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四大经典试题

三基四大经典试题
三基四大经典试题

内经

【A型题】

1.《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此气为

A。风气B寒气C.湿气D.水气E.阳气

2.因阳热亢盛,损伤阴精而出现的昏厥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

A.薄厥

B.煎厥

C.热厥

D.血厥E大厥

3,因大怒使气血逆乱而致的昏厥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

A.气厥

B.血厥

C.煎厥

D.薄厥E热厥

4.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

A.肌肤

B.筋脉

C.皮毛

D.六腑E五脏

5.《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A.心、肺

B.肺、脾

C.肺、肾

D.肺、肝E心、肝

6.根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

A.烦满喘而呕

B.烦则心下鼓

C.多饮数小便

D.善胀E四肢懈惰

7.《素问·痹论》指出,冬季感受痹邪,易发生

A.行痹

B.痛痹

C.着痹

D.肌痹E。骨痹

8一患者感受风寒,又复冒雨,病延月余,症见四肢关节游走疼痛,屈伸不利,舌淡苔薄,脉浮而缓,投以防风汤,服后症状明显缓解,此病当为

A.寒痹B湿痹C.热痹D.风痹E肌痹

9.下列哪条不属于痹证的基本病因病机

A.营卫失调

B.风寒湿邪杂至C远行劳倦D.饮食自倍E.居处失宜

10,一患者年届花甲,常年头晕目眩,时有上肢麻木、肌肉颤动,根据“病机十九条”,其病位当在

A.心B肝C.脾D.肺E.肾

【B型题】

问题1-2

A.食气

B.生气

C.使阳气虚

D.使阴气虚E使津液伤

1.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能

2.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能

问题3-4

A.轻而扬之

B.重而减之C因而越之D.引而竭之E按而收之

3.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高者,治宜

4.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邪在下者治宜

问硬5、6

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甘E味过于辛

5.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上述哪项可引起“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6.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上述哪项可引起“大骨气劳”

问题7-8

A.肝气衰

B.三阳脉衰C天癸竭D.发始白E.任脉盛

7.《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八八

8.《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七

问题9-10

A,风B.寒C.湿D.热E.燥

9.《素问·痹论》指出,以游走性疼痛为特点的痹证,是何种邪气偏胜

10.《素问·痹论》指出,以痛处重滞固定为特点的痹证,是何种邪气偏胜

【X型题】

1.《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虚邪传舍于络脉,则症状表现为

A.皮肤疼痛

B.痛于肌肉G其痛之时息D.肢节疼痛

E腰脊乃强

2在《素问·举痛论》的九气为病中,涉及下列哪些病因

A.饮食B七情C外伤D.劳伤E.外感

3.五脏气热致蜜的原因有

A.情志所伤,气郁化热B劳伤太过,伤阴耗液,阴不制阳C.湿邪浸淫,久而致疾D.触冒暑热,伤津耗液E.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人体清阳之气在人体内分布的趋向是

A.出上窍

B.发揍理C实四肢D.布上焦E.走经脉

5.《素问·痹论》“痹热”形成的机制,包括下列哪几项

A.阳气多B阴气少C.阳胜阴D.感受风寒湿邪E.感受热邪

6.《素问·水胀》描述石瘾的症状是

A.日以益大,状如怀子

B.其坚如石,按之痛剧C月事不以时下D按之则坚,推之则移E,皆生于女子

7.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本的是

A,先热而后生病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小大利D.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E.小大不利

8.《灵枢·水胀》论述肠覃与石痕的主要鉴别点在于

A.腹内皆有肿块

B.病变部位一在肠外覃男女皆可患D.两者皆有腹大E两者均见腹色苍黄.

9.《灵枢·水胀》提出朦胀,腻胀的刺法是

A.泻其胀之血络B调其经C.刺去其血络D盛者泻之E虚者补之

10据《素问·痹论》所述,心痹证的症状是

A.恐B烦则心下鼓C.喘D.隘干E.善意

【填空题】

1.《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_______则张,__________,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2.《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妇人手_______动甚者,_________也。”

3.《素问·痪论》说:“五藏因,发为________

4.《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形气________,谓之可治;形气_________,谓之难治。

5.《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_则死,脉无________亦死。”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喜怒伤_______,寒暑伤________

7《灵枢.百病始生》:“忧思______;重寒________

8,据《素问·咳论》所论肺咳的病因,一是_______,二是____,外内合邪。

9《素问·痹论》日:“痛者,_______多也,______故痛也”

10《灵枢,百病始生》日:“积之始生,乃生,___成积也”

11.《素问·热论》日:“阳明者,______,其________,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12《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______,湿气胜者为_______

13.《素问·痹论》日:“其热者,阳气多,_____,病气胜,_______,故为痹热。”

14.《素问·痪论》指出赓病的治疗法则是“各补其荣而________,调其虚实,和其顺逆,筋脉骨肉,_________,则病已矣。”

15. 《素问·厥论》认为:阳气衰于下,则为________,阴气衰于下,则为________.’

伤寒论

【A型题】

1.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D.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疾病E.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2.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

A.蒸蒸发热

B.翁拿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

3.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吸热粥B温覆取汗C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先煮麻黄,去上沫

4.“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

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

5.发热、恶寒、汗出、腹满痛、不大便,治当

A.峻下

B.过经乃下

C.轻下D急下E.润下

6.“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

A.热实腹满B寒实腹满C.虚寒腹满D虚热腹满E癖血腹满

7头汗出,大便硬,心下满,手足冷者,宜用

A.大陷胸汤B柴胡桂枝干姜汤C桅子豉汤D.小柴胡汤E.茵陈篙汤

8.心烦呕吐,发热下利,口苦咽干者,宜用

A.吴茱英汤B理中汤C.黄琴加半夏汤D.大柴胡汤E.小柴胡汤

9.引起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

A脾阳亏虚,饮食内停B脾气下陷,阴血不足C湿邪内盛,脾胃不和D.脾运失职,清阳不升E.中阳不足,寒湿内盛

10.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是

A.时腹自痛

B.腹满而痛G下腹部疼痛D.上腹部疼痛E.下利腹痛

【B型题】

问题1-2

A.恶寒,发热,无汗,咳而微喘,脉浮紧

B头痛,发热,无汗,项背强几几,脉浮紧

C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烦躁,脉浮紧

D.恶寒,发热,头痛,汗出,项背强,脉浮缓

E恶风寒,头痛,无汗,身疼痛,脉阴阳具紧

1.可用大青龙汤治疗

2可用小青龙汤治疗

问题3-4

A.葛根黄琴黄连汤B白头翁汤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D大青龙汤E以上都不是

3.喘而汗出伴利遂不止,脉促者,选用何方治疗

4.喘而汗出伴痰涎塑者,选用何方治疗

问题5-6

A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兼腑气童滞B湿热相合,熏蒸肝胆C湿热内蕴,熏燕肝胆,兼风寒束表D.枢机不利,湿热内蕴,胆胃不和E寒湿内蕴,中阳不足,肝胆失疏

5.茵陈篙汤证的病机是

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病机是

问题7~8

A真武汤B.茵陈篙汤C苓桂术甘汤D.大承气汤E小柴胡汤

7.头眩,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者,宜用

8.头眩,口苦,胁下满者,宜用

问题9、10

A.理中汤B四逆汤C.桂枝人参汤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E.白头翁汤

9太阴病,见腹满而吐,腹痛,食不下,自利益甚者,宜选用’

10.少阴病,见脉微细,但欲寐,恶寒蜷卧,下利清谷者,选用

【X型题】

1,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

A正气的盛衰B发病的季节C.邪气的轻重D.治疗的当否E.感邪的性质

2.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鉴别要点是

A.发热高与低B恶寒与恶风C身痛有无D.汗出与否E脉浮紧与浮缓

3.据原文,峻汗禁例包括

A.亡血家

B.疮家

C.喘家

D.风家

E.超家

4.桅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的病机是

A.胃热阴虚

B.热扰胸隔C脾失健运D.胃气呆滞E.胃虚肠实

5.脉浮而紧可见于

A.太阳表证

B.阳明热实证C阳明中风证D.少阴热化证E.少阳经热证

6.阳明兼少阳,而症见如下哪个症候者,不宜攻下,可以小柴胡汤治从和解

A.发潮热B不大便而呕C腹满澹语D.舌上白苔E.胁下硬满

7.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反映其水饮内停的主要表现有

A.胸胁满微结

B.往来寒热

C.小便不利而渴

D.不呕

E.但头汗出

8.太阴病的基本表现包括

A.自利不渴B时腹自痛C腹满而吐D.不欲饮食E胸下结硬

9太阴病的兼变证包括

A.太阴兼表证B太阴兼呕吐证C太阴兼腹痛证D.寒湿发黄证E.湿热发黄证

10.少阴寒化证的辨证要点是

A欲吐不吐B.心烦但欲寐C.自利而渴D.小便色白E四肢厥逆

【填空题】

1一般而言,三阳病的治则是以_____为主,而三阴病的治则是以______为主。2。患者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________,_________,宜桂枝汤。

3.太阳病,_________,_________,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4.若脉浮发热,________,_________,猪苓汤主之。

5。阳明病,______,__________,可与调胃承气汤。

6,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________者,此为________故也。

7.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________而不呕,此为________也。

8.“太阴中风,__________,________,者,为欲愈。”

9.“太阴病,欲解时,从_________至_________上。”

10.“患者,_________,________,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1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________,_______,宜大承气汤。”

12.“少阴病,始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13.“凡厥者,__________,便为厥。厥者,_________者是也。”

14.“呕家有痈脓者,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愈。”

15伤寒解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叶石膏汤主之。

金匮要略

【A型题】

1.《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的含义是指下列何项

A.未病先防,未雨绸缪

B.注意调养,增强体质

C.内养正气,外慎风寒D已病防传,截断传变E.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坐被围腰法”是下列何方中的护理方法

A.麻黄加术汤B麻杏薏甘汤C.防己黄芪汤D.越脾加术汤E.白术附子汤

3.治疗百合病的主方是下列何项

A.百合知母汤

B.百合地黄汤

C.百合鸡子汤

D.百合滑石散

E.滑石代锗汤

4.中风病邪在于络的临床表现特征是下列何项

A.肌肤麻木不仁B肢体重滞不易举动C.神昏不识人D.口眼歪斜E.舌强语骞

5.治疗虚劳失精证的主治方剂是下列哪一项

A.小建中汤

B.黄芪建中汤C八味肾气丸D桂枝加龙骨牡砺汤E.炙甘草汤

6.胸痹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宜选用下列何方治疗

A.瓜萎薤白白酒汤

B.瓜萎薤白半夏汤C薏苡附子散D乌头汤E.乌头赤石脂丸

7.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宜选用下列何方主治

A.厚朴七物汤B厚朴三三物汤C附子梗米汤D大建中汤E大柴胡汤

8.旋复花汤主治下列何种病证

A.肾着

B.肝着C脾约D.积聚E.奔豚气

9.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者是下列何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A.痰饮

B.悬饮C支饮D.溢饮E留饮

10.脉浮、肤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渴不恶风者是下列何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A.风水

B.皮水C正水D.石水E.黄汗

【B型题】

问题1-3

A.百合地黄汤B百合知母汤C百合鸡子汤D.百合滑石散E.滑石代赭汤

1.百合病误汗伤津致心烦、口干燥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2.百合病误下致逆而见呕吐、哕逆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3.百合病误吐而致虚烦不眠、胃中嘈杂不安者宜选用何方法治疗

问题4-5

A.桂枝芍药知母汤B桂枝加龙骨牡砺汤C乌头桂枝汤D.乌头煎E.乌头汤

4.风湿历节宜选用何方治疗

5.寒湿历节宜选用何方治疗

问题6-8

A.桂枝加龙骨牡砺汤B八味肾气丸C.炙甘草汤D.酸枣仁汤E.大黄鹰虫丸

6.虚劳病阴阳两虚而致失精梦交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7.虚劳病症,见汗出胸闷、脉结代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8.虚劳腰痛,少腹挛急,小便不利者宜选用何方治疗

问题9-10

A.滋阴清热,止逆下气

B.散寒宣肺,降逆化痰C散饮除热,止咳平喘D.涤痰利窍,降逆除浊E.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9.厚朴麻黄汤的功效是

10.射干麻黄汤的功效是

【X型题】

1.下列治法中哪些是《金匾要略》首篇提出的内容

A.虚实必须异治B表里当分缓急C.新旧宜有先后D.治病当随其所得E.洽病当挑浩标水

2.《金匾要略》的脉法十分灵活,张仲景常用脉象来

A.阐述病机

B.鉴别病证C确定治则D.指导处方E判断预后

3.小青龙汤由下列哪些药物组成

A.麻黄、桂枝

B.当归、人参C五味子、芍药D.细辛、半夏E干姜、甘草

4。下列哪些是茵陈篙汤的主治证候

A.寒热不食

B.食谷即眩C心胸不安D.身目发黄鲜明E小便不利

5.下列哪些药物是黄土汤的组成

A.灶中黄土

B.干地黄、阿胶C附子、黄琴D.大黄、黄连E.白术、甘草

6.当归生姜羊肉汤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些病症

A血虚寒病腹痛B血虚而寒之胁痛里急C产后血虚腹中疗痛D虚劳不足E.痕血腹痛

7.肾气丸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些病症

A.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B男子消渴,小便多、饮一溲一C脚气上入、少腹不仁D.痰饮病,短气微饮者E.妇人转胞不得溺

8.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适应证有哪些

A.诸肢节疼痛B身体魁赢C.脚肿如脱D.头眩短气E.温温欲吐

9.小建中汤主治的证候有哪些

A.腹痛里急

B.心悸妞血C梦失精、四肢酸痛D.咳嗽气喘E.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10.谷疸服用茵陈篙汤后有哪些反应

A.小便通利,尿赤如皂角汁B汗出如虫行皮肤中C.腹软D.大便通畅E.热退身凉

11.《金匾要略》中指出疾病的治疗、护理方面,应根据脏腑特性而调治,以下何者符合此原则

A.肝病虚者食用辛辣B脾病湿困用辛燥C.胃阴不足用甘寒D.肺病气虚而食寒凉E肾虚水泛而居温暖之处

12.治风湿在表,大汗不愈的原因是

A.汗不得法B过汗伤阳C.过汗伤阴D.汗后又受寒湿E.风湿未能俱去

13.狐惑病的外治法有

A.甘草泻心汤B苦参汤C.赤豆当归散D.雄黄熏法E.升麻鳖甲汤

14.温疟的病机是

A.素体阳虚B里热炽盛C.痰饮阻滞D.表有寒邪E阴液不足

【填空题】

1.干呕______,________者,吴茱英汤主之。

2.皮水夹热者用______方,风水夹热者用______方。

3.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_____,雾伤于______。

4.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_____,从四肢流来人口者_____。

5.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_____,即不识人,邪人于______,舌即难言,口吐涎。

6.风湿历节宜选用______方主治,寒湿历节宜选用_____方主治。

7.虚劳腰痛宜选用_____方主治,虚劳失眠宜选用_____方主治。

8.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腰以下肿,______;腰以上肿,_______。

9.下血,先便后血,此_____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______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10.胶艾汤用于治疗冲任脉虚所致的三种下血证是指崩漏,______和________。

温病学

【A型题】

1.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

A.戴天章B叶天士C.王孟英D.吴鞠通E,余师愚

2.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

A.《温热论》B《疫病篇》C.《湿热病篇》D.《温疫论》E《外感温热病篇》

3.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

A.发热B头痛C.脉数D.口渴E局部红肿热痛

4.温邪特异性的体现,下列哪项提法不对

A.从外侵袭人体

B.温热性质显著

C.易消耗人体阴津

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E直接导致精神异常

5.下列哪项不属暑湿病邪的致病特点

A.易困阻脾胃B弥漫三焦C.伤络动血D.耗损元气E.易直中心包

6.湿热病邪致病是

A.起病徐缓,化热转化较慢

B.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C.伤人急速,经犯阳明D首先犯肺,伤外伤上E攻窜留走,毒癖互结

7.温病症见身体灼热,昏耽不语,舌容肢厥,其病变属于

A.气分证

B.卫气同病

C.营分证

D.血分证

E.气血两播

8.斑色紫赤,类鸡冠花色者为

A.热毒轻浅B热毒炽盛C. 火郁内伏D.热毒深重,但气血尚充E.热毒极盛,最为险要

9.症见神识昏蒙,时清时昧,时有澹语,舌苔腻,脉濡,宜选

A安宫牛黄丸B.至宝丹C紫雪丹D.清宫汤E.葺蒲郁金汤

10.风温症见发热少汗,头微痛,咳嗽,咽肿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最适合的处方是银翘散

A不加减B加知母、黄芩C加杏仁、山豆根D.去荆芥,加玄参、马勃E加天花粉、石解【B型题】

问题1-2

A.叶天士

B.吴鞠通

C.吴又可

D.王孟英

E.喻嘉言

1.提出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2.提出三焦辨证的医家是

问题3-4

A.身热汗出B日哺热甚C.身热不扬D.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E.往来寒热

3.肠道热结,腑气不通的热型是

4.湿遏热伏的热型是

问题5-6

A.胃阴亡

B.胃气衰败C湿浊盛D.肾阴耗竭E.胃热盛

5.温病苔黄燥,舌红,病机为

6.温病绛舌光亮如镜,病机为

问题7-8

A.银翘散B麻杏石甘汤C.桑菊饮D.翘荷汤E.桑杏汤

7.风热侵袭肺卫,咳嗽较甚者,治宜

8.风热客表,发热恶寒,无汗者,治宜

问题9-10

A.水不涵木B肺胃阴伤C.肝热动风D.心肾不交E.血虚动风

9.春温热盛动风的病机是

10.春温虚风内动的病机是

【x型题】

1.温病的险恶证候是指

A.斑疹B动风C.动血D.闭窍E.癌变

2.伏邪温病的特点是

A,病情较轻,病程较短B.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C邪自里发,由里达表或进一步内陷深人,病情反复,变证迭起D.初起即现里热证,如无外感引发则无表证E,初起治疗以直清里热为主

3.气分证涉及的病变部位有

A肺B脾胃C膜原D.肠E.胸膈

4.斑疹的顺证可见

A.色红活荣润

B.分布稀疏均匀

C.松浮洒洒于皮面

D.斑出热不退,或即出即隐,神志昏馈

E.斑疹透发,热降身凉,神情清爽

5.气营两清法的代表方剂有

A.普济消毒饮

B.白虎加人参汤C化斑汤D.清瘟败毒饮E.加减玉女煎

6.风温肺热发疹的症状是

A.肌肤红疹

B.舌光绛C咳嗽胸闷D.舌红苔薄白E.身热不恶寒

7.春温热与血结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少腹坚满,按之疼痛B口渴引饮C.小便不利D.大便色黑,神志如狂E.脉沉实而涩

8.暑秽临床可见

A.头痛而胀

B.身发斑疹

C.胸院痞闷

D.大便泄泻

E.烦躁呕恶

9.湿热困阻中焦的症状特点是

A.发热汗出不解

B.口渴不欲多饮

C.院痞呕恶,便塘色黄

D.心中烦闷

E.苔黄腻

10.伏暑之暑湿郁蒸气分,积滞阻于肠道的治疗,应遵循下列哪些原则

A.重剂猛攻

B.轻法频下

C.大便澹为邪已尽,不可再下

D.大便塘

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E.清热化湿

【填空题】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_____为主症,具有______、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病。

2.新感温病包括风温、暑温、______、秋燥;伏邪温病包括春温、_______。

3.邪人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_______和______。

4.血分热毒极盛,其舌______;肝肾阴竭,其舌______。

5.宣气化湿法的代表方是_______;凉血散血法的代表方是______。

6.风温病初起的治疗禁忌是:邪在肺卫者,忌用_______,也不可______。

7.春温见身热,烦躁,胸隔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欠润,脉滑数。病机为_______,方选______。

8.暑人阳明的治疗主方是______,若兼有津气受伤者,则可选用________

9.湿温初起的治疗三禁忌是指禁汗,禁______,禁______。

10冬地三黄汤的适应证是______;导赤清心汤的适应证是._________

中医四部经典试题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 A.取之热 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 A. 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 A.能力 B.能够 C.耐受 D.开始 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 A.病人 B.疾病 C.医生 D.医生的治疗措施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 伤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 火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传染性B.发病的缓急C.传变的快慢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林亿 E.华佗 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

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循经传 B.表里传 C.直中 D.并病 E.合病 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A.113首 B.112首 C.111首D.397首E.245首 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三基四大经典试题

内经 【A型题】 1.《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此气为 A。风气B寒气C.湿气D.水气E.阳气 2.因阳热亢盛,损伤阴精而出现的昏厥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 A.薄厥 B.煎厥 C.热厥 D.血厥E大厥 3,因大怒使气血逆乱而致的昏厥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 A.气厥 B.血厥 C.煎厥 D.薄厥E热厥 4.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 A.肌肤 B.筋脉 C.皮毛 D.六腑E五脏 5.《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A.心、肺 B.肺、脾 C.肺、肾 D.肺、肝E心、肝 6.根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 A.烦满喘而呕 B.烦则心下鼓 C.多饮数小便 D.善胀E四肢懈惰 7.《素问·痹论》指出,冬季感受痹邪,易发生 A.行痹 B.痛痹 C.着痹 D.肌痹E。骨痹 8一患者感受风寒,又复冒雨,病延月余,症见四肢关节游走疼痛,屈伸不利,舌淡苔薄,脉浮而缓,投以防风汤,服后症状明显缓解,此病当为 A.寒痹B湿痹C.热痹D.风痹E肌痹 9.下列哪条不属于痹证的基本病因病机 A.营卫失调 B.风寒湿邪杂至C远行劳倦D.饮食自倍E.居处失宜 10,一患者年届花甲,常年头晕目眩,时有上肢麻木、肌肉颤动,根据“病机十九条”,其病位当在 A.心B肝C.脾D.肺E.肾 【B型题】 问题1-2 A.食气 B.生气 C.使阳气虚 D.使阴气虚E使津液伤 1.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能 2.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能 问题3-4 A.轻而扬之 B.重而减之C因而越之D.引而竭之E按而收之 3.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高者,治宜 4.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邪在下者治宜 问硬5、6 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甘E味过于辛 5.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上述哪项可引起“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6.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上述哪项可引起“大骨气劳” 问题7-8 A.肝气衰 B.三阳脉衰C天癸竭D.发始白E.任脉盛 7.《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八八 8.《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七 问题9-10 A,风B.寒C.湿D.热E.燥 9.《素问·痹论》指出,以游走性疼痛为特点的痹证,是何种邪气偏胜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3.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4.“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构成世界的本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精气。 6.精气概念源自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自于:云气说。 7.精气首见于着作:《管子》 8.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9.《内经》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与火 10.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B.筋C.髓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气逆C.气不降D.气脱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最终版

中医四大经典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素问·厥论》中的厥证是指:E A.气机逆乱 B.清窍阻塞 C.突然昏倒 D.不省人事 E.以上均是 2.《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__。”D A.五证 B.五盛 C.五症 D.五实 E.五候 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偏氵且”是指:A A.偏身出汗 B.偏瘫 C.偏身无力 D.偏枯 E.以上均不是 4.《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__。” B A.风痹 B.行痹 C.着痹 D.痛痹 E.麻痹 5.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等,《内经》称此证为:D A.煎厥 B.大厥 C.暴厥 D.薄厥 E.昏厥 6.冬伤于寒,春必__病。D A.寒 B.凉 C.热 D.温 E.发 7.“阴搏阳别”,见《素问·阴阳别论》,为脉象的一种,多见于:A A.妊娠 B.阴阳两虚 C.阴阳离决 D.亡阴亡阳 E.阴阳失调 8.《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有__则生,无__则死。” C A.神 B.气 C.胃 D.命 E.根 9.《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__者昌,失__者亡。”A A.神 B.气 C.胃 D.命 E.根 10.《内经》说:“治病必察其下。”其中的“下”是指:E A.下身 B.下体 C.下部 D.下阴E.二便 11.《素问·太阴阳明论》说:“__病者,上行极而下;__病者,下行极而上”。A A.阳阴 B.阴阳 C.上下D.下上 E.表里 12.《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清气大来,燥气胜也,风木受邪,__病生焉。”D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3.《素问·五行运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__。”E A.风 B.热 C.火 D.燥 E.暑 14.《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__先受之。” B A.上 B.下 C.表 D.里 E.脾 15.《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__先受之。” A A.上 B.下 C.表 D.里 E.肺 16.《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其中的“阴气”是指:A A.脏气 B.腑气 C.阴血 D.津液 E.精血 17.《灵枢·五味篇》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__”。E A.心 B.肺 C.肾 D.脾 E.胃 18.根据《内经》,“净府”是指:E A.干净的脏腑 B.清净脏腑 C.通利小便 D.疏泄膀胱 E.膀胱 19.根据《灵枢·本输篇》,“中精之腑”是指:B A.胃 B.胆 C.大肠 D.小肠 E.膀胱 20.根据《内经》,“精明之府”是指:E A.肾 B.脑 C.髓 D.目 E.头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心得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研读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促进作用,在本次学经典活动中,我认真的温习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在运用临床方面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 首先我学习了四大经典的内容概括如下: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还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四大名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内经,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中基试题及答案

中基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 2、 3、 4、 5、 (二)填空题(共20分,每题2分) 1.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后世称“四大 经典”它们是、、、 2.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和 3.金之所胜者为,所不胜者为 4.引起相侮的原因是和 5.《尚书·洪范》中说:“木曰”,“土爰 6.五脏的共同特点是,六腑的共同特点是 7.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8.胆为之府,又称 9.脾胃为之本,气血之源。 10.五行归类中与肾同类的五味、五色是。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 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或多选不得分,共30分,每题2分) 1.宗气是由与相结合,聚于胸中而生成 2.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古典医籍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朱震亨 D、李东垣 4.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了( )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B C、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和环境的统一性 D、以上都不是 5.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 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 6.属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 A、培土生金 B、金水相生 C、益火补土 D 7.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是( ) A、肾实泻肺 B、肝实泻脾 C、心实泻肝 D 8.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 A、培土制水 B、引火归原 C、扶土抑木 D、佐金平木 9.属于阴的症状是( ) A、声高气粗 B、多言躁动 C、舌苔黄糙D 10.气机的基本形式是( ) A、升降沉浮 B、升降出入 C、升清降浊D 11.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 ) A、外寒 B、内寒 C、伤寒D 12.正气是指( ) A、康复能力 B、致病因素 C、六气D 13.下列何项为反治法( ) A、用寒远寒 B、通因通用 C、阳病治阴D 14.以“标”与“本”相对而言,下述何项为错( )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 C、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D 15.脘腹冷痛,或绞痛,得温则减,逢寒增剧。此表现由于( ) A、气滞所致疼痛 B、瘀血所致疼痛 C、湿性粘滞重浊D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面划线 并改正。共10分,每题1分) 1.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2.心为阴中之阴脏,肺为阴中之阳脏()。 3.以药物五味分阴阳,则辛、甘、淡属阴( ),酸、苦、咸属阳( ) 4.肝病传脾,为木克土( );“木火刑金”,为木乘金( ) 5.风、火、湿邪属阴(),燥、热、暑、寒邪属阳()。 6.脾喜燥恶湿,以降为和(),胃喜润恶燥,以升为健() 7.手太阴肺经从手走头(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 ) 8.督脉起于胞中( ),为“阴脉之海”。( ) 9.木为水之子(),金为木之所胜()。 10.标与本的概念是固定不变的( ),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 (五)简答题〖(回答应简明扼要,符合题意要求。30分)。

最新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汇编

《黄帝内经》试题 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 A.取之热 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 A. 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 A.能力 B.能够 C.耐受 D.开始 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 A.病人 B.疾病 C.医生 D.医生的治疗措施

中医四大经典试卷B详解

中医经典大赛考试(B)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 B ) A.肾气充盛 B.太冲脉盛 C.年龄二七 D.脾胃强盛 2. “背者,胸中之府”,胸中指的是( A ) A.心肺 B. 胸腔 C. 肺 D. 脏腑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求于本”的“本”是指:( D ) A.病因 B.病机 C.病性 D.阴阳 4.《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十二脏腑的功能取决于何脏腑?( D ) A.肝 B.心 C.肾 D.胆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能够:( A ) A.散气 B.生气 C.耗津 D.耗血 6.《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 C ) A.生之本,神之变也 B.为五藏六府之大主 C.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D.主身之血脉 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膻中”是指( A ) A心包络 B上气海部位C下气海部位 D气海穴 8.《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D ) 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 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 D.食化而变粪 9.《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小肠是:( C ) A.中渎之官 B.传道之官 C.受盛之官D决渎之官 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D ) A.二十五度 B.三十五度 C.四十五度 D.五十度 11.《灵枢?决气》所述,脉的作用是( D ) A.熏肤充身泽毛 B.宣五谷味 C.补益脑髓 D.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12.《素问?举痛论》所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见症是:( D ) A.喘动应手 B.宿昔成积 C.痛甚不可按 D.按之痛止 13."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痛甚不可按”是因寒邪侵入导致( D ) A.小络急引 B.脉不通 C.脉泣血虚 D. 脉充大而血气乱 14.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按之而痛止”是因寒邪客于:( B ) A.夹脊之脉 B.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小络中 C. 肌表的经脉中 D.背俞之脉 15.据《素问?痿论》所述,痿蹙最主要是由于什么病机所致?( D ) A.肝热筋枯 B.脾热肉枯 C.心热脉痿 D.肺热叶焦 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 D ) A. 腹泻如水 B. 肠鸣泄泻 C. 下利不爽 D.下利完谷不化 17. 根据《素问·举痛论》原文,引起“呕血及飧泄”的原因是( B ) A.寒 B.怒 C.思 D.热 18.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精明之府 1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D ) A. 热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 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 腹胀用四君子汤 D. 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20.桂枝汤服法中指出,服药后,“啜热稀粥”,其意在( A ) A.助药力以发汗,以散风寒之邪 B.防止发汗太过,以伤阴液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1)

A型题(共60题,1分/题): 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 《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C. 《千金要方》 D. 《中藏经》 E. 《诸病源候论》 2.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针灸大成》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甲乙经》 D.《黄帝内经》 E.以上都不是 3.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4.金元四大家中,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的是()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东垣 D.朱震亨 E.以上都不是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6.同病异治之“异”,是指() A.证候之异 B.病因之异 C.病因和证候之异 D.病因和病位之异 E.病性和病位之异 7.“阴盛者胜之以阳”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8.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 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 9.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比较,演绎,模拟 10.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体现了() A.阴阳对立 B.阴阳消长 C.阴阳交感 D.阴阳互根 E.阴阳互用 11.五行特性中,火曰()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E.润下 12.木之“所不胜”是() A.火 B.土 C.金 D.水 E.以上都不是 13.下列“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4.属于“相侮”的是() A.肾病及肝 B.肝病及肾 C.肝火犯肺 D.肝病及脾 E.以上都不是 15.下列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是() A.胆 B.胃 C.女子胞 D.骨 E.髓 16.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 A.生成宗气 B.肺气通于天 C.朝百脉 D.宣发卫气 E.肺的呼吸功能 17.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 《黄帝内经》试题 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 A.取之热 B.取之寒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 )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 ) A. 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 )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 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 C.腹胀用四君子汤 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 A.中气外泄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 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C ) A.能力 B.能够 C.耐受 D.开始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演示教学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 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 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担纲此任的著作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以前的四部经典正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四大经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气为肿”,此气为(A) A风气 B 寒气 C 湿气 D 水气 E 阳气 2、因阳热亢盛,损伤阴精而出现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B) A薄厥 B 煎厥 C 热厥 D 血厥 E 大厥 3、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C) A肌肤 B 筋脉 C 皮毛 D 六腑 E 五脏 4、《素问。痹论》指出,冬季感受痹邪,易发生( E ) A行痹 B 痛痹 C 着痹 D 肌痹 E 骨痹 5、因大怒使气血逆乱而致的昏厥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之为(D) A气厥 B 血厥 C 煎厥 D 薄厥 E 热厥 6、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 B ) 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 C 时发热D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 7、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错误的是(A) A啜热粥 B 温覆取汗 C 如桂枝汤将息D如桂枝汤禁忌E先煮麻黄,去上沫8、一患者感受风寒,又复冒雨,病延月余,症见四肢关节游走疼痛,曲伸不利,舌淡苔薄,脉浮而缓,投以防风汤,服后症状明显缓解,此病当为(D) A寒痹B湿痹 C 热痹 D 风痹 E 肌痹 9、一患者老年花甲,常年头晕目眩,时有上肢麻木,肌肉颤动,根据“病机十九条”,其病位当在(B) A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0“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 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 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 D 湿热下注,久则伤阴 E 阳气虚损,营阴不化 11、“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A) A热实腹满 B 寒实腹满 C 虚寒腹满 D 虚热腹满 E 瘀血腹满12、头汗出,大便硬,心下满,手足冷者,宜用(B) A大陷胸汤B柴胡桂枝干姜汤 C 栀子豉汤 D 小柴胡汤E茵陈蒿汤13、心烦呕吐,发热下利,口苦咽干者宜用(C) A吴茱萸汤B理中汤 C 黄芩加半夏汤D大柴胡汤 E 小柴胡汤 14、太阴虚寒腹痛的特点(A) A时腹自痛 B 腹满而痛 C 下腹部疼痛 D 上腹部疼痛E下利腹痛 15、《金贵要略》中“治未病”的含义是指下列何项(D) A未病先防,未病绸缪B注意调养,增强体质C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D 已病防传,截断传变E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6、胸痹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宜选用下列何方治疗(E) A瓜蒌薤白白酒汤B黄芪建中汤C八味肾气丸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E乌头赤石脂汤17、旋覆花汤主治下列何种病证(B) A肾着B 肝着C 脾约D 积聚E 奔豚气 18、脉浮、肤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不渴不恶风者是下列何证的主要临床表现(B) A风水 B 皮水C 正水D 石水E 黄汗 19、温毒与其他温病的主要区别在于(E) A发热B 头痛C 脉数D 口渴E 局部红肿热痛 20、温病症见身体灼热,昏聩不语,舌謇肢厥,其病变属于(C)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 一、概要 (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因此,中医的理论 知识是日久民心。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一)《黄帝内经》 1. 《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中医界中尊奉的基础理论主要从《黄帝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而且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比如生命科学、气功理论、经络的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得从《黄帝内经》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发。 《内经》共包括《素问》九卷和《灵枢》九卷。此两部分分别包含 81 篇专题,内容非常广泛,这些内容逐步形成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且以此渗透贯穿到中医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内容涉及到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内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体观察以及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通过经络沟通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内经》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几百年间由许多医书汇集并不断增补而成。《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反映秦汉时期之前的医学成就,而且它的成书也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历代医学的著作很多取材或取法均来自《内经》,历史上大家熟知的各种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崛起所采用的学术理论也大多源于《内经》,因此称《黄帝内经》为医学之宗。《内经》不但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必读教材,在如今的高等中医院校也是一门必修的主课。 2. 《黄帝内经》内容 ①论病学说:包括邪正理论、病因、病基、疾病传辩、病症五方面的内容。其中邪正理论指的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若人体的正气充足,不论外面是否有邪气,人都不会发病。并指出病因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及劳伤治病等方面。病机,具体提出病机十九条,对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②疾病传变:从阴阳、内外、寒热、虚实进行归纳,侧重对 200 多种病症的病因、病基、症状、治疗、愈后以及预防做出具体的论述,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