 洞外变压器800KVA 115 洞内变压器315KVA 116 发电机组400KW 15、洞口投点控制测量洞口投点是洞外、洞内联系测量的关键控制点,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洞内后期导线控制网的精度,洞口投点布设选点应尽可能选择隧道中线上,同时要考虑到小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测图方面的要求,组成的三角形应尽量接近等边三角形,困难地点不应大于120°或小于30°,点位宜稳定便于保存,各点间通视良好,有条件的地方可布设1~2个洞口投点,便于洞内导线网闭合和校核,同时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到洞口投点。
为提高洞内导线网精度,洞口投点宜达到一级边角网精度要求,其测回数和各项限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高程测量短小隧道应符合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长大隧道洞口投点测设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平面网内业平差采用南方平差易软件平差计算。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主要技术要求仪器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测角中误差三角形内角和闭合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较差各测回同方向值互差DJ2 3 ≤5”≤9”≤8”≤13”≤10”6、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导线控制法导线形式是指洞内控制依靠导线进行,施工放样用的正式中线点由导线测设,中线点的精度能满足局部地段施工要求即可。
对于长大隧道宜组成导线闭合环,对角度经过平差,以提高点位的横向精度。
导线形式宜采用导线环或主副导线环测量。
6.2.1导线环:如下图所示,每测一对新点,如 5 和5’,可按两点坐标反算 5~5’的距离,然后与实地丈量的 5~5’距离比较,进行检核。
6.2.2主副导线环:如图下图所示,双线为主导线,单线为副导线。
副导线只测角不测距,主导线既测角又量距离。
按虚线形成第二闭合环时,主导线在 3 点处以平差角传算3~4 边的方位角;以后均仿此法形成闭合环。
闭合环角度平差后,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很有利,并可对角度测量加以检查,同时根据角度闭合差还可评定测角精度。
2、选点布设及施测要求:2.1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小于150m ,曲线地段不宜小于70m ,123451’ 2’ 3’ 4’ 5’洞口 投点A123451’ 2’ 3’ 4’ 5’洞口 投点A向洞内引测宜在阴天进行。
2.2点位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0.2m以上,埋石顶面应比洞内地面低 20~30cm,上面加设护盖、填平地面,并建立警示标志,以免施工中遭受破坏。
或将不锈钢棒预埋在仰拱底板中线砼中,不锈钢棒头刻画十字标记。
2.3测角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观测,照准目标有足够明亮度。
2.4测距时充分通风、避免尘雾,测线避开用电器,反射镜有适度照明,仪器、镜面无水雾。
2.5导线延伸测量前应先确定上次导线点是否发生位移,在开挖延伸至设计导线边长两倍时,进行一次导线延伸,并同时放样或检查中线点。
2.6洞内开挖较长或引测导线发现异常应定期或重新从洞外沿原线路复测导线网。
2.7隧道贯通后,应先整体复测导线网,贯通误差在限差范围内时及时调整指导后期衬砌施工,贯通误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检查前期挖、衬施工,并上报各部。
2.8洞内平面导线网内业平差采用南方平差易软件平差计算。
3、测角、测距限差及技术要求:测角精度、仪器型号和测回数三角锁、导线测量等级测角中误差(〃)仪器型号测回数二 1.0 DJ1 6~9 DJ2 9~12三 1.8 DJ1 4 DJ2 6四 2.5 DJ1 2 DJ2 4五 4.0 DJ2 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观测限差仪器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较差各测回同方向值较差DJ1 1 ≤6”≤9”≤6”DJ2 3 ≤8”≤13”≤10”注:当观测方向数不超过3时,可不归零。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观测限差测量等级测距仪(全站仪)精度等级竖直角测回数(中丝法)指标差较差(〃)竖直角较差(〃)对向观测较差(mm)环闭合差(mm)四Ⅰ、Ⅱ 3 7 7 D30D20五Ⅰ、Ⅱ 2 10 10 D50D30 4、高程控制观测导线网点高程测量初期或延伸时宜用三等水准高程测量,长大隧道定期复测或在500m以上时需用水准测量复测,复测符合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并予以平差计算。
水准测量施测要求:4.1变换仪器高往返观测测定水准点的高差,以设计院所交高程控制点作为起算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平差计算,计算其他点高程。
4.2观测前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水准仪i角应小于20″,按作业方法、观测人员、使用的仪器及路线,检测已知点水准点高程,确认无误后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4.3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挡阳光。
4.4每测段往、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转返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调焦,转动仪器的测微鼓时,均应旋进方向读数,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4.5每次观测做到四个固定:观测方法、观测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固定。
4.6观测记录采用记录簿人工记录,内业原始记录数据人工处理计算,最后取往返测两个高程的中数作为每次观测点的高程。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最大 视距 线路长度(km ) 前后 视距差 累积 视距差 视线 高度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 四等 ≤100m ≤16≤3m ≤10m ≥0.2m ≤3mm≤5mm±L mm 20注:表中L 为测站数。
7、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1、贯通误差的测定隧道贯通后,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遵守下列规定:1.1采用中线法测量的隧道,由测量的相向方向分别延伸中线并测定贯通点,两实际贯通点间横向和纵向距离为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
1.2长大隧道采用导线测量,应在贯通面中线附近订一临时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该点的坐标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相垂直的方向上,即为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并测量该点的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贯通误差。
1.3由两端洞口点分别测量出贯通面确定的临时点的高程,其高差即为高程贯通误差。
2、贯通误差的调整2.1隧道贯通后,贯通误差在未衬砌地段调整,调整地段的开挖、衬砌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