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考试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初一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初一的学生在考试方面是比较缺乏经验的,面对即将到来的语文期末考试,其实我们可以找些试题来练练手,尽快让自己适应考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篇1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6分)xù()叨匿( )笑jiàn()赏脊( )椎贪婪()狭ài()拈()轻怕重páo()根问底大相jìng()庭骇( )人听闻jié()然不同滑jī()2.诗文积累,填空默写。

(10分,每空1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3)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5)《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 , _。

(7)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勉励,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该文中的“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两句,后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蚊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C.小家伙开口就喊:“妈妈!”D.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看法,就化作凡人。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山东省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 风华正茂,风声鹤唳C.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D. 举世闻名,举世瞩目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总是______。

”A. 一丝不苟B. 一视同仁C. 一诺千金D. 一举两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优秀。

C.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不能掉以轻心。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活动。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

B.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C.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澈。

D. 他的心情像天空一样明朗。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B.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勤奋工作,要积极生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的教诲。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论语·述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此处应有一篇短文,由于篇幅限制,省略具体内容)1. 短文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是谁?2. 主要人物在短文中遇到了什么问题?3. 主要人物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4. 短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四、作文题(3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初一语文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B. 镌刻(juān)C. 迸溅(bèng)D. 锲而不舍(qiè)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异。

C.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破坏学校纪律的行为。

D. 这个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

二、填空题1.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其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诗中的名句。

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范仲淹在文中提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什么特点?2. 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指的是什么?四、作文题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二、填空题1. 孟浩然2. 孔子三、阅读理解1. 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发展。

2. “大观”指的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宏伟建筑。

四、作文题[作文答案略,根据学生个人理解和喜好自由发挥]。

七年级语文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带答案

2022-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共5页,包括四道大题,共26道小题,全卷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 钟。

考试完毕后,将答题卡交回。

留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依据考试要求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 无效。

提示: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地书写汉字,做到端正、干净。

错字、别字每个要扣0.5分。

一、积存与运用〔20分〕〔一)选择与填空题〔15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 )[2分)伫蓄(zhCi ) 精神抖擞(sou )• • 皱斜(qi )翻来覆去(捞〕• • 分岐[qi )咄咄逼人[dud )・♦ 决别(jue )淅淅沥沥⑴).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全都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比方一一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或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老舍《济南的冬天》)B.拟人一一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快活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动听的喉咙,唱 出动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C.比方一一空气里像有很多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刘湛秋《雨的四季》)D.排比——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刘湛秋《雨的四季》).下面各句用符号法标示朗读正确的选项是()(2分)A.风里带来些V 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V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 •••• •B.今年的春天V 来得太迟,人太迟了,有一些老人V 挺不住…… • • • • •C.坐着,A 躺着,人打两个滚,八踢几脚球,A 赛几趟跑,八捉几回迷藏。

• • ・ • • •D.但是V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八变了方法:“还是走小路吧!” • ♦ • • •4 .朗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时,宜承受的语调是〔)(2分)A.浅薄B.欢快C.激扬D.平淡.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⑦《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⑧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liànɡ)确凿.(záo)吝.啬(lìn)B. 静谧.(mì)盔.甲(kuī)怂.恿(sǒnɡ)C. 憔悴.(cuì)恍.惚(huǎnɡ)干涸.(ɡù)D. 匿.笑(nì)狭隘.(yì)缥.缈(piāo)3.(2 分)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初一语文重点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重点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重点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一语文考试通常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文学常识、作文等部分。

以下是一份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谪:贬职。

- 属:嘱托。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政事顺利,人心和睦,各种荒废的事务都重新兴盛起来。

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了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4-6题。

《背影》节选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4. 这段文字中“祸不单行”是什么意思?- “祸不单行”意味着不幸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

5.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难过?- 作者感到难过是因为祖母去世了,同时父亲的工作也失去了。

6. 父亲的话“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达了什么?- 父亲的话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和希望,相信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7-8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8.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四、文学常识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按照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请简述这三部分的区别。

- 风:是各地的民歌,大部分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初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谆(zhūn)谆教诲B. 憧(chōng)憬憧(chōng)憬C. 缄(jiān)默缄(qiān)默不语D. 蹒(pán)跚蹒(mán)跚学步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天的公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真是美不胜收。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我们要勤奋学习,要积极思考,要勇于创新。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拂面,花儿笑开了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学习吗?B.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勤奋学习?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要勤奋学习,要积极思考,要勇于创新。

B.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一、(1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这首诗是他在征战乌桓胜利的归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看到如此宏伟的景象而写下的。

B.海面浩淼,水波澹澹,映入眼帘的是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盛繁茂;在萧瑟的秋风中,大海汹涌起伏;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转,都好像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云河,星光灿烂,它们都好像出自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C. 这首诗描写海水荡漾,山岛竦峙,是动态描写;描写百草树木丛生,是静态描写。

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和精神。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4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非淡泊..无以明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考试试题带答案【导语】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初一语文考试试题带答案,仅供大家查阅。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戏谑(xuè)嘈杂(cáo)寂寥(liào)煞费苦心(shà)B.簪子(zān)揶揄(yé)黄晕(yùn)乳臭未干(xiù)C.抽噎(yē)虔诚(qián)蓦地(mò)猝不及防(chù)D.隧道(suì)偌大(nuò)濡湿(rú)憨态可掬(jū)2.下列成语中有两个书写有错误,请把这两个词语的正确写法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心有余悸言简意赅暂露头角萍水相逢苦心孤诣人情世故司空见贯销声匿迹盛气凌人趾高气扬3.找出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2分)A.我想在电脑上看电视,可是没有声卡,也只能对着耳机望洋兴叹了。

B.大众小说乡土化,乡土小说大众化,合二而一,出奇制胜。

C.看他六神无主的样子,我觉得他很无助,决定去帮助他。

D.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我经常心情_________,可是从来不_________。

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并且将艰辛匮乏当成我日记更_________的材料。

A、沮丧绝望丰富B、沮丧失望丰厚C、懊恼绝望丰厚D、懊恼失望丰富5.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2分)(1)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2)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②壶颈两恻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A.④②③⑤①B.⑤②③①④C.③⑤④②①D.①⑤③②④7.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的排比句。

(2分)生命是那园圃中的花,在争奇斗艳中绽放光彩;生命是那草原上的马,在纵横驰骋中彰显英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填空。

(3分)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1)以上文段出自高尔基的小说,文中被称为“小强盗”的是小说主人公(2分)(2)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13分)(1)水何澹澹,。

(2)曲径通幽处,。

(3),自缘身在层。

(4),随风直到夜郎西。

(5)故渔者歌曰:“,!”(6),寒光照铁衣。

(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8)《〈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9)《望岳》中表现作者勇于登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一)阅读文言文《卖油翁》,完成10~14题。

(9分)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划四处)。

(2分)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但微颔之()(2)睨之,久而不去()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我酌油知之宁可以急相弃邪? B.康肃笑而遣之卒辇而致之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自三峡七百里中D.康肃笑而遣之有寄千金而无券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用一个成语概括)(1分)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8分)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

乡里咸称其善。

然儿不解,心有怨言。

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

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遗(wèi):赠送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昼则耕于田间()②竟年如是()1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17.“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8.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9--20题。

(3分)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9.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20.“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三、现代文阅读(满分30分)(一)阅读《母亲的心》,回答21~25题(15分)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2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3分)2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仙人掌花》,回答26~32题(15分)仙人掌花曹乾石⑴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