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分析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分析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分析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情与浪漫意象。

这些诗词描绘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对于爱人的倾慕,以及对于美好生活、令人陶醉的景物的诗意表达。

本文将分析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并探讨它们对于现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意象,常常以美好、深沉、炽热的情感描绘。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朴素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安排枝上系归舟,偷眼重来廿二周”,则展现了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盼。

这些诗词中的爱情意象,充满了渴望与向往,使人产生了许多美好的幻想与希望。

与爱情意象相伴而生的,是浪漫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浪漫意象,常常以自然景物、动物、花草等形式呈现。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以细腻的描写诱发读者对于夜晚的遐想与浪漫情怀。

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时绕三饮,成茧已沉疑细腰”,则用细腻的笔触将美好的爱情与浪漫的意象完美融合。

这些诗词中的浪漫意象,不仅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也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浪漫情怀赋予了自然景物。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更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艺术。

许多现代作家以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为灵感,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小说,以诗词中的爱情意象为基础,将浪漫的青春与现代都市的生活巧妙结合,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而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常常运用古代诗词中的浪漫意象,给予人物形象更丰富的内涵。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为现代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爱情与浪漫的追求依旧不减。

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与浪漫意象,给予了现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古代诗词中那种美好、深沉的爱情与浪漫。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文化的审美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敏总集,其自产生以来,代代相传,朝朝传诵,被称作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

从整体说,主要原因是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蕴含思想的深邃,以及杰出艺术成就和灵活的艺术表现手法所决定。

但它所描述的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之一——爱情婚姻,无疑也构成了吸引历代读者的基本要素之一,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

男女情感不管是从古代至现代,甚至将来,永远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男女言情的诗歌在《诗经》中占了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一,尤以“国风”中数量最多。

周银韦复说:“《诗经》中数量最大、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爱情诗(包括恋爱、婚姻各种题材)。

光是‘国风’部分,这类作品就有六十多首。

它们数量虽多,却面目不同,恍如百花竞艳,各各呈现动人的风姿。

”这些爱情诗全面、细致地反映人们的婚姻、爱情生活和当时的社会婚俗、民俗,肯定和赞颂了对爱情、婚姻的专一与忠诚,表现劳动人民在爱情婚姻上的强烈的个性自由意识和大咀的'爱情追求,更体现爱情的含蓄美与朦成关,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一、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风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深巷瞰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的咏歌,各吉其情也。

”《诗经》的爱情诗是普递平民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很多诗篇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婚姻的专一。

《B 风·柏舟》写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旺席,不可卷也。

”诗中的女子尽管“觊闵既多,受悔不少”,但始终忠诚于自己的丈夫。

《庸风·柏舟》中也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专一,如“实维我仪,之死矢席它”这句话是女子喜欢那个男子,发誓一定要嫁始他。

对爱情的忠实不单是女子的专利,在《B风·击鼓》同样写出男子对爱情婚姻的专一。

诗中的男主人公将要远征,与妻子依依惜别之际,立下诺言“生死契线,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倍老”,表达对爱情的忠诚。

诗中发自峨啼之声,生死相随的爱情宣吉多么感人,多么美好啊!所以千古传诵至今。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族诗歌总集,编纂于西周时期。

它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深刻的意象闻名于世。

其中,婚恋诗意象作为《诗经》的主要题材之一,通过诗歌表达了古代人们对于婚恋、情感和家庭的思考和追求。

本文将对《诗经》中婚恋诗意象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一、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展现了一种神圣而庄重的婚姻观。

在古代社会,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婚姻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诗经》中的诗人通过表达对婚姻仪式的赞美和重视来传递这种观念。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婚姻的认同和推崇,将婚姻视为美好而神圣的事物。

二、男女角色的描绘在《诗经》的婚恋诗中,男女角色的描绘常常突出了男子的英俊和女子的美丽。

这一特点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注重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这种价值观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国风·邶风·车胤》中的“东方之日兮,彼姝者也。

在我室兮,於良人也。

”中的彼姝者即指女子的美貌,於良人则对应着男子的英俊。

三、家庭关系的表达《诗经》中的婚恋诗意象还展示了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和表达。

古代社会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庭关系的和睦,这一观念贯穿于《诗经》的婚姻诗中。

例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有艳丽兮,如那令兮。

令兮者,舜之丞。

”中的舜之丞表达了家庭的关系和重要性,凸显了家族的延续和家庭的和睦。

四、爱情与人性的探索除了展现婚姻与家庭关系,婚恋诗意象也通过爱情的描绘和人性的探索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揭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内心的纠结。

例如,《国风·卫风·木瓜》中的“瞻彼淇澳,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憔悴如也。

”这一句通过对待异性心态的描写,表达了对尚未相遇的爱人的期待和思念之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深沉、复杂的思考。

古诗词中的爱情意象解读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古诗词中的爱情意象解读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古诗词中的爱情意象解读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古人所创作的诗词作品无疑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爱情意象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古代诗人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描绘和比拟,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的深情厚意。

首先,花草树木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成为表达爱情的常见象征。

比如,柳树常常被描绘成相思的化身,它柔软的枝条被诗人们比喻为爱人的思念之情,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晚栖微雨》:“潇湘何处几柳梢,春碧君恩晚暮遥。

”柳树在古人的心目中代表了相思之情,将爱人的气息承载着。

与此类似,牡丹也经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华美与繁盛。

宋代陆游的《吴山观牡丹有感》中写道:“豪华寂已成精彩,投刺望春且莫评。

若将牡丹作比喻,可取端方袖罗裙。

”通过牡丹的美丽与精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另一方面,在古人的诗词中,山水更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被视为爱情的寓言。

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意象的力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此处的山江象征了两个相爱的人,并表示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此之深,即便是面临着天涯海角的分离,也难以磨灭他们心中的爱意。

在古代诗词中,山水之美似乎一直都与爱情紧密相连,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们传达出对于爱情的痴迷与坚守。

此外,古人还通过对于爱人外貌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感受。

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于爱人美丽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崇拜与超越常人的追求。

古代诗人们在此类作品中,通常通过对描绘对象身形、容颜的细致描述来传达对爱人美好形象的愿望,使其思念之情更加直观生动。

总的来说,古人通过自然界的万物和对于爱人的描写,极富想象力地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

无论是柳树、牡丹这样的花草树木,还是山水之美,都成为了古代诗人情感表达的恰如其分的象征。

这些爱情意象和象征,让我们对古人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帮助我们寻找和感受与古代诗人一样的情感共鸣。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爱情意象与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爱情意象与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爱情意象与表达方式引言古代中国诗文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对爱情的描绘更是令人动容。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爱情作为一种情感,不仅与生活密切相连,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爱情意象以及表达方式,从中窥探到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爱情的美丽意象在古代中国文学中,爱情常被赋予美丽的意象,以表达其纯洁、温暖和持久的特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爱情意象:春天春天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因为春天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春天常常被描绘为爱情的背景,用以表达爱情的伟大和美好。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这句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丽景色来表达爱情的浓烈与宝贵。

春天在古代诗文中成为了代表爱情的符号。

花朵花朵是爱情中常见的意象,因为花朵的绽放和香气都能给人带来愉悦和美好的感受。

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对花朵的描绘,来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讴歌。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和霜来比喻爱人的姣好和清冷,通过花朵的想象来呼应爱情的甜蜜与思念。

鸟儿鸟儿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中的柔情和自由。

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鸟儿与爱情的意象相互交织在一起。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今年元夜时,明月在何处?我问青天,青天无人语。

我问往事,往事如风过。

”这首词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夜晚,以及寓意丰富的鸟儿形象,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相思之情。

水水是爱情中常见的意象,它柔软而流动,能够代表爱情的包容和延续。

在古代诗文中,水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讴歌。

比如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百年离乱,人事忽如昨。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通过描绘长江的浩渺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深情厚意。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普遍性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普遍性

要】 隐喻 不 仅 是 一 种 语 言 现 象 , 且 是 一 种 认 知 方 式 , 够 帮 助人 类 更好 、 深入 地 认 知 外 部 世 界 和 内心 世 界 。 爱 情 是 一 种 人 类 共 有 而 能 更
的 情 感 根 据 概 念 隐喻 的 理 论 , 于思 维的 共 性 导 致 人 们 在 理 解 和 体 验 爱 情 时 , 使 用 共 同 的 来 源域 。 由 会
LICh ng u a -h i
( z ie s yHe eS a d n , 7 0 0 He eUnv r i , z h n o g 2 4 0 ) t
【 src ] tp o osnt nym a ig ii p eo e o, u l a ftikn .t a ept bt ru drtn h h s a ad Abta tMe hrde o o l enal usc hn m nn b t s aw yo n ig Icnh l e e n es dtep yi l n a n t ao h o t a c
焰 就 越 来 越 高 , 是 产 生 了概 念 MOR S U 。 因 为 这 些 经 历是 人 类 于 E I P
共 同具 有 的 , 以隐 喻 具 有 文 化 普 遍 性 。 所 去 理 解 和 体 验 另 一 事 物 的认 知活 动 。其 实 质是 人类 将 其 熟 知 的 、 自 2 爱 情 隐喻 的 文 化 普 遍 性 与 身 生 理 基 础 及 物 质 活 动 密 切 相 关 的 、 体 的 “ 源 域 ” 经 验 映 射 到 抽 具 来 的 概 念 隐喻 在 不 同的 语 言 中 表 现 出 很 大 的 相 似 性 , 因 为 人 类 的 许 是 象的“ 目标 域 ” 的认 知 过程 。 隐 喻 映 射具 有 经 验 基 础 , 植 根 于 人 类 的 它 多 行 为 和 活 动 本 身 具 有 相 当 程 度 的相 似 性 。 爱 是 一 种 普 遍 的 情 感 体 生 理 构 造 、 体 体 验 和 我 们赖 以 生存 的 物质 世 界 。 人 类 的 身 体 体 验 和 身 验 。人 们 在 表 达 爱 的过 程 中 一 定 存 在 一 些 相 似 的 行 为 活 动 或 身 体 经 物 质 活 动 经 验 是基 础 , 为潜 在 的 隐 喻 映射 提 供 了 可 能 。 情 感 作 为 一 它 验 。爱 又 是 抽 象 的 , 有 极其 丰 富 的象 征 性 涵 义 。 有 隐喻 , 们 就 不 具 没 人 种 普 遍 、 本 的 人 类 经 验 , 涵着 丰 富 的概 念 内容 。 隐 喻 在 情 感 的概 基 蕴 而 可能 充 分 理 解 和 阐释 爱 情 。 究 表 明 , 们在 表 达爱 情 这 一 情 感 时 , 研 人 确 念 化 中 更 是 起 着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 文将 通 过 研 究 中 国古 典 诗 词 中爱 本 实 运 用 了大 量 的 隐 喻 概 念 。 情 这 一 情 感 的 概念 隐 喻 ,分 析 人 们 是 如 何 理 解 爱 情 这 一 抽 象 概 念 的 , 根据 18 9 6年 Ki ce tess的 实 例 研 究 证 明( oess 18 )在 英 语 v K vee, 9 6 , 进 而 说 明 隐 喻 的普 遍 性 中人 们 用 到 了超 过 2 0中 的 隐 喻 概 念来 表达 爱 情 这 一 情 感 体 验 。 其 中

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与情感表达

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与情感表达

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与情感表达引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和情感表达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欲望与挣扎,并传递出对人类情感体验的理解与思考。

本文将介绍几个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爱情主题,并探讨不同作家如何通过各自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爱与暗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爱与暗恋是常见且延续至今的爱情主题之一。

无论是中国古代诗词还是西方经典小说,都能找到对于暗恋和禁忌之恋的描述。

•在中国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从一个女子追求爱慕却无法得到回应的角度出发,细腻地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火热却无法释放的爱意。

•而英国文学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讲述了两个年轻人身陷仇恨家族之间的禁忌之爱,他们通过暗中交往,表达了对彼此深深的爱慕与渴望。

在古代文学中,爱与暗恋往往带有一种禁忌和违背社会期望的色彩。

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融合了痴迷、悲伤和渴望等元素,使其成为许多经典作品中引人注目的情节。

爱与痴迷在某些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将爱情与痴迷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心灵上的极度依赖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比如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迷可谓相当深沉。

他心目中将黛玉神圣化,视为灵魂伴侣,并以此为动力来追求她。

•而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中,主角卡西莫多也因为他对美丽女神艾斯梅拉达的痴迷而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这种爱情与痴迷的表达方式往往将爱情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真正、独特与深沉情感的渴望。

爱与牺牲古代文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的爱情主题是爱与牺牲。

许多作家通过描绘角色在爱情面前所做出的牺牲来传达对于真爱无私付出的理解。

•在中国元曲作品《西华山》中,女主角贞儿因为对李瓶儿的执着而追随其至西华山,为了保持纯洁她断发修行,并最终在悬崖上自愿投井殉情。

•而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克利普斯比也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对于真正牺牲和无私奉献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和力量。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及其与语境、文化的关系——以李煜的《清平乐》为例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及其与语境、文化的关系——以李煜的《清平乐》为例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隐喻及其与语境、文化的关系——以李煜的《清平乐》为例陈玉秀;杨昆【摘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被大量运用,情感隐喻在诗歌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隐喻具有文化性,受相关的文化模式的影响。

理解情感隐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和文化,以李煜的词《清平乐》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

%As a rhetorical method,metaphor is greatly used in poems,and emotion metaphor is widely reflected in poems.Emotion metaphor is not isolated from specific context and culture.It is influenced by relevant culture models.The Chinese Poem Qing ping yue by Li Yu is a typical example.【期刊名称】《兰州工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9)005【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隐喻;语境;文化;情感隐喻【作者】陈玉秀;杨昆【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1 隐喻研究回顾1.1 修辞学的隐喻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现象,是从一个概念域(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的映射。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一直受诗人和文学家们的青睐,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被大量使用,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修辞学家们认为隐喻是正规语言的偏离和变异[1]。

传统隐喻的主要内容是修辞隐喻,修辞隐喻主要是指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 Compa rison View)、昆提良的“替代论”( Substitution View)理查兹(I A Richards)的互动论(Interaction Theo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勿 ∥,语言文字修辞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
O李长慧
(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认知外部世界和 内心世界。爱情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由于思维的共性导致人们在理解和体验爱情时, 会使用共同的来源域。而由于民族文化的影响,人们对爱情的隐喻理解也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异性。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海枯石烂两鸳鸯,只令双飞便双死。(元好问《西楼曲>)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鲍令晖《古意赠今人》)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相爱的人希望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的美 好祝愿。
LOVE Is PREDEslⅡNED REL棚ONSH田。
search Press,2001.
【6】胡壮麟.诗性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3(1):3-8. 【7】黄益庸,衣殿臣.历代爱情诗【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8】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9】束定芳.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1.LOVE IS MOON。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用月圆、 月缺来暗示人间的离合,同时,“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更使得 月亮成为爱情的象征。因此,“月”的意象总带给人思念、孤独的 情绪。例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张九 龄《望月怀远》)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 水上到层城。(李冶《明月夜留别》)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 依前离别。(柳永《望汉月>) 2.LOVE IS WATER。“爱情是水”反映了汉语民族文化及文 学传统。“水”通常用来表现女性的内在魅力,象征着女性温柔 的天性。因此,“水”也经常用来隐喻爱情。如: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 寄》)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现《鹊桥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身在碧云西畔,情随陇水东流。(沈唐《雨中花》)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文 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概念来源于我们的经历 和文化。比如说,在容器里不断地加水,就会看到水面逐渐上 升;往火堆中添柴,火焰就越来越高,于是产生了概念MORE IS UP。因为有些经历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有些则受人们所处的文 化环境的制约,所以有些隐喻具有文化普遍性,有些则具有文 化特异性。
LOVE IS AGRICU【J1JRAL PRODUCT(SILK) 古代中国总体上是以农业为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农业在 整个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更是在蚕丝制造业独 领风骚。“男耕女织”的生活是经济生活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表 达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的时候,“蚕”、“丝”这些重要的 生活物资成为人们惯用的表达爱情的来源域。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 难》) 妾似春蚕抽缕。(王沂孙《如梦令》)
LOVE IS TWo INSEPARABLE THINGS。
根据道家“阴阳学说”的思想,宇宙问的一切变化都是阴阳 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它们相克相生,不可分割。正是它们之问的 这种相互作用才形成和谐统一的世界。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相互 依存的一种关系,相爱的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支持,不可分割。 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用比翼双飞的鸟和喜欢生活在一 起的动物来隐喻爱情:
Body in Human Feel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I.akog.G and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此,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对 于这些例子来讲,爱情是目标域(target domain),旅程是来源域 (source domain),两大领域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对应关系:首先, 爱人被看作是一起旅行的旅行者,他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则是他 们旅行的目的地。他们之问的关系是交通工具,载乘着他们前 往目的地。期问路途常不平坦,时有岔路和困难的挑战。由此可 见,爱情是旅程的隐喻是从来源域(旅程)到目标域(爱情)的映 射。人们的概念系统就是把旅行的知识与爱情的感受联系起来, 使用旅程这种已知的、具体的知识理解表达未知抽象的爱情。
rL 作 者 筒 介 、J 李 长慧 菏潭 学 院 助 教 硕 士 研 究生 研 究 方 旬 认 知 语 兰日 学
时010.A 万方数据
准新娘要了解的婚纱四大流行趋势
又是一年中的浪漫婚嫁时节。现代女性讲求生活情调及品位,这样 一生中的重要时刻,除了新郎要百里挑一,仪式要浪漫特别,穿什么去 结婚自然也成了心头一 桩放不下的大事。如今的婚纱摄影机构深谙准 新娘们的心理,懂得用店制的礼服搭配橱窗陈列来吸引眼球。白色木马 的梦幻世界和绿色植物环绕的热带风情中展示的 是灵感来自 T 台大牌 的华丽婚纱。更换速度之快,贴合潮流之紧,婚恋交友网令逛街时浏览 婚纱店也成为一桩趣事。与其挑选店家的二手拷贝不如直接参考一手资 料,从 2009 秋冬时装秀天马行空的时尚创意中寻找那件 The one dress。
【参考文蚨】 【1]K6vecses,Z.Me瞌phor of Anger,Pride and l ove忉.Pragmafics
and Beyond VII:8.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6. 【2]K6vecses,Z.Metaphor and Emotion:Language,Culture,and
通过以上对爱情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爱情这一概 念隐喻的理解深受文化模型、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的道 教思想、神话传说以及佛教都对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认知方式 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方 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深入理解某一概念隐喻,除了研究隐 喻所依赖的语言外,还必须对语言所依存的文化背景知识作深 入的研究。
一、概念隐喻
1980年。Lako廿和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揭开了隐喻研究的新篇章。书中Lakoff和Johnson通过对日常 语言中的隐喻进行研究提出概念隐喻的理论,该理论运用来源 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认为隐 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或用一个具体 的事物来感知某些抽象的概念,即在不同的认知域中建立联 系。而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问的连接则是基于一种相似性。简单 地说,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我们理鹪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 思维的主要机制,它能帮助我们用比较具体或者高度结构化的 事物去理解相对抽象或无条理的事物:例如,在LOVE IS JOURNEY这个隐喻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有关“旅程” 的词汇:c1"08sroad,go separate way8,off the track,on the rocks等 等被用来表达“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
【关键词】概念隐喻;爱情;中国古典诗词;文化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用 一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的认知活动。其实质是人类将其 熟知的、与自身生理基础及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具体的“来源 域”的经验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的认知过程。人类的身体体 验和物质活动经验是基础,它为潜在的隐喻映射提供了可能, 但每一种经验都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模式中。因此, 文化相对性导致了不同民族隐喻概念之间的差异。情感作为一 种普遍、基本的人类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概念内容。而隐喻在情 感的概念化中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 古典诗词中爱情这一情感的概念隐喻.分析在中国传统的文化 背景和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影响下,人们是如何理解爱情这一 抽象概念的,进而说明隐喻的文化特异性。
二、爱情隐喻的文化特异性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
正如Ungerer和Schmid(Ungerer&Schmid,2001:50)所指 出的:认知模型并不具有普遍性。它深深地植根于一个人出生、 生长的文化中。所以人们对于爱情这一抽象事物的认知,也受 到不同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在汉语中,有些爱情隐喻显示出中 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下面仅举四个例子,简要说明爱情隐 喻的文化特异性。
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人们认为爱情或婚姻是前世注定的缘 分。两个人相遇、相爱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所以爱情是命中注 定的缘分。如: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黄疾《青玉案>)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晁采《子夜歌>)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开元宫人《袍中诗>) 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爱情是前世注定的缘分,同时也反映 了人世轮回的佛教教义。
/Story/Index.aspx 这些年婚纱的传统颜色不断受到挑战,相亲网而着白纱嫁人还是众
多女人坚定的梦想。嬉皮或摇滚范儿都要在此刻统统让位。毕竟,有什 么比这样更纯洁无瑕,更神圣 呢?白色也是明星们选择嫁衣的首选色 系。想当年辣妹 Victoria 穿着价值 10 万美元的 Vera Wang 洁白裸肩礼服, 在都柏林附近的 Luttrellstown 城堡下嫁万人迷 David BeCKham,惹得多 少人羡慕得咬牙切齿?十年过去了,不论多少人试图揭露这段婚姻的虚 假内幕,那个纯美的瞬间已经记录在了大家心里。事实上,婚恋网站用 白纱营造唯美也是众多设计师的拿手好戏。Robert Abi Nader 的这件婚纱 如云雾般散开,衬得新娘犹如天上来人。然而细看之下,胸口的交叉绑 带设计又带些凡间的诱惑,这个食得人间烟火的仙女,愈发真实可爱。
(1)We’l'e at a clossroad. (2)We’11 just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3)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4)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概念隐喻的~个最大特 点——系统性。隐喻涉及所在领域整个系统内部关系的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