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稿件校对细则——数字使用问题
图书编辑校对规范

3、计数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例如:
3
4 1005 -23 0.56 -89.39 5
8 9
21.7% 10:3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4、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等。例如: 正确:公元前21世纪 8-11世纪 9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公元79年 1890年 3月15日 19时30分25秒 11:30 ; 注意:年份不能用简写,如1988年不能简写成“八八年”或者“88年”,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一、应当使用阿例如: 正确:1m(1米) 5g(5克)3A(3安)-15℃(零下15摄氏度) 等;
错误:一米 五克 十五摄氏度 十五℃
2、非物理量量词前的数字。例如: 正确:98只碗 20元 1000个人 11张纸 错误:九十八只碗 二十元 一千个人 十一张纸
错误: 20~30万 3—9亿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六、数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数字的使用在行文中要注意局部体例的统一。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 字数字都可以时,选择哪一种,要照顾到上下文的体例,尽量让同一句 话、同一段落或同一页的数字体例一致。当然,照顾局部体例的统一, 应该在遵守数字用法规范的前提下,不能为了统一而强改。例如:
《四书五经》,影印世界书局影印本,2版,120页,北京,中国书店, 1985年。 3、部分表示序列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例如: 第十届全国书市(第10届书市) 排名第38位 (排名第三十八位) 但有些情况下只能有汉字数字,例如,名列第一,第十三科技博览会, 其一、其二等。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二、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标准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规定标准是一项重要的编辑规范,它对于确保出版物的一致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规定标准,以帮助编辑人员在出版物中正确使用数字。
1. 数字表示方式1.1. 阿拉伯数字出版物中常用的数字表示方式是阿拉伯数字(即0-9)。
阿拉伯数字在正文中的使用规范如下:•一般情况下,0-9的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而非汉字。
例子:正确:我们发现了3个错误。
错误:我们发现了三个错误。
1.2. 数字的单位在出版物中,数字的单位也需遵循一定的规定标准。
•温度单位一般使用摄氏度(℃)和华氏度(℉)。
例子:正确:今天的气温为25℃。
错误:今天的气温为25度。
•时间单位一般使用小时(h)、分钟(min)和秒(s)。
例子:正确:会议将在30分钟后开始。
错误:会议将在30分后开始。
2. 数字的书写方式2.1. 大写与小写对于大于或等于10的数字,我们应使用大写字母表示。
对于小于10的数字,我们应使用小写字母表示。
例子:正确:我有15个苹果。
错误:我有十五个苹果。
2.2. 小数点的使用•当数字包含小数时,小数点前后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子:正确:他的身高是1.75米。
错误:他的身高是一点七五米。
2.3. 百分号的使用•百分比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以百分号“%”结尾。
例子:正确:我们的成绩提高了10%。
错误:我们的成绩提高了十个百分点。
3. 数字的排版规定3.1. 数字的间隔在出版物中,数字与其他字符之间一般需要保留适当的间隔,以提高可读性。
一般情况下,数字与单位之间需要空一格。
例子:正确:这本书的价格是 50 元。
错误:这本书的价格是50元。
3.2. 四位数及以上的逗号规定在表示四位数及以上的数字时,通常需要在千位之间插入逗号,以方便读者阅读。
例子:正确:这辆汽车售价为1,200,000元。
错误:这辆汽车售价为1200000元。
4. 示例以下是一些数字用法规定标准的示例:•正确示例:–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
正规出版书籍文字校对标准

正规出版书籍文字校对标准书籍出版需要注意的几点正规出版书籍文字校对标准(一)数字的使用(纯文学作品及引用古籍原文除外)①所有表示“公元纪年的年、月、日,世纪,年代,周年,年龄”均用阿拉伯数字,不能用汉字,如“20世纪50年代”等。
又如“1990年”,不可写成“90年”、“九○年”或“九0年”。
②凡表示物理量的数字用法应做到全书统一:一般10以上表示确数概念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有18个项目”;不超过10的数字也可用汉字表示,但应保持局部(如一章或一段等)一致。
建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为宜。
③表示物理量概数的概念,如三四斤、两三个、十七八吨、二十八九岁、三五十斤等,只能用汉字表示,而且汉字中间不得加任何标点符号(如顿号)。
④凡表示约定成俗的名词均用汉字,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如“十五规划”等。
⑤物理量数值中表示某一范围时要用波浪号(~);表示年月日阶级范围的用一字线(—)。
(二)标点符号用法①要注意区分中圆点“·”(如,《论语·季氏》,列夫·托尔斯泰)、句点“.”(如“1.学习素质 2.思维素质 3.创新素质 4.审美素质”;又如“J.方达”)、句号“。
”的用法。
②表示年代间隔用一字线(—),而不能用汉字“一”。
且在公元纪年中,如公元后1000年以前的纪年,标准做法应加注“公元”字样,中间用一字线过渡,在末位年数后加“年”字样;公元后1000年之后的纪年,可去掉“公元”字样,其他同上。
如正确表述:“公元前256—前18年”“”,这与后面跟的名词无关。
⑤“做”和“作”★“做派”“做伴”“做工”“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做人”“做手脚”“做文章”“做主”“做作”“做对头”“做媒”“做法”“做学问”,以及“做事”(指具体从事某件事)“做官”“做母亲的”“当做”“叫做”“称做”“看做”“做样子”“做状”(如做痛苦状)“做出成绩”“做贡献”等等,一律要用“做”;★“振作”“枪声大作”“作曲”“作诗”“作文”“作态”“作保”“作废”“杰作”“作怪”“作弊”“作报告”“作答”(做出回答)“作假”“作客他乡”(寄居在别处)“作践”“作乐”“作料”(即调料)“作陪”“作数”(算数儿)“作祟”“作威作福”“所作所为”“作战”“作秀”“作业”“作揖”“作俑”“作用”等等,一律用“作”。
浅析学术专著出版中的数字使用规范

浅析学术专著出版中的数字使用规范近年来,学术界不断发展和改革,各种学术出版物的数字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和方向。
在学术专著出版中,数字的使用规范尤为重要。
合理的数字使用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还可以传递更清晰、准确的信息,使文章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因此,学术专著出版的数字使用规范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减少数字的使用在学术专著出版中,数字的使用应该符合其实际需求。
数字过多过杂不仅让读者感到头疼,也容易误导读者。
因此,在写作时,应尽量减少数字使用量,并确保每个数字都是必要的。
2、使用标准化的数字格式在数字使用中,应使用标准化的数字格式。
例如,在表示日期时,应使用统一的格式(YYYY-MM-DD),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比较数据。
同样,使用统一的测量单位、数据分析方法等能够使数据更加易于比较,也可以减少易出错的可能性。
3、表格、图形和数据的合理使用表格、图形和数据是学术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说服力。
在使用表格、图形和数据时应尽量减少重复数据,因为重复数据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同时,表格、图形和数据应该遵循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以确保整个文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4、对数字进行解释和说明在学术专著中使用数字时,应将其解释和说明清楚。
例如,当使用统计数据时,应该注明样本容量、置信水平和误差范围等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真实含义。
5、防止数字过于详细在使用数字时,应避免过于详细的展示数字信息。
一些不必要的数字细节不仅会增加读者阅读文章的难度,还会对文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数字时应保持简单、明了和易懂。
数字的规范用法

数字的规范用法关于出版物上涉及的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用法,国家标准GB/T15835-1995中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在新闻报刊中数字的使用要符合此标准。
下面就结合例子来具体分析一下数字(包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规范用法。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时须注意的问题1.文章中的数字,除部分表示结构层次的序数和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余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新闻稿件中如遇特殊情形,或为了避免歧义,可以灵活变通,但全文体例应当统一。
2.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值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0.1%,22%~30%,1/3,1:500。
3.年份必须写全,不能简写。
一些报刊上,类似“00年”“九五年”形式的年份简写经常出现,连新华社1998年3月16日通发的一份国家领导人简历中,也出现过“1941年至46年”“1988年至90年”等多处不规范的年份简写。
错误示例:早在08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提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示例中“08年前”应为“2008年前”。
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08年前”也可理解为“8年前”。
同理,1990年不能简作“九〇年”或“90年”。
4.5位以上且尾数连续为“0”的整数数值,在非科技出版物中,可以“亿”“万”作单位,但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更不能将“万、千、百、十”同时使用。
如,234000000,也可写成2.34亿或23400万,但不得写作2亿3千4百万;3000万不得写作3千万。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
如,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5.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6.用阿拉伯数字写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图书编辑校对规范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六、数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按《规定》,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等一般用汉字数字表示,但近 年来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日趋增多,汉字数字表示的反而越来越少。 这种用法已约定俗成,为广大读者所认同,出版物在使用时应注意规范。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月日之间一定要加间隔号,不能用下脚圆点号,也 不能用顿号,并且月日简称应加上引号。例如:
8、其他应使用汉字数字的。 (1)古诗文中的数字。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韩愈《师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2)表示百分比的“成”。例如: 三成 四成 表示十分之一或10%。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三、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的
1、整数一至十,若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要用阿拉伯数字, 其他情况下可兼用,但要照顾上下文,求的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如 8只碗 (八只碗) 1个人(一个人) 三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 九条意见 (9条意见)等 2、古籍的引文标注版、卷次、页码,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 但应与其所据版本一致。例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惯用语:包二奶 不管三七二十一 八九不离十 歇后语:十五个吊水桶——七上八下 缩略语:二炮 三个代表 五讲四美三热爱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二、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2、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数字,连用的两个数字 间不得用顿号隔开。例如: 一两个人 三五天 二十七八吨 三十三四岁 三四万册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物理量量值中的数字。例如: 正确:1m(1米) 5g(5克)3A(3安)-15℃(零下15摄氏度) 等;
错误:一米 五克 十五摄氏度 十五℃
数字的规范用法

(3)在一般量词前个位数用“两”不用“二”,如:“两个
人”“去了两次”。 但多位数中的个位数用“二”不用“两”。如:“去了十 二次”。 (4)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通用,如: “二(两)尺布”。只是在质量单位“两”前用 “二”不 用“两”。
“二两油”(不说“两两油”)。
(5)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千位以上多用 “两”,但首位以后的百、千、万前多用“二”。如: “二百二十二”
“—”。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 或计量单位可省略。 15千米~20千米(15~20千米) -36 ℃ ~ -8 ℃(-36 ~ -8 ℃)
如果造成歧义,不应省略:2 500万元~3 000万元 34% ~50%
4.年月日的表示顺序按照口语中年月日的自然顺序书写。
如2013年7月26日,也可写为2013-07-26。但年月日不完 整时,不可写为7-26或者2013-7。 四位数字表示的年份不应简写为两位数字 如:早在92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提而不决, 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92年前”应为“1992年前”。否则,容易产生歧义, 因为“92年前”也可理解为“九十二年前”。
2.要局部统一
数字用法差错类型:
1.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没有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统计表中数字。 2.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的地方没有使用汉字数字。如表示概数及已定型的 含汉字数字的词语。
3.随意使用两种数字,造成局部不统一,如“这所学校里有十个班级,
给525位学生上课的教师有27位”。 4.省略年份中代表世纪的前两位数字,如用“50年”代替“1950年”。
一、出版物中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用于计量的数字 在使用数字进行计量的场合,为达到醒目、易于辨识的效果,应采 用阿拉伯数字。
图书稿件校对细则

图书稿件校对细则
一、校对原则
1.校对稿件要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注意发现原稿在撰写或编辑加工中的遗留问题,如要修改原稿,应与编辑联系。
3.学报的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标题、书眉、人名、地名、封面等重要部位杜绝发生错误。
4.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改校处要勾画清晰、醒目。
二.校对程序
编辑毛校和一校,作者二校,编辑三校,责任编辑总校,主编或副主编核红校对。
三、校对内容
1.检查封面、版权页、目次页上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2.消除一切错字、别字、多余字,以及字体、字号的错误。
3.消除标点符号的错误。
4.检查外文字母、量和单位符号的字体(黑、白体,正、斜体等)、字号、文种(英、俄、希等),大、小写,上、下角标是否正确。
5.检查图、表、数学式、化学式是否有文字或符号的错误,它们的内容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吻合,版式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外文单词,数字及数字与符号的组合的转行是否符合规定。
7.检查注释和参考文献序号是否与正文所标注的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8.检查全刊的页码是否连续,数学式、插图、表格的序号是否连续,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相符。
9.检查全文的标题层次是否合理,标号是否连续;文题、篇首页页码和作者姓名及次序是否与目次页上一致。
10.检查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正线、反线等版式上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辅稿件校对细则——数字使用问题一本好的教辅资料,不仅表现于知识的正确性、体系的完善性,还表现在稿件编辑的准确性、美观性。
因此,在编辑教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杜绝稿件本身的知识性错误外,还应该加强文本的编辑质量,尽可能地减少编辑性错误,以达到出版要求。
1.定义物理量: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的量。
使用的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非物理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使用的是一般量词。
如30元、45天等。
2.一般原则(1)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48 302,-125.03 ,34.05%,63%~68% ,1/4 2/5 ,1:500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八国联军,二O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点方案,零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
(2)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
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3.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1)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如,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年份一般不用简写。
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O年”或“90年”。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可按GB/T 7408-94扩展格式:如,1994年9月30日和1994年10月1日可分别写作1994-09-30 和1994-10-01 ,仍读作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
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
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时、分、秒:如,4时,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14时12分36秒注:必要时,可按GB/T7408-94的5.3.1.1中的扩展格式。
该格式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如,04:00(4时),15:40(15时40分),14:12:36(14时12分36秒)(2)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一·一七”批示(1月17日),“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再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二O”声明,“九一三”事件。
4.物理量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性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
如,8736.80 km(8736.80千米),600 g(600 克),100 kg~150 kg(100千克~150千克),2.5 m2(12.5平方米),外形尺寸是400 mm×200 mm×300 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34 ℃~39 ℃(34摄氏度~39摄氏度),0.59A (0.59安)。
5.非物理量(1)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21.35元,45.6万元,270美元,290亿英镑,48岁,11个月,1480人,4.6万册,600幅,550名。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如,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
6.多位整数与小数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于4位的整数和小数,科学记数法分节;38 222 333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但仅限于初中(小学不采用科学记数法)。
如,0.46不得写成.46和0·46。
7.概数和约数(1)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如,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如,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3)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的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
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
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示例2: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现金19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8.代号、代码和序号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五、量和单位除古籍和文学书籍外,所有出版物特别是教科书和科技书刊,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的规定(除少量的目前通用的量和单位外)。
其中,使用不规范的量名称的主要表现方面: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同一个名称出现多种写法,使用自造的名称,等等。
1.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
例如(括号里是废弃的):质量(重量,但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仍可按习惯称为重量,小学数学中一般还是用“重量”);相对密度(比重);比热容(比热);比定压热容(定压比热容,恒压热容);电流(电流强度);物质的量(摩尔数,克原子数,克分子数,克离子数,克当量);质量分数(重量百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含量);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克分子浓度,当量浓度);粒子注量(粒子剂量)。
2.同一名称出现多种书写法,这是不能允许的。
例如:吉布斯自由能(吉卜斯自由能),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佛加德罗常数)。
3.误用“单位+数”构成的名称。
例如:长度叫“米数”,时间叫“秒数”,装载质量叫“吨数”,功率叫“瓦数”,物质的量叫“摩尔数”,等等。
4.量符号错用了正体字母。
国标规定:量符号必须使用斜体,对于矢量和张量,还应使用黑斜体;只有pH是例外。
实际上,有的全部使用正体,有的时而正体、时而斜体,这都是不能允许的。
5.没有使用国标规定的符号。
例如:质量的规范符号是m,其他的表示质量的符号,都是错误的。
6.把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使用。
例如:“H2∶O2=2∶1”,这是不规范的表示方式,正确的应为质量比m(H2)∶m(O2)=2∶1,体积比V(H2)∶V(O2)=2∶1。
7.把量符号当作纯数使用。
如“物质的量为nmol”,正确的表示为n mol(物质的量为n,单位用mol,且量与单位之间空格四分之一个字符)。
8.量符号的下标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没有优先采用国标规定的下标,正斜体混乱,大小写混乱。
(1)没有采用国标已规定的下标,有的用量名称的汉语拼音缩写作下标,有的甚至用汉字作下标。
(2)正斜体混乱。
(3)大小写混乱。
9.复合单位的使用错误。
(1)相除组合单位名称与其符号的顺序不一致,名称中的“每”字多于1个。
例如:速度单位m/s的名称是“米每秒”,而不是“秒米”“米秒”“每秒米”“秒分之米”;质量热容单位J/(kg•k)的名称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或“焦每千克开”,而不是“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或“焦每千克每开”。
(2)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错误。
例如:截面系数单位m3的名称是“三次方米”,而不是“米三次方”。
“米立方”“立方米”。
(3)在组合单位名称中加了符号。
例如:摩尔体积单位m3/mol的名称是“立方米每摩尔”或“立方米每摩”,而不是“立方米/摩尔”“立方米/每摩尔”“米3/每摩”等。
10.书写量值时,数值与单位符号间留四分之一个字符。
如:“15mol”应该应为“15 mol”。
11. 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
主要表现在字母、符号的正、斜体混淆,数理公式的转行不符合规定等。
这个将在后面特别提出,这也是理科编辑特别麻烦的地方。
12.注意英文输入法与中文输入法中的数字区别,尤其是在公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