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第八单元围绕着“民间故事和神化传说”这一主题编排的,安排了《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为略读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八》。

《古诗两首》是根据流传很广的神话故事写成的,想象丰富。

《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历史故事。

《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6、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7、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8、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9、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0、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11、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12、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四、教学课时安排:《古诗两首》 2课时《西门豹》 2课时《女娲补天》 2课时《夸父追日》 1课时《语文园地八》 3课时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语文园地八(第三课时)。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

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

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允许遇师生活动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

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

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④5×6×7+30⑤30×8⑥30×5+30×3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推荐五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推荐五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推荐五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古诗。

【重点难点】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具准备】1、学生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乞巧》)明确单元导语要求1、第八组的整组课文都是有关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请大家齐读121页导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预设:①民间故事可引发想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的设计,必需依据学生的相识水平、相识过程和认知规律,有序地编排教学内容和采纳恰当的教学方法,又可供教与学的操作。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月球之谜学习目标1.相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探讨初步相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育学生酷爱科学的爱好。

课前打算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奇妙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课题,激发阅读爱好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数不胜数的星球。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日,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视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日,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刚好确定激励,激发学生剧烈的新奇心)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闻。

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快乐中的疑问。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觉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1.画诞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爱好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沟通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状况和课文朗读状况。

2.组内同学沟通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探讨大家都比较感爱好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沟通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娴熟程度,其他小组留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觉了哪些月球之谜?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干脆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事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主备参研者课型写字指导课单元课时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含“撇捺”笔画的字的书写学习目标1.会写本单元中含撇捺笔画的汉字, 掌握含撇捺笔画的汉字的书写规律。

2.感受含撇捺笔画的汉字的微妙变化, 区分并牢记易错笔画字的书写。

大家复述故事,享受故事的乐趣。

下课——作业设计完成课后题和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2.学生练习, 续编故事。

3.学生展示。

小结收获: 今天, 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民间故事之旅, 认识了机智勇敢的枣核、巧媳妇和巧姑, 并且借助“四要素”的提示讲述了这些精彩的民间故事, 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神奇, 愿我们课后在更多的民间故事中获得启迪, 并从中汲取力量, 快乐成长!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全班交流评价。

3.说说故事有趣在哪里?怎样能让这个故事更有趣?四、出示要求, 课堂练笔1.写作内容: 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 大胆想象, 编一个童话故事。

写作要求:(1)想象大胆且合理;(2)情节奇异, 故事有趣;(3)语句通顺, 故事清楚完整。

2.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范例《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有了龟壳的小兔子》六、初步修改习作写完之后小声读一读,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主参研者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一、揭题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

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想象,领悟诗意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第八单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目标】1.认识会意字“承””泄”等9个生字,会写“夹、衬”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衬衫、负责、手艺”等词语,积累“衣“字旁的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4.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趣1.同学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名字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吗?顾客呢?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想说的吗?3.指导两读课题: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性格;齐读课题,请突出人物的身份。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语感,也是提升学生对题目的多元理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1.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思考:故事按什么顺序讲述了一件关于什么的事情?三、交流反馈1.检查词语认读。

手艺交货负责短袖服务一卷夹起(注意两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凭着衬衫承认恼怒夸奖歪头泄气2.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卷”和“衫”,“卷”强调两横,“衫”强调衣字旁的正确写法,规范写好三撇。

3.交流问题2,相机板书(生成课后的表格)。

【设计意图:降低了学生概括故事内容的难度,同时梳理出故事的内容结构,为后面的复述做好铺垫准备。

】你觉得故事有趣吗?趣在哪里?(从“变”——与“不变”感受体会。

)四、熟读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做阅读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面的品读交流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回顾故事内容:谁能按衣服的变换或时间的变化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对话,感受故事的趣味(一)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根据关键词及标点的提示,读出裁缝和顾客的语气。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专题编写。

有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5部分内容组成。

单元导读明示了本单元以故事为专题,明确了本单元的两个学习目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四篇课文四个故事,有的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有的以心理描写的形式展开。

其中有两篇是根据民间故事整理的,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题目的阅读期待性很高,故事的趣味性很强,儿童化的色彩浓厚。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通过急性子顾客与慢性子裁缝对服装的四次不同要求及反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趣的故事。

《方帽子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人们坚守的“从不改变的方帽子店”被孩子们创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店”取代的故事。

《漏》则围绕老夫妇雨夜说“漏”,老虎和贼怕“漏”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想象奇妙、情节奇特、趣味十足的民间故事。

《枣核》则讲述了枣核借助自己特殊的身材和聪明才智挽救了乡亲们的财产,惩处了县官的故事。

口语交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对讲述人和听者都提出了明确
的要求。

习作则要求根据文字信息结合画面,选一种动物,大胆想象其相反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语文园地既有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巩固,又有知识的拓展运用与积累。

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充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整理和积累复述的方法。

将两个单元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