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名

合集下载

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

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

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一、词牌的定义与起源1.词牌是指古代词的音乐谱式,包括词的格律、韵脚、字数、节奏等。

2.词牌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文人墨客进行创作的重要依据。

3.词牌分为“令”、“引”、“近”、“慢”等不同类别,其中“令”指短曲,“引”指延长曲调,“近”指近代曲调,“慢”指缓慢的曲调。

二、古代著名的词牌及其特色1.《水调歌头》:又名《水调》,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曲调优美,词句豪放,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满江红》:源于唐代,曲调激昂,节奏紧凑,多表现豪情壮志。

3.《念奴娇》:源于唐代,曲调悠扬,词句柔美,多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声声慢》:源于宋代,曲调缓慢,词句凄美,多表达忧伤情绪。

5.《青玉案》:源于唐代,曲调清新,词句雅致,多描绘自然景色。

6.《乌衣巷》:源于唐代,曲调古朴,词句含蓄,多表达对往事的回忆。

7.《凤凰台上忆吹箫》:源于唐代,曲调优美,词句华丽,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8.《长相思》:源于唐代,曲调婉转,词句细腻,多表达离别之情。

9.《相见欢》:源于唐代,曲调欢快,词句热情,多表现喜悦心情。

10.《如梦令》:源于唐代,曲调梦幻,词句深情,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词牌的创作与运用1.词牌创作要求遵循一定的格律、韵脚、字数和节奏,体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2.词牌在创作过程中,文人墨客可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对曲调进行变奏、改编,使词牌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3.词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如诗词、戏曲、小说等,成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词牌的价值与影响1.词牌是古代音乐、文学艺术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2.词牌丰富了古代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3.词牌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欣赏价值,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古代词牌名称及其特色介绍,涵盖了词牌的定义、起源、著名词牌及其特色、创作与运用以及价值与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常见词牌名格律平仄韵律

常见词牌名格律平仄韵律

符号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押平韵▲押仄韵1【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十六字令[毛泽东]2【忆江南】也叫望江南,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乐府杂录》谓此调本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后改此名。

但玄宗时教坊已有此曲。

白居易依其调作《忆江南词》,始名《忆江南》。

又名《梦江南》、《江南好》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皆平韵。

南唐冯延巳所作,双调五十九字,平仄换叶,为变体。

○◎●,◎●●○△。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唐五代·白居易]3【捣练子】以咏捣练而得名。

又名《杵声齐》、《深院月》等。

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三十八字,皆平韵。

○●●,●○△,◎●○○◎●△。

◎●◎○○●●,●○◎●●○△。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秋闺[李煜(南唐后主)]4【忆王孙】又名《豆叶黄》、《忆君王》等。

单调三十一字,平韵。

另一体又名《怨王孙》,双调五十四字,仄韵。

◎○◎●●○△,◎●○○◎●△。

◎●○○◎●△。

●○△,◎●○○◎●△。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忆王孙·春闺[秦观]5【调笑令】出于唐人酒筵小曲。

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

单调。

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

起句二字重叠,如韦应物"胡马,胡马"一首;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用于北宋"转踏"中。

○▲,○▲,●◎◎○○▲。

◎○◎●○△,◎●○○●△。

○▲,○▲,◎●◎○◎▲。

渔父。

渔父。

江上微风细雨。

青蓑黄箬裳衣。

宋词格律

宋词格律

词牌韵律忆王孙,词牌名。

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如梦令,词牌名。

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乌夜啼,词牌名。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词牌名。

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生查子,词牌名。

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点绛唇,词牌名。

常见词牌名格律平仄韵律

常见词牌名格律平仄韵律

符号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押平韵▲押仄韵1【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十六字令[毛泽东]2【忆江南】也叫望江南,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乐府杂录》谓此调本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后改此名。

但玄宗时教坊已有此曲。

白居易依其调作《忆江南词》,始名《忆江南》。

又名《梦江南》、《江南好》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皆平韵。

南唐冯延巳所作,双调五十九字,平仄换叶,为变体。

○◎●,◎●●○△。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唐五代·白居易]3【捣练子】以咏捣练而得名。

又名《杵声齐》、《深院月》等。

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三十八字,皆平韵。

○●●,●○△,◎●○○◎●△。

◎●◎○○●●,●○◎●●○△。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秋闺[李煜(南唐后主)]4【忆王孙】又名《豆叶黄》、《忆君王》等。

单调三十一字,平韵。

另一体又名《怨王孙》,双调五十四字,仄韵。

◎○◎●●○△,◎●○○◎●△。

◎●○○◎●△。

●○△,◎●○○◎●△。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忆王孙·春闺[秦观]5【调笑令】出于唐人酒筵小曲。

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

单调。

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

起句二字重叠,如韦应物"胡马,胡马"一首;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用于北宋"转踏"中。

○▲,○▲,●◎◎○○▲。

◎○◎●○△,◎●○○●△。

○▲,○▲,◎●◎○◎▲。

渔父。

渔父。

江上微风细雨。

青蓑黄箬裳衣。

什么是词牌

什么是词牌

什么是词牌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刚刚接触词的时候很多朋友非常困惑,为什么一首词的标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前面的一部分“沁园春”被称为词牌名,从字面上几乎看不出和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而后一部分“雪”才和词的主旨有一定的关联。

那么词的标题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大致搞清楚什么是词以及什么是词牌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

最初,词又被称为曲子、曲子词、琴趣、诗余、长短句等等。

从词的许多别名可以窥见词与诗及音乐的不解之缘。

事实上,对于词的具体来源各家学说解释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词是乐府民歌的变种,有人认为词是唐代律诗、绝句的后裔。

无论学界如何争论,词由俗到雅,由民间步入文坛的发展历程是不可否认的。

这就可以肯定,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民间歌谣及当时盛极一时的律诗、绝句的影响。

就如诗最初是合乐而歌一样,词在发展初期也是配乐演唱的。

填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的乐谱填制歌词。

而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就叫做“词牌”,也叫“词调”。

在唐宋时代,词牌名有许多来源,有的来自西域音乐,有的是乐工歌妓或词人自创的。

例如《菩萨蛮》词调的由来,传说是由于唐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了一些个美貌的女子,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象菩萨,因此教坊谱成了《菩萨蛮曲》。

后人依这个曲子填的词很多,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等。

宋词词牌大全及其格律

宋词词牌大全及其格律

宋词词牌大全及其格律宋词词牌名1. 暗香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2. 八声甘州词牌名.3. 拜星月慢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4.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5.. 采莲令词牌名.6.. 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7. 苍梧谣词牌名.8.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9. 长相思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词牌名. 19. 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词牌名. 22. 关河令词牌名. 23.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词牌名. 26.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词牌名.28. 花犯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32. 江城子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词牌名. 36. 酹江月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词牌名. 39.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词牌名. 44. 罗敷歌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词牌名.47. 满庭芳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词牌名. 50. 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词牌名. 55. 南浦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

词牌格律大全

词牌格律大全

平仄有声词牌韵律大全(上)忆王孙,词牌名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韵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如梦令,词牌名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乌夜啼,词牌名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就是离愁、别就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词牌名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明月人倚楼。

生查子,词牌名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点绛唇,词牌名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高考易考知识点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高考易考知识点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高考易考知识点一、关于“望海潮”1、望海潮,词牌名。

最早见于《乐章集》,入“仙吕调”。

2、词的格律:○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仄仄平平(韵)。

云树绕堤沙。

仄○○○仄,○仄平平(韵)。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平○仄平平(韵)。

重湖叠巘清嘉。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仄仄平平(韵)。

千骑拥高牙。

仄○平○仄,○仄平平(韵)。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说明,“○”,表示可平可仄。

下划线“——”,表示对联。

“韵”指韵脚。

)二、文学与战争1、文学作品描写战争,名著非常多,如: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我国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我国现代,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

2、文学作品引发战争:(1)林肯说:“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

”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北部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部却依然实行落后残酷的奴隶制度。

两者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这时,斯陀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问世了。

评论界认为本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情绪上起了重大作用,被视为美国内战的一个导火索。

(2)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第二年,金主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击南宋。

三、柳永知其一二1、奉旨填词柳永,原名柳三变,宋代著名词人。

他1017年参加到京城参加考试,没有考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1一﹒词的格律特征二﹒词牌的来源及作用三﹒常用词牌的名称意义四﹒常用词牌风格特点和习惯用法2一、词的格律特征词调:指填词的格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和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词律:指文词的格律,词的种类繁多,按照篇幅的长短,大致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大类。

填词须依照固定的格律和要求,称为词律。

词韵:词韵,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在词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处的运用情况。

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3(一)词调词最初是配乐而作的,有自己的乐谱,这种乐谱就是词调。

作词时必须依据一定的词调,按照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以求协音合律,便于歌唱,所以写词叫做填词,又叫“倚声”。

词调同宫调有密切关系,每个词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词调创制,必须依据所属的宫调来定律,填词也必须依据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4宫调宫调是由七声和十二律构成。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

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

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蕤宝、夷则、亡射;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

5词调主要分令,引、近、慢四类。

在宋时称为小曲或小唱,以与大曲相对而言。

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还是由于音乐节奏的不同,曲调来源的不同。

令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

词曲称今,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

歌令一岙调短字少,因此,小调短曲也可概称为令。

但有些小调并非小令。

《渔家傲》一般为令曲,实则为引曲。

小令通常是在58——79字。

引引本是古乐的一种名称。

引者,导引也。

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

词调中的引曲,个别来自杂曲,多为自大曲。

以引为名的词调约四十个,字数在76-140字之间。

一般比小令要长。

近近又称近拍。

是近拍的省称。

近与令、引、慢的区别也在音乐上的体段和节奏上。

是指慢曲之后、近于入破的曲调,慢曲用慢拍,曲破用快、促拍,近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乐段。

近的字数在71-96字。

近于引两类,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一般被视为中调。

慢慢即是慢曲子的简称。

与急曲子相对。

慢词一般字多调长,但反过来不能说长调都是慢曲。

急曲中长调也不少见。

大曲中的慢曲,又称为“慢遍”。

中序部分的各遍基本上是慢遍。

宋代的大多数新腔都是慢词。

令引近慢各有不同的节奏和唱法,它们的区别首在音乐而不是文辞。

把词调分小令、中调、长调是明中叶开始的。

明嘉靖时,上海顾从敬所刻《类编草堂诗余》以小令、中调=长调分调编排,是此分类法之始。

清代毛先舍《填词名解》定出了“58字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外为长调”,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尽管这种说法沿用至今,未尝没有实际意义,但拘泥于字数绝不是什么古人定例。

词调的分类关键在音乐而不是文辞。

6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因唐人于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时调小曲当作酒令,遂称为令曲,又称为小令。

唐五代的文人词大部分是令曲。

唐五代文人所以专工小令,不多用长调,其原因主要是:(1)小令和近体诗形式相近,唐代以五,七言诗协乐,初步解放为长短句,文人容易接受;(2)唐代近体诗发达,作诗讲究声律对偶,民间小令入文人手中也变成格律词。

他们不肯放弃原来已经熟练的近体诗技巧而来作生疏的长调。

所以在文人笔下先定型下来的是小令而不是长调。

令词一般字少调短,字数最少的是《十六字令》,仅十六字;字数最多的是《六么令》,有九十六字。

又有《百字令》,一百字,不过它是《念奴娇》的别名。

又明陈耀文辑《花草粹编》卷十二有《胜州令》,长至二百十五字。

7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韵)+|——(韵)+—+||——(韵)+|+——++(句)+|——(韵)+||——(韵)+|——(韵)+—+||——(韵)+|+——++(句)+|——(韵)8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蔡伸)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毛泽东)△,⊙●○○●●△,○○●,⊙●●○△。

9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李纲)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10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

它和歌、谣、操、曲等是同样的意思。

唐宋大曲中的名目有“引歌”一类,它的次第是在大曲的首段“序”或“散序”之后,也是属于大曲的先头部分。

称为“引”,也就是在歌前的意思。

所以词中的引词,大都应来自大曲,是裁截大曲中前段部分的某篇制成,如《清波引》、《婆罗门引》、《望云涯引》、《柘枝引》等等。

引词中最短的是《翠华引》和《柘枝引》,都是二十四字;最长的是《迷神引》,九十九字。

又有《石州引》,一百零三字(不过《石州引》又名《石州慢》)。

11望云涯引秋空江上,岸花老,苹洲白。

露湿蒹葭,溆浦渐增寒色。

闲渔唱晚,鹜雁惊飞处,映远碛。

数点归帆,送天际归客。

○○○●,●○●,○○●。

●●○○,●●●○○●。

○○●●,●●○○●,●●●。

●●○○,●○●○●。

凤台人散,漫回首,沈消息。

素鲤无凭,楼上暮云凝碧。

危楼静倚,时向西风下,认远笛。

宋玉悲怀,未信金樽消得。

●○○●,●○●,○○●。

●●○○,○●●○○●。

○○●●,○●○○●,●●●。

●●○○,●●○○○●。

12近,又称为近拍,如《隔浦莲近拍》,《快活年近拍》,《郭郎儿近拍》等。

近词和引词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所以后来又称它们为中调。

近词中最短的是《好事近》,四十五字;最长的是《剑器近》,九十六字。

13好事近·风定落花深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

⊙●⊙○○●,●○○○▲。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

⊙●⊙○○●,●○○○▲。

14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

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乐谱,往往在一个调名之内有急曲子又有慢曲子。

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曲子的急与慢是决定于音乐的曲度,是由曲度决定文字的韵数。

急曲子与慢曲子不能根据调中的韵数来区分。

慢词的产生并不后于小令。

唐代已有很多慢词。

它一部分是从大曲、法曲里截取出来的,一部分则来自民间。

敦煌词中已有长至百字以上的词调。

前人谓慢词创始于柳永,是不符合事实的。

但柳永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乐章集》中的新腔大半是慢词。

他突破了唐五代文人只制小令的局限,吸取民间与教坊乐工创造的新声,推进与发展了慢词。

柳永以后,苏轼、秦观等相继而作,慢词遂盛。

慢词中最短的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比四十四字的小令《卜算子》已加长一倍以上。

15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

●○●○○●●,●○○●,○●○△。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

●○○、○●○○,○●○△。

16词调的创制主要是自撰新腔和因旧曲造新声两种方法。

但词调的增多繁殖还运用了犯调、转调、摊破、减字、偷声、叠韵等好多方法作为辅助。

它们或移宫换羽,转换律调;或对原有词调增损变化,改组更张,使词调大大地丰富起来。

17有些词调调名不同而实为一调,就是一调数名。

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

别名有的可多至七、八个。

如《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望江梅》、《江南好》、《梦江口》、《归塞北》、《春去也》,《谢秋娘》;《念奴娇》又名《百字令》、《百字谣》、《大江东去》、《酹江月》、《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淮甸春》、《无俗念》、《湘月》等等。

宋代有些词人还好替词调取新名以标新立异。

如贺铸《东山词》中的词,都用他词中的语句立为新的调名。

但这样也能使调名和词的内容有了联系,有些词调调名相同而实非一调,就是数调同名。

这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8(1)同一调名,或为小令,或为慢词,或为摊破、偷声、减字,往往篇幅长短迥异。

如《西江月》五十字,《西江月慢》一百零三字;《诉衷情》三十三字,《诉衷情近》七十五字;《甘州子》三十三字,《甘州遍》六十三字;《甘州令》七十八字,《八声甘州》九十五字;《木兰花》五十六字,又有五十二字,《减字木兰花》四十四字,《偷声木兰花》五十字,《木兰花慢》一百零一字。

(2)两调的别名相同。

如《相见欢》、《锦堂春》俱别名《乌夜啼》;《浪淘沙》、《谢池春》俱别名《卖花声》(3)一调的别名为另一调的本名。

如《新雁过妆楼》别名《八宝妆》,而另有《八宝妆》正调;《菩萨蛮》别名《子夜歌》,而月有《子夜歌》正调;《一落索》别名19《上林春》,而另有《上林春》正调;《眉妩》别名《百宜娇》,而另有《百宜娇》正调;《绣带子》别名《好女儿》,而另有《好女儿》正调。

此外还有一些词调调名相同,但也不是一调。

如《巫山一段云》与《巫山一片云》;《望仙楼》与《望仙门》;《撼庭秋》与《撼庭竹》;《极相思》与《酷相思》;《沁园春》与《花发沁园春》等等。

调名虽然差同,却是截然不同的两调,不容相混。

20词律词体是讲究格律的,它诞生在中国古典格律诗体形成之后,成功地吸收了“近体诗”声韵格律的经验而加以发展,因而从文学的观点来看,词是属于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之一种。

唐代格律诗无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排律,其格律是由字声、韵、体式构成的。

其字声仅有平声和仄声两类,韵限用平声韵,体式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

词律的构成是较为复杂的。

清代学者宋荦说:“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这尚不能完全概括词律要素。

词律构成的要素有:21(一)调。

词体是以调为单位的,每调有自己关于格律的特殊规范,因而我们讲词体格律绝不能脱离调。

各个词调的格律是不相同的。

(二)字数。

词体的字数依调而定,短者是《十六字令》仅十六字,最长者为《莺啼序》二百四十字。

当然也有字数相同的词,例如《浣溪沙》、《归国谣》、《恋情深》、《赞浦子》都是四十二字,但它们的句数、用韵、平仄、句式则是各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